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紫英  康艳萍  袁斌 《植物保护》2008,34(5):163-165
近年来在江西省宜春地区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草莓的土传病害,经显微镜直接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田间病害调查,鉴定该病害为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 C.J.Hickman),属于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该病发生是由于疫霉菌侵染所致。通过对宜春地区草莓种植园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为20%~40%,严重时达50%,平均每667m2减产30%~50%。  相似文献   

2.
寡雄腐霉防治大棚草莓病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灰霉病、黑霉病、白粉病是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草莓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着草莓的质量和产量,制约着草莓业的发展。化学杀菌剂在草莓上的使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影响草莓食品安全。寡雄腐霉是一种广谱性的微生物杀菌剂,可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且无污染、无公害、  相似文献   

3.
草莓根腐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设施草莓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和连年种植,草莓根腐病的为害逐渐加重,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草莓根腐病的致病菌复杂多样,难以正确诊断和防治的现状,本文详细介绍了草莓根腐的主要为害症状类型(炭疽根腐病、红中柱根腐病和黑根腐病)及其对应的病原菌种类,各类型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以及利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康种苗、土壤消毒、加强田间管理、应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主要防治技术,以期为草莓根腐病的准确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腐霉属(Pythium)真菌是植物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引起植物幼苗猝倒病,根腐病和瓜果腐烂病。为探明这类真菌的侵染方式和侵染过程,利于正确选择这类病害的防治方法,作者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手段研究了德里腐霉对黄瓜苗的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与病原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和中部大豆产区23个市、县的大豆苗期疫霉根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PBNIC疫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从牡丹江、穆棱、林口和佳木斯豆田具疫霉根腐症状的大豆植株上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并从根腐病株上单独或与大豆疫霉菌同时分离到终极腐霉菌,研究进一步证实我国黑龙江省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和终极腐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或易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草莓炭疽根腐病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国珍 《植物保护》2015,41(2):234-236
草莓炭疽根腐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和严重的草莓病害,但对该病害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本文介绍了草莓炭疽根腐病与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在症状表现、病原菌种类及用药策略上的不同,并指出了国内草莓炭疽病发生和危害的特点,勿将炭疽根腐病误认为是红中柱根腐病。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北京市特色优势果品之一,为北京农民增收,区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众多,是较难防治的草莓病害。据报道,引起草莓根腐病常见的病原菌有镰刀菌属(Fusar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1]。  相似文献   

8.
洪海林 《植物医生》2010,23(6):25-26
<正>在花生生产中,有许多病害为害花生,造成花生品质下降,产量减少。花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笔者现介绍它们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已经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瓶颈。2014年,对山东省青岛市几个主要草莓种植基地的草莓根腐病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有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棒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草莓病害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Gerdemann,异名 P.megasperma var.sojae Hildebrand,P.megasperma f.sp.glycinea Kuan and Erwin,P.sojaef.sp.glycinea Faris et al.)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害1948年首次发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并迅速成为美国大豆的重耍病害。50a来,人们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该病害仍未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目前大豆疫霉根腐病已广泛发生于世界大部分大豆生产区,其中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意大利等主要大豆生产国造成严重损失。如1998年美国因大豆疫霉根腐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为114.9万t,仅次于大豆胞囊线虫的为害。鉴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破坏性和毁灭性,大豆疫霉菌从1986年开始被列为我国的对外检疫重要性病原菌,1993年被国家正式公布为一类进境植物检疫重要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