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归野生资源稀少,流通药材以栽培为主,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其中以甘肃种植面积最大,质量以甘肃产区最优。人工选育的质优、丰产与抗逆性较高的当归新品系有岷归、窑归、云归等9个。当归作为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补血、保肝护肾、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及畜禽养殖等领域。当归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原料,不仅能促进禽畜生长,提高其抗病力和产品质量,而且与其他中药配伍的复方对动物产科和内科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另外作为免疫佐剂,可显著提高畜禽免疫抗体效价。本文对当归资源、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连作条件下间作模式对当归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当归连作障碍问题,在甘肃省岷县连作2年当归田,设置当归与油菜、蚕豆、大蒜、小麦和燕麦5种植物间作种植试验,以当归单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时期当归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探讨利用作物间作缓解当归连作障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时期,当归/大蒜的当归株高最高。在当归苗期和根膨大期,当归/大蒜的当归地上部干物质重比单作当归分别高31.51%和21.28%;在当归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当归/大蒜的当归地下部干物质重比单作当归分别高25.00%,36.65%和54.75%。在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当归/大蒜的当归根茎粗分别比单作当归提高12.26%,4.80%和24.38%。当归/燕麦对各生育期当归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最强。油菜、蚕豆、大蒜、小麦、燕麦与当归间作的麻口病发病率分别比当归单作降低46.05%,43.31%,25.24%,2.34%和12.82%。当归/大蒜的一等归出成率和二等归出成率比当归单作分别提高118.62%和27.82%。当归/大蒜的当归产量(1 946.53 kg/hm2)比当归/油菜、当归/蚕豆、当归/小麦、当归/燕麦和当归单作分别提高67.29%,143.31%,207.57%,683.06%和34.71%。不同间作模式对当归出苗率和抽薹率产生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当归/大蒜能提高当归产量和优等归出成率,并能适当减少当归麻口病,因此当归/大蒜对减缓当归连作障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归为甘肃大宗道地中药材,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有和血、补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等功效。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当归的药理学、临床应用和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8批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中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阿魏酸在0.24-3.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 1.2%。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的阿魏酸含量差异较大,云南产最高,甘肃次之,四川较低,其中道地产区岷县处于中等水平。结论:以单一指标成分阿魏酸来评价当归药材质量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指标成分,以有效评价当归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甘肃野生当归与栽培当归的品质。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当归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主成分(PCA)、判别因子(DFA)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当归与栽培当归气味差异明显。结论:电子鼻技术对当归气味的判别与传统经验鉴别相一致,可以作为中药质量的快速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7.
甘肃岷县不同海拔栽培当归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区域栽培当归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探索当归多糖含量与栽培区域海拔之间的关系。方法:加热回流提取当归多糖,苯酚-浓硫酸法比色,在490 nm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计算样品多糖含量。结果:当归多糖在2 300-2 9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增高,在海拔2 900-3 1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下降,其中2 600-2 900 m海拔区域栽培当归样品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域当归多糖含量。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当归多糖含量随栽培区域海拔的变化规律,对当归最适栽培区域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踏查及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生态区野生黄芪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境内7个不同的植被类型,仅南河乡针叶林和阔叶林灌丛发现有野生黄芪居群分布,野生黄芪出现样地占宕昌县总调查样地的10.6%,野生黄芪出现样方占宕昌县调查总样方的0.38%。宕昌县野生黄芪资源分布面积约为2.53km2,药材储量约为19.368 9t。说明宕昌县境内野生黄芪资源极其稀少,分布范围极其狭窄。  相似文献   

9.
常用中草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李萍莉陈炅然(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730051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切片生用或酒炒用。主产于甘肃岷县。1.1性味归经味甘、辛、苦,性温。入肝...  相似文献   

10.
当归采用生荒地的传统育苗方式造成生境恶化,熟地连作迎茬使当归栽培成效下降。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熟地栽培当归后依次轮作豌豆-黄芪,培育双豆茬口再进行当归育苗。以生荒地育苗为对照,通过测定种苗生理抗逆指标,成药期统计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旨在揭示生荒地和双豆作物轮作熟地育成当归苗的抗逆性差异,为探寻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轮作茬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熟地豌豆-黄芪间茬育成当归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漏率、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自动氧化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与生荒地育成苗的差异性不显著。尽管生荒地育成苗的根系氨基酸泄漏率和自氧速率较低,CAT活性较高,早期抽薹率降低5.32%,但双豆间茬熟地育成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更低,SOD和POD活性更高,使MDA维持在较低浓度范围,越冬后根病率下降3.33%,病指下降3.06%,移栽后返青势更强,较生荒地苗返青率提高7.52%,成药率提高11.39%。因此,岷县当归道地产区熟地栽培当归后,经豌豆-黄芪双豆科轮作再行当归育苗可有效改善当归苗的生理抗逆性,减轻根际自毒作用,获得优质种苗,育苗期提倡有机栽培,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的表型多态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37个野生居群材料的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干重、单株产量鲜重、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叶宽、茎节数、茎节长度、茎粗、株高和叶长。11个性状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而且宽的芒,旗叶长而宽,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蘖较少,反之亦然。此外发现分蘖数、株高、叶长3项指标对芒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是评价芒单株产量的3项主要指标。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1%,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测定的表型特征。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37个芒野生居群依据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分为3类:植株高大叶片窄长型、植株高大叶片宽长型和植株低矮叶片窄短型。  相似文献   

12.
