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乌鲁木齐城市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群落功能以及优势建群种,将乌鲁木齐市城市植被划分为自然植被、半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3个植被类、13个植被组和125个植被型。自然植被类划分为7个植被组82个植被型;半自然植被类划分为4个植被组33个植被型;人工植被类划分为2个植被组10个植被型。乌鲁木齐自然植被类谱系完整,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多年...  相似文献   

2.
绿洲外围植被防护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k-ε紊流数学模型是模拟风通过绿洲外围植被区流场细节的有效手段,由此可找出风流通过植被区,在顺风方向及随植被盖度变化的递变规律,并可定量地反映绿洲外围植被降低风速、降低进入绿洲沙流量的生态效益。试验表明,顺风方向2km的植被盖度由0增至15%-20%,可降低风速37%-40%;增至35%-40%,可降低48%左右;增至55%,可降低54%左右。植被盖度由0%增至15%,35%,50%,在地面上以0  相似文献   

3.
新疆高等级公路路域植被恢复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分析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和乌鲁木齐-奎屯高等级公路路域自然环境特点与植被自然恢复影响因素及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划分了路域生态区段,并提出人工定位辅助恢复和重建路域植被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动态与植被恢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锡林郭勒盟1999至2004年MODIS和TM影象数据和地面样点数据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揭示了锡林郭勒草地植被动态规律和变化趋势,并系统分析了草地植被发生的变化原因、驱动因素和机理,阐明了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地植被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草原植被是一个极脆弱的生态系统,易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自1999年以来,全区大部分地区连续三年干旱和虫害(蝗灾),造成严重的草原退化和沙化。2002年后,内蒙古天然植被整体上有不同程度好转,草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本文以锡林郭勒1999至2004年MODIS和TM影象数据和地面样点数据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揭示了锡林郭勒草地植被动态规律和变化趋势,并系统分析了草地植被发生的变化原因、驱动因素和机理,阐明了锡林郭勒盟典型区草地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区草原植被恢复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植被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资源调查为植被资源的保护与沙漠化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柴达木盆地植被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盆地植被群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植被类型主要以沙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为主,其中密花柽柳(Tamarix arceuthoides)、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和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当地优势灌木。藜科、菊科、禾本科、豆科、蒺藜科为当地优势科种。(2)根据植被分布特点,柴达木盆地植被可分为三大区域和六大植被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及工程行为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近年个世纪以来,古尔斑通古特沙漠的植被深受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50-70年代,影响的方式主要表现在开垦、放牧和大规模的过量樵采;近10余年来,则主要来自工程行为的威胁。自然状况下,被破坏的沙生植被,通过封沙育草,有望实现自然恢复,但需时较长;人为条件下,可以缩短恢复过程,并可直接达到预极群落阶段。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在分析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封闭的内陆盆地和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内在因素,而人为干扰是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恢复,必须遵循干旱区植物的生态学性质,密切结合植被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干旱区植被分布格局与地下水的关系。2000年5月以来的生态输水使近河道地段地下水响应明显,横向于河道一定宽度范围内植被恢复明显,但这种恢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是量度干旱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如何对其有效监测与预警一直是各界致力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基于Suomi NPP/VIIRS数据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归一化植被水分指数NDWI、植被状况指数VCI,分别构建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3种土壤水分监测模型,利用连续的野外定点观测数据及生态站点观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并在2017年夏旱过程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2012—2016年模型回代检验中,TVDI指数模型表现最优(RMSE为4.4%),其次为VCI指数模型(RMSE为4.7%),NDWI指数模型表现最差(RMSE为5.2%);2018—2020年夏季互助遥感检验场定点观测检验中,TVDI指数模型表现最好(RMSE为3.8%),VCI指数模型次之(RMSE为5.0%),NDWI指数模型表现最差(RMSE为8.8%);2017年夏季干旱过程中,TVDI指数模型反演的旱情发展过程及分布范围与实际旱情情况相符,而NDWI指数模型反演的旱情分布范围明显偏小,VCI指数模型甚至不能反映旱情缓解、解除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青海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植被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青海省南部三江源区、东北祁连山地及环青海湖区气象站1961-2004年气温、降水和所在地区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资料,分析和模拟了44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植被生产力与气温、降水、地理坐标参数间的关系,模拟估算了假设未来气候温暖化情景下青海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可能。结果表明:44年来青海各地气温均在升高,青海北部比南部增温明显;年降水量变化平稳,但北部比南部有所增加;土壤实际蒸发散表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青海南部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NPP)逐年降低,青海东北地区相对平稳。模拟计算表明,由于青藏高原植被的生长主要受温度条件的限制,在未来气候增暖,降水不变或增加的趋势下,植被地上NPP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西北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西北半干旱区湿地植被多样性差异,以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为例,采用样线法,从湿地中央辐射向四个方向,布设东、南、西、北四条样线,共取样方88个,主要调查植被的盖度、高度、频度、株数等,计算每种植被的重要值,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了该湿地的植被组成和群落特征。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气象数据,分析结果为:碱蓬和盐爪爪群落为湿生带的代表群落,白刺和沙鞭群落与芨芨草、猪毛蒿和苦豆子群落为交错带的代表群落,阿尔泰狗哇花、赖草和砂兰刺头群落为旱生带代表群落;四儿滩湿地四条样线之间植被多样性的差异主要受四儿滩湿地本身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年际植被多样性差异主要受月降雨量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下游明清时期荒漠植被的破坏与沙漠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羊河下游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东部,行政区划上属今甘肃省民勤县所辖。