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草莓枯萎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f.sp. fragariae 突变体ZY-W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其抗性风险及可能的抗性机制,比较了对戊唑醇抗性达34.2倍的ZY-W和敏感菌株ZY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对渗透压的敏感性、相对渗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ZY-W突变菌株体内的POD和PAL活力均高于ZY;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 h,2菌株PAL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处理后1.5 h达到最高值;2菌株的POD活力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4 h时达到最高值,且此时2菌株间POD活力差异最大;仅用清水处理0~24 h,2菌株的PAL和POD活力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不同处理时间及药剂浓度下,ZY的相对渗率为ZY-W的1.0~2.4倍,表明ZY-W菌株的细胞膜透性低于ZY;ZY-W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ZY,其中ZY-W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是ZY的1.3倍;在突变菌株ZY-W的酯酶同工酶图谱中发现了 Rf值为0.24的特征性谱带。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产生抗性的同时,伴随着其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苹果轮纹病菌敏感菌株TS1和抗戊唑醇突变体UV-TS1-10进行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h,抗性突变体UV-TS1-10体内PAL活性一直高于敏感菌株TS1,两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1.5h达到最高值;抗药突变体UV-TS1-10体内POD活力也高于TS1,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4h达到最高值时两菌株活力差异最大;UV-TS1-10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为TS1的1.3倍,同一菌株在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大,稳定性好;抗药突变体UV-TS1-10比敏感菌株TS1的酯酶同工酶图谱少了一条Rf=0.33的谱带,多了Rf=0.14的特征性谱带,表明抗戊唑醇突变体UV-TS1-10其生理生化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研究敏、抗菌株间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为基础,探讨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可能的抗性机制,为科学地指导生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冯建雄  常静  李海平  杨凡  李妍 《植物保护》2021,47(1):128-134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近10年来油菜虫害呈重发态势, 而茉莉酸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虫性?本研究测定了外源茉莉酸处理对‘大黄’油菜幼苗中防御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单宁含量及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 以100 μmol/L茉莉酸处理后, 油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均有提高?其中对PAL影响最大, 48 h时上升为对照的2.36倍; POD和PPO活性均在12 h后达到最高, 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3.46%和49.21%; 对SOD活性在处理后24 h比对照增加了14.93%; 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在茉莉酸处理后48 h达到最大, 比对照提高了38.37%, 之后逐渐下降, 至120 h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在茉莉酸诱导后一直增加, 120 h时是对照的1.78倍?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在处理120 h均降到最低, 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8.70%和17.83%?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 在处理48 h后最低, 比对照降低47.98%?可溶性单宁在茉莉酸诱导后含量持续升高, 在120 h时上升为对照的2.03倍?油菜根长在茉莉酸处理后28 d和35 d显著长于对照; 株高和干重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适当剂量的外源茉莉酸诱导可激活油菜的防御体系, 增强其抗虫性, 且不影响油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用200 μg/mL的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在不同时间测定了烟草植株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TMV的侵染率下降了70.16%;接种TMV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的烟草叶片中的PAL、SOD、CAT和POD活性要明显高于清水对照植株,接种后12 h PAL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57倍;接种后24 h SOD和POD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55倍和1.51倍;接种后36 h CAT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6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与烟草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旱芹粗提物对棉花枯萎病菌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粗提物处理过的棉花枯萎菌菌体发生膜质过氧化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MDA累积量增大,8h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的3.9倍,48h时降到最低;同时电导率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2h时达到最高,为对照的1.20倍,48h时降至最低。结果还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CAT在10h时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1.40倍和1.23倍,48h时降至最低,POD略有不同,在12h达到最高值,是对照的1.47倍,48h时降到最低。上述结果表明,粗提物破坏了枯萎病菌体内SOD、POD及CAT酶系统原有的动态平衡状态,导致自由基清除系统出现障碍,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MDA含量的增加,破坏了膜系统的完整性,对枯萎病菌产生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及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评价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风险,从山东有代表性的草莓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个草莓枯萎病菌菌株,分别在含多菌灵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诱导获得抗性菌株。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性菌株ZY-D的抗性稳定性及其对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比较了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显示:选育至45代,抗性菌株ZY-D对多菌灵的抗性达53.91倍,抗性能够在无药条件下稳定遗传,4个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ZY具有同样的致病力;抗多菌灵菌株ZY-D对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均为9;在不同的碳、氮源条件下,ZY-D与ZY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对设施番茄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为了探明其是否具备诱导番茄植株抗病性的能力,本文研究了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了番茄叶片抗病防卫基因PR-1a、POD酶合成相关基因POD1和SOD酶合成相关基因SOD的转录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619处理后番茄叶片的POD、SOD、PAL酶活性比未处理的显著提高;MDA含量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叶片中PR-1a、POD1和SOD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由此可见,诱导番茄产生抗病性是菌株B1619防治设施番茄枯萎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夜蛾斯氏线虫对菜青虫几种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昆虫病原线虫对菜青虫保护酶活力的影响,分别用10、50、100头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侵染4龄菜青虫(Pieris rapae),对侵染后菜青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入线虫后,菜青虫的SOD活力显著上升。