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南欧拉型藏羊一般为一年一胎,一胎一羔,初配年龄在1.5岁左右,成年母羊繁殖成活率为74.17%,繁殖性能低。根据配种季节不同可分为冬羔和春羔。冬羔成活率为92.51%,春羔成活率为85.49%,冬羔初生重显著高于春羔(P0.05),冬羔5月龄时平均体重为29.5kg,同月龄的春羔为27.5kg。经测定1岁冬羔剪毛量为0.75kg;春羔剪毛量为0.55kg。冬羔显著高于春羔(P0.05)。冬羔优于春羔,要加大冬羔的生产。母羊繁殖性状也受到年龄的影响,1.5岁初配羊与成年母羊相比,成年母羊产羔数、断奶数和初生重显著增加,经产母羊繁殖成绩高于初配母羊。为了进一步提高甘南欧拉羊的繁殖性能,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暖棚养殖和冷季补饲工作,研究推广频繁产羔体系,以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澳大利亚反刍动物营养标准为参考,Stage one模型为框架,家庭牧场为研究尺度,从家畜营养角度出发,将代谢能(Metabolisable energy,ME)和氮维持需要量作为放牧家畜的营养单位,建立营养模型,模拟该地区典型家庭牧场欧拉型藏羊能、氮需求的月际变化及冬季暖棚利用对于藏羊体况维持的作用,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区典型藏羊生产体系下的草畜平衡问题。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草地牧草消化率高,能量浓度高,高放牧强度(3.5头/hm~2)下,藏羊仍能获得足够的代谢能用于增重,而冷季由于草地消化率低,能量浓度差,在低放牧强度(3.5头/hm~2)即使放牧率低于暖季藏羊摄取能量仍不足以满足维持代谢,表现为减重(成年母羊平均5kg/头)。冷季低温造成典型牧户藏羊畜群维持代谢能每羊单位提高22%,且怀孕后期(1到2月)母羊能量需求高,草畜能量不平衡严重,因此,冷季补饲应以精饲料为主。暖棚可降低家畜御寒代谢能消耗,并降低冷季维持代谢能水平,有助于减少家畜掉膘,典型牧户藏羊畜群维持代谢能1到4月可分别降低1.08、1.23、1.28、1.26 MJ/(头/d)。冷季精饲料补饲+暖棚是较为可行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受地理生态环境和传统饲养方式的影响,牦牛在冬春季节掉膘严重,恶劣天气下甚至会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根据牧区牦牛养殖特性,结合牦牛消化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建议牦牛冬春季节进行补饲管理,减少由于营养匮乏造成的掉膘及死亡现象。根据高原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牧区牦牛冬春补饲的全价日粮配方,可满足冬春季节牦牛生长营养需要,降低牦牛养殖成本,提高牦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甘南牦牛枯草期补饲饲养模式研究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甘南牦牛枯草期的补饲饲养模式。[方法]本研究在枯草期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组群的牦牛开展了不同方式的补饲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通过补饲减少掉膘损失398元/头,保活盈利380元/头,提高繁殖成活率增收247.5元/头;补饲育肥增收520元/头,舍饲育肥牦牛增收610元/头,犏牛增收874.5元/头。[结论]因此,牦牛枯草期可通过补饲减少掉膘,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通过错峰育肥出栏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牦牛采食量受牧场草量的限制,体重呈季节性波动,冷季补饲是减少牦牛冬季掉膘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冷季补饲试验,结果为:冷季牦牛掉膘率为13%,相比传统饲养方法减少掉膘20%左右,牦牛体重在4月减少得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水平对岔口驿马母马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标准的饲喂水平对岔口驿马母马的繁殖性能影响极大。其中补饲标准较高的C组母马的发情率、平均受胎率及繁殖成活率分别达到100%、78.3%和73.9%,与其他实验组相比,表现出较高的繁殖性能。因此,对母马进行合理补饲,并配合以马驹适时断奶、冷季塑膜暖棚保暖及程序化疫病防治,是提高其繁殖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甘南州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冬季寒冷而漫长,制约着家畜正常生长和发育,采用家畜冷寂保膘和暖季育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家畜生产能力,是推动畜牧业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1家畜冷季保膘技术,高寒牧区冷季家畜保膘技术是采用保暖技术,补饲,保健等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补充能量,减少环境中能量损失和增强牲畜体质等综合性措施,减少家畜冷季度掉膘和死亡损失。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寒牧区冷季饲草短缺,营养供应不足对放牧家畜,尤其母畜及其幼畜造成的不良影响,开发出了适宜藏羊、牦牛利用的预混料、浓缩料等营养补饲料,通过冷季营养补饲及调节,提高母畜的繁殖成活率和幼畜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冷季利用以浓缩料和预混料为基础的营养补饲料,放牧藏母羊的繁殖成活率分别提高5.22%和4.17%。浓缩料营养补饲料组藏羔羊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分别提高4.64%和15.72%,藏寒杂种羔羊分别提高6.21%和21.38%;预混料营养补饲料组藏羔羊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分别提高4.04%和23.81%,白牦牛犊牛初生重和1月龄日增重分别提高9.15%和29.73%。浓缩料营养补饲料补饲效果好于预混料,二者补饲繁育母畜,可降低羔羊、犊牛的培育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给玉树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和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对全州6县557户牧户进行了饲养户数、人口数、家畜(畜种、年龄、性别)数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涉及人口3260人,牦牛34407头,藏羊11557只,马522匹;各畜种中牦牛饲养比例最高为74.02%,其次为藏羊占24.86%,马1.12%;全州调查牧户均饲养牦牛,户均养殖牦牛61.77头/户,人均养殖牦牛10.55头/人,其中只有29.62%的牧户兼养羊,户均养殖养羊头数为70只/户。