本区东面、北面为腾格里沙漠所围绕,西面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邻,南面石羊河一线弧悬与中游武威绿洲连接,气候上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少雨,多风沙为其显著特征,绿洲生态系统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因而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极为敏感,特别是绿洲的边缘更为脆弱,其潜在沙漠化因素易于激发活化。本区地带性植被为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和旱生、盐生的肉质半灌木植物生活型组成的类型,分布于绿洲外围,种类寡少,覆盖稀疏,但对于防风固沙,维系绿洲生态平衡,增强绿洲的抗逆性有着特殊重要作用。据武威地区林业站的材料,这些荒漠植被在石羊河中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的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演替研究和现存植被的群落演替及群落结构特征 演化研究两方面论述了黄土高原的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黄土高原植被演替研 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基于黄土高原的 植被演替规律进行仿自然植被林草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高山带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文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为研究范围,对其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类型,物种的多样性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高等植物17种41属57种其中以禾本科(8种),菊科(7种),毛莨科(7种),莎草科(5种)和十字花科(5种)占优势,该区域植被包含了两个垂直带;高山草甸和高山垫状植被,另外在高山流石滩上也出现了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高山植物群聚,根据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共划分出了苔草群系(Form.Carexsp)。嵩草群系(Form.Kobresia sp),高山莓群系(Form.Sibbaldia terandra),高山红景天群系(Form.Rhodiola coccinea),柔子草群系(Form.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等5个群系18类植物群落,利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所作的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高山流石滩植被的多样性最低,而以垫状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同时,在研究区300m的海拔高程范围内,其多样性指数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退耕还林(草)以来,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立地类型植被恢复的差异,利用2期同时相Quickbird影像等数据,分析黄土高原3个研究区6~9 a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1陕西吴起县研究区8种立地类型条件下植被覆盖度都有增加,但是阳向斜坡和陡坡植被覆盖度低于阴坡的6%左右,平缓和极陡的阴坡和阳坡差异不大。阳向的陡坡和极陡坡以及阴向极陡坡植被覆盖度都没有达到50%,明显低于其他立地类型,是吴起研究区植被恢复的困难立地。2在研究时段内,吴起、吉县、绥德3个研究区阳坡植被覆盖度低于45%的面积比例均有减少,但植被恢复效果存在差异,由好到差的顺序为:吉县、绥德、吴起,这与所在地理位置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3经过10多年的植被恢复,吴起研究区阳坡植被覆盖度低于30%的面积主要分布在陡和极陡坡等植被恢复困难的立地。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吉县研究区,阳坡各种立地类型植被恢复程度接近,反而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坡上,植被覆盖度低于30%的面积比例相对较大。以上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全面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气候变迁、植被演替与土壤干层的形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2 .5Ma B.P.以来 ,受地球轨道要素周期性变化和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升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存在着干期与湿润交替出现的现象 ,但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化方向演化。黄土高原第四纪以来草本植物一直较为繁茂 ,木本植物仅在少数几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现代黄土高原人工林草植被普遍存在着土壤干层问题。土壤干层的形成是气候干旱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它是导致植被演替的直接原因之一。人工植被激发并强化了土壤干层的形成。土壤干层的形成是气候干旱化和人工植被选择不当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有望通过有关人工措施使其危害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市沙生植物园植被恢复30年的乔木、灌木和草地3种植被群落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比值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可以明显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的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以灌木林地为最高,含量为288.35 mg·kg-1,显著高于草地和乔木,分别是乔木林地和草地的3.99和2.10倍;土壤微生物磷在三种植被群落间差异不明显;三种植被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碳氮比的高低为乔木林地草地灌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碳磷比表现为草地略高于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与土壤养分各指标大多呈现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容重多为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喀什—巴楚北部荒漠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研究考察队环境生态组在对南疆西部地区进行植物、生态、环境考察时,笔者对巴楚县北的三岔口至喀什市、喀什市至其西北的图鲁噶尔特山口(以下简称喀图线)一带的荒漠植被予以了特别注意,现就所收集资料整理成本文。  相似文献   

19.
新疆植被区划的新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近年来获得的新资料、新观点,依据标准地境上的植被类型以及地带性原则,对新疆的植被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草原区中,新疆北部草原的范围有所扩大;而在南部,经比较研究认为:这里不存在水平地带性的荒漠带,而发育着地带性的高寒草原,并为欧亚草原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荒漠区中,把准噶尔盆地和苏联的哈萨克斯坦联合成一个独立的荒漠亚区。新疆荒漠的其它部分则仍属于亚洲中部荒漠亚区。从而将亚非荒漠区划分为四个亚区  相似文献   

20.
1983-2003年浑善达克沙地中部沙丘植被在放牧条件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期放牧条件下植被的变化,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1983-2003年浑善达克沙地中部的沙丘植被在放牧条件下的变化.期间,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盖度在第1个10年缓慢下降,而第2个10年则加速下降,在沙丘阳坡形成了以适口性差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稀疏植被,阴坡以木本树木为主.且表现为木本植物的降低速度比草本植物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