16 h时各处理的SOD活力均达到最大值,10、50、100头线虫处理的菜青虫SOD活力分别为44.266 7、49.866 7、68.033 3 U/g,均显著高于对照的35.033 3 U/g(p<0.01或p<0.05),3种线虫剂量处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POD的活性在接虫后8 h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酶活性随侵染线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到24 h以后酶的活性开始显著下降,线虫剂量越大下降越快。CAT活力在处理后均显著上升,16~32 h各处理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32 h以后开始显著下降。这反映出菜青虫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初期防御能力增强,16~32 h以后防御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灰霉菌激活蛋白诱导抗病相关的酶活性提高番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菌中提取纯化16 k D的激活蛋白。番茄种子以20 mmol/L的HEPES缓冲液(p H 8.0)为对照,用2.5、5、10和20μg/m L的灰霉菌激活蛋白处理36 h,播种第45 d接种灰霉病,接种第7、14和21 d观察发病率;并用10μg/m L的激活蛋白溶液喷洒番茄幼苗第6、12、24、48、72和120 h取样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显示,10μg/m L激活蛋白处理番茄种子时,番茄抗病性最强,诱抗效果为48%~54%;番茄幼苗喷洒激活蛋白处理第24 h,PAL活性达峰值、比对照组提高54%,处理第72 h,POD和PPO活性达峰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6%、122%。灰霉菌激活蛋白通过诱导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提高番茄的抗病性,并且在最适浓度下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菌株BM-24的分离鉴定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从饼肥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为指示菌进行拮抗菌分离筛选.筛选得到29株拮抗菌,其中分离自菜子饼的菌株BM-24拮抗效果最显著.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BM-24抑菌谱,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不同处理的抑菌活性.经鉴定,此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小种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到87.2%和80.4%,其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很强抑菌效果,抑菌活性主要源于菌体竞争.  相似文献   

12.
枸骨内生菌No.2的鉴定及其对黄瓜立枯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枸骨植物中分离到一株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编号为No.2),借助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对该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双重培养试验表明,该哈茨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菌存在竞争和寄生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哈茨木霉菌胞外代谢产物木霉素的1 000倍液7 d后,其对黄瓜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89%和95.83%。施药后各处理对黄瓜的株形、叶色均未产生药害症状,表明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银胶菊的花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银胶菊的花水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以明确其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花水浸提液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强;随着花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磷(P)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氮(N)含量呈现先降低后趋于正常的变化趋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银胶菊的花水浸提液抑制小麦叶片光合作用,提高了小麦叶片的MDA含量,并降低了小麦叶片SOD、POD和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分别为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和疫病的病原,为探索半夏在受到这2种病原侵染时的生理生化反应,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5种寄主防御酶活性在块茎腐烂病和疫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半夏在接种2种病原菌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3天出现发病症状,第5天病情指数分别高达70.3、70.6;S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1天达到高峰,P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3天达到高峰,CAT活性都于接种后第2天达到高峰,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2天和第3天达到高峰,而PPO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3天和第4天有小幅上升。初步表明,在寄主显症之前或发病初期酶活性达到高峰的SOD、POD、CAT、PAL在半夏抗病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半夏抗病种质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用尖孢镰刀菌接种盛花期(播种60 d)的结瘤大豆,接种0、24、48、72、96、120、144 h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4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尖孢镰刀菌后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植株防御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植株和空白对照,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对尖孢镰刀菌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同时可提高其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4种防御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诱导黄瓜幼苗抗灰霉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壳聚糖(chitosan,CTS)对黄瓜幼苗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洒的方法,测定了灰霉病菌侵染下幼苗植株病情指数、防御酶活性和抗病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CTS降低了黄瓜幼苗的病情指数,最高幅度达39.4%,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了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说明CTS能诱导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且最佳处理浓度为200mg·L-1。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砜类化合物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得2-(苄基砜)-5-(2,4-二氯)苯基-1,3,4- NFDA1 二唑( 2008334 )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27.54 μ g/mL,与对照药剂 NFDA1 霉灵(EC50值为29.13 μ g/mL)相当;同时该化合物对辣椒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41.37 μ g/mL。以质量浓度为100 μ g/mL的 2008334 处理辣椒枯萎病菌菌丝,在短时间内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菌体内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灌根法对4周龄的黄瓜幼苗接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研究了不同取样时期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对植株根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叶片中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化植株可通过生物量的补偿和体内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改变来提高抗病性.即接种F.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的第9天,菌根化植株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高出50%和31.7%,此时,对照发病率达15%,而菌根化植株生长始终正常;在病原菌的侵入初期和后期,菌根化植株根系中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对照;在植株发病期,菌根化植株仍可通过根系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和总酚来抵御病原菌的侵害;与对照相比,抗病性较强的菌根化植株叶片中POD酶活性变化较为缓和,且PPO酶活性一直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