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离颚茧蜂Dacnusa sp.为大豆根潜蝇Melanagromyza sp.的寄生性天敌,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导。1979~1981年我们对其生活史、寄生率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蜂体长2.3~2.5毫米,翅展4毫米左右。体黑褐色,有光泽,头、胸部及腹部后方有稀疏细毛;触角丝状,长于体长,29节,黑褐色,柄节粗大,各节间有毛;上颚具二齿,上颚可向外反转,在闭合时二者不相遇;下颚须5节;翅透明,具金黄色闪光,前翅仅一条肘间横脉,即有1个封闭的肘室,翅痣狭长,超过径室中央,径脉从翅痣基部伸出,肘脉外半消失;足桔黄色,跗节末节暗黑色。  相似文献   

2.
稻田绒茧蜂是寄生稻田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天敌,属膜翅目茧蜂科.其共同的特征为翅透明,无第二肘间横脉,第二肘室外方开放,触角18节,幼虫老熟后均结小白茧化蛹.我区稻田中常见的有七种,不同的种有  相似文献   

3.
斑衣蜡蝉螯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衣蜡蝉螯Dryinus sp.是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White一、二龄若虫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抑制其为害作用颇为显著。作者于1980年发现此蜂,饲养观察结果如下。形态特征 (一)成虫雌蜂体长6.2~7.0毫米,胸宽1.1~1.5毫米,翅展8.6~9.2毫米。触角10节,着生在唇基上方,支角突、柄节两端、梗节、鞭节1~4节下端及5~8节黄褐色,其余黑色。上颚强大,黄褐色,具四齿,颚体具微毛。下唇下缘具一刻缺,布微毛。复眼突出,黑褐色。单眼褐色呈三角形排列,中侧单眼间距稍大于侧单眼间距。头顶凹陷,黑色,布纵刻皱纹;中央具一纵脊。胸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马鞍形,具纵刻皱纹,密布银白色长毛。前翅多花斑,横布4块烟褐色斑。翅痣黑色,痣后端斜切;径脉中段粗壮,外段退化为弱脉。与痣后脉在顶角附近相会合。前足基节外侧黑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脊茧蜂几种重要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esenbeckii(Hartig)是我国松毛虫林业重大害虫的常见重要寄生性天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分别对其触角、下颚须、前足胫节和产卵器上的重要感器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松毛虫脊茧蜂主要有5种类型的感器: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并对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与其寄主的适应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稻叶蝉天敌——螯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初步调查,广西各地寄生于稻虱、稻叶蝉的螯蜂种类颇多,经鉴定初步定名的有10种(有的种类只能暂定属名),即(1)稻虱褐螯蜂(或稻虱红螯蜂)Haplogonatopus japonicus、(2)稻虱黑腹螯蜂H.atratus、(3)稻虱小黑螯蜂Haplogonatopus sp.、(4)稻虱黄腿螯蜂Pseudogonatopus flavifemur、(5)稻虱大黑螯蜂Pseudogonatopus sp.、(6)黄带黑腹螯蜂Pseudogonatopus sp.、(7)双色螯蜂Echthrodelphax bicolor、(8)叶蝉黄足黑螯蜂Chelogynus sp.、(9)叶蝉褐螯蜂Epigonatopus solitarius、(10)叶蝉黑螯蜂Neogonatopus sp.,其中以(1)~(5)、(9)和(10)几种发生量较大。上记10种螯蜂可以分为三个类群,一为雌成虫具翅两对,包括双色螯蜂和叶蝉黄足黑螯蜂两种。二为以叶蝉类为主要寄主,前足第5跗节内侧中央有纵行隆脊,脊上有排列紧密的乳头状突一列,爪内侧有一纵沟,如叶蝉褐螯蜂和叶蝉黑螯蜂属之。三为以稻虱类为主要寄主,前足第5跗节内侧无纵隆脊,而具两列乳头状突,爪内侧无纵沟,上记其余6种属这一类型。在饲养情况下,上记几种螯蜂的生活史历期差异不大,一般在5~9月间一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为16~29天,10月以后至3月以前的世代历期显著较长,越冬世代有长达184天的。通常以老熟幼虫结茧过冬,但冬期亦可见到蛹和成虫。被螯蜂寄生的寄主,一般被寄生后仍能活动取食长大,但蜂卵孵化后常形成蜂的幼虫囊突出于寄主体表,可与健康寄主相区别。蜂幼虫接近老熟后离开幼虫囊和寄主,爬至禾苗或杂草上吐丝结茧,准备化蛹,寄主才死亡。  相似文献   

