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转移载体P11SF和PN11SF分别与282E4株鸡痘病毒(282E4 strain fowlpox virus,282E4FPV)和大空斑株鸡疽病毒(large plaque strain fowlpox virus,LP FPV)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通过蓝斑筛选,得到4株重组鸡痘病毒rFPV282E4-SFA、rFPVLP,-SFA、rFPV282E4-SFB和rFPVLP-SFB,通过PCR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均为阳性,另外将各重组病毒分别传20代,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SPF鸡进行免疫效力试验,攻毒后均100%保护,而对于商品鸡,保护率分别为64%、60%、52%和88%。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共表达鸡IL-6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AH5AIL6)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将其接种CEF,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该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的生长速度及蚀斑大小一致;在CEF 连续培养20代,取第0代、5代、10代、20代重组病毒PCR扩增HA和Ⅱ-6基因进行鉴定,显示HA基因无核苷酸突变,IL-6基因在第20代时有1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但不影响该蛋白的功能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所选代次病毒均能够表达HA蛋白,RT-PCR试验表明各代次病毒均可以表达鸡IL-6基因;通过蓝斑鉴定重组病毒纯度,结果显示所有蚀斑均为蓝斑.因此,该重组鸡痘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符合兽医生物制品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全病毒灭活苗和弱毒活疫苗免疫接种预防新城疫(ND),虽然这两种疫苗都能产生较好的保护力,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因此迫切需要研制新型高效疫苗用于防制该病。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进行着ND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NDV—F、HN基因在多种载体中得到表达并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力。本实验室已构建了表达NDV F18E8株F、HN基因的重组疫苗rFPV—F、rFPV—HN。本研究对这两种重组鸡痘病毒疫苗的遗传稳定性以及对SPF鸡和商品鸡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将共表达NDV F和IBDV 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5.
将共表达NDV F和IBDV 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6.
将共表达NDVF和IBDV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7.
以鸡痘病毒(FPV)282E4株TK基因为侧翼,将2个相同的复合启动子ATI@p7.5×20以反向方式连接,分别调控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0基因,得到重组转移质粒pVP0-2ATI@p7.5×20F.然后将该重组转移质粒用脂质体转染预先感染FPV 282E4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经BrdU(5-溴-脱氧尿嘧啶)加压处理后的CEF上传代,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检测,有2株鸡痘病毒能同时表达NDV F蛋白和IBDV VP0蛋白.用这2株重组鸡痘病毒刺种商品Leghorn雏鸡,于刺种前及刺种后1、2、3周对抗NDV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检测,结果发现,重组鸡痘病毒能激发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可以作为疫苗备选株进行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用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Ⅰ型疫苗株CVI988/Rispens 糖蛋白B(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和鸡痘病毒(FPV)疫苗株282E4 免疫1 日龄不同品种的鸡,来评价2 种病毒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性。试验结果表明,rFPV gB/R和FPV 282E4 免疫鸡后对FPV 强毒攻击均可提供100% 的保护,对有FPV母源抗体的商品蛋鸡安全无毒性,而对无母源抗体的SPF鸡的毒性则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 杂交证实,rFPV-gB/R 中无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基因插入到具有新复制非必需区的通用型质粒载体pP12LS中构建转移载体pP12LSH9A,再分别转染预先感染不同毒力的2种鸡痘病毒(FPV)282E4株和LP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经系列蓝斑筛选纯化,获得了2种重组鸡痘病毒(rFPV),分别命名为rFPV282—12LSH9A和rFPVLP-12LSH9A。将这2株rFPV在SPF鸡和带有高水平抗H9亚型AIV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上分别进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rFPV282—12LSH9A和rFPVLP-12LSH9A在SPF鸡上的排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在商品鸡上的排毒保护率分别为88%(23/26)和92%(24/26)。结果表明获得了2株在带有抗H9亚型AIV高水平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上免疫效力较好的rFPV。  相似文献   

10.
