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市养鸭业的蓬勃发展,不同规模的鸭场星罗棋布,饲养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饲养密度不断加大,这就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在鸭体内繁殖及传播创造了条件,加上一些劣质的血清和蛋黄液(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应用,以及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目前鸭传染性疾病依然十分复杂,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免疫防制松懈及水域的污染,有些旧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部分地区出现地方性流行,如番鸭细小病毒病;二是有些病毒出现变异株,用原来的疫苗免疫,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如鸭病毒性肝炎;三是由于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  相似文献   

2.
畜禽传染性疾病大多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随着现代抗生素类药物研究的发展.细菌感染疾病已逐步被人类所控制,但病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变异性高及对抗生素不敏感等特点.给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变异病毒引起的猪蓝耳病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整个畜牧业及人类带来了严重危害。目前除疫苗外对病毒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化学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吗啉双胍等西药已经禁用;在杀灭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前,严重危害鸭的病毒病除鸭瘟、雏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番鸭细小病毒病外,近几年国内外还相继报道了鸭病毒性脑炎、鸭流行性出血症、鸭流感、鸭“花肝”病、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多种病毒病。新的病毒性疾病的出现是多因子的。有些“新”病早已存在,但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不明显而被忽视。若环境变化或饲养管理的改变或病毒本身基因变异使得毒力或致病力增强或者鸭由于遗传育种过程中基因的改变使本身对一些病毒的易感性增强。这样,一种“新”的疾病就浮出水面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病毒基因重组诞生新的有致病…  相似文献   

4.
影响鸡免疫效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接种,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养殖户 (场 )中经常出现使用疫苗后仍然发病,免疫效果不佳的情况。在此,我们将影响鸡免疫效果的原因作下一分析,以供同行商讨。   一、病原方面的原因   1.有些病原有多个血清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如使用的疫苗与引起疾病病原的血清型不同,不能有效保护或仅能部分保护 (交叉保护 )。   2.病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如 MDV超强毒株、 NDV超强毒株、 IBDV变异株的出现,使原来使用的疫苗达不…  相似文献   

5.
益菌多微生态制剂对雏鸭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肉鸭、蛋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饲养环境相对落后,鸭霍乱、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多,给饲养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为降低损失,饲养者不得不借助于抗生素及各类化学药品控制疾病,但使用后引起的副作用如动物的消化功能和免疫下降;细菌耐药性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在动物体内残留,危害食用者健康等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微生态制剂益菌多是以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为有效成分,微量(0.1%~0.3%)添加于饲料中,通过调整和维护动物体内菌群平衡,强化机体免疫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养鸭业的迅速发展,鸭病的流行动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鸭病研究已成为禽病研究中的个热点。但目前鸭饲养规模化集约化与分散零星的放养并存,鸭苗的提供由以前的自繁自养为主到现在的跨地区运输等.使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变得更容易。而病毒和细菌的变异和进化,使一些老病出现了新形式(如变异株等),出现了老病尚未被消灭,新病、新血清型又不断出现的问题,所以对鸭病流行动态的监测与分析非常重要,有利于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美国在1945年首次发现本病,并命名为I型鸭病毒性肝炎,1965年在英国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II型,1969年在美国再次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新型并命名为III型。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并曾报道在印度、埃及和美国发现I型鸭病毒性肝炎炎病毒的变异株。II型鸭病毒性肝炎局限于英国,III型鸭病毒性肝炎局限于美国,未发现变异毒株。在国内,鸭病毒性肝炎的初次流行是在19世纪末,本病在我国再次流行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此后,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疫情能够被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的免疫所控制;但是1997年以来,本病在某些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流行,其疫情不能被标准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完全地控制,怀疑有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变异株出现。  相似文献   

