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三江平原毛果苔草-狭叶甜茅湿地生态系统与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类湿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物量总量、各组分生物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求出了两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速率.结果表明,两类湿地绝对增长速率与相对增长速率最大值分别为11.4711g./m2.d、20.3733g./m2.d和0.0635g./m2.d、0.0725g./m2.d.此外,对这两类湿地生物量总量及各组分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一元非线性回归模拟,建立效果比较理想的三次抛物线模拟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松嫩草地羊草 五脉山黧豆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五脉山黧豆种群和羊草 五脉山黧豆群落地上生物量8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极好地符合Logistic生物学增长曲线;绝对增长速率在返青后半个月出现最大值,之后波动变化,8月下旬出现负值;相对增长速率随时间逐渐变小,也在8月下旬出现负值.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集中在7.5~42.5cm层,占总生物量的83%,7.5cm以下所占的比例小.群落第一次取样后的再生量最大,为(135.13±39.55)g/m2.再生量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形式下降.群落的生产力在8月份上旬达到最大值,为339.37g/m2.  相似文献   

3.
采用收获法对三江平原湿地毛果苔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样方法和抽样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样方法和抽样法的生物量增长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皆呈单峰型曲线;对样方法和抽样法的地上生物量生长量(BI)和地上生物量累积生长量(ABI)的季节动态进行曲线拟合,规律性明显,抽样法比样方法更显出优越,更符合实际情况,表明地上生物量的增长和净积累集中于地上生物量的高峰期之前,只是最大积累速率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天然羊草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草地合理利用途径,对坝上羊草草地2005年和2006年地上生物量动态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草地群落和羊草种群生长前期地上生物量呈由慢到快增长的季节性变化,且均在8月10日左右达到最大值;羊草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增长期都集中在生长季初期;群落和羊草地上生物量增长动态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2005年群落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85.20 g/m2,羊草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75.62 g/m2;2006年群落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126.94 g/m2,羊草地上生物量保护指标为103.56 g/m2。  相似文献   

5.
何池全 《中国草地》2001,23(4):11-16
采用收获得法对三江平原湿地毛果苔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增长规律刊物地分析,通过样方法和抽样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样方法和抽样法的生物量增长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皆呈单峰型曲线;对样方法和抽样法的地上生物量生长量(BI)和地上生物量累积生长量(ABI)的季节动态进行曲线拟合,规律性明显,抽样法比样方法更显出优越,更符合实际情况,表明地上生物量的增长和净积累集中于地上生物量的高峰期之前,只是最大积累速率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分析了北京叠泉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动态固碳释氧量,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生物量法测定的北京叠泉高尔夫球场151d草坪固碳释氧总量分别为211.56t,156.71t。基于生物量计算的固碳释氧速率春秋生长高,夏季生长速率低,春季速率高于秋季。叶面积指数法测定的5至11月草坪固碳释氧总量分别为1.79×103 t,1.33×103 t。叶面积数据计算的固碳释氧量由5月开始稳步上升并在7月呈现出峰值,在8月出现回落;9月10月呈现上升的趋势,11月下降。生物量方法和叶面积指数方法计算的固碳量分别为6.86、6.17g/(m2.d);释氧量分别为5.08、4.78g/(m2.d),由此可知,两种方法计算的日固碳释氧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温性草原4种西藏高原典型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最高,其中围网草地年均地上生物量达384.45 g·m-2,比无围网草地地上生物量高73%,且是温性草原类草地生物量的6倍,是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地的12~14倍,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草原地上生物量,是改良退化草地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温性草原草地生产力大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城市附近山地草地生物量明显大于远离城市的地区,表明城市化进程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强度,是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属半干旱气候类型的西藏高原中部,降水是制约草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速率和相对增长速率季节动态均在生物量达到高峰期前为正增长,之后为负增长。区域水热条件差异及其季节性变化导致了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区域的草地最快生长期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对环湖地区高寒草原进行围栏封育,采用样方法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生长速率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牧草整个生长季,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呈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8月上旬,为267.1g/m^2;群落的BI、ABI、AGR、RGR、AAGR和ARGR季节变化动态也呈单峰型,与地上生物量的季...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几种苜蓿地上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增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大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1998~1999年在长岭种马场村对黄蒿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季节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5.5%的生物量集中分布在地上,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4.5%,其中茎的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50%;地上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呈指数生长,7~9月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3.8%;黄蒿相对生长速率(RGR)在5~6月最高;果实数量呈直线增长,果实数量高峰值在9月(可达11905个/株);黄蒿枯黄期在10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五个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生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向海芦苇沼泽湿地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付老文泡湿地和二百方子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封闭性湿地和开放性湿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类湿地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较为一致,受湿地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弱;各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基本上都呈不规则的“M”形的双峰曲线变化,其季节动态过程均可采用高斯多峰拟合来模拟其动态变化,且模拟效果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人工草地的羊草生长繁殖动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研究了松嫩人工草地,羊草地上营养株与生殖株和地下根茎的生物量及其它各组分的季节动态变化,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求出了其生长率及生物量与茎,叶,鞘及穗之间的比例。