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种酰胺类除草剂毒力、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几种酰胺类除草剂在南方玉米田应用的可能 ,对 4种此类除草剂的毒力、药效及安全性作了全面的比较。室内小杯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4种除草剂毒力从大到小 (LC50 从小到大 )依次为 :乙草胺 (2 9.7770 μl/L± 9.0 6 4 1μl/L) >甲草胺 (180 .2 0 0 8μl/L± 2 5 .8796 μl/L) >异丙甲草胺 (194 .2 374 μl/L± 2 8.4 731μl/L) >丁草胺 (373.5 5 0 6 μl/L± 17.80 79μl/L)。 4种药剂 4 5d鲜重防效 ,乙草胺为 72 .6 0 %~ 84 .4 0 % (10 0ml/ 6 6 7m2 、2 0 0ml/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 ;甲草胺为 5 1.6 0 %~ 75 .70 % (15 0ml/ 6 6 7m2 、30 0ml/ 6 6 7m2 和 4 5 0ml/ 6 6 7m2 ) ;异丙甲草胺为2 0 .5 0 %~ 6 6 .70 % (10 0ml/ 6 6 7m2 、2 0 0ml/ 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 ;丁草胺为 9.5 0 %~ 35 .0 3% (75ml/ 6 6 7m2 、15 0ml/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对各处理玉米株高测量及统计结果表明 ,甲草胺 4 5 0ml/ 6 6 7m2 和乙草胺 10 0ml/ 6 6 7m2 、2 0 0ml/ 6 6 7m2 的玉米株高显著高于对照 ,丁草胺 30 0ml/ 6 6 7m2 的玉米株高显著低于对照 ,其余各处理玉米株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宁南山区不同放牧强度对天然草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位于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过渡放牧区、中度放牧区和持续禁牧三种条件下的天然草地 0 - 9.9m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三者土壤水分含量的主要差别在 0 - 4m以上土层。 0 - 4m土层的土壤湿度 ,核心保护区显著 ( p =0 .0 2 2 838)高于中度放牧区 ,极显著 ( p <0 .0 0 1 )高于过渡放牧区 ,中度放牧区也显著高于过渡放牧区 (p =0 .0 2 80 2 3)。平均土壤湿度 ,核心保护区分别是中度和过渡放牧区的 1 .2 5和 1 .5 6倍 ,中度放牧区是过渡放牧区的 1 .2 5倍。 4- 9.9m土壤湿度 ,核心保护区、中度放牧区和过渡放牧区没有显著差异 ,平均土壤湿度分别为 1 2 .3%、1 2 .7%、1 2 .7%。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为我地区水稻常发性病害 ,为有效防止该病害 ,我们进行了 2 0 %灭锈胺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试验设计1 .1 供试药剂 :2 0 %灭锈胺 EC(浙江省仙居农药厂生产 ) ;对照药剂 :5 %井岗霉素水剂 (核工业瑞丰生化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设以下处理 :2 0 %灭锈胺 EC2 5 0 ml/ 667m2 、2 0 %灭锈胺 EC2 0 0 ml/ 667m2、2 0 %灭锈胺 EC1 5 0 ml/ 667m2、5 %井岗霉素水剂 1 5 0 ml/ 667m2 、5 %井岗霉素水剂 1 0 0 ml/ 667m2、空白对照。1 .2 小区安排水稻品种为 :早稻常规品种 :85 -1。 6个处理 ,4次…  相似文献   

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 :5.2 %乐·齐 EC(湖北省农科院农药实验工厂 ) ;对照药剂 :1 .8%爱福丁 EC(北京农业大学试验药厂 )、40 %乐果 EC(福建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供试作物 :秋豇豆 (高产 5号 ) ;防治对象 :美洲斑潜蝇 (Lirionyza sativae Blanchard) ;试验处理 :a.5.2 %乐·齐 EC 1 0 0 0倍 (50 ml/667m2 ) ;b.5.2 %乐·齐 EC1 50 0倍 (33.3 ml/667m2 ) ;c.5.2 %乐·齐 EC2 0 0 0倍 (2 5ml/667m2 ) ;d.1 .8%爱福丁 EC2 0 0 0倍 (2 5ml/667m2 ) ;e.40 %乐果EC1 0 0 0倍 (50 ml/667m2 ) ;f.清水对照 CK。本试验设 6个处理 ,…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地方空间基因,散落其间的聚落在适应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漫长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人地关系。以米脂县东沟聚落为对象,从微观主体视角揭示了沟壑区聚落空间的组织机制,据此建立聚落形态衍生模型,模拟预测当地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居民个体选址择优与聚落邻域互动牵引是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聚落空间组织的主要动因与机制。一方面东沟居民在聚落选址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等因素具有较强的择优偏好;另一方面东沟聚落形态的演化还伴随着邻里聚合与分化、邻里吸引与互斥两种衍生逻辑。2)根据对2020年至2040年东沟聚落形态发展路径的预测,东沟中的聚落用地规模增长到30%之前,聚落仍将在沟口和中前段挖掘开发潜力;聚落用地规模增长幅度在30%~50%的过程中,新增聚落主要在沟谷中后段的沟谷交叉处呈团块状集聚;聚落用地规模增长幅度达到50%~60%时,聚落将在沟谷末梢和支毛沟内少量蔓延。  相似文献   

6.
