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湖北省禽流感的诊断及病毒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采用琼脂扩散法(AGP)对湖北省8个发病鸡场进行禽流感抗体的检测,证实了禽流感的存在。从某鸡场5只濒死鸡气管刮屑及内脏材料中分离到了一株病毒。应用HI试验和电镜负染技术确证该分离物为A型流感病毒,其血凝价可达1:2560。该病毒粒子有囊膜,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80-120nm,其血清型为H9N2型。 相似文献
3.
4.
马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流行性感冒(简称马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呼吸道卡他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有发生马流感的报导。Jacguet A等(1987)报导,法国1979、1983、1985年马流感大流行,分离到流感病毒。Nerome K报导(1987)由美国、巴西、日本、英国、罗马尼亚、瑞典、瑞士等国获得17株马流感病毒株。Uppal·P·K等报导(1987)印度1987年1月发生马流感,经病毒分离证实为A/马—2型流感病毒。据殷震等(1987)资料,马甲1型流感发生于瑞 相似文献
6.
通过鸡胚接种、MDCK细胞培养、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RT-PCR等方法,笔者在四川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株既能在鸡胚上稳定传代又能在MDCK细胞上稳定产生CPE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命名为A/swine/Sichuan/01/2006(H3N2);NS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A/swine/HongKong/4361/99(H3N2)、A/NewYork/429/2003(H3N2)、A/Queensland/6/2000(H3N2)、A/New South Wales/4/1999(H3N2)等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毒株的同源性都达到99%;从MDCK细胞中抽提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全基因克隆,构建了11个包含全基因8个基因片段的文库。全基因测序结果表明,A/swine/Siehuan/01/2006(H3N2)共8个节段,全基因序列共计13577bp;基于HA、NA推导蛋白的无根进化树结果显示,四川分离株与人流感标准株A/Queensland/6/2000(H3N2)、A/South Australia/81/2000(H3N2)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猪流感标准株A/swine/Spain/42386/2002(H3N2)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2型猪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敏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6,(3):18-20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对养猪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从广东省某猪场发生急性死亡、伴有神经症状的病猪脑组织样品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培养特性观察、镜检、生化鉴定和PCR检测,确定为具有强毒力分子特征的2型链球菌,其毒力因子基因型均为:cps2J+/mrp+/sly+/epf+/fbps+/orf+/gapdh+/gdh+。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中旬,吉林省的镇赉、扶余等十几个市县相继暴发了与马流感相似的疾病。采集了20份急性病马的鼻腔分泌物通过鸡胚分离出8株病毒,用已知标准马流感阳性血清与之做血凝抑制试验,确诊为甲_2型马流感病毒,和毒株A/Equi-2/迈阿密/63一致。用所分离的毒株A/Equi-2/吉牧站/89—1”和甲_2型标准马流感毒株为抗原,以血凝抑制试验分别检查了疫区34份马血清,均获得一致结果。二种抗原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急性期和恢复期病马血清的抗体滴度增长4倍以上。进一步证实此次流行的是由马甲_2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马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9.
从发病率56%而死亡率15%的罗曼父母代蛋种鸡群中,分离到4株A型流感病毒。这些分离毒株可在鸡胚中传代,经尿囊腔途径接种10日龄鸡胚,可80~100%致死鸡胚,能凝集鸡的红细胞,且不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用这些分离毒株制备成的琼脂扩散抗原与禽流感阳性血清在琼脂扩散试验中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线。发病鸡康复后采血制备的血清能与禽流感琼扩抗原在琼脂扩散试验中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线。分离毒SX_(9401)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根据以上实验,所分离到的病毒为鸡A型流感病毒,其血清亚型有待于进一步鉴定。本研究从病原学角度证实禽流感在四川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11.
H5N1虎源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本室分离获得的虎源H5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结合GenBank中报道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选择保守序列区作为扩增区域,利用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和BLAST软件程序设计出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成本较低、不需要特异探针引物、优化周期短,能区分病毒变异株的SYBRGreenI随机掺入法建立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虎源H5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检测的灵敏度为101~102拷贝数。对20份病死老虎临床病料和24份人工感染的小鼠脏器病料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常规RT-PCR方法和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果略高于常规RT-PCR方法,但与病毒分离方法结果相一致。这说明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以对临床上H5N1虎源流感病毒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同时检测H7亚型、N9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本研究根据流感病毒H7 HA、N9 NA以及M基因序列分别合成3对引物和3种荧光素标记的探针,建立了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仅H7亚型和N9亚型病毒分别在FAM和JOE通道监测到荧光信号,而所有A型参考流感病毒株均可获得Cy5荧光信号,此外其他相关的禽源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以H7N9亚型病毒RNA为模板建立了标准曲线,检测H7 HA、N9 NA以及M基因的R2值均为0.999,最低检出量均为35.4 EID50/mL.批内和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48%.利用该方法对1 072份临床样品(咽喉和泄殖腔拭子)检测,H7N9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分别检出7份和23份.该方法可以有助于H7N9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及鉴定. 相似文献
13.
