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8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157.8、192.0、199.5和549.3 mm,第1茬显著低于第2和3茬(P<0.05),第2和3茬差异不显著。需水强度分别为2.6、6.2、4.2 和3.9 mm/d,第2茬显著高于第1和3茬(P<0.05),第3茬显著高于第1茬(P<0.05)。作物系数分别为0.61、1.34、1.30和0.99,第2和3茬作物系数明显高于第1茬,超过其2倍。  相似文献   

2.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7年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需水量分别为499.5mm、213.3mm和712.8mm,第1茬需水量占主生长期需水量的70%,显著高于第2茬(P<0.05);需水强度分别为7.7mm/d、3.8mm/d和5.9mm/d,第1茬需水强度显著高于第2茬(P<0.05),达其2倍以上.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其第1茬、第2茬和主生长期(1~2茬)作物系数分别为1.61、0.88和1.29,第1茬作物系数明显高于第2茬,接近其2倍.  相似文献   

3.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在河北省坝上地区研究灌溉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由0增至400 mm,紫花苜蓿耗水量由335.5增至712.8 mm,干物质产量由3304.7增至7423.3 kg/hm2,二者差异显著(P<0.05);第1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由10.5和12.2降至6.8和7.9 kg/(mm·hm2),第2茬则相反,分别由9.5和11.1增至19.0和22.1 kg/(mm·hm2),但第1~2茬差异不显著;第1茬耗水系数分别由956和822升至1480和1273,第2茬则相反,分别由1053和906降至527和453,但1~2茬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间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系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水量、耗水量、需水强度、耗水强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子和范围,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不同气候区域和年份紫花苜蓿的需水量和耗水量不同;增加刈割次数可降低需水量;在一定范围内耗水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灌溉模式耗水量不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量和耗水量的范围分别为400~2 250和300~2 250 mm.不同气候区域、气候年份、刈割茬次及生长发育阶段紫花苜蓿的需水强度和耗水强度不同;需水强度与大气蒸发力成正相关,耗水强度与土壤含水量成正相关;增加刈割次数可降低需水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耗水强度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灌溉模式耗水强度不同.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强度和耗水强度的范围分别为3~7和2~7 mm/d;短期极端最高需水强度为14 mm/d.不同气候区域、气候年份、灌溉量、灌溉模式、施肥量、施肥模式及刈割茬次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建植2年及以上高于建植当年;不同品种差异不显著.在相对正常的田间栽培管理条件下,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含水量14%)水分利用效率的范围分别为8~12和9~14 kg/(mm·hm2),建植2年及以上者分别为12~25和14~29 kg/(mm·hm2).  相似文献   

5.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需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蒸渗仪法研究了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和WL323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及行间蒸发占蒸散量的比例。结果表明:中苜1号和WL323全生长季的需水量分别为909.2mm和928.0mm,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低,第3茬最高。中苜1号和WL323全生长季的需水强度分别为4.4mm/d和4.5 mm/d,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高,第1茬最低。中苜1号和WL323全生长季行间蒸发占蒸散量的比例分别为26.0%和25.5%,两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茬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2茬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3年30年气象数据,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法,研究了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需水规律和灌溉定额。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第1茬、第2茬、第3茬、第4茬、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需水量分别为221、187、169、179、755、70和825mm,需水强度分别为4.3、4.7、4.1、2.5、3.7、0.4和2.3 mm·d~(-1),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94、118、66、131、508、56和564mm,灌溉定额分别为228、139、78、154、598、66和664 mm。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6-2015年20年气象数据,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法,研究了榆阳区紫花苜蓿需水规律和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榆阳区紫花苜蓿第1~4茬、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需水量分别为249、194、177、199、819、74和893mm,需水强度分别为4.1、4.8、4.3、2.4、3.7、0.5和2.5mm·d-1,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09、143、79、98、529、57和586mm,灌溉定额分别为246、168、93、115、622、67和689mm。  相似文献   

