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达850万亩左右,是全国重点产棉省之一。建国以来,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棉种调运频繁,病害不断传播蔓延。1963年以前,我省只在孝感、钟祥、罗田三个县零星发生。1964年从美国引进大量光叶棉种,经过1964、1965年普查,这两病已传播蔓延到30个县,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麦、玉米等种子包衣技术迅速普及,而棉花包衣种子的推广相对滞后。为了探讨棉花种子包衣的应用效果,我们于1996年进行了棉种包衣对比试验,目的是为加速推广棉种包衣技术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为(高巧+苗盛)种衣剂(德国拜耳公司产),组成为70...  相似文献   

3.
有的研究报道,经多菌灵胶悬剂处理的棉种延期播种和催芽播种等,严重降低出苗率,从而影响了该药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笔者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知道影响棉种出苗率的因素很多,因而于1990年3~4月重新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多菌灵胶悬剂浸种,表现为发芽率和出苗率提高,在田间明显表现为苗壮,炭疽、立枯病轻,与本地使用该药剂10年的生产实践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灵·福种衣剂的性能及应用技术江苏省南通市农科所(226541)顾春燕,薛平10%灵·福种衣剂是江苏省南通市农科所八·五期间开发的新型棉种包衣剂。主要用于棉种包衣,防治棉花苗期病害。1991年起被江苏省农林厅推荐与棉种脱绒加工相配套,进行棉种包衣,使用...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性真菌病害,研究病原菌侵染棉花的组织学过程对致病机理解析和抗病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系统研究了其对抗病棉种海岛棉7124和三裂棉、感病棉种军棉1号和戴维逊棉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初始侵染没有明显差异,接菌5 h后,分生孢子均能吸附在感病和抗病棉种的根表面。但侵染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侵染感病棉种中病原菌3~5 d到达皮层,5~7 d达到维管束,随后迅速扩展繁殖,侵染14 d后即完成系统侵染,并开始产生黄萎病症状;而病原菌侵染抗病棉种,5~7 d才侵入皮层,7~10 d到达维管束,14 d后仍无法扩展,病原菌的定殖与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形成系统侵染,较少形成黄萎病症状。本研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侵染过程研究,为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和抗性资源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戴美源 《植物保护》1990,16(5):37-37
多年来,棉区普遍应用内吸杀虫剂处理棉种防治棉花苗蚜,笔者通过调查试验认为,此法不宜再推广应用。 一.因多年使用棉蚜产生抗药性,实际控制蚜害的有效时间逐渐缩短。1986年4月19日,在博兴县西谷王村做药效试验,用75%3911乳油,以干棉种量的0.8%拌种,然后堆闷6小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以干棉种量的20%拌种,以不拌药做对照,其结果是苗蚜达到化防指标的时间,两种药剂的处  相似文献   

7.
1982年春安徽省宣城地区未经检疫从山东省柳城调进“鲁棉一号”棉种135万公斤。经宣城地区植保植检站将这批棉种的样品送请江苏省农科院帮助检验。检验结果,这批棉种枯萎病病菌的带菌率竞达0.1%。据此情况,地区植保植检站明确提出这批棉种不能作种用。但由于当时领导思想上只求所谓要打好棉花生产的“翻身仗”,只想把产量搞上去,而不考虑一旦疫情扩散给棉花生产造成的严重恶果,终于将这批棉种在全区大面积推广,致使全区27万多亩棉田实现了所谓“鲁棉化”。  相似文献   

8.
棉枯萎镰刀菌的致病性和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全国主产棉省棉枯萎病株上分离筛选的12个代表菌株,在海岛棉,陆地棉和中棉3个棉种、9个品种上新做接菌试验证明:大多数菌株可以侵染海岛棉和陆地棉。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是山西省棉花的主要病害。过去文献记载,原无此类病害,经过调查访问,一般认为黄萎病是于1935年从美国引进斯字4比棉种时传入;枯萎病是于1950年从陕西引进斯字517棉种和1956年从江苏引进岱字15号棉种时传入。以后,由于带病棉种的逐步推广,病害也渐次扩大蔓延,为害程度也日益严重。由  相似文献   

