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010年11月沈阳市一奶牛小区奶牛发生猝死,在病料中分离到1株有荚膜、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分离菌株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能形成溶血圈。根据发病奶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生化试验结果鉴定出该分离菌株为一株魏氏梭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菌菌株可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死亡奶牛病料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诊这起奶牛猝死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2018年夏季昆明市某奶山羊场持续发生羊急性死亡原因,从该场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毒素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比较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羊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对其2个毒素基因α、ε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毒素基因及16S rDNA高度保守,不同毒素型的菌株16S rDNA序列100%同源,经BLAST比对的2个毒素基因与参考序列之间核苷酸完全同源;分离株在接种小鼠后48 h死亡,表明其毒力较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恩诺沙星、青霉素、氟苯尼考、呋喃唑酮、氯霉素等抗生素均高度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耐药。试验结果可为羊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佘禄明 《中国饲料》2019,(14):48-51
为对疑似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感染死亡的肉兔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对家兔的致病性,试验采集死亡病例的肠道内容物,划线接种于兔鲜血平板和TSC选择鉴别培养基中,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同时,对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并将病原菌腹腔接种30日龄肉兔,分析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病料中分离纯化到1株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对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及生化鉴定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系统进化树中也与其聚为一簇;致病性分析发现,该菌对家兔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可使试验组肉兔在攻毒16h后全部死亡。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获得1株具有较强毒性的兔源产气荚膜梭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疫病诊断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8年7月份,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接收到宿迁送检的1份羊驼病料,根据发病情况及剖检结果怀疑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对其肠道、肝脏、肾脏病料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进行了纯化、革兰染色、生化反应、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该菌对环丙沙星、氟霉素、氨苄西林敏感。  相似文献   

5.
利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技术等方法对西藏那曲市多起牦牛猝死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牦牛脏器中分离得到3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AD-01、AD-02和BG-01。其中AD-01和AD-02分离株属于A型,BG-01分离株属于C型。通过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并制作进化树分析发现,AD-01和AD-02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与中国近年来报道的分离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属于完全独立的一个分支;同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AD-01、AD-02分离株与BG-01分离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有一定差异,产生此现象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本试验成功分离到3株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为牦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犀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突然死亡的犀牛肠管中,分离到一株套氧菌,经鉴定为致病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血平皿套氧培养,产生双环溶血的菌落,用产毒培养基培养,其上清液静脉注射0.2ml可致死小白鼠。证明该菌是造成犀牛死亡的病原。血清中和试验结果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该分离物鉴定为致病性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20,(1):129-134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类。本研究从迁徙候鸟样品中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分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鉴定及耐药性测定。结果从549份健康候鸟粪便样品中分离细菌42株,35只死亡候鸟病料样品中分离细菌11株,通过PCR方法共鉴定A型菌48株,E型菌5株,所有菌株均未检出β2毒素、肠毒素和NetB毒素基因,30株经测定能够形成生物膜;分离菌株对黏菌素、杆菌肽、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40%以上,所有菌株均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结论得出迁徙候鸟携带产气荚膜梭菌的比例较低,但是对部分抗生素的高耐药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于某犬场的产气荚膜梭菌疑似物进行厌氧培养、生化鉴定、动物接种、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等措施,确定该犬场发病的原因是感染A型产气荚膜梭菌,敏感药物有氟本尼考、氯霉素、替硝唑等。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12日巴州某马鹿养殖场饲养的一批马鹿中出现有死在圈内或卧地不起、昏睡不到1h内死亡的疫情。病程短促,大多数发病马鹿表现为突然死亡,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病例可拖延1~2d,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反刍停止,呼吸急促,体温41.5℃,膨气死亡。虽然该场兽医人员对未死病马鹿采取了抗菌消炎治疗,但都不能治愈,因疫情不能控制,送病料至本实验室,实验室开展紧急药敏试验,提供治疗方案,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对发病马鹿群进行防疫性治疗控制,实验室从送检的病料中,经实验室分离培养,鉴定出产气荚膜梭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本文主要介绍了天山马鹿产气荚膜梭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步骤及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以期为当前限抗禁抗后养殖场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1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9.2%;通过多重PCR对所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4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海南霉素与恩拉霉素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MIC值范围均为0.004~0.06μg/mL。海南霉素具有很好的抗梭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