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遥2014年7月24日和8月10日,黔西南州2个县相继发生炭疽病疫情,造成7人发病,2人死亡。疫情发生后,黔西南州畜牧水产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及时组成专家组赶赴疫区现场,扎实采取措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为做好炭疽病防控工作,现将本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炭疽杆菌的形态、生长条件的研究,阐明炭疽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炭疽毒素。这种毒素一方面可以引起病理生理学变化,导致人和动物死亡,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对疾病的免疫反应。同时通过研究炭疽病在人群中和动物间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和动物炭疽病的临床表现,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β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多种动物和人患病,引起猪发病成为猪链球菌病,可以引起各种化脓创和败血症,也可表现为局限性感染。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其引起的疾病称为附红细胞体病。该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本病多流行于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2014年8月中旬,我区一养猪场发生了急性传染病,发病当天下午来我兽医院就诊,经初步诊断为猪链球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经过综合防治,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炭疽病是一种由炭芽孢杆茵引起的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该病在牛、羊、马等草食动物中的发病率较高,人类患病主要是因为接触了患病动物、食用或吸入了含有炭疽芽孢的肉等发病。本文主要论述了牛羊炭疽病的发病特点与症状,并提出了该病的防治建议。1发病特点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特点为散发,部分地区称地方性流行,绵羊是易感动物,该病的发生不受季节的限制,但夏季雨水较  相似文献   

5.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全球大约有82个国家发现过动物炭疽病,据估计,近几年全球每年有1万例动物炭疽,9000人感染发病。近几年,在辽宁省的个别地区也零星发生过动物炭疽疫情,并且也有人感染发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全球大约有82个国家发现过动物炭疽病,据估计,近几年全球每年有1万例动物炭疽,9 000人感染发病.近几年,在辽宁省的个别地区也零星发生过动物炭疽疫情,并且也有人感染发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对其均易感。炭疽杆菌在体外可以形成芽孢,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污染的动物制品或环境而感染。该病严重危害人畜安全,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几年国内多个省份报道了炭疽病的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整理、归纳、分析了动物炭疽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危害、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炭疽即"炭疽热"、"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通常本病主要发生在家畜间,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最为多见.人患本病多是由于接触病畜或感染细菌的皮毛等所致.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急性、烈性传染病,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以草食动物最易感.病死畜的血液、内脏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菌体,如果处理不当即可污染环境、水源、造成疫病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牛、羊、猪、犬等家畜极易受感染。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污染的畜产品或吸入带有炭疽的杆菌芽孢的尘埃而传染人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严重危害人畜安全,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根据科右前旗动物炭疽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现对炭疽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以及对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炭疽杆菌的形态、生长条件的研究,阐明炭疽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炭疽毒素。这种毒素一方面可以引起病理生理学变化,导致人和动物死亡,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对疾病的免疫反应。同时通过研究炭疽病在人群中和动物间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和动物炭疽病的临床表现,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牛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养牛业的危害较为严重。生产上该病的特征为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传染性强。该病是人畜共患病,不仅感染牛,还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炭疽病发病急,病程短。一旦出现牛群感染,对养殖户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炭疽杆菌为是一种需氧型或兼性厌氧型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有荚膜,与其他细菌容易区别。培养菌一般呈长链状或竹节状,离开动物体后该菌体可形成芽孢。本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38.5℃,最适宜p H7.0~7.6。炭疽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强光照射下生存时间10h左右,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1-2]。早在1928年就有本病的报道,但因其对非摘脾动物很少致病而长期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附红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室于8月初收到送检病猪病料,经临诊诊断、实验室诊断、本动物接种实验和药物治疗,诊断为猪附红体病。现将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四川某猪场于2002年7月末,饲养的种母猪和出生后几天的仔猪同时发病,3月龄的仔猪也陆续发病。…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有广泛的宿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人兽共患病,常称“疯狗病”,已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人狂犬病多被感染狂犬病的犬、猫咬伤而发病,潜伏期多为半个月至3个月,也可长达数年甚至10年之久。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特征即可诊断。人一旦发病,无救治药品和方法,病死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4.
炭疽病(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20世纪50~60年代,各国政府致力于炭疽病的防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使炭疽病的流行次数和发病数量逐年减少,呈现零星散发;70年代保持稳定势态;80年代后期因频繁地引进家畜、动物产品漏检或检疫不严格、开荒、洪水、铺设公路和建设居民区等诸多因素使炭疽有死灰复然之势,年度流行次数和发病数量有所增加,疫点增多[1,2];90年代人畜炭疽病报道甚多。防制本病不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因为本病可被不法分子或…  相似文献   

15.
正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病原引起既可使动物发病又可使人体发病的疫病。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50余种。在人与畜禽共患疾病之中,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狂犬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和日本乙型脑炎等。以下简要  相似文献   

16.
巴毛文毛 《动物保健》2014,(7X):115-115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菌能在土壤里生存很长时间,埋伏性强,在牧区还有散发性,炭疽病可呈地方流行,一般为散发。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减行。其特征舟脾脏肿大,皮下和浆膜下出血性胶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死后尸僵不全。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的狂犬病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为世界第二。据国家卫生部统计表明,包括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在内,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始终占据首位,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攻击咬伤人的动物以及隐形带毒动物进行狂犬病病毒快速、准确的诊断及如何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后的动物进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牦牛、奶牛以及水牛等动物发病后,以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或坏死灶钙化病理变化。该病分布很广,曾经是引起人与动物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蒙古东方省发现炭疽病,从2日起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与中国内蒙古接壤的蒙古东方省,一妇女因吃畜肉发病,经送医院检查,确诊患者感染上炭疽病。该省民防局长于是发布命令,全省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对行人和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禁止运输和出售肉、奶、皮等畜产品。 炭疽病属于急性传染病,家畜和人都能感染,病原体是炭疽杆菌。病畜的症状是发高热,痉挛,口和肛门出血,引起败血症迅速死亡。人感染后,发生脓疱、水肿或痈,也能侵入肺或胃肠。  相似文献   

20.
<正>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败血症,发病动物以急性死亡为主。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其次是肉食动物,人类中等敏感。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排泄物、分泌物及尸体的病原体形成芽孢后,污染环境形成长久的疫源地,难以根除。本病主要经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昆虫吸血后经皮肤感染,动物感染后往往不表现症状而迅速死亡,危害较大。永胜县南片乡镇的部分村呈散发性流行,经过采取综合性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