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料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较大规格军曹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以白鱼粉、酪蛋白和去皮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调节饲料中鱼油和玉米油的添加量,制成n-3HUFA水平分别为0.49%、0.73%、0.98%、1.41%、1.51%、2.06%及2.83%的7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70 g的军曹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鱼。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73%~1.51%组的WGR和SGR显著高于0.49%和2.83%组(P0.05)。2.83%组的成活率(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98%和1.4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06%和2.83%组(P0.05)。2) 0.49%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2. 06%组(P 0. 05); 0. 49%组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以0.73%组最高,显著高于0.49%、2.06%和2.83%组(P0.05); 0.98%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0.98%~2.8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0.49%和0.73%组(P0.05)。3)肌肉和肝脏C14∶0和C21∶0含量均以2.83%组最高,各组肌肉和肝脏C16∶0含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SFA)无显著差异(P 0.05)。肌肉和肝脏C18∶1n-9、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MUFA)及C18∶2n-6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C20∶5n-3(EPA)、C22∶5n-3、C22∶6n-3(DHA)含量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HUFA总量(∑n-3HU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综上,饲料中添加n-3HUFA有助于提高较大规格军曹鱼的生长性能,降低体脂沉积,促进脂肪代谢,并可影响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以SGR为评价指标,由折线模型得出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为0.95%。  相似文献   

2.
野生与养殖三疣梭子蟹营养品质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分析比较野生和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肌肉、肝胰腺及生殖腺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结果表明,粗蛋白质以肌肉中含量最高,养殖蟹平均为81.69%,野生蟹平均为74.02%;粗脂肪以肝胰腺中含量最高,野生蟹为57.28%,是养殖蟹42.42%的1.4倍.共检出38种脂肪酸,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最丰富,其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中的含量;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LIFA)总量及EPA+DHA含量则表现为肌肉>卵巢>肝胰腺(P<0.05);EPA+DHA两者含量之和高达20.21%~36.91%,占PU-FA的2/3以上;C18:2(n-6)、C18:3(n-3)和C20:4(n-6)等PUFA的含量,均表现为野生蟹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景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三疣梭子蟹的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的比值(E/T)、与非必需氨基酸(NAA)的比值(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且野生蟹肌肉的E/T和E/N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由此可知,三疣梭子蟹营养组成合理,且野生蟹品质优于养殖蟹.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植物油(豆油和亚麻籽油)配制3种等氮但脂肪水平不同的日粮(Ⅰ组6%;Ⅱ组9%;Ⅲ组12%),研究其对罗氏沼虾生长、体组织常规组分及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质量(1.00±0.01)g的罗氏沼虾幼虾6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网箱饲养60 d。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罗氏沼虾体重、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则以Ⅰ组最高,且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日粮不同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全虾和肌肉中总水分、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罗氏沼虾肌肉中亚油酸、亚麻油酸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n-3 PUFA>n-6 PUFA;而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并且n-3 PUFA0.05);n-6 PUFA中,C18:2n-6(亚油酸)和C20:4n-6(AA)均无显著变化(P>0.05);HUFA含量随日粮脂肪水平增加递减,且Ⅲ组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肝胰腺中亚油酸(C18:2n-6)和亚麻油酸(C18:3n-3)含量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SFA(C14:0、C16:0、C18:0)、EPA及DHA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日粮脂肪水平对罗氏沼虾生长及肌肉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 333.2x2+1 175.5x+785.66(R2=0.723 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4.12±0.02)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将27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76%、11.05%、17.65%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脂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17.65%脂肪组显著高于5.76%脂肪组(P0.05);脏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以11.05%脂肪组最高,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2)5.76%脂肪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5.76%脂肪组肝脏n-3 HUFA比例显著高于17.65%脂肪组(P0.05),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6 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3)饲料脂肪水平由5.76%升高到11.05%或17.65%,大口黑鲈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下降(P0.05),但上述指标在11.05%和17.65%脂肪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11.05%脂肪组大口黑鲈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4)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1.05%脂肪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17.65%脂肪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脂肪水平能够影响大口黑鲈的脂肪沉积,改变大口黑鲈组织脂肪酸组成,并且通过影响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变大口黑鲈对脂肪的转运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确定三疣梭子蟹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和配合饲料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全程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饲料的稚蟹、幼蟹、交配期蟹、育肥育膏期成蟹的4个生长阶段梭子蟹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肝胰腺和胃组织中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生长阶段,配合饲料组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要显著低于鲜杂饲料组(P<0.05),而幼蟹的肝胰腺纤维酶和胃组织中胃蛋白酶及成蟹的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鲜杂饲料组(P<0.05);2)在整个生长阶段,三疣梭子蟹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强且各阶段量值变化较大,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相对较弱但各阶段量值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长;3)在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除稚蟹的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幼蟹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性外,其余各阶段各消化酶活性均比投喂鲜杂饲料组高.