8.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在河北省坝上地区研究了灌溉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第1、2、3莅和全生长季(1~3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皆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第1茬中灌溉量处理显著高于低和高灌溉量处理(P〈O.05)。随灌溉量增加,各茬次和全生长季(1—3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耗水系数均呈先降后升趋势;第1茬中灌溉量处理显著低于低和高灌溉量处理(P〈0.05)。不同茬次间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系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陈鑫珠  张建国 《草业学报》2021,30(1):150-158
为探明茬次和高度对热研四号王草的乳酸菌分布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热研四号王草进行连续刈割3茬,每茬分别在1.0、1.5和2.0 m高度时采样,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青贮调制、乳酸菌计数及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原料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升高,粗蛋白(CP)含量和pH值显著(P<0.05)降低;第2茬的DM含量显著(P<0.05)高于第1和3茬,第1茬的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ADF含量最高,NDF含量最低;第2茬的青贮发酵品质优于第1和3茬; 2.0 m青贮品质优于1.0和1.5 m;第2和3茬乳酸菌的数量显著(P<0.05)高于第1茬;2.0 m高度乳酸菌数量较多,但不同高度间无显著(P>0.05)差异。培养法发现植物乳杆菌和融合乳杆菌是热研四号王草的高频乳酸菌,第1茬只分离到2种乳酸菌,第3茬分离到4种乳酸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砂仁精油(Amomum villosum Lour. essential oil,AVEO)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在紫花苜蓿中添加了0.5% AVEO和1% AVEO进行青贮,以添加等量蒸馏水的紫花苜蓿为对照组(CK),在15 d和30 d开袋取样,并对青贮的发酵参数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VEO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青贮的pH值(P<0.01),提高了干物质含量、干物质回收率和真蛋白含量(P<0.01)。此外,在青贮第15 d,1% AVEO显著减少了紫花苜蓿青贮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在青贮第30 d,1% AVEO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青贮的乳酸的含量(P<0.05)。因此,添加AVEO对紫花苜蓿进行青贮有利于改善紫花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种类(速效氮、缓释氮)、施氮量(180,150,120,90,60和30 kg/hm2)对河北坝上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坝上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氮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青贮玉米的鲜、干产量(P<0.05)。缓释ⅡC的鲜、干产均最高,干草产量达到2.45×104 kg/hm2。各施氮处理均增加了青贮玉米茎叶比。施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SPAD值和全株粗蛋白含量(P<0.05)。拔节期,缓释Ⅲ处理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成熟期,缓释ⅡB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速效氮分次施入青贮玉米的茎叶比、粗蛋白、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高于一次施入,SPAD值小于一次施入。综合施氮后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坝上地区旱作条件下,青贮玉米生产缓释氮施用的最佳方案是缓释ⅡC。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添加亚油酸条件下不同剂量硝酸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脂肪酸组成及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以精粗比40∶60为底物进行瘤胃液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硝酸钠的浓度分别为1、2、3 mg·mL-1,对照组不加硝酸钠,每组均添加0.25 mg·mL-1的亚油酸,每组各5个重复。在体外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24 h结束培养,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P<0.05);2)添加硝酸钠pH值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添加1 mg·mL-1硝酸钠,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C20:5n3 (E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3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2 mg·mL-1硝酸钠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添加硝酸钠组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3 mg·mL-1硝酸钠产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添加1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1 mg·mL-1硝酸钠总细菌、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得,体外法添加1~3 mg·mL-1硝酸钠和0.25 mg·mL-1亚油酸在维持水牛TVFA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甲烷含量,且1 mg·mL-1硝酸钠能促进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优化脂肪酸组成,并能增加大多数瘤胃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高原南缘羊草草甸草原为对象,设5个利用梯度,即不刈割、留茬2,5,10和15cm,研究了连续刈割处理3年后羊草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中羊草地上生物量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P<0.05);群落生长量为不刈割处理显著高于留茬10和15cm(P<0.05);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羊草相对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糙隐子草和委陵菜属植物随刈割强度增大而增大(P<0.05)。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呈“单峰型”曲线关系,而与草原优势物种——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13~18月龄荷斯坦阉牛生产性能和屠宰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13月龄荷斯坦阉牛60头,平均体重为(501.47±40.09)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根据饲粮能量水平,3组分别为低能量组(LE)、中能量组(ME)、高能量组(HE)。试验期为154 d,预试期10 d,正试期144 d。试验前期(97 d)饲粮的综合净能(NEmf)分别为5.90、6.10、6.30 MJ·kg-1,试验后期(47 d)饲粮的NEmf分别为6.10、6.30、6.50 MJ·kg-1,全试验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各组均为11.50%。饲养试验结束时进行生产性能等指标测定,每组随机选择5头牛采集血液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并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影响(P>0.05),与LE组相比,HE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但HE组与ME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HE组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最低,与LE组和ME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6.04%(P<0.05)和8.99%(P<0.05)。ME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最低,较LE组降低了8.52%(P<0.05),与HE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随着饲粮能量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血清脂蛋白酯酶活性随着能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P<0.05);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荷斯坦阉牛体高(P<0.05),对体斜长和胸围无显著影响(P>0.05);提高能量水平对荷斯坦阉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增加了眼肌面积(P<0.05);与LE组相比,HE组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养殖收益以ME组最高,较LE组和HE组每头阉牛分别多收入0.97、1.02元·d-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13~18月龄荷斯坦阉牛饲粮CP在11.50%时,前期适宜NEmf水平为6.10 MJ·kg-1,后期适宜NEmf水平为6.30 MJ·kg-1。  相似文献   

