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现状及对策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禄守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损害鸡法氏囊的特殊疾病,最早于1957年在美国的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发现,故又名甘布罗病。因本病有肾小管变性等严重的肾脏病变,曾命名鸡肾变病,1970年统...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油剂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油剂苗的研究朱治远,黄承锋,彭万强,吕敏娜(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51064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首次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小城──甘布罗(Gamboro),故又称“甘布罗病”。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发病...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卓  周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10):23-23,2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镇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该病又称为甘布罗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刘振伟(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最早发生于美国的甘保罗地区,故也叫甘保罗病。以后世界各地都有本病发生。IBD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超强毒和病毒亚型的出现及免疫失败加剧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1 疾病概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O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出血、坏死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该病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又称甘保罗病。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该病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又称甘布罗病,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会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并引起免疫抑制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该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予美国的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肉鸡群中,又称甘布罗病。我国学者周蛟于1982年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出该病毒。目前,该病已遍及世界各地,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起幼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首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1962年),目前已传播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与地区,成为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主要流行于幼龄鸡群(2~10周龄,以3~6周龄为多发),2周以下的雏鸡和成年鸡均不发病.该病常以法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由于是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又称甘博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感染与防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存  范坤晓 《畜牧与兽医》1996,28(3):130-13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感染与防制张存,范坤晓,陈如玉,刘蔓雯(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31002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自1957年在美国甘布罗镇(Gumboro)首次发生后,几十年来,已遍及几乎所有的养鸡国家。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科(B...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是影响蛋鸡生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传染性法氏囊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该病首次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所以又称甘布罗病。它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可以是雏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也称腔上囊)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1957年首先发生于美国德拉瓦州甘布罗镇的肉鸡群,因此也常称“甘布罗病”。世界各养鸡国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美、英、法、日和加拿大广泛流行此病。日本自1964年以来全国多数鸡场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一些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并引起免疫抑制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该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的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肉鸡群中,又称甘布罗病.我国学者周蛟于1982年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出该病毒.目前,该病已遍及世界各地,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是由双股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水肿、充血出血、黄色化、继而迅速萎缩.背肌损害以及免疫抑制为特征。IBD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腔上囊)的传染病,雏鸡或中雏易感性最强,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鸡法氏囊病在免疫方面已取得进展,对本病控制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很多地方,由于免疫不确切,本病仍时有发生。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长春市南关区新立城镇养鸡专业户,我们进行了对鸡法氏囊病的治疗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诊断1.1流行特点:鸡法氏囊炎病多群发,而且…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肿大、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免疫效果,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最早在1957年发生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南部的甘布罗一带,过去一直被叫做“甘布罗病。”1970年在康奈尔大学兽医系鸡病及鱼病学教研室西奇纳教授的倡导下,采用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叫法。有时候也被叫做“传染性法氏囊炎”。本病是以法氏囊(F囊)、胸腺、脾脏等淋巴组织的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病变主要是感染鸡法氏囊肿大,有时出血,随后发生萎缩,为一过性经过,多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义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足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9.
鸡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淋巴组织,特别是法氏囊是受到攻击的主要靶器官,可造成免疫机能低下,导致免疫抑制,并易与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本病首先暴发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Gumboro),因此也被称为甘布罗病。本病常发生于3-6周龄幼鸡,随着该病的广泛流行发病日龄有上升的趋势。去年作者在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发现,本病造成了110-180 日龄成年鸡群的发病,在滨州、无棣、济南、聊城均发 生了不同程度流行,给养鸡场和养鸡户…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cosgrove首次报道于美国甘布罗镇的肉鸡,所以,该病也称为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为特征,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