由结果可知:1)三疣梭子蟹生长各阶段对蛋白质、淀粉消化能力强些但有所变化,而对纤维素、脂肪消化能力相对弱些但比较稳定;2)稚蟹至幼蟹的养成期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最强,此期饲料蛋白质水平要高些,幼蟹至交配期蟹的养成期可适当降低些,而育肥育膏期饲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要适当提高;3)投喂配合饲料能刺激消化酶分泌,促进食性转化,证明梭子蟹消化酶对饲料转化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不同脂肪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幼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3.5%、5%、6.5%的豆油,配制成5组颗粒饲料分别饲喂5组黄颡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①3、4、5组黄颡鱼幼鱼增重率显著高于1、2组(P0.05);②各试验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有较大的相关性及差异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各组鱼体肌肉与各组饲料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迅速降低,C182n6、C205n3、PUFA和HUFA则均迅速提升;各组鱼体肌肉组织中的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中同类脂肪酸,而PUFA及n-6 PUFA则低于相应饲料;③C182n6相对含量以5组最高(14.36%);1组鱼体肌肉C205n3(0.77%)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生长指标,4、5组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较好;鱼体中还可能存在C181n9向C161n7和C181n7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的形体指标、组织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5种饲料,饲养初始均质量为2.04 g的芙蓉鲤鲫60 d。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最低组试验鱼肥满度最低,差异显著(P0.05);芙蓉鲤鲫脏体比和肝体比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芙蓉鲤鲫全鱼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 PUFA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越高,∑n-3/∑n-6系数越高。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脂肪源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7,(4):29-35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的猪油(1组)、豆油(2组)、豆油-鱼油混合物(3组)及鱼油(4组),配制成软颗粒饲料,饲喂红罗非鱼稚鱼60 d,不设对照组。结果表明:12组、3组红罗非鱼稚鱼的末均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1组(P0.05),1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2组鱼体的生长性能最好;2各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分别与相应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1组鱼体与饲料之间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最大;3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脂肪酸组成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鱼体肌肉中的大类脂肪酸(如SFA、MUFA等)的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而C182n6、C183n3及EPA的相对含量均比饲料中的低很多,肌肉DHA的含量比饲料高很多;42、3组鱼体肌肉中富含C182n6和C183n3,尤其是C182n6相对含量高达14.49%~21.75%,显著高于1、4组(P0.05),3、4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则富含EPA及DHA,生长性能较好的2、3组鱼其n-3/n-6为0.19~0.74。试验表明,豆油组红罗非鱼稚鱼生长性能最好,3、4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富含HUFA。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鳞鱚对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需要量。挑选均重为(6.0±0.6) g的多鳞鱚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n-3HUFA水平为0.53%、0.80%、1.22%、1.62%、2.12%和2.56%的等氮等脂饲料8周。结果表明:1) 2.1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0.53%组(P0.05); 2.12%组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0.53%组(P0.05); 2.12%组的肝体比最低,显著低于0.53%组和0.80%组(P0.05); 2.12%组的肥满度最高,显著高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2)各组之间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1.62%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 2.56%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除2.12%组外的其他各试验组(P0.05),0.80%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2%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80%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0.53%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L)、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80%组的血清CHOL、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之间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12%组和2.56%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62%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除1.22%组和2.1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5)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肝脏C18∶3n-3、C20∶5n-3、C22∶6n-3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肝脏C18∶2n-6含量显著降低(P 0.05)。6)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肌肉C18∶2n-6、C20∶4n-6含量呈降低趋势,2.12%组和2.56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C20∶5n-3、C22∶6n-3含量呈升高趋势,2.56%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以增重率为依据,折线模型拟合得出多鳞鱚幼鱼对饲料中n-3HUFA的需要量为2.21%。  相似文献   

11.
