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用抗球虫药对人工感染兔球虫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目前国内外防治兔球虫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应用抗球虫药。但由于各地球虫株的差异以及球虫的耐药性 ,使得一些养殖场 (户 )即使在饲料中添加某种抗球虫药 ,仍然有临床或亚临床球虫病的发生 ,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 ,我们用从当地病兔粪便中分离到的球虫卵囊对家兔进行了人工感染 ,以比较几种常抗球虫药的疗效 ,为养兔生产中正确选用抗球虫药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选择体重相近的青紫蓝幼兔 ,试验前 3天每天取粪镜检卵囊 1次 ,符合健康要求后方可作为试验用。1 .2 …  相似文献   

2.
在畜禽球虫病中,以鸡、兔、牛和羊的球虫病危害最大,不仅流行广,而且死亡率也高。目前球虫病主要还是依靠药物预防。 目前,在不同国家,应用于生产的抗球虫药只有20余种,一般为广谱抗球虫药,大致分为2大类:一类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另一类是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  相似文献   

3.
兔球虫病是危害养兔生产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据统计,苍南县规模兔场的球虫发病率达56%,有的养兔场死亡率达20%以上。球虫病的发生与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①长期单一用药,导致球虫出现耐药性。②兔场对球虫的预防不够重视。③种兔来源复杂。我们选用新型抗球虫药——“诺球”,经试验观察疗效较好。 1 试验安排“诺球”的化学名称为氯嗪苯乙氰(Diclazufil,C17H9Cl3N4O2),由山东鲁西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选择已严重暴发球虫病的浦亭嶙岩肉兔饲养场,试验前已发病死亡32只,尚有存栏母兔480只,该场在饲料中未添加抗球虫药。病死兔通过流行病学,解剖病理变化和卵囊检查法确认死因为兔球虫病。  相似文献   

4.
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不同种属动物都可感染球虫病.尤其对养鸡和养兔专业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在市上有很多种抗球虫药物,一些新的养殖户在选择和使用抗球虫药时存在乱用、滥用现象,本文根据球虫繁殖特点并结合球虫作用峰期介绍如何选择抗球虫药。  相似文献   

5.
家兔不仅是经济动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实验动物,兔球虫病严重影响养兔业发展及实验兔质量安全.目前国内兔球虫感染十分普遍,且临床上多为混合感染,球虫种类繁多.兔球虫病的防控主要依赖抗球虫药物,球虫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还在研制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6.
氯羟吡啶作为鸡球虫病的预防性抗球虫剂于1968年首先在美国使用,1979年国内开始用于鸡球虫病的预防,但尚未见到对兔球虫病的作用的报道。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氯羟吡啶对家兔的毒性及抗兔球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对幼兔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常见体内寄生虫病。其防治难度较大:一是球虫具有高度的繁殖力、体外抵抗力,并且成年兔可长期带虫成为传染源,很容易污染场地、笼舍、饲料和用具等,重复侵害兔群;二是由于兔球虫对各种化学性抗球虫药易产生抗药性,甚至对交替使用的数种抗球虫药也能产生耐药性,故在治疗中,使不少兔场,“虽然年年防治,但年年发病受损。”笔者在长期的养兔生产实践中,为有效的根治球虫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法,经临床反复验证确有实效。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1.1西药治疗以驱虫为…  相似文献   

8.
中药防治兔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目前尚未研制出兔球虫疫苗,国内外防治兔球虫病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应用抗球虫药。由于兔球虫对各种化学性抗虫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且不同地区球虫株之间存在差异,这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兽医工作  相似文献   

9.
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寄生虫病,目前其防控主要以抗球虫药为主,但长期和不规范的抗球虫药使用,导致了交叉和多重耐药性虫株的大量出现,鸡肉产品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从抗球虫药的耐药现状、药物残留风险和环境污染问题论述了我国抗球虫药物的使用困境,阐明了球虫疫苗优势以及推广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倡导球虫疫苗替代抗球虫药防控策略,为实现饲料无抗铺路.  相似文献   

10.
鸡球虫病发病率、病死率高,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遥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防治球虫病的主要手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先后出现了50多种抗球虫药物,多数是用于饲料添加剂,目前仍在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抗球虫药物有20多种。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抗球虫药物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化学合成抗球虫药物,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中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