在当归道地产区设起垄覆膜穴栽(LS)、膜侧开沟斜栽(MC)和露地开沟斜栽(LD)3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田根系层土壤含水量、温度及根系生长动态的调控效应,以期从土壤水热环境角度揭示覆膜种植的增产提效机制,为进一步全面评估当归覆膜技术体系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覆膜显著提高了当归返青期0~2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其中LS和MC分别较LD增加22。94%和14。57%,后期由于降水,各处理含水量间差异不显著;覆膜显著提高了0~15 cm耕层土壤日均温度,其中LS和MC较LD分别增加1。04和0。61℃,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温度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温度日变化呈“S”型负正弦曲线,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土层每加深5 cm,日变化曲线相位依次推移1 h,同时覆膜还缓解了温度下降幅度,缩短了昼夜温差。0~15 cm耕层土壤地温大于14℃时,覆膜后当归根系生长提前进入快速时期,其单根鲜重显著高于LD方式,采收时覆膜处理当归药材芦头茎粗和单根鲜重均较LD方式显著增加,根系长度间差异不显著。0~2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与当归根长、芦头茎粗和单根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对药材产量构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综上所述,覆膜种植改善了当归根系层土壤水热环境,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应,能缓解春季低温干旱和季节性水分亏缺所导致的当归生长发育缓慢的问题,可作为高寒阴湿区当归种植的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苗期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西藏野生植物即天蓝苜蓿、垂穗披碱草、小叶棘豆、羊茅、紫花针茅、丝颖针茅、藏北嵩草和黑穗画眉草的化感作用规律,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1、0.05、0.025、0.0125 g·mL-1)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苗干重和根干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8种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浸提液对天蓝苜蓿、小叶棘豆和羊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SE>0),而对垂穗披碱草和紫花针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抑制作用(SE<0),对丝颖针茅和黑穗画眉草种子萌发生长的作用无明显规律。采用植物平均敏感指数分析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发现,其对劲直黄芪根浸提液的平均敏感性趋势总体为:垂穗披碱草>紫花针茅>丝颖针茅;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小叶棘豆>藏北嵩草>黑穗画眉草>羊茅>天蓝苜蓿。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蒙古冰草种群动态及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生境的变化,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MC)、蒙古冰草+老瓜头(ML)、蒙古冰草+牛枝子(MN)3种不同群落生境为研究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为Ⅰ级株丛(0~2.0 cm)、Ⅱ级株丛(2.1~4.0 cm)、Ⅲ级株丛(4.1~6.0 cm)、Ⅳ级株丛(6.1~8.0 cm)、Ⅴ级株丛(8.1~10.0 cm)和Ⅵ级株丛(>10.0 cm),研究了不同群落生境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和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中,Ⅰ、Ⅱ级株丛较多,株丛密度较大,在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以Ⅲ、Ⅳ级株丛为主,株丛密度较小。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蒙古冰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分别为4.68 cm2和41.2 cm2·g-1、4.70 cm2和39.2 cm2·g-1,显著高于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的3.38 cm2和27.7 cm2·g-1。蒙古冰草株丛结构主要受土壤全钾的影响,而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由此,可通过改变种群数量特征和叶功能性状以适应自然生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碱蓬和三角叶滨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对不同盐度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碱蓬和三角叶滨藜对不同盐度的响应机制,采用砂培试验,用含不同浓度NaCl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其幼苗30 d,分析其生物量、株高、含水量(WC)、叶绿素(Chl)含量、类胡萝卜素(Car)含量、Chl/Car、Chl a/Chl 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结果表明,1)和对照(不加NaCl)相比,低盐(100 mmol/L NaCl)显著提高碱蓬幼苗的干重(DW)、株高和地上部WC,三角叶滨藜的株高不受明显影响,而其地上部DW和WC显著下降;中盐(400 mmol/L NaCl)胁迫下,碱蓬株高、地上部DW和WC无显著变化,而三角叶滨藜地上部DW和WC显著下降;高盐(800 mmol/L NaCl)下,两植物DW和含水量均明显降低,且碱蓬干重和含水量的降幅要显著低于三角叶滨藜。2)低盐对两植物的Chl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盐度的增加,其Chl含量均显著下降,碱蓬Chl含量的降幅显著大于三角叶滨藜。低盐明显提高碱蓬叶片的Car含量,但是不影响三角叶滨藜叶片的Car含量,随着盐度的增加,两植物的Car含量均显著下降,碱蓬Car含量的降幅显著大于三角叶滨藜的。随着NaCl浓度增加,两植物的Chl a/Chl b均逐渐上升,而对三角叶滨藜的Chl/Car影响也不显著,但是随着盐度的增加,碱蓬叶片Chl/Ca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100 mmol/L NaCl处理显著提高碱蓬的Pn、Gs和Tr,但显著降低三角叶滨藜的Pn、Gs和Tr, 随着盐度的进一步增加,二者的Pn、Tr、Gs均显著下降,其中碱蓬Pn、Tr的降幅要显著低于三角叶滨藜的。随着盐度的增加,碱蓬Ci逐渐显著下降;而随着盐度增加,三角叶滨藜的Ci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800 mmol/L NaCl处理的Ci显著高于对照。4)碱蓬生物量与Tr、Pn、地上部WC、Car含量、根WC、Gs、根冠比、株高、Chl含量、Ci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Chl/Car、Ls呈极显著负相关,与WUE显著负相关;三角叶滨藜生物量与地上部WC、Chl含量、Pn、Car含量、Tr、Gs、根WC、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hl a/Chl b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碱蓬和三角叶滨藜幼苗具有高度的耐盐性,且前者的耐盐性高于后者,主要是因为高盐下前者维持更高的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Tr、Pn和地上部WC可优先作为评价碱蓬耐盐性的指标,而可作为优先评价三角叶滨藜耐盐性的指标为地上部WC、Chl含量和Pn;高盐下碱蓬Pn的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的结果,而三角叶滨藜Pn下降则主要是由于非气孔限制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纪童  蒋齐  王占军  季波 《草业学报》2022,31(7):144-156
