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脂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是牛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乳脂率是衡量牛奶品质优劣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的产奶量日益提高,但乳脂率却未见增长。通常情况下牛奶的乳脂率为3%~4%,产奶量与乳脂率之间呈相互制约关系,如何提高乳脂率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深入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介绍了乳脂组成及合成机理,并从日粮、瘤胃微生物及遗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因素。同时作者还对影响奶牛乳脂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SREBPs、PPARs、CIDEC基因)及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乳脂合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网络调控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基因参与,研究各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可为人工调控乳脂合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日后泌乳生物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牛奶是提高身体抵抗力、抵抗疾病的最佳营养品。我国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牛奶品质的提高已成为奶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挑战。乳脂,作为牛奶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天然脂肪,还成为衡量奶牛产奶性能的重要指标,消费者所追求的优质牛奶(营养品)就是乳脂≥3.2%的牛奶。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除了饲养管理与营养因素外,关键基因在奶牛乳腺发育、血液中脂肪酸(fatty acid, FA)摄取、从头合成与转录、三酰甘油的合成、脂滴的形成等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此文就乳脂合成过程中相关蛋白、酶的协同作用,以及一些关键基因对奶牛乳脂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旨在为后期奶牛乳脂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乳脂肪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乳脂率的高低决定牛乳的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所以乳脂率对牛乳品质十分关键。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奶牛乳脂率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对奶牛乳脂率的高低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文章就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乳脂合成关键酶基因如何影响奶牛乳脂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乳脂合成机制,进而改善奶牛乳脂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牛奶乳脂率是反映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影响奶牛饲养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牛奶乳脂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有遗传的因素 ,如品种和个体的差异 ;有生理的因素 ,如在不同胎次、一个泌乳期的不同阶段。牛奶的乳脂率与其产奶量呈现负相关。但在生产中 ,反应最明显的还是饲养管理对奶牛乳脂率的影响 ,如挤奶技术、日粮结构等。在保证奶牛产奶量的情况下 ,尽可能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才会发挥奶牛的最大效益。为此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好的品种和个体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的差异。乳用牛当中 ,经过高度培育的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5,(11):1868-1874
牛奶营养品质低下已成为我国奶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乳脂肪是决定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之一。调控乳腺内脂肪酸转运、从头合成、酯化和脂滴形成的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乳脂肪的成分及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些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乳脂肪生成的影响,旨在为明确奶牛乳腺脂肪酸形成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乳脂是乳品中重要的营养成分 ,是确定乳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在目前我国奶牛生产中存在重视产奶量而忽视乳脂率的现象 ,造成牛奶乳脂率明显下降 ,严重影响了乳产品质量。乳汁中乳脂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品种、个体、泌乳期、胎次、环境及饲养管理等。目前生产中乳脂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缺乏青绿多汁饲料 ,粗饲料品质差 ,营养低 ,缺乏青贮饲料 ;二是干物质采食少 ,能量供应不足 ,奶牛体瘦造成产奶量 ,乳脂率下降 ;三是管理不当。1 选择乳脂率高的品种和个体奶牛品种不同 ,其产奶量和奶的组成不同。一般奶牛乳脂率与产奶量呈负相关 ,…  相似文献   

7.
目前,黑龙江奶牛养殖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养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或不足。例如奶牛容易发病,产奶量偏低,乳脂率不高。为了提高奶牛养殖效益,除了提高奶牛产奶量外,提高牛奶乳脂率尤为重要,因为乳脂率高低和牛奶的价格呈正相关,即乳脂率高,牛奶价格就高,反  相似文献   

8.
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成分功能基因的验证与筛选,利用微流控芯片自主选育技术分析北京地区母牛群体高乳蛋白、高乳脂基因频率,同时分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北京地区8个大型奶牛场1 59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RPL23A、ACAC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所有个体均为3胎以内的泌乳牛,收集每头牛所有测定日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数据,同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G>A,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达到极显著关联(P<0.01),第二泌乳期,g.20146771G>A与5个产奶性状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ACACB基因的SNP位点g.63962768C>T,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在第二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结果表明,RPL23A、ACACB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以上基因位点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或乳蛋白性状,对产奶性状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荷斯坦奶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1.前言乳脂率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乳脂率同产奶量呈负相关,同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无脂固形物(SNF)间均为正相关,因此,在注重提高产奶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对乳脂率的选择,使乳品质亦得到改善。由于现在收购牛奶按质论价,因此若乳脂率过低,对奶牛饲养者和乳品加工部门均不利。按照我省地方标准,鲜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丙谷胺对奶牛生产性能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45头健康无病,体况、采食量、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n=15),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按精料基础添加1 000、1 500 mg/kg丙谷胺。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部分生产性能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3.70%(P0.05),产奶量显著提高了4.29%(P0.05),试验Ⅱ组乳成分中乳脂率显著提高了0.354个百分点(P0.05),乳脂产量显著提高了14.61%(P0.05),同时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17.01%(P0.05)。综上所述:日粮精料基础上添加1 500 mg/kg丙谷胺能够使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乳脂产量均显著提高,同时提高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推测其作用机制:丙谷胺可能一方面通过对CCK的调控促进奶牛采食,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产奶量;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增强奶牛体内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促进乳脂的合成,提高乳脂率,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1.