6.
周明华  朱宏斌  顾斌 《植物检疫》2007,21(5):287-290
缘木白蚁属于木白蚁科。木白蚁科是等翅目昆虫中比较原始的、个体中等大小的木栖性白蚁。木白蚁科各个类群主要筑巢于木材中,不少种类在干木材中生活,故又称为“干木白蚁”。木白蚁科所有类群均缺工蚁品级,各品级均缺囟。兵蚁头部在触角后方有淡色的眼点;前胸背板扁平,与头宽相等或稍宽;足跗节4节;胫节有2-4枚端刺;尾须2节。有翅成虫具单眼;前翅鳞较大并覆盖后翅鳞;翅面径脉短,径分脉很发达且有若干分支,亚前缘脉细小。木白蚁科目前分24属,约353利。  相似文献   

7.
后翅》十R;与RS在中室外有一段合并;前翅R在中室外常共枷前翅前缘基部(肩区)不前突,翅近三角形;后翅后缘毛不超过翅宽前翅中室下角呈三岔形,M;与M共柄s在中室外独立;后翅无M;前翅中室下角呈四岔形川。与叭不共柄上;与R。上。共柄;后翅有M。;2&大食心虫(梨云翅斑蚓(Nephoptcryxpirivorella)前翅具内横线与外横线,翅中央近前缘处有1黑色垂直短棒纹翅展:ZI一24二m;塾自囱c睑体长:10—12mrn前舟C。。起自中室下缘中部;后翅有MI;前翅多有基斑、中带、端纹、肛上纹后翅S。十民与R。分离不合并;前翅R在中室外多不共柄(仅R。与R;倡共…  相似文献   

8.
陈乃中 《植物检疫》1999,13(5):305-308
由于尖尾蝇科不少种类发现于果蔬果实中,为了水果检疫工作的需要,本文拟对尖尾蝇科及与水果有关的重要属种作一简要介绍。1 尖尾蝇科概况1.1 尖尾蝇科的识别特征尖尾蝇科Lonchaeidae属于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缝组。头部侧观半球形,有单眼,后顶鬃分歧,额眶鬃1对,触角第3节长,圆筒形,触角芒位于亚基部,口鬃有或无。胸后气门通常仅有绒毛。翅Sc脉完整,基室与中室分隔,臀室端圆,2A脉波浪形(图1)。足腿节和胫节端前背面部位有鬃。腹第2节无侧鬃。产卵管扁阔(据蔡邦华1985和Borror&Delong,1963整理)。1.2 尖尾蝇科的…  相似文献   

9.
花蝽属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该科种类不多,世界已知仅450种左右,但均为捕食性,一些种类亦兼食植物汁液和花粉,是农业害虫常见的天敌。花蝽体形小,体长多在2~4毫米内外;触角4节,喙3节,一般长度不超过后足基节;常有单眼;前翅具楔片,膜片无翅室,有翅脉1~4条,但一般均不明显。雌虫具针状产卵器,一般能产卵于栖息寄主植物表皮组织内,雄虫腹部后半及生殖节略弯曲向一侧,抱器常仅一边发达,另一边退化。花蝽在我国仍缺乏调查,种类记录不多,现就几年来采集所得,简记下列10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供当前害虫天敌资源调查与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继续前文 [本刊 1999(5)期 ]再介绍 6种寄生蜂 ,其中包括 3个中国新记录种。本文所用名词术语主要参考廖定嘉等[1] 。1 普金姬小蜂Chrysocharispubicornis (Zetterst edt) [2 ] 中国新记录种1 1 形态特征雌蜂体长 1 1~ 1 9mm ,蓝绿色具金属光泽。触角全暗色 ,柄节较狭 ,梗节较小 ,棒节顶端具 1根刚毛 (图 1a) ,足腿节大部分暗色 ,其余足节淡色 ,额呈丫状凹陷 ,后头具脊。前胸领无脊 ,中胸具深密刻点。前翅透明 ,缘脉 /后缘脉 /痣脉长度比为 7 1/2 1/ 1 0 (图 1c) ,雄蜂体长 1 0~ 1 7…  相似文献   

