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动词声调有章可循,本文以《新编日语(修订本)》第1、2、3册单词表中的部分单纯动词和复合动词为例,归纳了单纯动词以及复合动词的声调规则。其中绝大多数单纯动词的声调为0型或-2型,而复合动词的声调按新规则均为-2型。  相似文献   

2.
日语语法很难,其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更难。汉语里一个"给"字就解决的问题,在日语里却有无数个对应的词,表达出不同的人际关系。使用不当,授受关系马上改变,很容易引起误会。所以研究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日语复合动词"見+V"的语义结构分类分别对其相对应的汉译表达进行考察,发现日语复合动词的汉译中,"一词化"现象突出,且词义凸显日语复合动词的主要部。这种不对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语母语学习者在日语复合动词习得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现代日语还是现代汉语,被动句都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在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中的"被"其词性是介词。如果要表达"~被~,~"必须用"被(介词)+动词"的结构。此文就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做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日语语法根据动词是否需要宾语进行分类,笼统地把动词划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影山太郎等一批学者认为自动词应当细分为非能格自动词与非对格自动词。非日语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常因为不清楚自动词的这两个下位分类而产生错误。笔者拟通过对非能格自动词与非对格自动词的不同进行探讨以求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日语、英语三种语言中都存在NV(名词+动词)型复合名词。对于动词来说,名词的语义角色可以为施事、受事、对象、工具、场所、时间、方式等。施事、受事、对象为动词的必有论元;工具、场所、时间、方式为动词的可有论元。以可有论元与动词复合时的生产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生产性强弱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学校语法"在中国的日语教学中功不可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语法不严谨的缺陷逐渐表露出来。文章从日语语法中最关键的谓语——动词分类入手,联系传统语法中没有得到体现的语法——"时态"、"体态"、"情态语气",分析各类动词的使用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相对汉语来说,日语是一门更注重讲话立场的语言。能否正确把握立场,是决定汉日翻译是否恰当的要素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立场密切相关的授受动词最得到重视,其他与立场有关的表达方式,如本身带有方向性的动词、复合动词等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在关于日语立场问题的先行研究基础上,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误用现象出发,对汉日翻译教学中常见的立场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其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本文以人体部位词"head""头"和"month""口、嘴"为语料,从认知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之间的映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构式语法视角对日语中的间接被动句进行研究。日语的间接被动句中的V自动词+(ら)れる形成一个构式,构式改变了原始动词的论元结构,导致整个动词的事件结构增加体验者论元。体验者论元在生命度(活动性)层级上也有体现。生命度(活动性)高的体验者更容易出现在间接被动的构式中。同时构式也制约了句子的其他成分(行为者和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词的多义现象,主要集中于对名词和动词的研究。文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通过分析汉语中部分基本形容词隐喻性搭配,探讨汉语基本形容词多义现象,得出形容词词义由字面义和与搭配中名词相协调的附加义组成。字面义所表达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基本经验。隐喻是属性概念抽象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日语间接被动构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主语、行为者已经谓语动词都会受到构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以第二外语日语的课堂教学为例,针对日常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尝试通过灵活学习语法知识、提高学习成就感;保持学习日语的热情、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创造口语练习机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为有需求的学生"加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使用任何语言都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既文体来选用不用的词汇,日语也不例外,关于日语中词汇的文体差别已经有过诸多研究,并且十分深入.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动词方面,关于副词的文体差别问题提及甚少.本文利用各类语料库检索汉语副词的使用频率,比较其中差别,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魏来 《山东饲料》2013,(11):121
使用任何语言都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既文体来选用不用的词汇,日语也不例外,关于日语中词汇的文体差别已经有过诸多研究,并且十分深入。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动词方面,关于副词的文体差别问题提及甚少。本文利用各类语料库检索汉语副词的使用频率,比较其中差别,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动词、形容词分歧一直是词类研究的难点,关于二者的划分问题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文章以"得力"和"难得"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其词性问题,并尝试为动词、形容词的划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通过对取自《中日对译语料库》等真实语料进行定量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味觉形容词「甘い」的多个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并用网络拓扑结构直观地表示多个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看到日语味觉形容词「甘い」从表示甜味道的基本义通过隐喻转义到视觉,听觉,嗅觉,心理表现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甘い」一词多义现象中的换喻转义现象,避免在实际语用过程中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误译、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随着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它在日语扎根后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日语中"不可避的外来者".本文以近现代日语中的"汉语"词为对象,探讨其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日本乃至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了解两国间的历史文化交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三语教育广义上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借助民语、汉语和外语等三种语言和文字所开展的教科教育,是民族地区一种特殊的多元文化教育形式。狭义上指以民语或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进行的外语语言教学,单纯以掌握外语作为教学目标。本文所讨论的是以汉语为主要媒介语言,针对以蒙古语为母语的蒙古族学生进行的日语教学。教学过程教师用汉语授课,学生用蒙语理解,教学目标又是外语日语,涉及蒙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是为"三语互动"。  相似文献   

20.
暧昧表现是日语语言表达中的一大特点,因此研究日语暧昧表现对日语学习者了解日本语言文化,掌握日语暧昧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日语暧昧表现中的句末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特征,并且分析了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