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人工和半人工改良的过程,经过生态控制,再配合药物灭杀扫除残留害鼠(高原鼠兔),达到以生态措施为主综合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毛丝鼠     
黑绒毛丝鼠标 准毛丝 鼠正确捕捉方法毛丝 鼠在沙 浴哺 育 仔 鼠人工哺 乳毛丝鼠$上海师大动物生态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2-2003年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捕获鼠类6种728只,以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为绝对优势种.4种方法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地害鼠控制的结果表明:人工置夹和药物控制是地上害鼠控制的有效方法,人工地箭与灭鼠雷可有效控制地下高原鼢鼠的数量.但从长远来看,控制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应采取生态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草原鼠荒地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次生裸地。分析鼠荒地的危害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禁牧休牧,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合理确定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大力推进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开展环保新型药剂筛选试验和新技术研究,全面推广C型肉毒素、招鹰控鼠等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治理,降低鼠密度,有效防控鼠害,恢复草原植被,为鼠荒地治理和鼠害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昌吉州西三县市北部沙漠人工鹰架招鹰灭鼠已10年,累计控制61.4 hm2,示范区害鼠密度达到了不足危害水平,草地生物量增加了20.5%,植被盖度提高了38.2%,植被高度增加了25%,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今后应大力推广此项生物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鄂尔多斯库布齐沙地东缘的7种不同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沙地7种生境中共有7种啮齿动物分布,其中小毛足鼠的生态位宽度值最高,为0.99。在不同季节,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小毛足鼠,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9、0.97,春季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子午沙鼠,为0.60。夏季、秋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的鼠种为五趾跳鼠,春季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鼠种除五趾跳鼠外还有三趾跳鼠、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三趾跳鼠和子午沙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为0.90,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低,为0.09。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的鼠种不同,表现出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鼠种也不同,表明生态位分化在不同季节有差异。春季生态位明显分化,秋季也出现了一些物种的生态位分化,夏季生态位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新源县草原生态逐步退化、农牧民增收困难时,通过围栏封育禁牧休牧轮牧、补播改良草场、毒害草治理、鼠虫害防治,开发人工饲草资源,增加家畜冬季饲草供给量,延长冷季舍饲,缩短放牧时间,改变传统放牧生产方式。对恢复草场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都耀庭  张东杰 《青海草业》2006,15(4):35-37,28
通过调查资料分析,玉树县现有退化草地597533.3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3.56%。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虫危害以及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草地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生态保护治理等项目工程以及逐步完善和实行以法治草,建立人工草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连续2年对青海玉树高寒草甸的3种不同利用草地(天然草地、灭鼠草地、灭鼠+围封草地)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空间含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探讨不同利用措施对玉树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壤层(0~5, 5~10和10~15 cm)土壤各微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且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利用方式下,同一土壤层内,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和微生物各氮素类群数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微生物数量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表明天然草地经灭鼠和围封处理利用时均有利于草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草地的自然更新和保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掌握草原害鼠数量变动规律开展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鼠害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控制鼠害的主要途径是研究主要害鼠生态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从而进行综合防治。害鼠数量消长经过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四个期。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的数量变动一般低谷期10年以上,上升期1~2年,高峰期1~2年,下降期1~2年。掌握鼠的数量变动规律,建立预测公式,开展预测预报,在鼠数量上升期选用抗凝血杀鼠剂把鼠密度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对退化草场采取多种措施如禁牧、围栏、封育等使草场恢复生产力,对未退化的草场制定合理载畜量防止过牧,不给鼠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鼠类天敌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把害鼠密度长期控制在不危害的程度,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青海省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造成该区域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综合因素,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草地生产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进入良性演替,实现江河源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地是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草地生态环境发生严重退化。本文阐述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这对今后草地环境退化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国家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天然草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但草原利用不合理,过量放牧,超载放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加重,在此背景下给草原鼠害的发生流行提供条件。草原鼠害是危害草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害虫,一旦发生流行,不但会降低草原的载蓄量,使得优质牧草的显著下降,且还会造成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进一步加重人、畜、草地之间的矛盾,影响草地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主要论述内蒙古亚克石市草原除害的防治现状,并提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气候干旱加之超载过牧使得草地退化严重,不仅使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区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也严重威胁京津地区生态安全。因此,治理退化草地及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迫在眉睫。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地处干旱荒漠草原区,在多年的过度放牧压力下,草地植被、土壤均严重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但这时草地还没有遭到根本破坏,还未产生沙化、盐碱化现象。终止过度利用令其自然修复,2、3年以后即取得明显效果。观测研究表明,经连续3年封禁自然修复,到第3年样方干草量增加到4.6倍,草高增加到9.2倍,盖度增加到1.6倍。草群结构和土壤改善,草地水土保持功能大大增强,水土流失减少20%。  相似文献   

17.
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等级评价指标研究就是对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程度分等定级,为科学治理、评价、合理利用和监测提供标准。以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镶黄旗飞播造林项目为例,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以植被覆盖度为主导因素,以风蚀积沙、生物结皮和土壤发育等作为辅助性指标,确定了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程度等级指标。对评价我国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的成果和监测沙漠化草原动态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藏草原毛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原毛虫是西藏草地的主要害虫,它对草地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导致牧草缺乏,生态环境恶化。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治方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草原毛虫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江河源区草地退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21  
陈全功 《草业学报》2007,16(1):10-15
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黑土滩,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综合标志。根据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青海省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各自研究所获结果的基础,作者提出了新的认识,气候变异是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草地利用加剧了黑土滩的蔓延和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河源区退化草地综合治理与恢复的措施,生态治理与整顿放牧相结合,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应用3S技术精确规划、引进关键技术等;天然草地围栏,暖棚建设,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太阳能利用是可引进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高山草甸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建成后植被恢复效果、生长动态、植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及其演替的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季节,垂穗披碱草人工、半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高度的增长趋势符合“慢(初期)-快(中期)-慢(后期)”的S型规律,植被盖度的增长趋势符合“快(初期)-慢(中期)-慢(后期)”的规律。人工草地建植后第二年,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优势种群特征、草场质量和土壤特征因不同草地类型而有所变化。人工草地在建成后4年内植物群落由“生产稳定性”急剧向“生态稳定性”转化,呈现出明显的退化态势,退化原因与毒杂草侵入和有效养分逐步匮缺有关。加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成以后的后期管理如灭杂、灭鼠、施肥和禁止放牧等,对防止人工草地退化,提高利用效率,保证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与生态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