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上的常发性病害。由于发生部位隐蔽,很容易错过防治适期,每年都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小麦纹枯病前期的典型症状是在近土面的叶鞘上形成椭圆形病斑。病斑长2~5mm,边缘褐色,中部灰白,有时破裂。后期在茎秆和叶鞘上形成云纹状病斑,轻则造成穗小、粒少、粒轻,重则形成死苗、白穗。小麦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在拔节前病菌未侵入茎  相似文献   

2.
宿迁市1999年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浅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宿迁市小麦纹枯病大发生调查及多年资料分析,认为影响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主要是暖冬气候、主栽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期早、施肥量大和施用技术落后等。据试验研究提出防治对策是综合采用适期迟播、推广半冬性抗病强的小麦品种以及药剂防治中采取“一拌两喷”、加大药量及水量、适期早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点系统观察与成熟期分病级测产相结合,对鄂北麦区当家小麦品种受小麦纹枯病为害后的产量损失率及防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北麦区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为病株率40%,病指17,防治适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小麦纹枯病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以来,我们开始观察研究小麦纹枯病在我县范围内的发生规律,通过试验和初步验证,找出了其防治适期和指标。 一、田间发病规律 通过两年的观测圃系统定点调查和全县分片循回定期调查,初步认为,我县小麦纹  相似文献   

5.
小麦纹枯病主要以菌核附着在寄生残体上或落入土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幼苗就易遭病菌侵染 ;其一生中有3个敏感时期 :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 ;发生时期愈往后感染也愈严重 ;从预防角度考虑 ,则是防得愈早效果愈好。因此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至少应从播种时抓起。一是选择抗(耐)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如目前黔中一带主要示范推广的“绵阳26”、“丰优5号”、“安顺鉴4”等均相对较抗(耐)纹枯病。二是推行种子消毒和推广种衣剂包衣 ,种子和种衣剂以1∶50拌种 ,即拌即播。三是适期早播 ,使小麦的敏感生育期与纹枯病最佳发病条件错位…  相似文献   

6.
播种期对免少耕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早播发病重,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播种量对小麦纹枯病影响不明显;随施肥水平的提高,病害有加重趋势,侵茎率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免少耕麦田纹枯病与农业栽培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播种期对免少耕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早播发病重,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播种量对小麦纹枯病影响不明显;随施肥水平的提高,病害有加重趋势,侵茎率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大体有冬前发生期、越冬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枯白穗显症期五个阶段。小麦越冬前和早春拔节期有2个发病高峰,小麦根围土中病原菌群体数量消长也出现相应的2个高峰,病菌数量高峰较小麦发病高峰约提前20—25天。秋冬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冬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影响春季病害发生程度的重要气象因素是温度。相关性测定表明,温度与病害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地制宜适期精量播种、平衡施肥和冬前防除麦田杂草等栽培技术,均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9.
1981—1984年省植保站组织了9个单位对水稻纹枯病较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经早、晚稻45个品种,88.847亩稻田,分别测定了各级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确定防治指标及防治适期。药剂防治示范面积达636275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麦播期、种植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高,纹枯病病情指数高。  相似文献   

11.
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结果表明: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动态可以划分为5~6个阶段,即冬前发生期、冬季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后为害期、抽穗白穗显症期等阶段。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分布和扩展,通过X1、X2、X3、X4几个参数来描述。聚类分析刻划了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分布,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展情况,即刻划了病害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为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秸秆还田等耕作栽培措施的推广,中国小麦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对小麦的高产、稳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由于缺乏免疫及高抗病性小麦品种,生产中对纹枯病一直采用播期拌种及春季喷雾相结合的化学防治方法。文章总结了当前中国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现状及主要病原;评述了三唑类药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介绍了生产中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及机理,分析了三唑类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同时阐述了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及其他种类药剂在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指出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是将生防菌剂同化学药剂相结合,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井岗霉素控制稻纹枯病效果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岗霉素防治早稻纹枯病,其控病效果与施药时病情基数和控病时间有关,早稻纹枯病的防治以施药1~2次为宜,一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抽穗期,其控病效果为63%~74%,两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灌浆期,控病效果为86%~93%,不同施药措施对纹枯病控制效果与经济效益都有显著影响,用药次数一般不必超过两次。  相似文献   

14.
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2a江苏各地小麦播期普遍偏迟10~20d。各地调查表明,迟播田小麦纹枯病发生为害明显减轻。小麦适期晚播可减轻病害,降低草害,防止春季冻害,且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可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江苏淮安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淮安小麦赤霉病连续偏重发生。总结了2013—2016年淮安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并从防控药剂选择、防治适期、施药次数等多方面入手,探讨了适合淮安地区应用的赤霉病药剂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药剂拌种春季接力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研究潘学锋(安徽省霍邱县植保站237400)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讨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技术,作者于1992~1993年对小麦纹枯病进行了药剂拌种及春季接力防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44个品种83块麦田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的测定,明确小麦纹枯病可引起小麦显著减产。病级1~4级,穗粒数降低依次为3.39%、4.68%、5.97%、15.99%,但差异并不显著。千粒重降低依次为2.15%、5.74%、10.53%、18.66%,减产依次为7.21%、12.22%、25.05%、37.72%,千粒重降低是减产的主导因素。同一病级的为害损失,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耐病和敏感的不同,稻茬小麦损失大于玉米茬小麦。小麦群体病株率(X_1)和病情指数(X_2)与产量损失率(L)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L=0.2072X_1-8.0747×10~(-5)X_1~2-1.4937(n=67,R=0.7181),L=0.4346X_2-3.4835×10~(-4)X_2~2-0.8787(n=67,R=0.7530)。防治适期在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15日前后。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商榷为病株率15%,或病情指数4%。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白粉病近几年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一大障碍。为搞好白粉病的防治,作者于1990—1991年在辽宁朝阳市龙城进行了防治适期的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以15%粉锈宁可湿性粉与尿素混配进行防治,在春小麦抽穗期、扬花期和扬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田间消长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田间病情消长可分为苗期侵染期、越冬稳定期、横向扩展期、病情加重期和枯白穗显症期5个阶段。影响病情消长不同年度间主要取决于天气条件,同一年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类型及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防治小麦纹枯病应以农业防病为基础,健身栽培为目标,种子处理为重点,早春辅以重病田喷施井冈霉素。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要是在抽穗到扬花期对准麦穗喷洒多菌灵药剂,在正常发病年份均取得了明显的防病效果。本文根据作者1983~1990年的研究结果,对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技术提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供商讨.一、喷药适期近年来,我们防治小麦赤霉病推行的“主动出击”防病策略所提的喷药适期,笼统地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