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华蜜蜂是我国珍贵的蜜蜂种质资源,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近十几年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很多地方相继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以及中蜂扶贫效果彰显,中蜂养殖迅猛发展。有效保护中蜂遗传资源,合理利用,使我国的中蜂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6,(4):39-40
正中蜂是我国固有的当家品种,在我国生态系统中,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杀虫剂的无节制使用、西方蜜蜂的过度放牧和扩张、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中蜂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因而保护中蜂是我国生态建设中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笔者根据当前我国中蜂保护情况,就中华蜜蜂保护策略与同行探讨如下。一、高度重视中蜂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罗岳雄 《中国蜂业》2013,(24):38-39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东方蜜蜂的指名亚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我国自然条件十分适应,具有耐热抗寒,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植物、节省饲料,抗螨、抗白垩病等特点,是我国宝贵的蜜蜂遗传资源。除了新疆以外,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华南、西南等地为多。对中蜂的保护迫在眉睫中华蜜蜂作为人类饲养的一个重要蜂种,和西方蜜蜂一样,通过对植物授粉,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和恢复起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很多地方山区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时。因中蜂比西蜂更适于山区环境,所以,在山区生态恢复中,起到比西方蜜蜂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蜜蜂资源,但自从引进西方蜜蜂以来,中蜂的分布区域明显缩小,种群数最大大减少,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与开发这宝贵资源已经成为我国蜜蜂基础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俗名土蜂),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蜂种,如同中华文明一样,中华蜜蜂在我国已有数万年的历史。蜜蜂饲养好坏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产优质成熟蜜的数量,这与"蜜源植物分布情况、蜜蜂群势大小、适宜的气候温度"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1发展中蜂养殖业的误区近年来由于优质的蜂蜜价格居高,政府政策的扶持,中蜂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发展中蜂养殖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误区,主要有像意蜂一样大规模养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是我国优秀的地方蜂种,具有许多西方蜜蜂(以下简称西蜂)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然而由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蜜蜂的大量引进,加之中蜂饲养管理方式落后,蜂产品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逐步被西方蜜蜂所取代。有些地方中蜂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为挽救这一优秀的蜜蜂品种,国家将中蜂列入了《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建立了中蜂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对中蜂加以保护。目前保种方式主要以中蜂保种场活体保种为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原产于我国,是我国优良的蜜蜂品种,在我省广大山区都生存栖息。中华蜜蜂具有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抗病能力强、繁殖力高等特点。对我国特有的被子类植物的生长繁衍起到了重要的贡献,已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由于西方蜜蜂对中华蜜蜂的侵入,加之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对中华蜜蜂品种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没有得以应有的重视,致使我省中华蜜蜂  相似文献   

8.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东方蜜蜂的总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对我国的自然条件很适应,是山区农户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经济的好项目。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严格监管,中蜂因病害少、用药少、生产的蜂蜜抗生素残留少、安全性高、且味道香纯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价格远高于西方蜜蜂生产的蜂蜜。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蜂在山区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而深受各地的重视。各地掀起了饲养中蜂的热潮,对中蜂种源需求量大,很多地方要从外地引进蜂群或蜂王,但由于缺乏科学论证,盲目引进,不但造成资源破坏,且造成病害流行或因引进的中蜂"水土不服"而告失败。了解中蜂种质资源现状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利用中蜂,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童源  石鹏 《蜜蜂杂志》2021,(4):30-31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的本土蜂种,有着广泛的分布。中蜂与生境协同进化,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和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生理能力。养蜂是一项强调四季管理的技术性工作。蜜蜂养殖应该顺应四时,做到策略养蜂。一方面,蜜蜂作为经济性昆虫,我们应该给予其相应的福利,在养蜂生产中遵循季节、蜜源及蜜蜂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中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简称中蜂,是生长在我国的本地蜂种。分布在除新疆之外的全国各省,几千年来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利用中蜂取到蜂蜜。“蜂酿蜜,蚕吐丝”是我国古代农村的二项重要付业。近几年来,逐步推广了新法饲养中蜂,实行活框  相似文献   