以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蒙古冰草-宁夏、蒙古冰草-内蒙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细茎冰草、格兰马草、老芒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农艺性状(绿叶数和株高)收益与土壤水分收益的权衡关系,将权衡值(RMSD)与土壤含水量作为分位数模型变量,确定维持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含水量的响应阈值,同时研究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值,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程度越高,牧草的绿叶数和株高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大;2)不同牧草对干旱胁迫的耐受程度和范围有差异,其中,细茎冰草和格兰马草的绿叶数-土壤含水量阈值分别为9.1%和9.7%,细茎冰草、格兰马草和蒙古冰草-宁夏的株高-土壤含水量阈值分别为4.6%、5.6%和13.0%,其余牧草分位数模型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通过7项生理指标评价分析,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抗旱性强弱表现为:蒙古冰草-宁夏>格兰马草>细茎冰草>蒙古冰草-内蒙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老芒麦;4) 综合土壤含水量阈值与抗旱生理评价,细茎冰草与格兰马草可作为中度干旱区的引选牧草。  相似文献   

17.
满江红(Azolla Lam.)是稻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肥饲兼用水生植物,开展满江红属植物的肥用品质评价对满江红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全国有机肥料品质分级标准对满江红属6个代表种(蕨状满江红A.filiculoides、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覆瓦状满江红A.imbricate、羽叶满江红A.pinnata),以及自主选育的杂交种、回交种等共24份种质资源进行肥用品质分析,以期明确满江红的肥用品质水平和品系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4份满江红资源均达二级以上有机肥品质标准,其中18份达一级有机肥品质标准;全磷评分对满江红品质评分的直接作用最大。满江红属植物资源具有高氮富钾的肥用特点,而磷、钾含量是影响满江红品质评分的关键因子;基于有机肥品质评分结果,卡洲满江红‘3001’、杂交种‘4088’和墨西哥满江红‘2026’可作为绿肥推广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株高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其整体的生存策略,本试验以生长在草原生境下的醉马草为对象,测定大株、中株、小株3种株高的醉马草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高醉马草除了叶和根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穗和茎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醉马草株高越高穗和茎生物量分配越多,叶生物量分配越少(P<0.05),对根生物量分配没有影响(P>0.05);3种株高醉马草生殖构件与营养构件生物量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大株>中株>小株,其值分别为1.202、0.486和0.373,不同株高醉马草种群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醉马草株高的增加,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显著减小(P<0.05),叶生物量/穗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茎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均不受株高大小变化的影响(P>0.05)。醉马草各构件间除了穗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总生物量与茎、叶、根生物量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外(P<0.01),其他构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不同株高下醉马草的生物量分配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显示了其灵活的生长和资源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杂草是抑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生物因子。黄芪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田间杂草群落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田间调查统计发现整个黄芪田中杂草有66种,分属24科59属。其中以菊科和豆科杂草种类最多,分别有10种。优势种有冰草、狗尾草、虫实、田旋花、苦荬菜等。不同生长年限黄芪田中杂草群落结构不同,一年生黄芪田间杂草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低(32、1.71、0.49),Simpson指数最高(0.372),杂草集中度高。十年生黄芪田间杂草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高(3.14、0.82),Simpson指数最低(0.068),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长年限相近的黄芪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相近,以三年生与五年生黄芪田最为相似,Sorenson指数最高(0.828)。伴随年限的增加,黄芪田中杂草群落优势种变化趋势为“一年生种子植物-多年生小草本-多年生大草本/小灌木”,建群植物变化趋势为“虫实-冰草-醉马草/冷蒿”。黄芪田中杂草主要有两大类传播方式:以种子传播的游击战模式和以根茎走窜传播的根据地模式,分别以虫实和冰草为代表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