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8年11月,湖南省保靖县某猪场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为查明疫情来源、传播途径,为本地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湘西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保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猪场的病死情况、饲养管理情况,以及流行病学关联场所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该场主要为自繁自养,长期饲喂泔水,平时无外来人员及外来车辆进出;近期无野猪死亡情况;猪场内泔水、运输泔水车辆、定点屠宰场样品检测均发现ASFV核酸阳性。调查认为,此次疫情由泔水引发的可能性较大。本研究找出了引发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及可能的传播途径,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8年9月,河南省新乡市某猪场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为查明疫情来源、波及范围,继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建议,对该猪场的饲养管理、猪群发病状况以及相关流行病学关联点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可能由人为机械带毒传播引起。由此建议:暂时关闭辖区内生猪屠宰场,并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停止疫情相关区域的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测受威胁区猪场,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3.
2019年1月19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板桥村确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分析可能的风险因素,及时提出有效防控建议,采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该起疫情的时间、空间、群间描述,结合病例搜索、现场调查、追踪溯源,建立假设并进行验证,闭合疫情发生发展链条。调查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很可能是2018年12月下旬生猪养殖场户经饲喂餐厨剩余物或车辆人员带毒传入引起,疫情扩散风险较低。调查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加大疫情排查监测力度,切实强化、完善对全区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监管以及对餐厨剩余物的使用监管,认真落实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本调查确证了禁止饲喂餐厨剩余物和加强车辆人员的流通控制与消毒对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9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某生猪养殖合作社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为查明疫情可能来源及扩散范围,科学指导疫情处置工作,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采样检测等方式,对该合作社及流行病学相关场点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溯源调查发现,此次疫情由调运的生猪及车辆机械性带毒引发可能性最大;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局限于该养殖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2018年11月29日,天津市某猪场报告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病猪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症状并发生急性死亡。经国家外来动物病研究中心实验室确诊,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暴发。接到报告后,流行病学调查组专家立即进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找出风险因素,推断暴发原因,并提出防控建议。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特性,结合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推断饲喂含有猪肉香肠制品的厨余垃圾是引发本次疫情的重要风险因素,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人员、车辆带毒传播的可能性。本次疫情处置得当,未发生病原扩散,并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疫情调查确证了严禁饲喂厨余垃圾,加强运猪车辆管理与消毒对于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9年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督导组对此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扩散风险分析。调查分析显示:泔水喂猪引发此起疫情的可能性最大,当地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较高,但疫情扩散到疫点之外和野猪的风险较小。督导组由此提出,明确各相关部门防疫责任,继续加大疫情监测和排查力度,加大对餐厨剩余物和猪肉销售点废弃碎肉的监管,禁止泔水喂猪,进一步提升猪场的猪病防控能力。此起疫情对非洲猪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对边远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和边境动物卫生安全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9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发生的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疫情来源,分析疫情扩散风险,以现场调查、追踪调查、座谈、采样检测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生猪贩运人员和车辆交叉感染导致疫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不排除流浪犬以及废品杂物等传入疫情的风险,疫情扩散风险较低。由此,建议当地加大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促进养殖场户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人员、物品、车辆的清洗消毒,规范生猪和生猪产品的跨地区调运、产地检疫、运输车辆备案管理以及相关场所和车辆的清洗消毒。此起疫情的调查结果对该地区非洲猪瘟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甘肃省某养猪大户报告其育肥猪发生连续多天大批死亡后,对其饲养管理、调入调出和疫苗接种等情况进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对发病猪采样送检,调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临床诊断发现发病育肥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咳嗽,耳朵、腹下和四肢内侧皮肤呈现蓝紫色;剖检病死猪发现病猪皮下脂肪、全身浆膜、黏膜和实质器官出血,包皮积尿,心肌坏死,肝脏表面有出血性坏死灶,脾脏不肿大,边缘有楔形梗死灶,结肠、盲肠黏膜表面溃疡灶呈纽扣状;送检病料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室检测确诊为经典猪瘟,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饲养管理方式落后,猪瘟免疫程序不当,存在寒冷应激等诱因。