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阳市无公害折耳根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折耳根,别名鱼腥草、蕺菜、猪鼻孔,是药菜2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凉拌生食、炒食(如黔菜谱中的"折耳根炒腊肉"等)或加工成开袋即食的休闲食品.折耳根又是常用的中草药,可经提炼成药用针剂如"鱼腥草针剂"等,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止血的功能.贵阳市经多年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现市郊已村村种植折耳根.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又名蕺菜、折耳根。2014年在兴义市木贾办活跃村、枫塘村开展鱼腥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试验示范。介绍鱼腥草的生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建立鱼腥草采收和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水花生又名空心莲子草,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原产于巴西,于20世纪30年代末引种至我国,起先在上海郊区栽培用作养马饲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将水花生作为猪羊饲料推广,江苏省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推广。由于水花生生命力强,适应于水生、湿生、旱生多种生态环境,生长繁殖非常迅速,故而逸生为杂草。目前,江苏省发生面积达80万hm2左右,危害面积30万hm2以上。水花生根系发达,地下部分生长繁茂,在农田生长会与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及生长空间,造成作物减产。为了探求对水花生的有效化学防除方法,我们开展了20%氟草烟EC防除畦畔水…  相似文献   

4.
 自8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徐州、淮阴、盐城、南通、扬州等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出现的黄枯叶现象相当普遍,90年后发生更趋严重。1992、1994年有些市(县)较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5.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耗水量变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黑河流域水资源极其匮乏 ,加之地区上的配置不均衡和中游地区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黑河下游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已影响到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中游地区 ,该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耗水量占流域耗水量的 85 %以上 ,是黑河的主要耗水区和径流利用区。本文利用黑河上游控制站莺落峡站和中游控制站正义峡站水文资料 ,分析了黑河中游耗水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黑河中游耗水量在 4.2 0× 10 8m3 左右 ,比较稳定 ;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耗水量明显增加 ,80年代耗水量比 40年代末期至 70年代增加了 2 .0× 10 8~ 2 .5×10 8m3 左右 ;90年代耗水量又比 80年代增加了 1.6 0× 10 8m3 左右。 80年代以来流域耗水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这是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艾比湖地区的输沙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红军  杨青  何清 《干旱区研究》2003,20(4):322-325
利用艾比湖地区 5个气象站 196 1- 2 0 0 1年的观测资料分析输沙势变化 ,结果表明 :(1)艾比湖地区合成输沙势春季最大 ,平均是 131.4VU ,夏季次之 ,是 89.9VU ,冬季最小 ,是 4 5 .4VU。四季合成输沙势在 2 0世纪 6 0年代最大 ,90年代最小 ;春季、冬季从 6 0~ 90年代一直减小 ;夏季、秋季在 80年代有次高出现。各季的最大值出现年代不同 ,最小值均出现在 90年代 ;(2 )年合成输沙势从 6 0 - 90年代减小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减小较快 ,最大值是 1977年的 12 4 .3VU ,最小值是 1999年的 4 5 .8VU ,平均是 87.7VU ;(3)沙尘暴、扬沙在 6 0 - 70年代年出现日数较多 ,70年代中期达到最多 ,随后开始下降 ,90年代初达到最少 ,之后 ,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7.
仵均祥 《植物保护》1988,14(1):18-19
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mann)和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cicollis Miwa)是我国北方农田两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前者分布于我国北纬32—34°,东经106—123°;后者分布于我国北纬33—50°,东经98—134°;且存在很大区域的混生重叠。 武功地区两种金针虫均有分布。60年代以前,沟金针虫占绝对优势。70年代以来,细胸金针虫逐渐增多,至80年代以来,沟金针虫在不少田块中近乎绝迹,细胸金针虫成为武功地区金针虫类的优势种群(见表1).本文拟就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在武功地区种群演替的原因做一初步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8.
昌平县植保站1991年秋组织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发现了两种豚草,县植保站又对两种豚草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技术,结果简报如下。1 两种豚草分别为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trifida L.),在北京为首次发现。在标准试验地的观测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两种豚草在昌平地区的生长环境和生活周期比较接近,它们成片生长于路旁、河岸边、沟渠埂和垃圾堆处,生活周期均为4—10月间,只是豚草的营养生长期比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稻稻曲病[Ustilagin oidea uirens(Cke.)Tak.]在汉中地区较少发病,80年代杂交稻晚熟组合大面积推广后,发病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0.
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L.)为葫芦科野胡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生长扩展速度快,种子量大、繁殖力极强。该杂草原产于美国,我国仅在台湾和大连地区发生。2013年本研究调查发现,刺果瓜于2002年在宣化区屈家庄首次发生,目前已导致张家口地区约400 hm2玉米受害,造成减产50%~80%。刺果瓜的生长、入侵、传播途径和防控技术等尚不清楚,急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花生Arachis hypogaea为豆科作物,是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多效唑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对作物生长具有控制效应,可以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为了研究多效唑对花生生长的促进作用,笔者于2010年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作对照,进行了5%多效唑悬浮剂促进花生生长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2.
张汉元 《植物保护》1986,12(4):22-22
哈密地区干旱少雨,为了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农牧业生产并解决城乡建设对木材的需求,十分重视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杨柳树适应性强、生长迅度、防护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因而是平原地区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可是近几年杨柳蓝叶甲为害严重,使许多防护林一片焦黄,树木生长衰弱甚至死亡。据1983年调查,仅哈密市为害面积就达2680公顷,死亡树木5万余株,每年损失木材(生长量)达5千立方米,折人民币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近40a来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气候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利用1961—2000年塔里木盆地22个气象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日数从60年代至90年代,总的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的,高发年代多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明显减少;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日数有2个明显的高发区,即以喀什、阿图什的塔东地区和以策勒、和田为中心的塔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对于新疆地区气候的变化响应显著,与平原区的降水和温度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邢台地区的干旱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是邢台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基于1972~2008年邢台地区17个县(市)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邢台地区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邢台地区干旱的发生程度具有阶段性,70年代春旱比较多,80年代冬旱较多,90年代秋冬旱及春旱较多,2001~2008年秋冬旱较多发。用主成分分析对邢台地区...  相似文献   

