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4.
5.
6.
防止饲料中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上每年大约25%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污染程度不同.造成的损失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美国是全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每年因霉菌和霉菌毒素而造成的损失达14亿美元.平均每吨饲料损失达11.6美元。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饲料生产国.2003年全国工业饲料的总产量已达到8760万吨,因霉菌毒素污染而造成经济、社会、生态的损失也很大。其原因是大部分人普遍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不熟悉.对饲料霍峦的情况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张红禹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7):68-68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粮食作物受霉菌毒素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部分粮食会作为饲料原料使用,这就导致饲料不可避免地被霉菌毒素污染,进而引起饲料资源的浪费或者动物健康的受损。本文就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界中,霉菌毒素有数百种,长期以来,对人类和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关于霉菌毒素有记载的历史始于1960年英国叫作X疾病引起的数千只火鸡死亡;同期,美国许多孵化场也因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肝癌死亡。黄曲霉毒素A是由霉菌属产生的两种主要毒素之一。造成同样危害的是法国由植物病原丝状菌所产毒素引起的麦角病。再一次霉菌毒素事件是19世纪40年代前苏联因谷物贮藏发霉引起的白血球缺乏症(AT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因霉菌毒素引起马匹中毒也属此例。再一次的霉菌毒素中毒,是1980年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大豆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浆和乳中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浆和乳中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泌乳期相近的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Ⅰ、Ⅱ、Ⅲ组,每组10头。所有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50 g大豆黄酮、35.0 g芒柄花素、1.25 g大豆黄酮+17.5 g芒柄花素。进行127 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显示:试验Ⅰ、Ⅱ、Ⅲ组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40%、27.77%、28.37%;试验组的乳脂产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乳糖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乳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组血浆中雌酮含量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乳中雌酮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和乳中雌二醇-17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和乳中孕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浆中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乳中试验Ⅰ、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血浆中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血浆中催乳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中雌马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补饲大豆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可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显著增加乳中雌马酚含量,同时使奶牛血浆和乳中雌二酮、孕酮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苜蓿干草不同添加量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年龄、体重、胎次、生理状况、泌乳天数等相近的经产奶牛(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试验组B、C、D),每组4头,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测定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试验组B、C、D组的日粮配制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5 kg、6.5 kg、9.5 kg的苜蓿干草替代部分精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B、C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产奶量分别提高1.1kg、2.58 kg和1.58 kg,分别提高了4.18%、9.72%和5.95%,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C与B、D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6.41%、13.92%、5.13%。 相似文献
14.
15.
16.
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采用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粗蛋白质中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比例由35.9%逐步提高到40.9%,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一致),选择32头处于中产水平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日龄按配对法随机分为四组,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组分水平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乳脂率有下降的趋势,乳蛋白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的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45只平均体重为(52.6±4.9)kg、胎次相近、泌乳日龄[(120±10)d]相近的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粮为不添加过瘤胃蛋氨酸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A(物理包被),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5 g/d过瘤胃蛋氨酸B(化学保护)。总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9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奶料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产奶收益和毛收益均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75%和13.1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羊乳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保护方式(物理包被和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均能提高奶山羊经济效益,且添加物理包被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添加化学保护的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升羊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18.
19.
季节对牛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牧场生鲜牛奶为实验材料,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T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12个月每日牧场生鲜牛奶的脂肪、蛋白质、密度、非乳脂固体等指标,研究了季节变化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乳成分有较显著的影响,其中秋季的牛乳乳脂肪、蛋白质及非乳脂固体的含量为四季之首.实验证明,季节对乳成分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