11.
葛凤晨 《蜜蜂杂志》2008,28(4):11-11
中华蜜蜂分布在全国各地,是原产于我国的东方蜜蜂物种,它是由多个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地方蜜蜂品种、类型组成的遗传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遗传资源分布状况,制定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并公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原产我国的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国家对中华蜜蜂资源的保护工作很重视,多年前已将中华蜜蜂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对中华蜜蜂采取了重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7,(4):36-37
<正>中华蜜蜂是我国的传统蜂种,已有6000年历史。由于中蜂饲养分蜂性强,蜂王产卵力又较低,难以维持强群饲养,无法进一步发挥中蜂的生产潜能,大幅度提高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所以一般初学者很难利用获取的蜜蜂生物学特性优势去发展,也就是中蜂能使家庭生活富裕起来,收益稳定有效。本人在多年的中蜂养殖得知一些养蜂技巧,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也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蜜蜂杂志》2000,(3):14-14
伴随新千年的到来,世界文明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蛮荒时期,人们狩猎蜜蜂获取蜂蜜,此后,替代狩猎的旧法养蜂持续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直到19世纪,美国人郎斯特罗什发现了蜂巢中的“蜂路”,发明了活框蜂箱,使西方蜜蜂在1851年秋之后,实现了由旧法饲养到现代饲养的历史性跨越。此后,人们利用西式蜂箱与技术于东方蜜蜂,却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时至今日,东方蜜蜂的饲养大多仍处于旧法饲养状态。东方蜜蜂蜂种之一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在我国分布广泛。根据各方资料显示,目前中蜂在除新疆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自然生活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4.
曹义锋  罗谦泰 《蜜蜂杂志》2008,28(11):22-23
皖南山区是安徽省中华蜜蜂比较集中的地区,全省饲养8万群中蜂,约有3.8万群分布在皖南山区.同时.皖南山区野生中蜂资源及蜜粉源植物非常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中蜂生产条件.多年来,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长期局限于旧法饲养(桶养),致使中蜂的生产水平始终较低,加上西方蜜蜂大量引进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中蜂这一特种生物资源数量急剧下降,而中蜂生产更是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的蜂具是作者陈灿强先生根据1984年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华蜜蜂十框蜂箱》(GB 3607~83)设计制作的水泥中蜂箱。为推动大陆与香港蜂业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我们把此文及图片(见封三)推荐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先沛 《中国蜂业》2006,57(2):21-22
中华蜜蜂是我国山区的当家蜂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命价值。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莱阳盆地发现的早白垩纪北泊子古蜜蜂和山旺地区中新纪古蜜蜂化石后,至今,中华蜜蜂已有7000多万年的进化史。将深山中捕获的中蜂或原始桶养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中蜂的缺陷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7.
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蜂种,具备许多西蜂不可比拟的优良特性,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近年来,我国中蜂数量锐减,养殖发展受到阻碍。笔者分析了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漫淡中蜂     
漫淡中蜂广东省韶关市农业局(512026)戴元高中蜂又称中华蜜蜂、本国蜂、糖蜂、山蜂、土蜂,体型细小黑环较多,故又名黑仔,原产中国,全国各地、长城内外、海南岛、台湾等地都广泛分布并饲养。我年幼时读过“蚕吐丝、蜂酿蜜”这几句古书,从而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  相似文献   

19.
程远伦 《蜜蜂杂志》2001,(11):20-20
中华蜜蜂 (以下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地方优良蜂种 ,它适应性强 ,分布极广 ,且较分散 ,因此我认为 ,中蜂永远不会被西蜂挤垮淘汰而至种族灭绝的。对中蜂饲养价值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不应老是同西蜂比较。不同物种都有它赖以生存的独有的优良特性 ,人类应该对一切物种的优良性状加以大力支持、利用。对中蜂饲养价值的评价 ,也应该以同一物种、同一生存区域进行对比 ,利用其优良性状为人类服务 ,尽力改造、制止不良因素的自由发展。为此 ,笔者建议专家、学者及行家 ,对中华蜜蜂的评价 ,可从繁殖力 (群势 )、蜂蜜产量、抗病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中蜂是我国从古至今土生土长的蜂种,在我国有几千年的生活历史.中蜂有抗逆、抗寒、抗螨、抗"白垩"、省饲料,采集零星和冬季蜜源、飞翔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中蜂与西方蜜蜂相比有些行为却是反常的,其表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