8.
鸡群免疫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新病层出不穷,原已基本得到控制的传染病由于病原发生变化而重新抬头。免疫接种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免疫失败。本文对此进行探讨。1 病原出现变异,使传统疫苗不能有效保护鸡群 最典型的例子是由于VVMDV的出现而使传统的HVT苗不能抵御VVMDV的侵袭,使MD免疫失败,可用含Ⅰ、Ⅱ、Ⅲ3种血清型毒株的疫苗或其中两种免疫注射。其它病可用现场分离毒株致弱或灭活制备疫苗。2 免疫抑制 21 有些疾病如IBD、LL、MD等能损害免疫器官,引起免疫缺陷,使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平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养鸭业的迅速发展,鸭病的流行动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鸭病研究已成为禽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目前鸭饲养规模化集约化与分散零星的放养并存,鸭苗的提供由以前的自繁自养为主到现在的跨地区运输等,使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变得更容易。而病毒和细菌的变异和进化,使一些老病出现了新形式(如变异株等),出现了老病尚未被消灭,新病、新血清型又不断出现的问题,所以对鸭病流行动态的监测与分析非常重要,有利于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一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anatipestiferin-fec…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爆发的频率和类型也随之增多,给养鸭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的疾病之中,鸭病毒性肝炎危害更为严重。由于鸭病毒性肝炎易感的是3周龄的雏鸭,尤其是3~7日龄的雏鸭,发病早、死亡率高,给防制带来了难度。近几年来不断有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暂时不能确定的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出现,其中有的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间,我国山西、宁夏、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先后发生禽流感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禽流感疫情,为有效遏制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大连市自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饲养家禽如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了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Re-4株)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大丙 《中国家禽》2012,34(7):38-40
近十年来,我国水禽业发展迅速,涌现了很多大型的养鸭企业。但是,大部分养鸭还处于设备简陋,饲养管理粗放的模式。鸭病的流行日趋复杂,具体表现为:老病仍在流行,新病陆续出现;有些疾病虽然流行较久,但其病原出现了新的血清型或变异株;某些过去认为鸭可感染但不发病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畜禽疫苗研究现状及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牧业上常用的疫苗有两类,即灭活苗和弱毒苗。尽管这些常现疫苗在预防畜禽传染病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仍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如灭活苗免疫保护期短,存在灭话不当而造成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弱毒苗由于变异或与野每株发生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毒力返强问题难于控制。再者,有些病原微生物由于变异而产生多种血清型;这是现有一些疫苗无效的主要原因;还有些病原体不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给常规疫苗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新一代动物疫苗应运而生,这给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某养鸭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了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48.2%,死亡率为14.3%。通过临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经过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在后续饲养的2批鸭群中没有出现同样疫病。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蓝耳病我们知道的 机体感染后,先天性免疫作用弱;疫苗免疫后需要3-4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性免疫;由于病毒的变异,疫苗的交叉保护效力存在疑问;抗体依赖增强现象;现有的疫苗无法提供广泛的保护;免疫后多少有些安全感。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蓝耳病我们知道的 机体感染后,先天性免疫作用弱;疫苗免疫后需要3-4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性免疫;由于病毒的变异,疫苗的交叉保护效力存在疑问;抗体依赖增强现象;现有的疫苗无法提供广泛的保护;免疫后多少有些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我国鸭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鸭类产品需求越来越大.鸭的饲养规模迅速扩大,饲养品种、数量也不断增多,在养禽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目前我国鸭饲养品种以北京白鸭、樱桃谷鸭、狄高鸭、麻鸭、水鸭、番鸭等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鸭场遍布全国各地,养鸭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好势头.据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1998年鸭的饲养量为5.13亿只,较之1996年和1997年,分别以6.3%和4.1%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各地多渠道从国外大量引进鸭,又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国内禽品市场交流频繁,加之集约化饲养管理经验缺乏,防疫卫生技术跟不上,环境污染严重,多禽种混养等原因,导致在生产实践中,养鸭业不断受到疾病的困扰.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各类疾病引起的鸭死亡率高达15%~20%以上,鸭病已成为养鸭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危害养鸭业的主要鸭病是传染性疾病,约占75%以上,其中病毒病的危害性最大,约占传染性疾病的89.5%,是影响养鸭业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类疫病.目前我国鸭病毒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趋势是,传统的鸭病病毒多表现较为温和和非典型化,或见强毒株或变异株的出现;单纯性病例较为少见,而多见1种或2种以上致病因子(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新的病毒性鸭病不断有所出现;饲养管理和饲养环境在鸭病发生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就主要的鸭常见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畜禽疫病多.损失大。(一)病多且杂根据报道,我国畜禽传染病有200多种,其中病毒性疾病约80种,细菌性疾病约111种,真菌性疾病约11种。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稳定控制和基本控制的约51种,流行性广、危害较大的新病约38种,寄生虫病约20种,代谢性疾病约60种。内、外、产科疾病约220种。不仅如此,近些年来.畜禽疫病又出现了新变化,如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减蛋综合症、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又传入我国;由于病原发生变异,使一些疾病又以新的姿态出现,免疫无效,产生巨大危害。如非典型猪瘟和非典型新城疫等;还有原已消灭或已控制的疾病现在又有流行,如痒病、马传贫、牛羊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等。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技术在兽医领域中的免疫应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一项新的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技术体系。1新一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新一代动物疫苗应运而生。基因工程疫苗的出现解决了常规疫苗在预防畜禽传染病方面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弱毒苗由于变异或与野毒株发生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毒力返强;灭活苗免疫保护期短,存在灭活不当造成疾病传播的问题;有些病原微生物由于变异而产生多种血清型等。1.1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活载体疫苗是以活病毒为载体,将致病性病原体的外源…  相似文献   

20.
1种鸭免疫
  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种蛋由种鸭垂直传播给雏鸭,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如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等。因此,可在种鸭产蛋前2周进行病毒性肝炎和鸭瘟疫苗的免疫接种,使之在之后的120d 内,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鸭对这两种疾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