15.
兴安县旱地杂草胜红蓟发生为害特点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松 《广西植保》2006,19(4):32-34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L.)又称藿香蓟、臭草、百花草,菊科,一年生雨季杂草,为长江以南地区常见杂草。在兴安县,20世纪90年代以前胜红蓟主要生长于房前屋后、荒地及路边;90年代以后逐渐侵入农田(旱地)并上升为旱地主要杂草。该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较广,几乎可为害所有夏、秋季旱地作物以及果树,有强烈的趋肥趋湿性,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在兴安县已成为与马唐齐名的头号旱地恶性杂草,一些山区乡镇其发生量和为害程度甚至超过马唐。由于该草繁殖力强,种子萌发力强,发生时间长,防治起来十分困难,不仅增加了当地农…  相似文献   

16.
冯维卓 《新农药》2004,(1):32-34
植物体内天然存在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物质称之为植物激素。人们通过化学合成或发酵等方法生产的、与天然植物激素有类似生理和生化效应的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目前为止,共有植物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延缓3大类100多个品种。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7.
许文贤  沈宝成 《植物检疫》1989,3(4):274-276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国际上许多地区已经发生。国内1979年在辽宁省的丹东地区发现,1984年秋在我国腹地,陕西省武功县境内的5702工厂又暴发成灾,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传人武功地区的时间估计在70年代末至80年  相似文献   

18.
姚俊强  杨青  赵玲 《干旱区研究》2012,29(2):320-327
利用天山地区44个站1961-2009年水汽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估计、距平分析、Mann-Kendall趋势统计突变检验和功率谱等方法,分析天山地区近地面水汽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地区近49 a来水汽总体呈增多趋势,年和四季水汽变化具有年际和年代际差异,最大增多趋势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最小值出现在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中期,最大值出现在21世纪初。突变和周期分析得出,水汽年变化与西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具有明显一致性。年降水变化与水汽相关最高,温度和青藏高原指数次之,其他因子相关一般。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及防治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80年代以来,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bner)在上海市郊菜区曾多次大发生,严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80年代后期,市郊菜农普遍反映,使用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其浓度远比80年代初期高,而效果却明显下降。作者从1981—1992年,对当地蔬菜上常用的杀虫剂进行抗性监测,并寻找有效药剂开展防治试验。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杀虫剂均为已知准确含量的制剂或原药;供试虫采自上海华漕地区甘蓝上至少  相似文献   

2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NDVI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NOAA/AVHRR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981-2003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分区NDVI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3年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NDVI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NDVI增加区域略大于减小区域,且20世纪90年代NDVI增加幅度小于80年代。沙漠不同的植被、沙地类型可能造成了NDVI年内变化特征的空间差异性。沙漠中部和西部年内NDVI最高,呈单峰型;东南部最低,呈低值型;北部植物生长季期间NDVI变化非常平缓,为平稳型。从年内尺度看,水分和热量条件对沙漠植被生长的年内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从年际尺度看,降水对NDVI年际变化影响较大,降水丰沛的年份植被茂盛,反之植被稀少、生长缓慢;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在空间分布上NDVI具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44.7°~45.6°N NDVI较高,在0.15以上,45.6°N以北和44.7°N以南的地区NDVI较低,其值小于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