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肝白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0 d内番鸭,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表面坏死、纤维素性心包炎为主要病变.Kaschula等(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法国学者Gaudry等(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从患上述症状和病变的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目前该病已广泛流行于法国、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在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番鸭传染病,最早在福建莆田、福清等地发生,以后相继在广东佛山、浙江金华和我国各番鸭饲养区发生,以肝、脾出现灰白色小点为主要病变,俗称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发病日龄以10~30 d居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病鸭耐过后成为僵鸭,当时临床上无法防治,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诊断、防制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番鸭花肝病(The mosaic liver disease inmuscovy duck)是近年来流行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番鸭养殖区的一种新的疫病,其主要特征为病死番鸭的肝、脾、小肠等部位出现细小灰白色坏死点,也“有花点病“”、白点病”等名称。其特点是发生于番鸭群,尤其是雏番鸭群,以1~5周龄易感。发病率为40%~90%,死亡率40%~80%。花肝病是一种新的番鸭传染病,国外研究较少。1流行病学番鸭“花肝病”自1998年以来,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多个省份暴发流行。该病可以通过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创口接触感染,也可通过肌肉…  相似文献   

3.
1997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和江西等番鸭饲养区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引起番鸭软脚、腹泻和生长发育不良,以肝、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病变,因此俗称番鸭“肝白点病”“花肝病”。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一种新的RNA病毒引起,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4.
番鸭的一种新病毒性疾病--花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远 《中国家禽》2005,27(21):18-19
番鸭花肝病是自1997年以来在雏番鸭中发生的以肝、脾上散布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的一种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这些小点似花点状。故称之为“花肝病”,也有的称“白点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多个省份的番鸭养殖地区常有暴发,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该病的认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雏番鸭接种"肝白点病"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以来,我县番鸭饲养区常发生一种临床以软脚为主,病理变化以肝、脾肿大,肝表面有大量白点为主的疫病,俗称"肝白点病".接着在福州市及浙江、广东、安徽等地的雏番鸭也有相继发生该病报道.几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001年10月5日开始,我们应用省内某科研单位试制的雏番鸭"肝白点病"疫苗,分别对我县5个乡镇24个养鸭专业户饲养的37 104羽雏番鸭,进行上述疫苗免疫效果观察试验.试验中每个试验场都随机抽91%的雏番鸭作试验组接种疫苗,留9%不接种疫苗,作对照组.观察试验说明24个养殖户饲养的番鸭中,接种过上述疫苗的试验组雏番鸭都没有发生"肝白点病".而没有接种疫苗的对照组中有12户雏番鸭发生"肝白点病".对照组因"肝白点病"等疾病死亡667羽,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白点病”(暂定名)研究Ⅰ.鸭“白点病”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8年以来 ,于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发生了一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胰脏、肾脏和肠壁出现大量白色坏死点及肠道出血或出血环为特征的鸭传染病 (暂定名为鸭“白点病”) ,我们对该病开展了广泛的临床调查 ,今将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1 .1 易感鸭品种 番鸭、半番鸭和麻鸭等均有发病死亡 ,但以番鸭易感性最强。1 .2 易感鸭日龄 经调查发现 8~ 90日龄的鸭多见感染发病 ,番鸭多集中于 1 0~ 3 2、5 0~ 75两个日龄段发病 ,尤其是前一日龄段雏番鸭发病更为多见 ;在麻鸭 ,多见产蛋前后的发病 ;在半番鸭 ,…  相似文献   

7.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福州、长乐和浙江金华、广东佛山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于番鸭、鹅和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及预防作用,致使疫病迅速蔓延至全国番鸭饲养区,给番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几种药物治疗疑似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鸭患病中后期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9.
番鸭肝白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肝白点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软脚为临床症状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急性烈性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和脾脏肿大、出血,并出现大量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同时,肾脏表面有黄色条斑。因其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本病又称为“花肝病”。对该病的命名还未有统一的说法,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一种新的RNA病毒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但也有人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许多养殖户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威胁着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综合国内外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番鸭“白点病”的病原分离与防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10月起,广东省四会、佛山、花都、清远、茂名、湛江等地的番鸭先后发生一种以肝、脾、小肠等部位出现灰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及病原分离,初步认定为番鸭的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暂定名为番鸭“白点病”。1流行情况  1998年10月,四会某养殖户饲养的1500只番鸭,在7日龄时发生一种急性、烈性的传染病。发病率从刚开始的10%,至第二天即迅速发展到80%,第三天达100%,死亡率高达90%。以后该病在佛山、花都、清远、茂名、湛江等地陆续大量发生。发病日龄在3~65日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