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泉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1,1(1):100-105
在南方业热带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山区,在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的草地上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模拟放牧和直接放牧两种处理。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的单因子试验,选择了三个水平的放牧强度,即放牧后草地牧草留槎高度为3cm、5cm 及7cm。模拟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与放牧草丛高度的两因子试验,各选三个水平,即强度为牧草留槎高为3cm、5cm、7cm,放牧草丛高度为15cm、20cm、25cm。通过三年(1987—1989)的试验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草地组成、牧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放牧强度是放牧后草地留槎在5cm 左右,放牧草丛高度在20cm 左右,这时的牧草采食率在55%右左。  相似文献   

2.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 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适牧、重牧、过牧),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牧草现存量,种群牧草量构成及年产量变化。随放牧强度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呈下降,牧草利用率呈增加趋势。放牧强度对黑麦草茎、叶生长具明显影响,对白三叶影响则较小;黑麦草绿色茎叶比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白三叶茎、叶植物量分配主要受季节影响。适牧的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牧草量呈线形函数变化,而轻牧、重牧和过牧则呈幂函数变化,各放牧强度黑麦草现存量均随白三叶牧草量的增大而增多。黑麦草种群和群落产量均为:适牧>重牧>过牧>轻牧;白三叶种群产量为:适牧>过牧>重牧>轻牧。随放牧强度增大,黑麦草组分相近,白三叶组分呈增加,杂草和死物质组分呈降低趋势。因此,放牧能提高白三叶组分,抑制杂草植物生长,降低混播草地凋落、枯死损失,增强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作用;适度放牧利于混播草地中黑麦草、白三叶组分比的稳定,维持混播草地高生产力。合理的草地利用率是保持高产、优质草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盖度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2)垂穗披碱草地上现存量的比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星星草和杂类草的比例呈上升趋势;(3)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建群植物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呈下降趋势;(4)对照区与其它各放牧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各放牧处理组植物群落朝着远离对照群落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云南高降雨地区混播草地播种60 d后,不同放牧强度(0.5,1和1.5黄牛单位/公顷)对草地密度、盖度、高度、频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能明显抑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播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害植物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牧强度对当年混播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南高降雨地区混播草地播种60 d后,不同放牧强度(0.5,1和1.5黄牛单位/公顷)对草地密度、盖度、高度、频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能明显抑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播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害植物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验测定每年给每公顷低磷土壤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白三叶草混播草地施用三重磷酸盐形式的磷100公斤的效果.增施磷可提高10%牧草干物质量.播种当年黑麦草比白三叶草受益多,以后几年两草受益相等.两种草叶级对增施磷反应程度相同.白三叶草在出叶率上比黑麦草略差.但白三叶草葡匐茎节间长,每平方米葡匐茎节间长和每平方米生长点数对增施磷呈正反应.这说明施磷可促进开放草地白三叶草的扩展.但增施磷并不能增强白三叶草与其它长势强的禾本科草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试验中,放牧绵羊对草地的实际利用率(采食率)各为40%、60%、70%、80%左右以及适时刈割这五种处理方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全年产量和植物组分动态等均产生了明显的处理效应。试验期内(1987~1989年),连续刈割条件下,草群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草比例逐年下降,而红三叶草比例逐年上升;中等偏高的放牧强度(实际利用率为70%左右)下,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相对稳定,豆、禾比率保持在1:2左右;放牧本身有降低红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的作用,各放牧处理中红三叶比例仅达10%左右。在实际放牧强度为40%~70%的范围内,草地牧草产量较高(各年份情况相似),其中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草地产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明显降低了草地牧草产量,并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年度间变化。本试验中,割草处理产生的综合效应与过度放牧强度类似。不同放牧强度对春、夏、秋各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都产生了极显著处理效应,春、秋二季,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夏季以割草处理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下,春、夏、秋季测得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适牧处理。本试验为当地选出的适宜放牧强度是实际利用率为60%左右,相应的牧后地上牧草剩余量约为900公斤干物质/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11.
12.
从混播牧草品种,刈牧制度,利用强度及施肥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分蘖个体和白三叶生长点的生长特性,二者种群产量及其竞争,共存变化的一般表现。指出,在适宜刈牧利用制度下,辅以一定农艺措施(施肥),可以提高白三叶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利于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的长期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3.
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对高寒混播草地牧草营养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牧草总能和粗灰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粗蛋白质、磷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粗脂肪、粗纤维、钙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放牧时间对粗蛋白质、粗纤维、钙、磷、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放牧区牧草平均总能和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粗蛋白质和粗纤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朱琳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3):190-199
在中、高放牧强下黑麦草分蘖密度略有下降,而在低放牧强度下则有所上升。白三叶枝条密度受放牧强度影响较小。秋季的重牧使黑麦草分蘖密度极显著下降(P<0.01)。6月份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黑麦草案死亡数显著减少(P<0.05),草地群体密度亦随之减少(P<0.05)。在秋季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黑麦草单蘖重明显减少(P<0.05)。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单菜(枝)重与其密度均呈强负相关(P<0.01)。白三叶的单枝重与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以上分析表明,中等放牧强度(70%利用率)有利于保持合理的草地群体密度和较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寒牧区牧草生长季放牧强度对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地上现存量的影响,从2003年至2005年在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上开展了牦牛放牧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放牧强度对放牧区植物群落盖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除了第1年)和均匀度指数J′(除了第2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各放牧区与对照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与放牧强度成显著负相关(R=-0.9205),说明各放牧区植物群落朝着远离对照群落的方向演替;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同一时期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不同放牧强度对三峡地区灌丛草地植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长江三峡地区灌丛草地植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灌丛草地上的优势草本植物种是芒 ,重牧区灌丛草地中芒的地上生物量均显著 (P<0 .0 5 )小于对照和轻牧区。对照、轻牧和重牧 3种处理下 ,芒的平均地上生物量 (干物质 )分别为 (74 9.1± 80 8.7) kg/ hm2 、(6 98.6± 6 78.8) kg/ hm2 和 (2 2 2 .5± 10 0 .5 ) kg/ hm2 。在对照、轻牧和重牧处理下 ,灌丛草地禾草、灌木和杂类草的产量组成依次分别为 :3.7∶ 1.5∶ 1、5 .3∶ 1.6∶ 1、1.5∶ 1.2∶ 1,灌丛草地上禾草的产量动态变化趋势与总产草量的变化基本一致。9月份灌丛草地的产草量最高 ,对照、轻牧和重牧 3个处理的总产草量分别为 30 4 2 .8kg/ hm2 、2 5 18.4 kg/ hm2 和 1180 .3kg/ hm2 。  相似文献   

19.
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放牧强度对人工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有报道[1~2],而有关青藏高原的研究则很少[3]。Reategui[4]认为,载畜量增大将使丛生禾草向矮生禾草演替,而导致草地退化。另外,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也有很大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一些适口性高、再生性强、不耐牧的种类减少,而适口性差、耐牧的种类增多[5]。本试验研究放牧强度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旨在为人工草地的放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确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混播群落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2)虽然群落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可以评价草场的相对变化,但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与牦牛个体生产力没有显著关系,因而不能反映草场放牧价值的变化,而计算草地质量指数时,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测定和适口性的判别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指标.3)当放牧强度为9.97头/hm2时,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能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该放牧强度是高寒人工草地生长季放牧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