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选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667m2,25%吡蚜酮悬浮剂24g/667m2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93.18%、94.00%,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每667m2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25%吡蚜酮悬浮剂24g于稻飞虱若虫发生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解放9型农用飞机喷洒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飞机喷药雾滴分布均匀,穿透性强,水稻上部叶片平均药滴覆盖密度17.9个/cm2,中部叶片平均为13.5个/cm2。药效调查结果表明,飞机喷洒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好,药后1 d虫口减退率达83.06%,药后5 d达92.97%以上,药后7 d为96.0%。综合该结果,飞机施药适用于水稻稻飞虱的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3.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SC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显著,持效期长,药后3d防效达94.00%,药后14d仍有89.00%的防效,且其低毒环保对农田生态系统和作物安全生长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可作为稻飞虱防治主要药剂在贺州市稻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d以醚菊酯10%悬浮剂防治白背飞虱效果最好,防效达90.2%,其次是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防效为83%;但持效性优于醚菊酯,2种药剂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10%醚菌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每667秆用100mL.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5d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且对天敌的安全性较好,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区示范验证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在推荐应用技术下运用飞机防治和背负式喷雾防治对水稻稻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及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害虫天敌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有效依据。结果表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稻飞虱速效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背负式机动喷雾防治效果优于飞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直接取食水稻叶肉,阻滞秧苗生长发育和分蘖,繁殖的新一代幼虫啃食水稻根系,造成严重减产,防治好越冬代成虫,压低基数,是稻水象甲防治的关键环节。本市近年来使用10%醚菊酯悬浮剂作为主防药剂,虽然效果很好,但也存在成本较高,长期使用,难免产生抗药性等问题,本试验选用呋虫胺.醚菊酯、四氯虫酰胺、噻虫嗪、甲基异柳磷与10%醚菊酯进行对比试验,比较防效差异,寻找轮换替代农药,指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印楝素0.3%乳油、联苯菊酯10%乳油、醚菊酯10%悬浮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印楝素0.3%乳油是植物源生物农药,缓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烯啶虫胺10%水剂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而且对捕食性天敌杀伤较小,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2015年,秀山县开展"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连片示范,示范区防治效果为76.8%,比常规防治区防治效果增加27.3个百分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郑路 《广西植保》2011,24(1):26-27
醚菊酯、吡虫·噻嗪酮、噻嗪·异丙威、马垃·异丙威、吡虫·杀虫单、吡虫·仲丁威防治稻飞虱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性能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20%三唑酮乳油、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共计7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田间施药试验。喷药10 d后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并于小麦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以5%己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达到98.95%,其处理区小麦增产率也最高,为20.79%;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次之,分别为94.37%和93.57%;20%三唑酮乳油防效最差,但也达到85.55%。供试药剂均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12.
白粉病是设施黄瓜生产中的一大灾害性病害,其病原菌已对多种常用的防治杀菌剂产生了抗性,为寻找替代药剂,上海市引进了杀菌剂40%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在温室秋黄瓜田开展了白粉病防治示范,在田间白粉病呈点状发生时使用该药,以1 500倍稀释液喷施,共施药3次,末次调查时该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为15.2,而3种常用药剂醚菌酯、戊唑醇、氟硅唑处理区的病情指数为25.9~29.4,作为对照的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区病情指数更高达37.7。以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防效为基数,得出氯氟醚菌唑处理相对其增效59.6%,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上5种药剂处理的末次药后防效依次为75.78%、72.68%、60.49%、51.98%和11.06%,4种供试药剂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结合3次施药防治后各处理区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变化还发现,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防治该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5%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稻直播田杂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与10%双草醚悬浮剂对水稻直播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且5%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防效更好,优于10%双草醚悬浮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醚菊酯10%悬浮剂对甜菜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最佳使用剂量为2.0-4.0ga.i./667m2,药效可持续7d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于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金银花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金银花白粉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7 d)分别为3.18、3.01 mg/L,且较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EC50值(7 d)12.88 mg/L)的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金银花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均在80%左右。研究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金银花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茶树害虫,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2015年夏茶期,用50%丁醚脲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药后10 d,防治效果为83.7%~89.6%;对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为97.7%~98.9%;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为83.2%~100%,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该药剂具有一药多治的效果,是防治茶树害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8.
稻飞虱的发生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植物医生》2007,20(4):33-35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早、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稻飞虱测报历来是秀山县病虫测报的重点和难点。探讨稻飞虱测报及防治技术,是提高测报准  相似文献   

19.
选取4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药剂对稻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30 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 g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 g对稻飞虱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这3种药剂可作为稻飞虱防治的轮换药剂,而20%异丙威乳油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20.
唐涛  马明勇  符伟  王培 《植物保护》2019,45(3):215-221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10%溴氰虫酰胺SC与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5.12%~100.00%,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9%~99.12%和78.34%~95.71%。10%三氟苯嘧啶SC、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高效,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差;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94%~97.76%和74.91%~93.56%,药后15~30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23%~43.14%和35.34%~42.7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0.04%~48.06%和13.62%~34.78%。10%溴氰虫酰胺SC对稻飞虱有一定效果却难以控制其危害,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33.28%~62.11%,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51%~96.60%和86.51%~95.26%。综上,建议在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措施:若只有稻飞虱发生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只需使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 g/hm~2即可;若稻飞虱发生较轻未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则只需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5 g/hm~2即可;当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达到防治指标时,建议于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或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1次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 34.5 g/hm~2,对水450~750 L/hm~2茎叶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