3.5岁以下的育成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为57.70%,成年牦牛占的比例为42.40%;母牛比例为58.09%,能繁殖母牛比例为34.66%,3.5岁以下的母牦牛在畜群中30.55%;种公牦牛比例为3.01%,3.5岁以下的公牦牛在畜群中占27.37%,4岁以上去势公牦牛比例高达11.53%;全州适龄母牦牛繁殖成活率为41.21%。牧户饲养的藏羊中,适繁母羊占群体数的39.09%,当年繁殖羔羊占群体数的23.55%,育成羊占群体数的21.06%,成年羊占55.39%,适龄母羊繁殖成活率60.29%。全州适龄母畜比例低,畜群结构极不合理,家畜繁殖成活率过低;应加大调整畜群结构力度,提高适龄母畜比例,提倡犊牛及周岁牛的育肥及秋季出栏,加快畜群周转。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冷季严寒对草地畜牧业的影响问题,开展了暖棚养畜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季,暖棚内温度比棚外高10~15℃,比一般圈舍高5~10℃。暖棚饲养,使成年羊越冬死亡率减少了504个百分点,产仔成活率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使牦牛无越冬死亡,产仔成活率达100%。且牛、羊冬季掉膘损失减小。暖棚饲养技术值得加速研究、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智荣  陈梅梅  闫敏  李平 《草地学报》2022,30(12):3392-3401
为探究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锡林郭勒盟219户牧民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草原补奖政策促进牧民增收,尤其是对低收入牧户家庭增收效果显著;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对牧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当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分别增加1公顷、1羊单位,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02%,0.15%;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分别提高1%时,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65%,0.43%,1.83%;各因素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影响及作用程度具有差异性,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比例增收效果趋于加强,而家畜出生率和出售率的增收效果则趋于减弱。因此,建议引导牧民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青藏高原西藏那曲市的183户牧户数据,运用双栏模型探讨了资本禀赋的各要素对牧民减畜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1)样本区牧户的减畜意愿较高,整体来看有61.40%的牧户愿意减畜,且愿意减畜的牧户当中,有67.16%的牧户愿意减畜的比例为当前养殖数量的30%及以下。2)经济资本中的牧业收入和拥有的房产价值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家庭贷款、政府补贴和牲畜数量均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愿意减畜的条件下,家庭贷款、家庭储蓄、固定资产对牧民的减畜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文化资本中的受教育程度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社会资本中的制度信任和人际网络对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组织网络对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愿意减畜的情况下,制度约束对牧民的减畜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粗放饲养条件下,对照组育肥肉牛日增重0.8967 kg/头,出栏时纯收益67.62元/头,饲养报酬率为21.89%,通过配套肉牛"五良"(良种、良舍、良医、良法、良料)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试验组育肥肉牛日增重1.5928 kg/头,出栏时头均纯收益278.38元/头,饲养报酬率为71.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配率分别为78.75%和65.00%,差异不显著(P〉0.05);受胎率为98.31%和90.48%,差异显著(P〈0.05);繁活率为72.5%和47.5%,差异极显著(P〈0.01)。西杂公母犊出生重,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体尺与本地黄牛相比,出生重提高19.6%~21.9%,体高增长6.9%~18.2%,体斜长增长12.0%~19.1%,管围增长10.9%~22.2%,体重增长38.3%~62.0%。两组肉牛屠宰率分别为56.4%和52.8%,净肉率分别为46.70%和44.39%,优质肉块占活体比重分别为28.74%和28.24%,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郭章栋  冀昊  李敏 《草地学报》2022,30(2):278-287
本文利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74份牧民调查数据,从人力、社会、经济、金融和自然资本5个维度刻画牧民的家庭资源禀赋,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资源禀赋对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草原补奖政策对家庭资源禀赋影响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1.83%的牧民...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三江源牧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金  魏彦强  方苗 《草业学报》2014,23(2):108-116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ArcGIS和SPSS软件为工具,选取2010年冬春季平均雪深、积雪日数、雪灾重现率、坡度、牲畜密度、冬春超载率、产草量、地区GDP和农牧民纯收入9项雪灾风险因子,建立了三江源地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与区划。