前期研究通过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定到17个奶牛产奶性状候选功能基因,其中,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基因(PIN1)参与甘油三酯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以及mTOR信号通路,且位于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性状QTL区间。为进一步系统分析PIN1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本实验基于40头公牛的基因组DNA混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PIN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以及上下游调控区2000 bp进行扫描,在内含子2检测到1个SNP位点7:g.14432394G>A,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97和0.5203。采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技术对北京地区987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个体基因型检测,对SNP位点7:g.14432394G>A与5个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泌乳期,SNP 7:g.14432394G>A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93);在第2泌乳期,SNP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104);SNP位点7:g.14432394G>A对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的加性效应或等位基因替代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综上,PIN1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乳脂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基因组选择,以加快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质性状为奶牛重要的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乳蛋白量、乳蛋白率、乳脂量和乳脂率等。乳质性状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并将其应用于奶牛乳质性状的分子育种实践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针对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就参与泌乳调控的乳质相关基因、脂肪合成与次生物质代谢通路,以及其他一些与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功能性单核苷酸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奶量是奶牛场、户的重要经济指标,直接关系到奶牛场、户经营者的经济收入;但仅仅产奶量高是不够的,还应关注牛奶的主要成分——乳蛋白和乳脂率,只有这两个质量指标合格,交信到乳品企业,牛奶才能卖出较高的价钱。因此,产奶晕、乳蛋白和乳脂率尤其受到了牛场经营者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现将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率的具体措施简单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及提高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奶乳脂率是反映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奶牛饲养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作者论述了影响牛奶乳脂率的因素,并介绍了一些提高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与奶牛乳脂相关的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中表达量的多少对奶牛的乳脂率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C4BPA(complement component 4binding protein,alpha)基因是通过对高乳脂奶牛及低乳脂奶牛的乳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选择出的差异基因。为了研究C4BPA基因在奶牛乳脂合成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利用乳成分分析仪检测1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挑选出高乳脂奶牛与低乳脂奶牛各3头(P0.05),提取乳腺组织总RNA,反转录成c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奶牛乳腺组织中C4BPA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4BPA基因在不同奶牛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高乳脂奶牛及低乳脂奶牛的乳腺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为进一步对C4BPA基因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者所在团队前期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组织转录组测序及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发现RPL23A和ACACB基因是奶牛乳蛋白和乳脂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两个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以北京地区7个牧场的1059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试验群体,采集尾根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SNP位点基因型,利用SAS9.4软件的MIXED过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C>T与第1泌乳期5个产奶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16),其优势等位基因为T;ACACB基因的g.63878254T>C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C;g.63962768G>A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关联显著或极显著(P=0.0001~0.039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A。综上,RPL23A基因主要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乳蛋白,ACACB基因对产奶量和乳脂具有显著遗传效应,3个SNP位点可考虑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奶牛高乳蛋白乳脂新品系和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7.
曹越  李大彪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8):2778-2786
乳脂肪是高质量的天然脂肪,其可为人类提供营养和能量,在各种膳食脂肪和油类中,是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乳脂肪是在乳腺中由从头合成或外源摄取的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形成的一种脂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关系着牛奶品质的优劣和乳制品的加工特性。在奶牛的泌乳周期中,乳腺泌乳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内分泌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的合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作者介绍了氢化可的松、催乳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4种泌乳相关激素对BMECs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即从乳脂合成适宜的激素添加量、激素对乳脂球形态的影响方面初步阐释其调控作用,并从乳脂合成的关键酶及转录因子、激素对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深入阐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研究泌乳相关激素对奶牛乳腺内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脂肪受日粮因素的调控的可塑性大,CLA是乳脂肪中的一种微量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CLA最初发现于奶牛瘤胃,但牛奶中CLA主要通过乳腺组织Δ9去饱和酶作用于trans11C18∶1而内源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因素、动物个体间的差异和动物组织间SCD酶活性的差异是影响乳脂CLA合成的关键因素。作者针对影响trans11C18∶1和Δ9去饱和酶的因素对CLA合成调控因素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乳蛋白前体物主要有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等。氨基酸不仅能影响乳腺内乳蛋白的合成,而且对乳脂的合成起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氨基酸在乳脂合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从乳腺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规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角度综述了氨基酸对乳脂合成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乳脂合成机理及改进牛奶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乳脂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是衡量牛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牛奶中乳脂的含量越高,牛奶的营养价值也就越高。影响奶牛乳脂率的因素有很多,品种、饲料以及饲养管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可以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合理的营养调控、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及做好乳房炎的预防工作,来提高奶牛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