结果表明,生长季中营养株与生殖株生长有2个峰值。峰值其一在6月10-20日之间,AGR为0.0710与0.0925;其二在8月10-20日之间,AGR为0.1050与0.2071,羊草营养株与生殖株的生长妆期,叶所占的比例产大,分别为92.5%和93.9%,7月中旬叶所占的比例变小,而茎与鞘所占的比例变大。此外,对羊草生物量及其它各组分进行一元非线性回归模拟,建立了多项式,指数,对数及幂函数模拟模型。可为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建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东北羊草草地上,采用模拟不同梯度凋落物层,探讨凋落物层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凋落物积累量的增加,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数量特征、生物量,呈连续变化的趋势。群落物种数目随着凋落物层厚度增加而增多,于800g/m^2处达到最大值,然后随厚度增加种数逐渐减少。羊草种群的密度、高度、盖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00g/m^2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00g/m^2和700g/m^2处。凋落物积累量的最佳范围为600~700g/m^2之间,在此范围内植物群落可良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的生物量结构动态及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小叶章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呈单峰型变化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差15 d左右,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典型草甸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小叶章,但地下生物量则表现为典型草甸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小叶章;二者地上生物量的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各器官对地上生物量的平均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2种小叶章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季节动态,但差异很大;二者各器官生物量生长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但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值的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二者地上及各器官生物量均符合抛物线模型(y=b0 b1t b2t2),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符合“S”型曲线[y=b0/(1 b1e-kt)],其R2大多在0.9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东北盐化草甸小獐茅群落地上生产结构和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群落生产结构呈下繁型。地上生物量以Y=a+bx+cx^2形式增长,峰值出现在8月。相对增长速率(RGR)在抽穗前(5月上旬~6月上旬)最高,为0.1251g/g/天;绝对增长速率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抽穗前期和果后营养期(7月上旬~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以克氏针茅和碱韭为研究对象,分析单播和混播种植方式下,氮沉降对两种植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比较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单播时,克氏针茅的株高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在施氮20 g/(m^2·yr)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碱韭的株高在施氮20 g/(m^2·yr)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氮素对克氏针茅种群和碱韭种群都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克氏针茅与碱韭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相比碱韭更明显,在单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1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混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2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最大;在模拟氮沉降的过程中,克氏针茅与碱韭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说明氮沉降对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观测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在5类草地植物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其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8月下旬达生物量峰值。5种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以山地草甸(100.24 g/m2)最高,其他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71.24 g/m2)、山地草原(70.20 g/m2)、高寒草原(52.40 g/m2)和山地荒漠草原(20.44 g/m2);用Logistic方程模拟的地上生物量增长曲线表明5类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未达到其环境最大容纳量。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土壤平均含水量的累加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各种类型草地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同,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五个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生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黄蒿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1999年在长岭种马场村对黄蒿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季节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5.5%的生物量集中分布在地上,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4.5%,其中茎的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50%;地上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呈指数生长,7~9月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3.8%;黄蒿相对生物速度(RGR)在5~6月最高;果实数量呈直线增长,果实数量高峰值在9月(可达11905个/株);黄蒿枯黄期在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