结果显示,1)1960-1980年,三江源地区冬春季雪灾发生频次处于一较长时期的低值期。1980以后,雪灾频率呈增加态势,期间雪灾频次占59年来雪灾总数的62%。在空间分布上,雪灾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地区东南部一带。2)回归模型系数中,平均雪深、雪灾重现率、产草量和牲畜密度因子对雪灾影响程度占有绝对权重,其回归系数分别为2.17,1.38,1.27和0.92,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程度则最低。3)2010年,三江源地区雪灾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巴颜喀拉山南部的玉树、称多、杂多和囊谦县,以及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甘德、达日、玛沁和久治县,而极低风险区则地处西部可可西里无人区和沱沱河流域大部分区域。4)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在ArcGIS中绘制的三江源雪灾综合风险区划图与历史实际雪灾空间分布基本吻合。该研究不仅可为防灾减灾救灾部门制定灾前减灾规划、灾后救助和恢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于牧区减轻雪灾损失、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促进牧民收入增长是现阶段"三农三牧"工作的核心,因此,分析影响牧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探寻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非常必要。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锡林浩特市牧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年龄、草场面积和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的比重,对因变量——牧民人均纯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受教育时间、营业面积对牧民的收入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仲巴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和该县13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收集资料,对仲巴县2013—2015年牲畜养殖及其产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得出:2013—2015年仲巴县草场载畜量逐步减少,能繁母畜比例有所增加,农牧民牧业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超载放牧已成为当前中国草地退化的主要诱发因素,牧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是产生超载放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牧户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草原超载主体的异质性,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以中小规模牧户为主的单户、小联户和大联户在草地超载率和超载程度上都是草原超载的主体。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和应对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可知风险,中小规模牧户的实际最小牲畜数量高于理论最小牲畜数量,因此,单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明显高于联户,而以大规模牧户为主的中联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最低。以草畜平衡补偿标准为代表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由于没有考虑不同规模牧户的差异性,现行的补偿标准只与牧户草地承包面积挂钩,因而忽略了超载牧户的异质性问题,致使中小规模牧户获得的补偿额度无法弥补牧户因补减畜造成的机会损失,产生减畜与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这种补偿不仅不会促进中小规模牧户增收,反而会增大与大规模牧户的收入差距,难以调动广大中、小牧户的减畜积极性,进引发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低效率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政策制定者应考虑牧户的超载差异性来制定具有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实现牧户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种草地类型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牧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模型模拟分析和文献查阅研究,深入剖析牧户家庭的草场参数、家畜参数、饲料参数、气象参数和经济参数等,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草地生长速率、草畜能量平衡状况和经济效益收支现状,以期为指导当地的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可靠依据。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生长周期较短,夏季典型草原牧草生长速率大于荒漠草原,冬季两种类型草地牧草的抗寒能力较差,牧草大部分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基本枯死,家畜利用新鲜牧草得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夏秋牧草生长季节。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过牧的主体,草地面积越小的牧户,其家畜载畜率越高。草料费支出与家畜载畜率也呈正相关关系,草料费支出越多,载畜率越高。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都呈现出夏季仅有短时间的草地供给能量大于家畜自身能量需求,可以满足家畜良好的生长状态;冬季寒冷且漫长,能量摄入量较低,典型草原地区在1月产羔期能量缺值高达10.5 MJ/(羊单位·d),荒漠草原地区能量缺值高达9.5 MJ/(羊单位·d)。适当调整家畜载畜率有利于四子王旗地区家庭牧场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