根据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最后确诊为经典猪瘟,因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接报告后封锁隔离等处置及时,未发生疫情扩散。结论:通过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此次疫情系育肥猪猪瘟免疫失败致使经典猪瘟感染,导致育肥猪大批死亡。寒冷应激、饲养管理落后均可能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食欲不振,呕吐,流鼻血,尿血,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黏膜明显出血,脾脏暗沉肿大(是平常的四倍大)。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某生猪养殖场动物疫病流行和发生情况,排除或净化该生猪养殖潜在的疫病风险,指导养殖场科学、规范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从而进一步推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并作为诊断某种动物疫病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18年9月,比利时公共健康研究院(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确认在瓦隆地区发现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毒株与2007年欧洲首例非洲猪瘟病毒株非常相似。欧盟和比利时通过采取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截至目前未发生家猪感染病例。主要防控经验:一是出台法规,组建非洲猪瘟政策委员会,及时评估和措施调整;二是根据OIE的原则要求建立管控区,借助人工屏障和自然屏障,防止感染野猪跨区域移动;三是完善养殖企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野猪和家猪的接触,并通过SANITEL系统对境内的所有家猪开展标识追溯,防止高风险地区家猪的非法移动;四是做好宣传,使兽医、养殖户、狩猎者了解非洲猪瘟相关认知,确保防控义务落实到人。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通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这起非洲猪瘟疫情的来源,怀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生猪调运、饲料、泔水、生物安全等风险因素入手,结合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血清以及饲料、泔水、关联屠宰场环境及冻库冷冻猪肉产品等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非洲猪瘟传播的可能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疫情猪场2018年10月曾使用收购的泔水喂养生猪;泔水、冷冻猪肉产品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9%(3/348)、25.6%(10/39),而血清和饲料样品全为阴性;在冻库、餐饮机构和销售终端检出ASF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7%、1.8%、7.7%。调查分析显示,该疫情猪场的泔水饲喂时间、发病时间与ASFV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相符,且与泔水有关联的某物流公司冻库猪肉被产品检测出ASFV核酸阳性。综上表明,泔水喂养引起该非洲猪瘟疫情的可能性最大。依据调查结果,采取严格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强化落实禁止泔水饲喂政策,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2018年9月,安徽省铜陵市某猪场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为查明疫情可能的来源、波及范围,继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建议,对该猪场的饲养管理、猪群发病现状以及相关流行病学关联场点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发现,此次暴发可能由饲喂泔水引起。由此建议:暂时关闭辖区内生猪屠宰场,并进行彻底消毒;停止疫情相关区域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测受威胁区猪场,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停止饲喂泔水,并做好餐厨剩余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规模猪场的流行特征,2021年从湖北省7个规模猪场疑似PRRSV感染猪群以及所有种公猪群中,共收集样品3 324份,采用三重巢式RT-PCR法进行PRRSV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养殖类型、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及不同感染毒株的流行特点,并将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 324份样品中共检测出PRRSV阳性样品323份,阳性检出率为9.72%(323/3 324)。育种场阳性检出率最低,为2.66%(20/752);商品猪扩繁场与育肥场阳性检出率相近,分别为11.82%(169/1 430)与11.73%(134/1 142);保育猪群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7.23%(152/882);其余依次为生长育肥猪、哺乳仔猪和母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30%(121/1 071)、5.26%(30/570)和3.24%(20/618);种公猪中未发现PRRSV感染。PRRSV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春、夏、秋、冬季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16%(148/815)、6.94%(60/864)、6.10%(34/557)、7.44%(81/1 088),春季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夏、秋、冬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PRRSV毒株均有流行,类NADC30毒株、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的占比分别为49.54%、21.36%、29.10%,类NADC30毒株检出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毒株(P<0.05)。结果表明:PRRSV在所调查的7个规模猪场中流行普遍,尤其是商品猪扩繁场与育肥场;保育猪群PRRSV感染风险较高,种公猪感染风险较低,春季是高发季节,类NADC30毒株为优势流行毒株。结果提示,规模养殖场应根据PRRSV的流行特征,加强免疫和监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猪瘟病毒在野猪身上的感染情况。采集广西5个地市28份野猪脾淋组织作病毒检测,设计针对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病毒的特异性引物CSFVE2,进行RT-PCR检测,所检样品结果全呈猪瘟阴性;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以上样品,结果也都呈阴性。这一结果初步表明所检测的广西5个地区的野猪没有感染猪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