部分省市猪群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及猪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9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山东、内蒙、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广东、海南、上海等省、市猪群进行了猪流感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从 130 6份猪鼻棉拭子样品和死亡猪肺、气管样品中分离到 39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 ,12株 H1亚型猪流感病毒及其它亚型猪流感病毒 ,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呈现典型的正粘病毒特征 ,有囊膜和纤突 ,多为椭圆形、圆形、或杆形 ,直径约 80~ 12 0 nm。对 1997- 2 0 0 1年 3895份猪血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 ,近年中国多个地区猪群存在抗SWTN77(H1)、SWCO77(H3)、DKAT6 9(H1)、TKUK6 3(H3)流感病毒抗体 ;1998年来自河北的猪血清中抗 SWTN77阳性率高达 33.3% ;1999年来自内蒙的猪血清中抗 TKUK6 3和SWCO77阳性率分别为 13.3%和 2 6 .7% ;2 0 0 0- 2 0 0 1年调查的所有省市的猪群中均存在抗SWCO77抗体 ,阳性率从 3.2 %~ 10 0 %。说明近年我国猪群中 H3亚型猪流感的污染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4.
15.
鸭源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湖北某鸭场采集泄殖腔棉拭子20份,通过传统的禽流感病毒分离方法即鸡胚尿囊腔接种法分离到1株鸭源禽流感病毒(AIV).血清学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为A型流感病毒,经血凝素亚型鉴定为H9型,与禽流感病毒H9亚型标准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HI)价为8 log2,电镜负染拍照后,可清楚观察到典型的流感病毒粒子形态;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流感病毒对鸡表现为较低的致病力.研究表明,水禽,特别是鸭,正日益成为禽流感的高度易感动物,是AIV生态循环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17.
对一种成年鹅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用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日龄鹅胚,48~72 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6代均死亡(为GVF1-6).用GVF2接种鸡胚,48~96 h死亡, 连传4代均死亡(为EVF1-4);用GVF3回归到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类似的病变;用EVF4进行毒力测定,对ELD50为10-5.3;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96 h;用EVF4胚尿囊液进行纯化和浓缩,作电镜检查,观察到大小为120~220 nm有囊膜的近似球形病毒颗粒和六角形的病毒,初步怀疑为副粘病毒和小鹅瘟病毒混感;经用2种血清进行中和处理,得到2种病毒,其中一株进行血凝试验能凝集鹅、豚鼠、牛、羊、人等多种红细胞;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能被相应的血清和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经理化测定对乙醚、氯仿敏感,胰蛋白酶不敏感;不耐酸,对热较敏感;核酸型测定,核酸为RNA.经初步确定本病毒可能是鹅副粘病毒.另一种经中和试验和电镜确定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由南京地区分离的鸭源流感病毒A/duck/Nanjing/21/95(H9N2?)感染商品来航鸡后,各组织脏器中病毒分离情况和病毒抗原分布。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可以从肾脏、肺脏、脾脏和心脏中分离出来,接种后3d(PI3),病毒在组织中的分离率最高,且又以肾脏的分离率最高。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呼吸系统单核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的胞核内,PI3时病毒抗原的检出率最高。这些结果表明,肾脏是该毒株复制的主要部位,肾脏的病变是病毒直接损伤的结果,而且该株AIV具备在呼吸系统内复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人肺腺癌细胞A549被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感染后,探讨不同毒株跨种属感染人呼吸道组织的可能性和趋势性。通过观察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的细胞病变(CPE)、血凝试验(HA)和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来比较不同毒株感染细胞后的复制差异和毒力改变,发现同一亚型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对A549细胞感染和复制能力有较大差异,哺乳动物来源的病毒更有感染人呼吸道细胞的趋势,SW/GX/NS2783/2010有潜在的感染人细胞的能力。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变化和病毒基因组组成特点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重点关注具有跨种属感染趋势的流感病毒及其特殊分子决定簇的组成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猎豹与虎猫杯状病毒的分离及其超变区基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81细胞从上海某动物园患口腔溃疡的猎豹和虎的唾液病料中分离获得两株杯状病毒,经形态学、理化学、生物学鉴定和病毒核酸超变区基因RT-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证明两株病毒均为猫杯状病毒(FCV),分别命名为FCV/cheetah/Shanghai/02/2002与FCV/tiger/Shanghai/03/2002。人工感染猫可引起体温升高,口腔溃疡,食欲下降等症状。两株病毒的超变区序列520bp长片段问的同源性为99.2%,与国内桂林虎分离株(TFCV9710)的同源性为74.0%,与国外分离株的总体同源性为58.1%,说明不同宿主或同种不同个体间杯状病毒分离株超变区核酸差异十分显著,符合猫杯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