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1):62-63
小蚕共育为了有效防止蚕病的发生,促进蚕体强健好养,降低养蚕成本,达到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制度:1蚕室、蚕具及蚕药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张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平方米,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平方米,可共育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公斤的漂白粉、1盒蚕安王、一包小蚕“防病一号”、生石灰20公斤等蚕药。2小蚕共育技术2.1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养蚕前一周进行,用共育室催…  相似文献   

2.
潘家宽 《广西蚕业》2007,44(3):40-40
近年来随着我县桑蚕业不断发展,小蚕共育技术发展迅速。特别在2004年我县采取每个新建小蚕共育室补助2000元以上共育用具的措施后,全县小蚕共育室以每年30~50个增  相似文献   

3.
<正> 我市自1980年开始推行企业化小蚕共育,至今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年来,省、市、县对新建的村级集体标准共育室实行经济补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共育设施的建设进程。全市现有炕房共育室7125个,普通共育室1152个,一季可共育蚕种24万张以上,共育率可达99%以上。当然,共育室作为一个小企业,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问题。笔者根据1991年度本站实施“淮阴市蚕桑生产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的试点工作的初步经验及平时积累的资料,就企业化共育的质量和管理问题谈一些  相似文献   

4.
桑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由电器化控温设备系统和共育室及操作室组成。可将温度控制在目的温度±0.5℃ ,每室可共育蚕种60~80张。其优点是可增加共育室有效容量、小蚕体质强健、降低劳动强度 ,从而提高了小蚕共育率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集中共育在如东县已具相当长的历史,曾对我县的蚕桑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全县现有小蚕共育室1000多座,承担着全年近20万张蚕种的共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使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一步,我们于九月上、中旬走访了江都县的小纪、丁沟公社,泰县的大埨、运粮公社和泰兴县的张桥公社等五个公社的七个小蚕共育室,结合三县情况,对现阶段小蚕共育的一些做法进行了调查。江都、泰县、泰兴三个县都是我省年产茧量万担以上的重点县,现有桑园面积84790亩,最大一期蚕的饲养量为38430张。目前,三县共有小蚕共育室1115个,其中401个是197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小蚕专用共育室,其余的大部分是在养蚕设备条件较好的生产队、大队集体蚕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小蚕兼用普通共育室。每个共育室的共育能量,小的一、二十张,多的一百多张,平均34.5张。  相似文献   

7.
如东县是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桑田面积7.5万亩,年发种量近20万张,产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本县一直实行小蚕集中共育。全县现有1130座小蚕共育室,参与共育人员10000人以上,拥有一套比较全面的小蚕共育技术,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通过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少了广大蚕农饲育小蚕的麻烦,省工节本,尤其给小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饲育微环境,为生产优质高产的蚕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如东的蚕桑事业的稳步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井研县集益乡九龙村蚕桑重点户张蓝清,利用自己养蚕专长,担起共育重担。自1984年开始至今,为本县蚕农共育小蚕962张,由于量足质好,深受群众好评,参加共育蚕农越来越多,共育规模越来越大。1987年共育小蚕332张,养大蚕4.5张,蚕桑收入3028元。今年更上一层楼,春、夏共育小蚕380张,正秋、晚秋共育已落实650张,全年共育上1000张,加养大蚕6.5张,预计全年蚕桑收入8000元以上,占全家农副业总收入70%以上,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11.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由电器化控温设备系统和共育室及操作室组成。可将温度控制在目的温度±0.5℃,每室可共育蚕种60~80张。其优点是可增加共育室有效容量、小蚕体质强健、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小蚕共育率。  相似文献   

12.
冕宁县友林蚕桑家庭农场位于该县沙坝镇,现有“6215”标准桑园12hm^2(180亩),标准小蚕共育室120m^2,简易大蚕棚2750m^2,省力化蚕台10500m2,贮桑室200m^2,工具房100m^2,总投资160余万元。2018年全年养蚕320张,单产56.8kg,产茧18200kg,售茧收入达94.8万元。  相似文献   

