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感染而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该病临床症状以呼吸道炎症为主,另外伴有结膜炎、流产、脑炎等并发症。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科罗拉多州某些牧场首次发现该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对动物实施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较理想的方法。目前,某些国家仍然使用传统疫苗,然而,经过基因改造的糖蛋白E基因缺失疫苗已在欧盟上市,该疫苗分为活苗和灭活苗两种。文章着重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及DNA疫苗最新的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原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 ,是Ⅰ型牛疱疹病毒 (BHV - 1 )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但以呼吸道为主 ,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 ,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自 50年代在美国首次发现至今 ,此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 1 980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中首次报道该病 ,并分离到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随后经血清学调查证实 ,我国广东、广西、河北、河…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和“运输热”(Shipping fever)的重要病原之一。IBR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由Madin等人从患病牛中分离得到[1]。我国最早于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牛中分离到该病毒[2],随后发现此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感染,血清阳性率可高达70%以上[3]。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进行初诊,然后再进行实验室确诊。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变态反应。有时还要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有单克隆抗体法、鉴别PCR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全球的养牛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论文综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消除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含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 B R V) T K 基因的片段克隆于p Bluescript S K 中, 再用 Bg1 Ⅱ和 Sac I切去 T K 基因中347bp 的片段, 获得了含缺失 T K 基因的重组质粒, 然后插入 Lac Z 报告基因, 构建成转移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将此转移载体与 I B R V Bartha 株在牛肾细胞( M D B K) 上共转染, 经过蓝色蚀斑筛选和蚀斑克隆纯化, 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重组 I B R V。经 P C R 和 Southern 印迹杂交鉴定, 证实该重组病毒为 T K 基因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基因序列,合成GH-1、GH-2两条引物,分别以IBRV的Barta Nu/67株、IBRVBK125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两株IBR病毒DNA均可扩增出362bp的特异性片段;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火鸡疱疹病毒(HVT)及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表明,该法对IBR病毒的检出限量为104.25TCID50/0.1mL.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牛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预防和治疗五个方面阐述此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k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柳  于力 《中国兽医学报》1995,15(2):116-120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LA株的物理图谱及Coper株和LA标tk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定位,将LA株DNA HindⅢA片段中的SalI-SalI亚片段、BglⅢ-SalI双酶切亚片段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iptSK中,筛选出3个重组质粒p^tk-1,Ptk-2和Ptk-3,其外源片段大小分别为2.7kb,1.1kb和1.6kb。经酶切分析及同源核酸探针杂交试验表明,2.7kb SalI-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延缓育肥牛群的生长和增重,使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乳,感染种公牛的精液带毒,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延缓育肥牛群的生长和增重,使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乳,感染种公牛的精液带毒,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部分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名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症,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能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毒是双股DNA有囊膜的病毒,病毒囊膜糖蛋白对病毒的吸附、侵入和细胞间扩散是必需的,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囊膜糖蛋白的研究不仅能了解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对该病的诊断和预防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gB蛋白和gE蛋白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主要引起牛的呼吸道、生殖道等炎症反应,也可以引起呼吸困难及流产。IBRV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发现IBRV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糖蛋白与病毒毒力相关,不但影响病毒的复制及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同时也与病毒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除此之外,IBRV通过诱导宿主细胞凋亡造成持续性感染及激活炎症复合体诱导严重的炎症反应,造成宿主广泛病理反应的发生。因此,探索IBRV毒力蛋白结构功能、IBRV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宿主炎性复合体激活的分子机制,将成为未来IBRV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外阴阴道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范围较广。该病在临床上主要有呼吸道和生殖道两种表现型,引发多种症状,给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侵入牛体后造成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或终生带毒,给防控带来极大困难,IBR的综合防控依赖于精准的检测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敏感性、样品前处理简便性、现场适用性、检测效率等方面优势突出。IBRV的gB蛋白、gC蛋白、gE蛋白、gG蛋白等常被作为靶抗原进行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从IBRV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特点、选用的IBRV毒株、靶抗原的表达方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不同方法的符合率等方面综合论述了IBRV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原快速、精准、便捷的检测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能引起牛多系统感染,是导致养牛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病原。该病毒是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病毒囊膜蛋白在病毒致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gB蛋白对病毒的吸附、侵入、复制和细胞间扩散是必需的,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中和抗体。对gB蛋白的研究不仅是理解病毒分子生物学功能特征的需要,而且在临床诊断和疾病预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gB蛋白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免疫学和诊断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并对上述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月中旬,黑龙江某牧场大规模暴发了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症状的疾病,主要见于奶牛流泪、流鼻汁,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红色,外阴和阴道黏膜充血肿胀并伴有出血,部分牛高烧达41.5℃,有少数牛流产。我们对病牛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无菌采集病牛阴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