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漠颗粒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颗粒物中的磷含量及其在黄河水体中对磷酸盐(P)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不同沙漠颗粒物中无机磷(IP)、有机磷(OP)和总磷(TP)含量有所差别,其平均值分别为257.70μg/g、42.65μg/g和312.39μg/g;(2)沙漠颗粒物对磷的吸附行为既受温度影响,也随颗粒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内蒙古西部沙漠的颗粒物作为磷"源"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磷,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运约1.1万吨总磷,其中生物可利用磷约为492t。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输送约为9200t总磷,其中生物可利用磷约为688t。黄河沉积物向海水中释放磷,黄河是海洋中磷元素的内源。研究了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的动力学和等温线,实验所得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自然粒度下黄河下游三个站位沉积物的EPC0值在0.005~0.08mg/L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巴丹吉林沙漠颗粒物中的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以便为该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1)在巴丹吉林沙漠北部颗粒物中总磷的含量为824.45-865.62μg/g,黑风口颗粒物中总磷含量为828.48-1915.38μg/g。其中钙磷(Ca-P)的含量最多,有机磷(Org-P)的含量次之,各形态磷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a-P>Org-P>Al-P>Ex-P>Fe-P>Obs-P。(2)不同目数的颗粒物总磷:巴丹吉林沙漠北部,B(Mmax)>原样;黑风口,随颗粒物目数增大而增大。(3)不同地点的颗粒物总磷含量不同,巴丹吉林沙漠北部:原样,B3>B1>B2;筛分后质量最大的颗粒物,B1(Mmax)>B2(Mmax)>B3(Mmax);黑风口:B4>B5。  相似文献   

4.
文中用一种连续萃取方法(SEDEX)分析了内蒙古西部沙漠<63μm颗粒物磷的五种形态:可交换态磷P_(ex);铁结合态磷P_(Fe);自生碳酸盐氟磷灰石+CaCO_3缔合磷P_(au);由岩屑形成磷灰石磷(P_(det))和有机磷(P_(org))。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内蒙古西部沙漠颗粒物中的磷以Pau为主,在自然粒径的颗粒物样品中P_(au)在154.44~1836.66mg·Kg~(-1),P_(au)含量与颗粒物粒径成反比,即粒径越小,含量越高。其次是P_(det),含量在8.12~477.72mg·Kg~(-1)。其他两种较易被生物利用的P(P_(ex)、P_(Fe))的总和为19.71~44.63mg·Kg~(-1),占TP的0.27%~8.51%;2)两种粒度相比,TP含量顺序均为甘肃临泽>巴丹吉林(阿右旗)>巴丹吉林(嘎顺诺尔)>乌兰布和(巴彦高勒)>腾格里(阿左旗)>巴丹吉林(八道桥)。作为沙尘暴源头,<63μm颗粒物易形成高空飞尘,飘过我国东部海区至太平洋,远距离输送了磷。  相似文献   

5.