15.
施磷对紫花苜蓿分枝生长及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底施磷肥条件下,通过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株高、不同着生部位分枝数、每茎干重和叶茎比的观测,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其分枝生长和产草量的影响,以期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的分枝数和每茎干重(P<0.05),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施磷肥对根颈(冠)部枝条数和每茎干重的影响最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第2茬草根颈(冠)部分枝数由1.17个/株提高到2.80个/株,每茎干重由0.35 g增加到0.84 g,而对残茬茎的分枝数和每茎干重影响较小;各施磷处理组3茬草总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57.4%;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产量与株高、分枝数和每茎干重均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叶茎比成显著负相关(P<0.05)。通径分析发现,分枝数是产量的第一决定因子。综合试验结果,施磷肥主要通过增加紫花苜蓿根颈(冠)部的分枝数来提高干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为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均能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且单施锌(12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或两两配施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锌(12 kg·hm-2)和钼(0.5 kg·hm-2)配施,产草量最高(7.01 t·hm-2),较对照增产25.40%。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对紫花苜蓿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影响不尽相同,锌(12 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三者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铁钼的含量和锌钼吸收量,钼锌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和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锌或锌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钼或钼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的含量和吸收量;而单施铁或与锌或钼互作均未能显著提高苜蓿铁的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17.
罗家雄  魏一谦 《草业科学》1993,10(1):44-48,50
本文介绍在新疆干旱地区用筒测法测定的碱茅草各种需水参数:头茬草总需水量4500—4800m~3/公顷(实际净灌水量2250—3000m~3/公顷),需水模数两头小中间大,需水强度43.5—49.5m~3/公顷/日,需水系数0.5-0.7;二茬草总需水量2400m~3/公顷,需水强度22.5—25.5m~3/公顷/日;叶面蒸腾量占总需水量53%—55%,棵间蒸发量45%—47%,各生育阶段的两者比值0.23—1.73。以上可作为拟定碱茅草灌溉制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胃肠道发育、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月龄相近(3~3.5月龄)、体重均一(19.16±0.54) kg、臀型一致、健康状况良好的阿勒泰母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自由采食60 d后,参照NRC(2007)饲养标准中维持能量(Em)需要,3个组分别按1.5Em(0.75 MJ·kg-1 W0.75)、1.0Em(0.50 MJ·kg-1 W0.75)和0.5Em(0.25 MJ·kg-1 W0.75)饲喂30 d。结果表明:1)随饲养水平的降低,羔羊全胃、瘤胃、小肠的重量逐渐降低,且1.5Em组全胃、瘤胃、小肠重量和瘤胃指数显著高于1.0Em和0.5Em组(P<0.05),1.5Em和1.0Em组小肠长度和小肠指数显著高于0.5Em组(P<0.05),但1.5Em和1.0Em组无显著差异(P>0.05);2)随饲养水平的降低,绵羊瘤胃液pH先升高后降低,1.5Em组pH显著低于0.5Em和1.0Em组(P<0.05),氨态氮(NH3-N)含量逐渐降低但3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以及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1.0Em组最低,且1.0Em组TVFA、乙酸、丙酸含量显著低于1.5Em和0.5Em组(P<0.05),丁酸、戊酸和乙酸/丙酸1.0Em和0.5Em组显著低于1.5Em组(P<0.05);3)随饲养水平的降低,瘤胃液消化酶活性降低,脂肪酶、蛋白酶活性1.5Em组显著高于1.0Em和0.5Em组(P<0.05),1.0Em和0.5Em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α-淀粉酶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瘤胃内容物中真菌、原虫的相对含量1.5Em组显著高于1.0Em和0.5Em组(P<0.05),但1.0Em和0.5Em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1.0Em组最低,显著低于1.5Em和0.5Em组(P<0.05),黄色瘤胃球菌3组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胃肠道发育、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阎子盟  陈倩  张玉娟  潘利  黄顶  王堃 《草地学报》2016,24(1):178-183
为研究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补播不同品种豆科牧草早期建植情况,试验选择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6种豆科牧草在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进行补播,对补播牧草当年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出苗率及存活率最高,分别为60%和92%。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幼苗株高最高,分别为13.34和13.74cm;二者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60cm·d-1和0.179cm·d-1;达乌里胡枝子出苗率和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67%和0%。天然割草地补播豆科牧草,其中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早期建植能力最强,其次是小叶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早期建植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20.
燕麦间作箭筈豌豆效应对后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不同间作比例下的产量和氮素营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箭筈豌豆产草量影响较小:燕麦与箭筈豌豆按3:1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具有明显产量优势(P<0.05),2006和2007年间作燕麦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2.2%和16.8%;燕麦植株的含量氮提高了1.6%~6.8%;间作后茬复种燕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连作(P<0.01),其产量是连作燕麦的1.1~1.5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可改善土壤肥力,为后茬作物生产提供养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