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系以高度成熟安全的鸡痘病毒为载体研制的新型基因工程禽流感一鸡痘二联疫苗,该疫苗毒株的研制是采用重组DNA技术,将我国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早期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同源重组到鸡痘病毒疫苗株的基因组中,构建重组鸡痘病毒(rFPV—HA—NA),经体外、体内试验表明该重组鸡痘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同时经细胞连续传代,证实了重组鸡痘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该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母源抗体的干扰是重组鸡痘病毒(FPV)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至今未能得到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本试验使用FPV新的复制非必需区构建的载体pP12-18构建在高母源抗体商品鸡具有较高免疫力的基因工程疫苗.将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P12-18中,H5A和NA基因的启动子分别为PS和PE/L,获得用不同的启动子启动不同的外源基因且两基因盒方向为背向串联的重组转移载体p12LSH5HANA.将p12LSH5HANA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wt-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p12LSH5HANA与wt-FPV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产生了重组鸡痘病毒rFPV-12LSH5HANA.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经传代证实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用105PFU的rFPV-12LSH5HANA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能激发机体产生有效的血凝抑制(HI)抗体.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能使经滴鼻点眼攻毒的SPF鸡抵抗H5亚型AIV的致死性攻击,保护率为100%.在高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上,rFPV-12LSH5HANA与原有载体构建的重组疫苗rF-PV-11SH5HANA的免疫效力有显著差异,保护率分别为81.4%和45.4%.结果表明,选择FPV合适的复制非必需区构建载体是提高重组FPV在高母源抗体商品鸡免疫效力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表达鸡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的遗传稳定性,我们将纯化后的重组病毒在CEF单层上连续传30代,引起细胞病变的速度和形态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覆盖含X-Gal的琼脂引起的空斑均为蓝色;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明rFPV-gB/R中的gB基因始终能稳定表达;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在细胞上连续传30代、在SPF鸡上连续传5代后,gB基因序列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以0、10、20、30代重组病毒制成冻干疫苗进行的实验室免疫效力实验表明,细胞连续传代后rFPV-gB/R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免疫原性。可见重组鸡痘病毒gB基因的结构和免疫原性都是高度稳定的。为了评价rFPV-gB/R的生物安全性,我们将rFPV-gB/R通过SPF鸡连续传5代,检测病毒在鸡体的存在部位及其消长、生长繁殖性能和毒力变化;将rFPV-gB/R免疫鸡与未免疫鸡同笼饲养,攻击FPV-102E6强毒,以检测rFPV-gB/R感染鸡的接触传染性。结果显示,rFPV-gB/R在鸡体的存在时间大约为7d,在体内仅存在于接种部位;鸡体传代后痘病毒毒力有一定程度下降,gB基因核苷酸序列未发生任何变化;同居未免疫SPF鸡在痘病毒强毒攻击后全部发痘,可见重组病毒免疫鸡没有接触传染性,能在鸡体内稳定地传代,rFPV-gB/R具有高度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新城疫Ⅰ系种毒稀释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后覆盖含中性红的1.6%营养琼脂糖,37℃培养至72h,分别挑取大(φ2~3mm)、中(φ1~2mm)、小(φ1mm)三种空斑,反复冻融后收获病毒,同样方法空斑克隆三代后,通过SPF鸡胚继代增殖,对收获物进行ELD50、MDT、ICPI测定。结果表明,三种空斑克隆株继代培养物中,中斑毒力最强,大斑次之,小斑最弱;大斑克隆株增殖力最强,中斑次之,小斑最差。  相似文献   

14.
从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衣壳蛋白(N)的质粒扩增出N基因,构建禽痘病毒转移载体。该载体含有禽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LP2EP2控制之下的PRRSVN基因、P11启动下的报告基因lacZ以及用于同源重组的禽痘病毒基因组的片段。在转移载体转染亲本病毒S—FPV-017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之后,采用蓝色表型筛选的方法,筛选到表达N基因的重组病毒,并对其进行了6轮蚀斑纯化。PCR方法鉴定证明重组病毒的基因组中含有完整PRRSVN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了PRRSVN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本研究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复制型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马立克病毒(MDV)毒力逐渐上升的现状,本研究对国内MDV流行强毒株进行了致弱研究。本实验采用近年来从东北、四川2地区免疫发病鸡场中分离的4株MDV流行强毒株(L-SY、L-MS、L-CZ、L-ZY),经噬斑纯化后,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传代培养至75代~85代,获得了4株高代次细胞毒株(L-SYp85C、L-MSp75C、L-CZp75C、L-ZYp75C)。并分析了L-SYp85C和L-MSp75C毒株的体外、体内生长特性和对SPF鸡的致病力。结果表明,L-SYp85C和L-MSp75C株在CEF适应性显著提高;以10倍感染剂量感染的SPF鸡,在12周内均未发生MD肿瘤,体重平均值与对照组体重平均值差异不显著;检测7d~45d羽髓中病毒载量,均低于106copies/106cell,显著低于亲本毒株。同时,4株传代毒株132bpr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上述结果为MDV强毒株的致弱研究以及进一步筛选MDV弱毒疫苗株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表达鸡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F)的重组马立克氏病毒(MDV),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NDV强毒株F48E9基因组中扩增出病毒的融合蛋白F基因,构建由CMV启动子和BGH polyA组成的2.7 kb F基因表达盒。将其插入带有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gpt)和MDV US2同源臂的中间转移载体pUAB-gpt中获得重组MDV转移载体pUAB-gpt-wF。将该转移载体与MDV-814疫苗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总DNA共转染CEF,经同源重组及gpt选择系统筛选,获得带有F基因表达盒的重组MDV(rMDV814-wF)。其体外增殖与亲本病毒没有差异。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PCR、Southern-blot及western blot等试验证明,重组病毒在CEF中传至13代以上仍稳定表达NDV的F蛋白。该重组病毒的构建为MDV活载体疫苗的筛选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插入到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SY681。将pSY681-IBVS1转染已感染亲本鸡痘病毒S-FPV-017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使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与鸡痘病毒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产生表达鸡IBVS1蛋白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BVS1。在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蓝斑筛选且进一步纯化14代。S1基因的PCR检测表明,获得的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能够稳定遗传,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试验证实该重组病毒在CEF内真实地表达了分子量约为90Ku的具有免疫学活性的IBV S1糖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