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绿色空间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研究对西北干旱地区城市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化特征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文中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指数等方法,以西北典型山地城市兰州为例,重点刻画了2000-2020年兰州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的绿色空间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内建成区扩张迅速,边缘扩张明显。兰州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绿色空间均呈现先减后增的“V”型总体变化趋势:2000-2010年绿色空间率分别下降20.6%和0.13%,2010-2020年绿色空间率分别增加31.51%和27.8%。2)城市建设模式和政策差异导致2000-2020年兰州新区绿色空间变化强度(1.65)显著高于中心城区(1.16),二者绿色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明显。3)2000-2020年研究区内绿色空间破碎化现象显著且普遍,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的天津市核心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1998年以来天津市核心区的城市空间扩展轨迹,并初步预测城市空间扩张变化的趋势。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空间探索性分析(ESDA)、GIS空间分析法、灰色预测方法等。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核心区城市形态,已由双核结构转变为一个扁担挑两头的空间格局;城市空间扩展已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中心区扩展已大大减速,在边缘区域相对优越的地方出现较小的核心区域;在经济、规划与政策综合驱动下,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及滨海新区核心区;扩展中水体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较多,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的环境影响较大;预计2020年左右将逐步开始进入均衡发展的郊区化阶段,城市空间扩展可能会出现蔓延扩展方式。该研究为天津市城市空间及交通等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基础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50年兰州城市空间扩展模拟及其未来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高分辨率航片、Landsat TM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立兰州市1949-2005年城市扩展G IS空间数据库,应用改进的SLEUTH模型,重建兰州市1949-2005年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并情景模拟未来扩展趋势。采用两种不同历史年份跨度情景、校准SLEUTH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客观地重建了兰州市1949-2005年城市动态扩展过程;两种不同情景预测仍将继续沿河谷扩散发展,在城市增长方式与空间分布上既相似又有显著差异:情景1预测城市扩展趋势快于情景2预测,更接近于现实城市扩展趋势;情景2预测对城市扩展控制较严格,更趋向于可持续发展。建议近期内加强兰州建成区内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与空间置换,进而加快城市职能的空间置换,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土地储备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的一般流程,即包括背景分析、因素识别、情景模拟、测试评价和确定战略等五个步骤。并以岚皋县城为例,在情景规划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中心城区、两个外围组团"的空间格局模式。城市空间结构的情景规划分析方法使规划方案更具严肃性和灵活性,对于解决城市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绿洲城市扩展及驱动机制——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掖市为例,基于多时相Landsat MSS/TM/ETM数据和GIS技术,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空间叠加方法,提取1977年、1987年、2000年和2010年张掖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数据信息,分时段重点分析33 a间城市扩展强度、城市重心转移、城市形态、扩展方位及其侵占其他用地情况,并揭示了张掖市扩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张掖市建设用地扩展了3倍,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用地扩展趋势最为明显,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居民点、工矿用地.②目前,城市扩展主要表现为外向扩展和内部填充为主,城市形态趋于紧凑,城市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是城市扩展的主要方位.③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扩展起约束和导向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其有促进作用;政府的决策和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扩展的规模和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青海省会和青藏高原的区域中心城市,西宁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遵循历史发展脉络,分析西宁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演化特点进行全面阐释,认为地形基础、工业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是影响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因子,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沿交通线扩展,呈单中心放射状形态,并与周边城镇构成不完善的核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建成区扩张及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年TM、2000年和2008年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3个时期的西安市主城区建设用地及扩张信息,运用扩展强度指数、城市形态分形维数和扩张弹性系数模型对西安市1995~2008年建成区的扩张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扩张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面积从1995年的183.44km2增加到2008年的367.37km2,总体扩张了2倍多,年增长率为5.48%。2)城区的扩张围绕中心三城区(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向周围城郊扩张,扩张主要集中在北郊的未央区和南郊的雁塔区以及东部的灞桥区,西部区域扩张不显著。3)各指数表明城区总体扩张较快,城市边缘趋于复杂化,而且扩张不尽合理。在对其扩张动力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成区扩张的内力,人口的增长和投资的加大及合理分配起着促进作用,交通网络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耦合神经网络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元胞自动机(CA)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城市以及其他复杂地理现象的模拟与预测中,CA建模最大的问题就是确定其复杂的空间变量及参数,即转换规则的确定.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研究区域,以自动获取模型参数,以Matlab为开发平台,构建模型,并对喀什市城区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该市的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型.经分析表明:此方法能极大的缩短获取空间变量的时间,且能获得更高的研究精度,能较精确地模拟城市发展过程,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可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兰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口规模问题是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城市规划编制中各种空间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兰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和人口容量的比较分析,得出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将很快达到适宜人口规模,因此,寻找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以及如何转移和疏散人口,是下一阶段城市规划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中运用SLEUTH城市扩展模型,借助GIS、RS技术,以酒(泉)嘉(峪关)地区1990、1996、2006、2014年Landsat TM/ETM+影像作为研究区基础数据来源,对酒泉市、嘉峪关市的城市空间扩展进行模拟与预测。文中主要设置了四种情景模式:自然发展趋势方案、环境友好型发展方案、紧凑型城市发展方案、规划引导发展方案。