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依据产区的生态地理特征,将河南省的地方绵山羊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型,比较了平原型与丘陵型绵羊、平原型与山地型山羊的种质特征;论述了中原地区肉羊生产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阐明了其进化发展过程;指出了中原地区肉羊生产系统的地位和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起 《中国草地》1995,(3):58-62
论述了莎草类牧草在天然草地资源中的分布、数量、生态和生物学生要特征,并根据其生长型和生态分布特征,划分为小莎草、中莎草和大莎草3个亚类群,分析了3个类群牧草在天然草地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饲用价值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藏山羊生态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地调查及生态地理比较法等方法研究表明,藏山羊生产区有藏山羊725.3万余只,约分布在北纬26°~36°(东经75°~104°)之间的生态地理区,以我国青藏高原为分布中心。藏山羊有两个生态类型(即高原型和山谷型)。两个生态类型藏山羊分布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羊的体格、毛被特征、解剖特征、血液生理指标及生化遗传标记等方面均有差异,可按不同的生态类型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的卫星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综合运用DPSIR、TOPSIS和障碍度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特征,量化生态承载力状况,揭示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生态承载力状况较差,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2000—2014年生态承载力降低,2014—2019年生态承载力增加。驱动力和压力子系统变化是导致2014年之前生态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因素,2014年以后生态承载力增加是驱动力、压力和响应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响应子系统是影响现阶段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其次是驱动力和压力子系统。随时间推移,响应子系统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减弱,驱动力子系统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增强。未来应将国家公园纳入区域发展,耦合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主要家畜地理分布的生态气候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主要生态气候和家畜存栏资料,分别分析内蒙古牧区的自然条件,主要家畜的生态特征,畜种结构,地理分布及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分各家畜地理分布的生态气候模式,并进一步利用该模式对家畜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其适应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非生物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振南  杨惠敏 《草业科学》2013,30(6):927-934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会进行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通过植物调节碳(C)、氮(N)、磷(P)的代谢和循环,使其具有不同的含量和分布,最终表现出特定的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因此,植物主要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本研究对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营养、CO2、水分、光照和温度)变化下植物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讨论了其空间和时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稻鸭共育应遵循其生态特点,发挥其生态优势,协调其生态要素,抓好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特征,结构与功能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促进资源更新,以利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需求出发,实现物质,能量收支的正平衡。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元素,人为N添加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N输入的主要形式。施N作为改善土壤养分条件的重要途径,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也会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产生影响。本研究在2012年5月设置0(CK)、10(N10)、20(N20)、30(N30) g·m-2·a-1的N添加试验,并于2018年8月采集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叶片,测定其碳(C)、N、磷(P)含量,分析不同水平N添加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索长期N添加下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提高了禾本科叶片碳(LC)含量而显著降低了豆科LC含量(P<0.05),莎草科和杂类草LC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随施N量增加,4种功能群叶片氮(LN)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叶片磷(LP)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2)N添加下4种功能群植物叶片碳氮比(LC/N)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片氮磷比(LN/P)和叶片碳磷比(LC/P)呈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SMC)与植物叶片各项指标均显著相关(P<0.05),SMC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贡献率最高(10.28%,P<0.001)。4种功能群中,杂类草对SMC变化的响应最敏感,表现为杂类草LN、LN/P和LC/P随SMC增加显著降低而LC/N和LP显著升高。综上所述,4种功能群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N添加下影响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重要因子是SMC。  相似文献   

10.
首次采用生态地理比较分析法,根据云南黄牛类群分布的自然环境特点,研究了云南黄牛形成与分布的自然生态规律,以及云南黄牛体形结构,内部结构特征和肉用性能与生态因子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农业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特征,三园(茶园、竹园、果园)生态养鸡,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立体种养为特色,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自2000年开始,探索三园生态养鸡,取得了很好效果,以鸡粪作茶、竹、果树肥料,解决了养禽业污染;鸡在三园捕虫食草,替代化学除草,生态效益显著;养殖的鸡优质无公害,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内蒙53个旗县的家畜生态类群分为5大类,进一步分析了5大类群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家畜生态分布的研究,确定了各种家畜的主要分布区域,进而将牛,马、驴,骆驼,绵羊,山羊等6种家畜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生态型。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草生态产业设计原则与发展架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多立安  赵树兰 《中国草地》2003,25(2):63-65,71
我国草生态产业设计必须本着科学前瞻性,管理系统性及效益高效性原则,努力培育草业中的国土保护产业,草畜蛋白产业,特有资源产业,景观服务产业,生态绿化产业,并使之成为未来我国草产业主体发展框架。这些产业各地区在架构思路上侧重点应有所差异,但都必须突出生态功能的完备性这一共同具有的显著特征,草生态产业将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配置,高效统一,最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主城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地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基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质与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载体,文章选取了破碎度、分散度等指标对重庆都市区城市绿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柳枝稷与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干旱季节里测定自然条件下引种牧草柳枝稷与驯化本地天然牧草白羊草的一些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日变化的结果表明,前者之所以呈现较高的光合速率主要是其具有较强的叶肉细胞羧化能力,较低的气孔导度降低了蒸腾,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正因为这种特性使其虽为引进种但仍能在陕北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生长。  相似文献   

16.
根据草地植被特征对内蒙古赤峰市迭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内不同退化系列草地的基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的草地处于普通基况等级;重度退化的草地处于低劣基况等级。说明达里诺尔地区草地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使其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1云南省集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性和畜牧业发展的多重压力长期以来,云南省被大家称为动、植物王国。云南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和重要生态屏障,由于喀斯特地貌特征,其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在《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文件中,被列为生态脆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和生态类型,其交界与过渡地带基本循长城沿线。神木县即位于这一区域的东段。本文以神木县为例,对这一地区大家畜的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特征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蜡样芽孢杆菌制剂在断奶幼兔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是近年来广大畜牧科研工作者研究较多的一类无公害绿色添加剂,其通过抑制有害菌群、提高动物免疫力、提供动物所需营养物质、提高机体消化率等多种途径促进动物生长,保障动物健康。试验分离、筛选了蜡样芽孢杆菌,并制成微生态制剂(生态素)添加于断奶幼兔饲料中,研究其作用机制;并与乳酸、双歧杆菌等配合,观察其协同作用的效果,为将来开发优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芨芨草的利用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芨芨草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概述芨芨草的利用及其生态、饲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