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产中如何正确判断并合理管理水质对于水产养殖生产至关重要。分析了在生产中常见的7种水色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水质的关系,并指出了可以通过观察水色、水色变化、下风处油膜、水华状态及水体透明度变化等来判断池塘水质,通过合理施肥、加(换)水、施用水质改良剂和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可对池塘水质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四、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投苗1个月内)基本上不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直到注满水,同时施放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色,使池水保持浅褐色或黄绿色、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中期采取逐步添补水或少许换水的方法;后期(投苗2个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和水色变化适当换水,减少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如水色过浓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从以下两方面来判定: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  相似文献   

4.
l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1.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 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其中不少养殖户自认为池水良好而拒绝换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不肯换水,在鱼病防治上不肯予以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  相似文献   

6.
判断水质好坏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好水所含的悬浮颗粒较少,清澈透亮、晶莹剔透。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主要是各种藻类,好的水色应该是呈现非常淡的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而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为坏水。老水是肥水池不加水或少加水,或不清塘形成的。水呈铜绿色或浓绿色,水质浓,透明度低,溶氧较低,鱼在其中,容易浮头。水色日变化不明显,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多,大多为不易消化的种类。这种水既不利于鱼类生活,也无法为鲢、鳙鱼提供优质天然饵料,必须随时更换新水。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质的水色变化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质优劣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决定水产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水质恶化通常是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与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并通过科学调控技术措施来达到所要求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针对不同水色的变化及调控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水产养殖户进行水质调整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管好水质,必须先了解水质.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主要依靠直感经验,观察水色来判断池水的优劣,以此来鉴别水质类型.根据有经验的广大渔民长期实践,总结出以下四种类型的水质: 第一,肥水这种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水质浓而不浑浊,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色日变化明显.水面有一层油膜,往往有“早红晚绿”的变化.水中浮游生物数  相似文献   

9.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观察水体、底泥颜色和测定氨氮含量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1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并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产生毒素就会致使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  相似文献   

10.
一、池水常见的不良变化及原因 1.高温季节,水色由豆绿色或浅褐色急变为混浊的黑褐色。这大多由于清塘工作没搞好,池底腐殖质过多,水温剧增时,大量分解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2.水面有细小气泡,水色变为黄色,而且可闻到异常腥臭味,水中有过量的氨气等有毒气体。这往往由于施有机肥过多或经发酵,或者是残余饲料没有很好地清除而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11.
“水”是获取池塘养鱼高产的“八字精养法”之一。如何识别池塘水质好坏,是广大养鱼户关心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下基层检查生产时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识别水质好坏的重要依据是看水色。水色与所施肥料、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多少有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是鱼类和其它水产养殖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质管理的内容较多,但对鱼类影响最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酸碱度和溶氧。水质的检测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一般养鱼户很难做到。但可以通过观察水色和透明度了解和掌握水质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体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三、小网箱养鱼的水质管理与鱼病防治 1.小网箱养鱼的水质要求。 小网箱养鱼具有高密度高产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养鱼水域的水质要求要高于其它养殖方式。因此,在选择养殖水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水质清瘦,有机质含量低,泥沙等悬浮物少,水色清亮,透明度在30cm以上;②水的酸碱度适中。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4.
1强化水质,水温管理和调控做好垂钓期间池塘管理,首先要辨别水质的好坏,池塘水质肥而不浊是满足垂钓的基本要求。判断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的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以目测水色偏深、透明度25~30厘米为宜。调控水质水温主要是注水、换水、用药和施肥。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增加水温测量次数,根据水温变化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温过高,出现缺氧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合理调整水位蟹池的水位一般以平台的地方为准,控制在0.8米左右,蟹池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1.5米左右。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蟹池水质变老、变肥,对河蟹生长不利,因此要定期加注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初夏每10~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6-9月份每周加水1次,每次加水30%~40%。(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蟹池中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通常  相似文献   

16.
卫岗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7-38
盛夏高湿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氢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性,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  相似文献   

17.
1.使用生石灰改良水质:生石灰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水体的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多重作用.每亩1米水深的池塘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1次.  相似文献   

18.
甘香 《湖南饲料》2002,(3):39-40
对成鱼养殖,夏季是关键季节。成鱼塘夏季管理只要抓住投饵施肥、调节水质、鱼病防治、严防重浮头和泛池几个技术环节,就能把鱼养好。一、合理投饵施肥夏季鱼类摄食旺盛,应合理供应适宜而充足的饵料肥料。水色和透明度是投饵施肥的重要依据。大体有以下情况: 1.水色浅蓝,透明度40厘米以上,这是瘦水,养鱼时需要加强投饵施肥,草、鲂鱼喂足草,其  相似文献   

19.
(一)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由于多年未清淤,使水质恶化。二是由于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三是由于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缺氧导致鱼种死亡。四是由于池塘渗漏。五是由于结冰后,冰上污物和积雪太多,水体生物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使鱼种因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鱼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塘养鱼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好坏,除了有足够的水量外,更要具务相应的水质条件。论文对池塘养鱼水质指标、水色标准、水色辨别等方面做了总体概述,对池塘养鱼生产中常见的pH异常,氨氮偏高,亚硝酸盐过高,溶解氧浓度,硫化氢过高,蓝藻等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来源、危害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解析,以期为做好水质管理,争取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