10.
70%快胜干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害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 70 %快胜干种衣剂包衣处理棉种防治棉花苗期害虫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70 %快胜干种衣剂包衣处理棉种对出苗安全 ,能促进棉苗生长 ,出苗后55d对防治蚜虫、蓟马和地老虎危害造成的棉花无头苗、多头苗和破叶的效果分别为87.0%、39.4%和58.0%,提高产量25.6% ,其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剂10%林丹可湿性粉剂处理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传入麻城市最早时期是1969年,当年因发洪水,市良种场为了解决棉种缺乏问题,市良种场当年从本省钟祥县原种场引进一批棉种,1970年种植的当年,在宋埠良种场就发现有32株棉花可疑发病,经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大学生物系,以及有关专家会诊后,确定为棉花枯萎病。尔后,发病面积逐年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最大、毁灭性的病害,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波阳县是全省重点植棉县之一,植棉面积约占上饶地区60%。近年来,随着植棉年限增长及带菌棉种的连年种植,棉花枯萎病在该县已呈明显扩大趋势,对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成为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为了查清该县棉花枯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常年植棉面积900—1000万亩,近年育苗移栽面积占90%以上。棉花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等常发性病害发生严重,一直影响着棉花的一播全苗。因此,棉种药剂处理控制苗病发生程度,成为棉花生产上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药剂品种的更新和推广应用上,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的棉种药剂处理已基本上适应了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六十年代,棉花生产水平不高,耕作比  相似文献   

14.
商品土习脱(Tuz)为双福美(TMTD)、福美锌(Zerlate)、有机砷 Urbazid(甲基胂双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等杀菌剂的混合物。据国外研究,处理棉种后有一定的保苗效果。为明确这种新药剂在沿海盐土棉区的应用价值,并与常用的0.5%五西合剂及0.8%赛力散拌种比较,于1961及62年进行了上列药剂的保苗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15.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氟虫腈对黄地老虎的LD50分别为0.090 6和0.064 0 g/100 g棉种。田间棉花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氟虫腈等药剂对棉花出苗无不良影响。12%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以0.2~0.3 g/100 g棉种拌种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苗期地老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以0.1 g/100 g棉种拌种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苗期地老虎也具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刘海林 《植物保护》1986,12(4):23-24
种衣剂是利用粘合剂和多种助剂,将长效杀虫剂与不同生物活性杀菌剂复配加工制成的一种糊剂。采用拌种机或手工操作将糊剂均匀地包裹于硫酸脱绒的棉籽上,并迅速固化形成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在水中只能溶胀而不被溶解,从而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和药剂缓释,延长持效期。它比常规拌种浸种具有较多的优点,是防治苗期病虫害、实现棉种标准化的重要步骤。种衣剂处理棉种,经济简便,效果显著。现将使用结果整理如  相似文献   

17.
姚丽霞  李春 《农药学学报》2009,11(3):381-387
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钠基膨润土共混膜。结果表明:以质量浓度2%的聚乙烯醇(PVA)、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及0.3%的钠基膨润土(Na-B)制得PVA-SCMC-Na-B共混膜,其成膜时间为7 min、粘度为480 mPa · s,对棉种的包衣均匀度为98%,包衣脱落率为 0.15%,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吸水溶胀性,而且共混膜对微生物的生长及抑菌活性、种子发芽率几乎无影响,可为新型绿色生物种衣剂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种子生测法鉴定转Bt基因棉抗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应用单粒种子生测法鉴定转Bt基因棉抗虫性,明确了单粒棉种室内生测鉴定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最佳生测条件。将转Bt基因棉种子25℃萌动72 h后匀浆,与0.45 g饲料混匀,以2日龄棉铃虫幼虫为试虫,测定其死亡率。建立了相应的抗性标准: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小于25%为中抗,处于25%-50%为抗,50%-65%为高抗,大于65%为特高抗。准确性验证表明,种子生测法同叶片生测法的结果相符,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1963年,我局与安阳县安丰公社农技站,在该社北李庄大队,进行甲拌磷处理棉种防治棉蚜试验,防治面积176亩,获得了良好效果。 1964年在这个基础上,全专区安阳、汤阴等12个县市的集中棉区,又进行重点试用和较大面积的示范,示范面积达21万亩,效果显著。现将两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使用药剂:用45—50%和70—75%甲拌磷乳剂,为天津农药厂产品,已存放五、六年。据天津市农药厂测定,略有沉淀现象,药效比对照减低6.5%,瓶底沉淀多些的药效减低27%。  相似文献   

20.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分子遗传学及微生物学教授马尔科姆·布朗及研究生荣峰 (音 )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 ,通过对棉花种子进行基因工程处理 ,使棉籽直接长出了棉花纤维。这一技术 ,可省去烦琐的棉株生长、采摘棉桃和去除棉籽的过程。该研究小组的这一成果 ,已在实验室里获得成功。他们把从棉桃中取出的棉种 ,作基因工程处理好 ,撒在专门介质的表面上 ,在以后的 5天内 ,棉种的表面就会长出芽来。而这些芽 ,实际上都是棉花小纤维 ,不过 ,它的独特细胞 ,看起来特别像木质细胞 ,而不太像棉花细胞。是基因工程处理 ,促发了一些细胞组织结构 ,并改变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