实用饲料对养殖草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产一线所使用的实用饲料对养殖草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对两种草鱼育成期商品饲料(CY1和CY2)及该饲料饲喂草鱼的肝胰脏、腹腔脂肪组织、肾脏、肠道、脾脏、肌肉、鳃、眼、脑9种组织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CY1和CY2饲料亚油酸(LA)含量分别为35.13%和35.07%,亚麻酸(LNA)含量分别为4.93%和9.01%,花生四烯酸(ARA)含量分别为1.10%和10.88%,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分别为2.12%和0.80%。饲料与组织脂肪酸组成相关性分析显示,腹腔脂肪组织和肠道组织的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系数最高,脑组织最低。为了判明脂肪酸的组织沉积特征,对组织重要脂肪酸含量与饲料相应脂肪酸含量的比值进行散点分析,发现脂肪酸离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U-FA、LA和LNA、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组织及饲料SFA、MUFA、HUFA比值大于1,LA、LNA比值小于1。不同组织器官相比较,腹腔脂肪组织的SFA、HUFA比值最低, MUFA、LA、LNA比值较高;相反,在脑组织中,HUFA比值较高,而LA、LNA比值最低。研究表明,两种商品饲料LNA的添加水平较低,LA的添加水平较高。鱼体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基本反映了饲料脂肪酸组成,但脂肪酸的组织沉积模式存在差异,分析可能与不同类型脂肪酸的利用与转化特点不同有关。建议生产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饲料油脂,以满足草鱼生长及维护健康状态的脂肪酸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饲料脂肪和添加水飞蓟素对草鱼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脂肪水平为4%和8%(LL和HL),水飞蓟素浓度为0、100、200 mg/kg(SM0,SM100,SM200),配制6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360尾初重为(27.43±0.17)g的草鱼12周,每组4个重复。结果显示,增加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P0.05)。与LL组相比,HL组肌肉中18∶2n-6和20∶4n-6(ARA)的比例以及腹腔脂肪组织18∶2n-6和18∶3n-3比例分别增加了60.99%、22.72%、64.40%、161.29%,而HL组腹腔脂肪组织22∶6n-3(DHA)比例显著降低了26.76%,HL组肝胰脏中的18∶2n-6(ARA),20∶5n-3(EPA)和DHA的比例分别降低了44.68%、63.59%、49.63%和74.51%(P0.05)。水飞蓟素添加对肌肉、腹腔脂肪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均无显著影响(P0.05)。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结果显示,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r=0.91,0.91)均显著高于肝胰脏(r=0.59)(P0.05);与LL组相比,HL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了10.34%(r=0.96和r=0.87);而HL组肝胰脏的相关性则显著降低了44.74%(r=0.42和r=0.76);水飞蓟素添加显著影响了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SM100组肌肉的相关性显著高于SM200组,增加了3.33%(r=0.93和r=0.90;P0.05);在低脂肪水平时,SM100(r=0.91)和SM200(r=0.87)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显著高于SM0组(r=0.84)(P0.05)。研究表明,增加饲料脂肪水平,导致各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组织在应对饲料脂肪水平以及脂肪酸利用和转化等适应或调节策略不同有关。在低脂肪水平下,添加水飞蓟素有利于提高腹腔脂肪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水飞蓟素对不同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对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饲料养殖的三疣梭子蟹与同时期采集的野生三疣梭子蟹的可食部分指数、肌肉指数、肝指数、性腺指数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三疣梭子蟹的肝指数、性腺指数、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和甘味氨基酸含量都高于鲜杂饲料组三疣梭子蟹,试验证明:配合饲料组三疣梭子蟹品质优于鲜杂饲料组三疣梭子蟹。对野生三疣梭子蟹氨基酸模式进行研究,确定饲料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改善饲料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沉积的影响。以菜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0%的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实用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5.89±0.02)g的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每种饲料随机投喂1组试验鱼,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表明:1)随菜籽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而肝体比则有升高的趋势,其中全菜籽油组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油组(P0.05),肝体比则显著高于全鱼油组(P0.05)。菜籽油替代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饲料效率、摄食率和表观净蛋白质利用率(P0.05)。2)菜籽油替代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体成分、肌肉脂肪含量以及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但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肝脏脂肪含量(P0.05)。66.7%菜籽油组和全菜籽油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全鱼油组(P0.05)。3)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全鱼油组,66.7%菜籽油组和全菜籽油组肌肉和肝脏中C18∶2n-6(亚油酸)和α-C18∶3n-3(α-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可知,从营养品质角度考虑,在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水平应低于66.7%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不同脂肪酸对草鱼组织脂质含量和脂肪酸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实验选用初始作重约1.4g的草鱼,在60天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1种不含脂肪的饲料和8种含3%不同脂质的饲料,观察了饲料中添加油酸(18:1n-9)、亚油酸(18:2n-6)、亚麻酸(18:3n-3)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20:5n-3+22:6n-3)对草鱼肝胰脏、肌肉、头部和去肝胰脏内脏脂质含量和脂肪酸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摄食单纯含油酸饲料的草鱼相比,含1%18:2n-6和1%18:3n-3或1%18:2n-6和0.5%n-3HUFA饲料组草鱼的肝胰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但内脏脂质含量升高。向饲料中添加18:2n-6、18:3n-3和n-3HUFA能明显影响草鱼肝胰脏、肌肉和头部脂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组织中n-6系列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与饲料中添加18:2n-6和18:3n-3有相关关系,表明草鱼具有生物转化18:2n-6和18:3n-3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鱼粉、豆粕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7.5%的牛油(BT)、鱼油(MFO)、豆油(SO)、玉米油(CO)或花生油(PO)作为不同脂肪源,制出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军曹鱼幼鱼(8.3±0.5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脂肪源显著影响军曹鱼的生长(SGR)和肌肉、肝脏的脂肪酸组成(P<0.05)。