40 %乙草胺·莠灭净悬乳剂是乙草胺与莠灭净的复配剂。为了明确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的安全性 ,2 0 0 2年我们进行了玉米田小区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 4 0 %乙草胺·莠灭净悬乳剂。对照药剂为 5 0 %乙草胺乳油和 4 0 %莠灭净可湿性粉剂 ,均为无锡瑞泽农药有限公司提供。1 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 7个处理 :(1) 4 0 %乙草胺·莠灭净悬乳剂 2 0 0ml/6 6 7m2 ;(2 ) 4 0 %乙草胺·莠灭净悬乳剂2 5 0ml/6 6 7m2 ;(3) 4 0 %乙草胺·莠灭净悬乳剂 30 0ml/6 6 7m2 ;(4) 4 0 %乙草胺·莠灭净…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种子产量、种子库及幼苗更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vulgaris)群落的种子产量、种子库及幼苗更新。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群落的球果丰富,约为3093. 83粒/m2,种子产量为9118. 5粒/m2,优良种子达2954. 4粒/m2。5种立地条件间的土壤种子库差异大、质量低,种子优良度最高的也仅为3. 7%。土壤种子集中分布于0 ~5cm土层内,并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优良种子数由0~5cm的30. 52粒/m2减少到5~10cm的1. 3粒/m2。5 种立地中当年幼苗数的平均值仅为7. 98株/m2,最高的(A类立地)为14. 7株/m2,仅占表土优良种的30%左右,最低的(D类立地)已经丧失了更新能力。臭柏群落内种子更新苗少,而且种子更新集中在少数滩地小生境中。种子库小、质量差、更新环境的丧失是限制臭柏群落天然更新与拓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 34%施果 (二甲戊乐灵·乙氧氟草醚 )乳油对大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蒜的安全性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受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委托 ,于 2 0 0 2~ 2 0 0 3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供试除草剂有 :34%施果乳油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33%施田补乳油 (德国巴斯夫有限公司生产 )、2 4 %果尔乳油 (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生产 )。1 2 试验设计试验设 7个处理 :(1) 34%施果乳油 4 0ml/6 6 7m2 ;(2 ) 34%施果乳油 5 0ml/6 6 7m2 ;(3) 34%施果乳油 6 0ml/6 6 7m2 ;(4) 34%施果乳油 80ml/6 6 7m2 ;…  相似文献   

9.
策勒戈壁盐生草种群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强  张希明 《干旱区研究》2003,20(3):221-225
通过对策勒戈壁分布的盐生草种群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得到策勒地区盐生草种群的平均盖度为2 .4 8% ,平均密度为 7.1株 /m2 ,平均株高为 6 .17cm ,生物积累量为 4 .6 2 g/m2 。种群分布格局类型呈典型成群分布 ,植株水分利用效率约为 0 .5 86kg/mm·hm2 ,平均根茎长度比为 2 .0 ,平均根茎重量比为 0 .0 5 6。盐生草株高与地上现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y =0 .0 6 77e0 .2 568x(0 7cm)。  相似文献   

10.
风速和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风速(静风、0.5、1.5m/s)和秸秆覆盖量(0、4 120、8240kg/hm2)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蒸发受风速和秸秆覆盖的明显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70%、覆盖量一定时(0、4120 kg/hm2)时,风速0 m/8与1.5 m/s之间的土壤日...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适度农地经营规模确定方法并合理确定河西走廊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劳均经营规模和户均经营规模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河西地区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在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大投入要素中,土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现有技术条件下,河西地区劳均最优规模和户均最优规模均远远大于现有规模。研究结论:加快土地流转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内蒙古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被等人居环境单要素评价模型和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内蒙古人居自然环境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地域类型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形条件较好、气候偏寒、水文和植被条件较差,自然条件是影响内蒙古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内蒙古人居环境以限制性为主要特征,自治区人居环境由41.15%的不适宜区、37.07%的临界适宜区以及21.78%的适宜区组成,不适宜人类长年生活和居住的地区面积最大;内蒙古人居环境的限制性,决定了自治区人口"大集中、小分散"的基本分布格局,全区88.03%的人口集中在面积有限的25.75×104km2人居环境适宜地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占地43.84×104km2,人口不足全区的10%;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占地48.66×104km2,人口仅占全区的2.24%。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与GIS的扎鲁特旗土地盐渍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扎鲁特旗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互判读获取土地盐渍化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不明显,但是程度恶化严重。从1988年到2000年研究区盐渍化土地面积由63919.5hm2增加到67949.4 hm2,净增4029.9hm2;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7.8%提高到8.3%;轻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减少,而中度和强烈盐渍化土地以及盐土面积均增加,变化幅度分别为-58.8%,19.7%、117.6%和120.4%;中度以上盐渍化土地占全部盐渍化土地比例由52%提高到81%,强烈以上比例由25%提高到51%。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乌力吉木仁河西北岸。土地盐渍化与研究区低洼的地形、地表水系特征、地下水以及干旱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人类经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不断退化的盐渍化土壤结构恶化,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明显,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生产。为了控制因盐渍化而造成的土地退化,必须控制人口密度,加强土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恢复原生植被,对土地盐渍化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环境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利用 1988和 2 0 0 0年Landsat 5的 4、3、2 (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 1∶10 0 0 0 0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 ,基于GIS(Arc/info 7.1)对塔里木河下游近 12a来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1) 2 0 0 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未利用地和草地为主 ;(2 )景观格局指数表明 :多样性指数在增加 ,景观破碎度均在 0 .2以下 ,说明景观连通性高 ,抗逆性强 ;疏林地分维数值最大 ,说明其空间形状较简单 ,廊道效应较低 ;景观基质是沙地 ,且沙漠化在进一步加强 ;(3) 1988- 2 0 0 0年 ,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城镇用地有所增加 ,而林地和草地则在减少 ;(4) 12a间 ,未发生转化的土地占 99.6 5 % ,发生转化的仅 0 .36 %。