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对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高温脱脂豆粕分别进行先粉碎后超声、先超声后粉碎和直接粉碎处理之后,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PI),然后用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所得SPI并测定其水解度(DH),以观察超声波处理对SPI提取率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SPI提取率分别为55.21%、53.46%和36.21%,蛋白含量分别为79.74%、79.23%和82.99%.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SPI的水解度分别为10.42%、9.39%和7.35%,11.56%、10.53%和8.08%.超声波处理极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但对SPI的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此外,超声波处理显著提高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SPI的水解度.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蛋白对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晓 《中国兽医科技》2003,33(11):49-50
选择40只生长后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含植物叶蛋白20、50、100、150g/kg的饲料饲喂,在第10、20、30、40d采心血,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可提高GSH-Px、SOD的活力,降低过氧化产物MDA的浓度,增加机体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植物叶蛋白提取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叶蛋白工业化生产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还与植物原料的蛋白含量、提取效率密切相关。我们在对180种植物进行蛋白质含量分析后,筛选出高含量叶蛋白的40多种植物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植物叶蛋白提取效率的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集构树等9种植物鲜叶为材料。1.2方法:称取鲜叶100克,加100ml水匀浆,4000转/分离心去残渣,上清液50℃沉淀得绿蛋白浓缩物,再用90℃处理清液得白蛋白浓缩物。分别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绿蛋白、白蛋白浓缩物和残渣的氮含量,乘以6.25换算成蛋白质含量。2结果9种植物叶蛋白提取…  相似文献   

4.
植物叶蛋白的研究及其工业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业先  罗泽民 《饲料工业》1998,19(10):30-31
1植物叶蛋白的开发研究状况11生产工艺叶蛋白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三大关键性环节,即压榨取汁、分离及浓缩干燥。目前研究出的各种工艺在压榨取汁、浓缩干燥方面都大体相同,各工艺差别主要体现在分离环节。111压榨取汁一般取汁之前将原料打浆。打浆的方法有3...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蛋白的加工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6.
<正> 据某些研究者报导,使用植物汁液的厌氧发酵方法凝集叶蛋白取代加热方法凝集叶蛋白、在节省能源和设备方面是有效的,并可改善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和叶蛋白的营养价值、但 OHSHIMA 及其同事们却报导,在在植物汁液的发酵过程中,即使附加2%的葡萄糖也会出现一些蛋白质的分解、甚至在泌乳用青贮料中,包括赖氨酸在内,会严重降低一些氨基酸含量。由于浓缩叶蛋白的最大价值在于具有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蛋白提取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研究了6种不同的叶蛋白提取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法和加热法,通过调节原液的pH值(5.0-8.0)并分别从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白三叶、多花胡枝子、大叶胡枝子、葛藤及多年生黑麦草中提取叶蛋白,结果表明,上述植株均是较好的原料,其中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白三叶LPC提取率较高,分别为89.51%、89.2%、76.32%。单位提取量为19、17.5、16.35g/110g鲜草。就方法论,(NH4)2SO4处理随浓度增高而提取率增高,加热法(60-80℃)中以快速加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动物蛋白食品如奶、蛋、肉等,都是从植物蛋白转化来的。反刍家畜对植物蛋白的转化率比较高,如高产奶牛的蛋白转化率可达18—24%。但是单胃的家畜如猪和鸡,由于不能有效地利用牧草中的大量纤维素,所以牧草蛋白的直接利用率很低。当前,世界上要求开辟新的食用蛋白资源,要求对绿色植物群落更加注意,包括生物固定氮、人工供给氮,借助自养能力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9.
10.
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不同粉碎粒度的高温脱脂豆粕,然后采用醇法浸提工艺提取其中的大豆浓缩蛋白(SPC)。结果显示:40目、60目及80目豆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1.85%、55.50%和54.32%(P〈0.05)。提取率分别为97.65%、97.51%和95.80%(P〈0.05);超声波处理之后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5.44%、55.11%和58.77%(P〈0.05),提取率分别为97.50%、96.78%和95.65%(P〈0.05)。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的含量及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粒度越小,粗蛋白含量越高,提取率越低;在相同的粉碎粒度下,超声波处理能提高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的含量,但是对其提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甘草为原料,研究黑曲霉固态发酵对其中黄酮、甘草甜素提取率的影响。考察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等影响因素,筛选甘草中黄酮、甘草甜素提取率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固态发酵黄酮发酵时间为7 d、培养温度28℃、初始pH值为6时,甘草中黄酮的提取率最高达0.99%;甘草甜素相对较好的发酵条件:发酵时间为7 d、培养温度32℃、初始pH值为5,且pH值是最大影响因素,甘草甜素的最高提取率达10.79%;甘草甜素含量受pH值影响最大,温度次之,其次是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2.
水花生、苋莱、豇豆等三种植物是南方农村常用的青绿饲料,也是制取叶蛋白饲料的重要原料.测定这三种植物叶蛋白等电点,对提高叶蛋白的沉淀率和沉淀物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水花生(Altenanthernphiloxexoids Griseb 苋科)、苋菜(A.tricolor 苋科)、豇豆(Vigna sinensis L.Savi 豆科).取其嫩叶剪碎,加1.5倍蒸馏水用高速捣碎机打浆,纱布榨汁,在室温下2000g离心10分钟,得纯化汁液供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 ,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 7~ 9min较为适宜 ,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 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 ,在 5 4%~ 6 5 %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一年生、多年生单味中草药和复方粉碎为不同粒径等级,考察了不同提取时间和粒径度对其提取率的影响,为更好地将中草药用于饲料添加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青平  魏臻武 《草业科学》2002,19(10):23-25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蓿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提取温度对桔梗多糖提取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以桔梗为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以提取率、总还原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为指标分析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50℃时桔梗多糖的提取率最高,为35.82%,提取率大小依次为50℃40℃60℃30℃20℃,与40℃的提取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60℃的提取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20℃、30℃的提取率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总还原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30℃40℃50℃60℃20℃;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50℃30℃40℃20℃60℃,总还原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最优值与其他各个温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以40℃为提取温度较为适宜。多糖是由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成的高分子碳水  相似文献   

17.
贮藏条件对苜蓿叶蛋白功能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为原料,采用酸碱法沉淀叶蛋白凝聚物。冷冻干燥后,分析叶蛋白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得到的苜蓿叶蛋白分别在常温、4℃、-20℃、-40℃条件下储藏,在2周、4周、8周、12周时取样,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叶蛋白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远高于日常食品,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苜蓿叶蛋白中含有丰富的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低温对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保存率保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常见藜科植物叶蛋白研究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首次对山东省常见的10种藜科植物的叶蛋白产量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其中提取率大于50%的三种植物的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及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藜料植物叶蛋白产量、蛋白质含量及提取率均较高,氨基酸组成齐全,含量丰富、平衡,其中藜和中亚滨藜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由于藜科植物是典型的盐生植物,因此为开发利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盐渍化荒地及发展海水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了大豆粕、棉籽粕中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及棉粕分离蛋白(CPI),并分别测定了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和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结果显示:60目、80目大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39.82%和44.95%(P〈(1.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1.07%和71.35%;60目、80目棉籽粕中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另4为23,22%和35.39%(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03%和82.44%;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及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分别为2182.54mg/kg、522、79mg/kg和503.87mg/kg(P〈0.01)。这表明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碱溶酸沉法显著降低了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提取条件对苜缩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溶液酸度提取苜缩叶蛋白,对苜蓿叶蛋白凝集量和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苜蓿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5。苜缩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大,在54%-6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