投喂饲料中含有鱼油的军曹鱼表现出最好的特定生长率,其次分别为豆油组、花生油组、玉米油组和牛油组。鱼油对军曹鱼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的EPA和DHA等n-3系列高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是军曹鱼的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蛋氨酸的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49.5%,总能18.2 MJ/kg),饲料中蛋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1.00%和1.25%,实测各饲料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61%、0.77%、0.97%、1.18%、1.44%和1.64%。每种饲料饲喂60只蟹,设成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11.27±0.13)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养殖于长方形塑料筐中。结果表明: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PV)、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由0.61%增加到0.97%时,WGR和SGR显著提高(P0.05);当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由0.97%增加到1.44%时,WGR和SGR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由1.44%增加到1.64%时,WGR和SGR反而显著下降(P0.05)。三疣梭子蟹全蟹及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肌肉氨基酸组成亦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对饲料中蛋氨酸的需要量为1.07%(占饲料蛋白质的2.16%)。若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水中的溶失,则三疣梭子蟹幼蟹对饲料中蛋氨酸的需要量为0.96%,占饲料蛋白质的1.94%(以蛋氨酸在海水中浸泡60 min后的溶失率10.21%换算)。  相似文献   

18.
钟萍  罗威  陈鲜丽 《中国饲料》2022,1(6):57-62
本试验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用橄榄油替代饲料中的鱼油饲喂罗非鱼8周,研究饲料中不同比例橄榄油替代鱼油对罗非鱼生长、形态和脂肪酸营养成分的影响。饲料配方中橄榄油替代鱼油的比例分别为0、20%、40%、60%、80%和100%。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橄榄油替代鱼油的比例为60%时,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的蛋白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替代比例组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罗非鱼的肝脏比、脏体比、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与饲料中橄榄油替代鱼油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橄榄油替代鱼油水平为80%,罗非鱼的肝胰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替代水平为60%组的罗非鱼肝胰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脂肪酸营养成分分析可反映饲料配方中脂肪酸组成。罗非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饲料中橄榄油替代水平息息相关,随着橄榄油替代比例的升高,其PUFA含量不断增加,尤其是C18:3n-3,C22:5n-3含量显著增加(P<0.05)。因此,饲料中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鱼油将会影响罗非鱼生长和体组成,以及脂肪酸含量。饲料中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鱼油60%替代水平将会促进罗非鱼生长,100%替代水平将会抑制罗非鱼的生长。 [关键词]橄榄油|鱼油|替代比例|罗非鱼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水平分别为0.04%、0.17%、0.35%、0.66%、1.29%和2.16%(干物质基础)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将上述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3.77±0.9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RA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S4组有最大值,均显著高于S1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均在S3组最低,显著低于S5和S6组(P0.05)。2)S4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S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S1与S6组(P0.05)。S3与S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S1和S6组(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在S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S1与S6组(P0.05)。4)肝脏和肌肉中C20∶3n-6和C20∶4n-6含量随饲料ARA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C18∶3n-6、C20∶5n-3和C22∶6n-3含量则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0.35%~0.66%)的ARA能够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中ARA的适宜水平分别为饲料干重的0.45%和0.56%。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选取3 920尾体质健壮、活力较强、无病无伤的泥鳅(体重约0.42 g),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尾,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7.92%、8.65%、9.35%、11.94%、13.13%、15.34%、16.71%的7组等氮饲料,记为F1、F2、F3、F4、F5、F6组和F7组,养殖周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的生长性能有影响,F3组可以获得最大的末均重和增重率,F3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F1组(P0.05);F1、F2、F3组泥鳅肝脏显微结构相对比较完善,F4、F5组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少,细胞核出现不明显的偏移,F6组出现大量白色透明空泡,F7组肝细胞排列不紧密,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多,细胞间界限模糊。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全鱼的脂肪酸组成有影响,全鱼中EPA、∑SFA、∑MUFA的含量和∑n-3/∑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减小,∑PUFA、∑UFA的含量和∑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DHA、∑n-3、DHA+EPA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2组DHA的含量和DHA+EPA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5、F6组(P0.05);F4组∑n-3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1、F6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的AR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泥鳅生长,但饲料脂肪水平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用折线模型分析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泥鳅生长需要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为9.05%~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