其中 ,改善类土地面积大于退化类土地 ,开发类土地净增长面积也大于同期弃耕类土地 ;(5 )研究区LUCC除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外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水的地域分配及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则是引起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像元二分模型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比较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区与周边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程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 陕西省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到2011年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增长速率高于周边区域;(2) 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变化百分率≥10%的面积占79.8%,≤-10%所占面积不及1%;(3) 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0.6%,显著减少的面积仅占0.1%,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情况主要出现在未利用地、草地、林地和耕地,显著和极显著降低的发生在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极少部分耕地;(4) 坡耕地植被覆盖改善比例大,坡耕地植被覆盖改善对于耕地植被改善贡献较大。在陕西省气候呈现暖干化发展趋势背景下,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增长速率高于周边区域,坡耕地、林地、草地均比其他类型有明显的增加,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区域取得了良好的植被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1978年MSS及1987、1996和2007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与沙漠化与沙漠化变化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27.7%,24.7%。近30a来,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幅较大,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1990—2008年流域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草地、沼泽、未利用地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加。(2)因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较大,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程度普遍不高,但近年有明显提高。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长,拜城县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长。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效益均逐年增长,后期增长率远大于前期。(3)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越高,单位面积GDP和空间城市化水平越高。未利用地面积比重的空间差异对各县市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较大影响。(4)人类活动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等因子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奈曼旗1975,1985,1995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各类型沙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沙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40.33%,40.14%.近30年来,林地、耕地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由22827 hm2,207493 hm2增加到121375 hm2,331442 hm2.草地减少幅度最大,南120 75l hm2减少到13 299hm2,主要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为:草地转化为耕地,沙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从沙地的空间格局特点来看,沙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以固定沙地的分布为主,在50%以上.从变化趋势来看,沙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漠化程度指数由O.24下降到0.19,沙漠化过程正处于全面逆转期.沙漠化的逆转主要表现为沙地向耕地和林地的转化,沙漠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草地和耕地向沙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which can control soil erosion effectively,increase land productivity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o investigate the eco-environmental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growing season from 2000 to 2010 across the Hekou-Longmen(He-Long) reg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meteorological data and land use data.Moreover,the impacts of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 change were evaluated objectively.Annual vegetation cover in the growing season increased very significantly.Increased vegetation cover occurred in 98.7% of the region,of which the area for vegetation cover improved slightly constituted 79.8% of the whole area.Vegetation moderately improve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of the He-Long region,covering 9.6% of the area,and the area for vegetation basically unchanged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Wuding River.Precipitation wa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natural factor influencing vegetation cover change.The area of vegetation cover showing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occupied 22.14% of the region.As driven by policies from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forestl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land use structure became more intensive.Human activities played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role in the protection,rest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vegetation in the places where vegetation cover was basically unchanged,even though precipitation declined greatly,and vegetation improved moderately with massive increases of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渭干河流域近30 a耕地利用数据,分析流域耕地资源和耕地压力,探讨耕地利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并尝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探讨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合理空间。结果表明:① 近30 a渭干河流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人均耕地趋于下降;流域始终处于耕地盈余,盈余量在波动中有所增加,但各县之间、不同时期的耕地变化与耕地压力情况不一致。②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较大的县,人均农业产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少,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粮作比,有助于增加农业产值,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③ 在控制流域耕地面积,保障流域粮食安全,满足粮食库存消费比30%的要求下,流域2015年和2020年的粮作比需求预测值低于2009年实际粮作比,农业结构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考虑各县差异,对粮作比预测值进行调整,得出各县合理的粮作比。地区应该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流域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