13.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是我市近年来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并应用的一项新设施,它改变了共育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小的状况,提高了小蚕的共育质量。其特点是具有自动控温、补温等功能,且投资小、效益高、劳动强度小,共育的小蚕体质强健。目前全市有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150个,每期共育蚕种10000张。现就该设施的建造、使用技术关键及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12,40(4):40-40
<正>2012年,西充县蚕桑"百万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取得了显著成绩。1着力科技兴蚕提质增效大力普及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等关键技术;抓好消毒防病工作,按每张蚕种5元的标准配送消毒药,专业村社和蚕业合作社实现了统防统消;加快小蚕共育平台建设,建标准化小蚕共育室20间,小蚕"三育"面达80%以上;坚持重点推广、大户优先的原则,推广使用纸板方格蔟69万余片;加强"三冬"管理,嫁接成片桑园1000hm2,"嘉陵20号"、"白皮油桑"等优良桑品种改良率达90%以上;871×872、"洞庭×碧波"等优良蚕品种推广率达100%。全年发种、产茧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16.
叠式蚕台电跨化控温共育室是我市近年来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并应用的一项新设施,它改变了共育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小的状况,提高了小蚕的共育质量,其特点具有自动控温、补温等功能,且投资小、效益高、劳动强度小,共育的小蚕体质强健。目前全市有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150个,每期共育蚕种10000张。现就其设施的建造、使用技术关键及应用效果介绍如上。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小蚕共育室要保证所共育的小蚕数量足、质量好,为蚕农提供发育整齐、健康无病的稚蚕。二、共育室以村组集资兴建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共育室属集体所有,由村委会统一负责管理,由县、乡蚕桑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三、提倡由集体统一经营,也可实行承包经营。四、①共育室人员要求工作负责,事  相似文献   

18.
我县人和乡自一九七四年开始种桑养蚕以来,大部分村都建立了小蚕共育室,对全乡发展桑蚕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以后由于经营管理不适应新形势,大部分村的小蚕共育室散了伙,导致桑蚕生产也衰退了.而人和村委会却加强对小蚕共育室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种组织,落实了生产责任制,认真抓好技术辅导,小蚕共育十多年来不断巩固提高,小蚕房由150.6平方米扩大到256.2平方米,有力地促进了全村桑蚕生产的发展.一九八五年蚕茧产量16126.4公斤,比76年增长312.9%,产值55235.82元,比76年增长429.3%.  相似文献   

19.
邱茂慈 《北方蚕业》2000,21(3):48-49
一、平利县蚕桑科技推广工作现状 自1995年以来,引进并推广应用蚕桑新技术8项.①推广新优蔟具10万余片,其中方格蔟6万片,塑料折蔟4万片.②推广省力化蚕具800套.③建立小蚕共育室258处,年共育蚕种11000张,蚕农增收154万元.④引进推广收蚁纸50000张.④新建具有现代化先进水平的桑蚕种自动控温补湿加密催青室一座,年可催青蚕种10万张,在西北地区居领先地位.⑥引进全国蚕桑专家推荐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两组,建烘茧灶两座,年可节约费用18万元.⑦引进推广高效蚕药三大类40余种,服务蚕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⑧引进推广嘉陵16号、陕桑305等多倍体优良桑品种,嫁接改造老劣桑 5万株.这些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受到广大蚕农的欢迎,已为多数蚕农掌握.  相似文献   

20.
桑蚕小蚕共育能省工、省叶、节省场地,能较好地贯彻消毒防病措施,养好小蚕为蚕造稳产高产打下基础,已为多年实践所证实.为了了解小蚕共育的成本,我们选择了三个共育室,连续五年作了跟踪调查,三室共育的2038.7张蚕种,平均每张用叶1~3龄为12.45公斤,其中:1龄叶0.71公斤,2龄叶2.47公斤,3龄叶9.27公斤.平均每张成本按现行价格计为26.78元,(其中用叶成本4.98元,蚕种费15元,1~3龄用工成本5元,药物费用1.02元,蚕室蚕具折旧0.7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