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引入了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这一新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范式,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有利于增强保护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阶段。在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利益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基于社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社区参与能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的特征及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促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生态旅游的产因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敦煌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今后应注重发展生态旅游的观点,生态旅游是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但考虑到敦煌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生态旅游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最后详细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策略,为今后敦煌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专项旅游,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已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热点。河北太行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但是由于沿袭了传统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现象仍比较普遍。在对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因地制宜提出了山区农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区域合作开发模式以及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等,并探讨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相应保证措施,以期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本文在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旅游系统,划分生态旅游类型和层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规范要求及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发展趋势,为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发,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层次分析的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对甘肃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将草原生态旅游做出特色,是草原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必要性入手,论述了保护性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原分布、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 ,对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开发历程、草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情况、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探讨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1 )加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 ;( 2 )加强宏观调控和与其他各业的协调发展 ;( 3)加强草原资源建设 ;( 4 )抓好综合管理 ;( 5 )建立监测与调控机制 ;( 6)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发展而出现的新概念,它作为生态旅游的客体为各国旅游专家学者所关注。甘肃省作为一个深处在祖国西部的省份,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是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导的大省,但通过对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现存状况的汇总研究后,发现甘肃省又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样的省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这一研究将为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对未来甘肃旅游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部省市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有助于西部和中国生态旅游战略规划决策.从资源、市场、支撑三个方面构建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建立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以西部十二省市区为例,测算出各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四川为极高潜力区,云南、内蒙古和广西为高潜力区,陕西、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重庆、青海为中潜力区,宁夏为低潜力区.西部各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良好.极高潜力区与高潜力区多分布于经济相对发达、区位条件较好且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省份.从驱动模式、生态旅游形态与区域定位分析了各功能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地处我国农牧交错、生态脆弱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借鉴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对10个重点旅游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构建了区域性旅游开发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旅游资源赋存环境生态承受能力、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影响力的各项指标因子进行权重分析和量化赋分,对研究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除鄂尔多斯西部荒漠、沙漠生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性较差外,其余重点旅游资源区均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生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同时,10个重点资源区中,初步开发区(开发5年以内)和深度开发区(开发10年以上)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中度开发区(开发5-10年)的生态安全性较差,说明中度开发阶段是出现生态危机机率较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因过度旅游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因而维护旅游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水平已成旅游开发的新要求。鉴于此,文中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导向模式的构想,包括旅游资源赋存的生态环境调查、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教育、旅游开发的生态技术可行性分析、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等环节。以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为例,选取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这一环节进行实证论证,论证方法是:首先,运用G IS相关软件生成研究区的DEM模型并与其TM影像进行叠加,提取相关数据;然后,分别对研究区的地表切割程度、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度都不强,其中30%多的地区生态环境适宜度较差,为此从选址、生态容量、生态关系的安全性三方面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设计,对该研究区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旅游发展生态安全的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规模旅游发展给旅游接待地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旅游的"影响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旅游环境影响的研究。旅游影响与生态安全研究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去寻求旅游可持续发展方法,不同的是,生态安全研究还要追求系统分析和生态综合。文中创造性地构建了旅游发展生态安全的动力学机制:目标—资本—状态—权力—精神的合理耦合与系统搭配。此机制的构建,为旅游发展生态安全研究框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系统概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标及原则 ,评述了当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热点问题 ,如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审计、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等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最后 ,简单概括了建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东祁连山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立足于区域特色优势的生态旅游业将有助于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良好。论文通过分析肃南县马蹄寺旅游区周边地区农牧户经济行为,结果表明,生态旅游业对农牧户经济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农业收支比例逐年下降,旅游业收支比例上升;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旅游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恶化局面初步缓解。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旅游扶贫是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措施之一。本文立足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析 ,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的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以保证和促进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围场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与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围场县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评价了该县资源优势,即丰富的土地资源、洁净的生产环境、冷凉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分析了制约围场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开发的障碍因素: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进而提出其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认为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错季蔬菜产业、马铃薯产业、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区域特色产业是实现围场县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包头市九峰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脆弱性的特点。论文在分析九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九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原则、战略定位、发展格局等影响其生态安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纳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贸易因素,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和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通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旅游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从旅游"六要素"和旅游废弃物七个方面计算了喀纳斯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2007年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为51215.69hm2,其中旅游住宿和旅游交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