冬麦不同施磷水平下土壤磷素淋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栽冬小麦条件下设置常规施磷,2倍施磷,4倍施磷三个施磷水平,观测不同磷肥施用量及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淋出液中总磷(TP)浓度也随之提高,可溶性无机磷(MRP)占TP的比例也明显增加,而可溶性有机磷(DOP)占TP的比例却明显降低.②施肥方式不同,磷素淋失的特征也不同,集中施肥(磷肥施在表层3 cm内或与一半土壤混合)能明显地减少磷素淋溶出土体,而与土壤混合均匀施用磷肥会增加磷素的淋溶量,且与土壤混合施用磷肥也会增加可溶态磷的淋溶量.③淋溶发生的时间对磷素的淋溶也有影响,最先淋溶出土壤的磷是附着在细小土壤颗粒上的(PP),它们随着土壤中的优先流流出;其次是有机磷(DOP),与土壤的吸附较弱.随着水分的增加以及淋溶的延续,更多的可溶性磷被溶解而随水流出土壤(MRP).④土壤磷素含量较低时,主要是可溶性有机磷(DOP)淋溶出来,当土壤含磷水平高或施磷(无机磷肥)量大时,可溶性无机磷(MRP)就成为淋溶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目视解译法提取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近40 a夏季河道演变特征值,对比分析两岸河道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以乌海水利枢纽为起点,1973-2015年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左岸堆积面积最大的河段分布在11.5 ~36.7 km处,右岸堆积面积最大的河段分布在61.5~73.1 km处;②1973-2015年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堆积与侵蚀总面积分别为82.73 km2和5.28 km2,其中1973-1989、1989-2000、2000-2005、2005-2008、2008-2010年和2010-2015年各时期的堆积速率分别为1.52 km2·a-1、2.36kim2·a-1、3.70km2 ·a-1、2.45 km2 ·a-1、1.22 km2·a-1和0.84 km2·a-1.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整体呈现淤积状态,河道萎缩并向右迁移;③随着石嘴山水文站年均径流量的增大,河岸堆积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而侵蚀速率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该研究有利于了解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的河道演变特征,为沙漠地区植被恢复及当地环境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园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眉县猕猴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pH值、含水率、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猕猴桃园土壤含水率、pH值、SOC、TN和T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处于1.12%~3.46%、7.12~8.40、4.22~13.90 g·kg~(-1)、0.77~1.84 g·kg~(-1)和0.73~2.45 g·kg~(-1)之间,均值分别为2.73%、7.83、7.66 g·kg~(-1)、1.20 g·kg~(-1)和1.40 g·kg~(-1),其表现C、N元素相对匮乏,而P元素相对丰富;其次,不同区域及不同品种园区土壤中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30%、35.71%和21.15%,变化范围分别为3.06~11.99、2.68~10.90和0.48~1.41,均值分别为6.57、5.91和0.9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pH值与C/P呈显著正相关性;在0.01水平上,pH值与TN、pH值与TP、TN与C/N、TN与C/P、TP与C/N、TP与C/P、TP与N/P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H值与C/N、SOC与C/N、SOC与C/P、TN与TP、C/N与C/P及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积累与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洛阳市郊典型蔬菜栽培区,对蔬菜保护地和小麦/玉米轮作田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蒋-顾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进行分级,以揭示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转化及有效性与棚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地土壤总磷含量随棚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5~17年日光温室中达到4.22 g/kg;有效磷在11年棚龄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略有下降;在低棚龄阶段,无机磷主要以速效态和缓效态组分积累,很少以难效态组分积累;在高棚龄阶段,主要以难效态组分积累,其它组分则显著下降;但棚龄对钙结合态磷与非钙结合态磷间比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乌兰布和沙漠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建立植物群落与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因子间的对应关系,以明确乌兰布和沙漠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群落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被由51科161属318种植物组成,可划分为30个群落类型。海拔、降水量以及土壤水分、粒度和养分是影响沙漠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等主要植物群落生境对应较高沙粒含量,分布范围广;盐爪爪(Kalidium spp.)、马蔺(Iris lactea)、柽柳(Tamarix spp.)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土壤水分、盐分和粘粒含量,属于小生境群落;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降水量,分布于沙漠东部。因此,在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与固沙植被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壤生境的保护,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生境特点选择适宜的固沙植物及其恢复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对土壤磷素淋溶和迁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模拟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四种外源添加物质(土壤调理剂、砒砂岩、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磷素淋溶和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外源添加物质均增加了淋溶液中总磷(TP)的累积量,淋溶浓度介于0.05~2.86 mg·L~(-1),其中生物炭和秸秆的效果显著;(2)添加生物炭的土柱淋溶液中总可溶性磷(TDP)的变化趋势与TP相似,整体上先升高后降低;添加秸秆减少了土柱淋溶液中可溶性反应磷(DRP)在TDP中所占的比例。(3)添加秸秆减少了土柱中速效磷(Olsen-P)含量,而添加生物炭的处理,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大,分别比对照增加141%、290%、382%;(4)添加秸秆的各土层中土壤可溶性磷(CaCl_2-P)含量无明显差异,在其它处理中,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添加生物炭的各土层中CaCl_2-P含量变化幅度大。综上,生物炭显著地增大了土壤中磷素的淋溶和迁移能力,秸秆可减少淋溶液中DRP的含量,阻止土壤中CaCl_2-P向下层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