结果表明:在自然发展趋势方案下,城市的空间扩展完全是无序的、不科学的;在环境友好型发展方案下,城市空间扩展比较有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有效的保护了城市内部及周围的生态绿地和耕地;在紧凑型城市发展方案下,城市空间扩展主要以边缘增长和建成区内部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主;在规划引导发展方案下,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了政府的意愿,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城市周边的大量优质农田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城市化综合指标、城市的扩展程度等指标对中亚五国城市化发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五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和整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特征较明显。城市化水平相对差距由1960年的5.46上升到2009年的12.28,绝对差距由0.15上升到0.3,城市化水平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都表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而城市化发展阶段也较为落后,目前基本上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运用RS与GIS技术,以中亚五国首都城市为代表,研究其城市的扩展强度、扩展速度及城市形状紧凑度,结果显示其城市形状、结构的松散程度较为稳定,说明其城市发展强度不大,速度也是较慢的。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乌鲁木齐城市化演进过程探究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绿洲城市乌鲁木齐为典型研究区,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特性,在元胞自动机原理基础上,建立景观演变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为客观地确定元胞的转换规则,挖掘城市化的内在规律,实现城市化进程的空间模拟与预测。以研究区景观变化为研究基础,预测2010年景观分布的结果显示: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温度景观具有一定增幅,并向周围高温裸地有微小的扩展趋势,在城市内部绿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建筑密度进一步增加,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20 a来新疆主要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手段,采用景观指数、城市扩展强度,分析了新疆16城市扩展的时间特征,通过城市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研究不同阶段城市扩展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展过程中,新疆城市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面到点,即点—面—点的过程.重心转移分析将新疆城市分为2类:第一类是单向向外扩展城市,主要是昌吉、石河子、库尔勒和塔城.扩展方向分别为西北,东北,东南.这些城市在1990-2000-2010年间向一个方向不断地扩展.第二类是多向向外扩展城市,主要是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阿勒泰、阿图什、阿克苏、博乐、哈密、吐鲁番、和田、奎屯和喀什.这些城市在1990-2000-2010年向不同的方向扩展.计算出的城市扩展速度也可分为快速、中速、低速3类.  相似文献   

14.
正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中国农药工业发布了最新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除了部分与农药行业"十二五"规划重复的目标外.特别提出了行业整合新目标。新路线图包含五个主要目标。第一个是产业组织发展目标。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的整合目标.其中销售额在50亿元(760万美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及异速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城市位续-规模法则、人口-面积异速生长等分形相关理论,分析河北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演化和异速生长规律,考察(1998 ~2011)期间河北省快速城市化战略对城市体系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宏观层面,快速城市化战略对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合理演化和异速生长关系的进化,发挥了积极、肯定的作用;但在微观层面,未能有效解决区域平衡和人-地关系等问题.城镇化速度的确定应与区域所处的城镇化阶段相适应,高速城镇化在过去十几年促进了处于城镇化低端的河北省城市体系的整体优化,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其速度应逐渐放缓以满足体系内部结构均衡调整和人-地关系细节处理的新阶段要求.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天津市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卫星TM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津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RS和GIS等技术手段,通过梯度带和梯度方向分析,对研究区2000、2005和2010年的城市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文中采用的景观指数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空间特征及其动态变化,10年间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景观格局变化较大,城市化较高区域主要以建设用地为主,尤以外环附近建设用地增长最快,并出现不断向外转移的趋势,具体扩张方向以东南和西侧为主,主要归因于天津市城市规划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快速城市化的响应,区域绿地/农田与河流/湖泊用地遭到大范围侵占,两个时期变化强度中,2005~2010年变化最大,且最高强度值不断向滨海方向转移。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尺度水平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城市景观进行研究认为 :在大尺度水平上 ,区域景观生态特征对城市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城市景观强大的功能流对区域景观产生干扰作用。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与演化 ,既受区域景观特征的影响 ,也是区域景观演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在小尺度空间上 ,景观功能区、景观斑块与廊道的格局与功能 ,对城市景观格局动态以及维持城市景观多样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利益追求下形成的景观文化 ,将深刻地影响到区域与城市景观演化的方向与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区层面的低碳评价研究和实践较少,为使城市低碳发展目标在城区落地,文中以理论联系实际、国际经验落地为思路,通过反复甄选完善,构建了衡量城区低碳发展现状和努力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低碳城区评价的一般方法,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包含定性、定量两类指标;从宏观、建筑、消费、交通、管理五个维度出发,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根本要求;也强调了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绿色建筑、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和低碳消费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在实践中,本研究可为制定城市低碳规划服务,通过实践完善最终形成技术导则,助力城市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9.
多情景发展下预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以及评估区域各用地类型碳储量,为区域内协调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以内蒙古地区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PLUS模型以及InVEST模型结合16个影响土地利用类型驱动因子,预测2030年内蒙古地区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以及经济建设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碳储量。结果如下:1)内蒙古地区2000-2020年草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相比较2020年,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建设用地面积增幅10.59%。3)内蒙古地区2000年、2010年、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9553.82×106t、9718.86×106t、9772.55×106t。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碳储量最高,为9867.25×106t。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会导致碳储量的变化,需限定各类用地类型转化率,优化城市格局,维持区域内碳储量平衡,为完成碳中和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地风蚀坑分布区土地覆被景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草地风蚀坑分布区1959、2002、2004、2009年4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研究该区近50a土地覆被变化情况,揭示景观格局时空演化规律,模拟未来土地覆被变化情景。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地覆被类型变幅较大,除草地面积减少外,其它类型面积总体都呈增加趋势。其中,裸露风蚀坑、流沙区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与近5a加大人工固沙力度有关。斑块尺度上,风蚀坑景观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先增后减,分维数增加,风蚀坑结构变得复杂;景观尺度上,多样性和破碎度指数增加,蔓延度指数减少,草地遭到风蚀破坏。预测2012-2020年间,土地覆被格局继续保持目前发展态势,但发展速度减慢。若保持目前影响因素不变情况下,风蚀坑的发展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