11.
初生内共生菌与宿主蚜虫的营养代谢密切相关.本文观察了蚕豆蚜Aphis fabae不同翅型的共生菌胞随宿主蚜虫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饥饿和混合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confusus寄生对共生菌胞的影响.菌胞数量和体积随发育进程和翅型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若蚜发育而逐渐增大,然后随胎生蚜产生而逐渐减少;无翅蚜的菌胞数量和体积均显著大于有翅蚜.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菌胞数量和体积迅速直线下降,而重新取食后又可迅速恢复.蚕豆蚜被混合柄瘤蚜茧蜂寄生后的第3d,菌胞数量显著多于未寄生蚜虫,此后则明显少于未寄生蚜虫,从第4d的119个·头-1降至第6d的46个·头-1.研究结果说明,蚜虫共生菌胞的变化与宿主蚜虫翅型、发育、外源营养以及蚜茧蜂寄生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2.
4种花蓟马的鉴别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维球  曾玲 《植物检疫》2004,18(3):149-152
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隶属于缨翅目蓟马科(Thysanoptera:Thripidae).该属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触角8节,前胸背板前缘角及前缘各有1对长鬃,前缘角鬃长于前缘长鬃,后缘角有2对长鬃.前翅前脉与后脉着生排列等距的鬃.雄虫与雌虫形态相似,体略小,体色较淡,一般腹部第Ⅲ-Ⅶ腹板具腹腺域,该属全球已记录有180余种,绝大多数种分布于北美、中美、南美及欧洲等区域[1~3],我国曾先后记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桔小实蝇的描述(图 1a—f)桔小实蝇,可作如下的主要描述:Dacus(Strumeta)[Dacus s.1.各具一对小盾鬃,小盾前鬃和前翅上鬃;雄虫翅具加翅叶(图1a),雄虫第3腹节背板上具鬃列(图1f)],颜面两侧各具一大的卵形到长椭圆形的黑斑。额宽为长的一倍半,具两对下侧额鬃和一对长侧额鬃(图1e)。中胸黑色或具明显的黑斑(完全硬化的标本),具一对宽的后缝色条(图1d)。小盾片除基部的狭窄黑带外,全为黄色。翅很透明;前缘室透明;前缘带很发达,此带延伸到翅端约达 R_5室的半途,  相似文献   

14.
李群 《植物医生》2004,17(1):24-25
褐斑白蚕蛾( Ocinara brunnea Wil.)属鳞翅目,蚕蛾科,幼虫体白色至灰白色,似蚕,但比蚕小,具尾角;蛹黄白色,长 1 cm左右,外包白色丝质茧;成虫翅展长 30 cm以上,呈棕褐色,前翅中室端有新月形斑,成虫黄昏交尾,卵期 4 d左右, 1 a发生 2代,是重庆地区行道树--黄葛树、小叶榕、印度橡皮树的主要害虫. 6~ 8月严重发生时,远看树梢似火烧殆尽.  相似文献   

15.
近年自治区科委与区农学会组织过三次自然保护区与山区的综合考察,即弄岗(1979)与大瑶山(1981)两个自然保护区,由区科委组织;另一个是田林山区(1981),由区农学会组织。作者均得作为动物组的成员参加考察,主要是采集昆虫,其中蝴蝶是重要对象。在这三个山区采集到的蝴蝶标本,经过分类鉴定,共有310种,分隶于10个科,风蝶科31种,已有专文介绍,这里报导的是斑蝶科。 斑蝶科的特征:眼光裸、无毛。两性的前足均不完全,不能用于步行。前翅12条脉俱全,I b脉基端分叉。后翅有前缘前脉,前后翅中室都关闭。许多种雄蝶翅上有性标,乃由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定位寄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时利用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源,利用Y型昆虫嗅觉仪测定了红颈常室茧蜂雌雄成虫对绿盲蝽3龄若虫及其为害寄主植物棉株以及雌性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绿盲蝽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棉花、蓖麻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空白对照)相比,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3龄若虫、健康棉株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差异,绿盲蝽3龄若虫为害的棉株对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但在为害后去虫和未去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雄性红颈常室茧蜂对各处理均无明显的选择行为。与健康或为害后去虫的苗期棉花相比,雌性绿盲蝽成虫显著趋向花期蓖麻;而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只趋向于为害后的花期蓖麻。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为害后去虫的花期棉花和花期蓖麻的选择行为显著高于相应的苗期植株。这表明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主要利用绿盲蝽若虫为害后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定位寄主绿盲蝽,且其对花期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与绿盲蝽成虫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省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大量的新鲜水果从上海口岸入境,口岸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频次也随之增加。2006年(至7月),上海口岸从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省贸易入境水果中截获检疫性实蝇类害虫已达18批次。其种类包括: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菲律宾实蝇、木瓜实蝇、三带实蝇等。三带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umbrosa(Fab-ricius)]又称面包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离腹寡毛实蝇属(Bactrocera),是首次从泰国贸易入境的菠萝蜜上截获的。现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特征:中等大小。额褐黄色,具2对下侧额鬃;颜面褐黄色,具1对圆形的黑色颜面斑。胸部黑色;肩胛下方、中足基节上方、侧后缝黄色条下方及之后、沿中胸背板缝、背侧板胛周围、肩胛褐背侧板胛背面到背侧板缝之间、肩胛内侧、一条沿中胸背板前缘到小盾前鬃水平线上的宽中纵带(此带常变异,有时为一狭窄的黑色带划分为两狭窄的带),均为褐色。侧后缝黄色条宽,在上后翅上鬃或就在此鬃之后终止。小盾片黄色,具一狭窄的黑色基带。足黄色。翅前缘带宽,烟褐色,与R4 5脉汇合,终于R4 5和M1 2脉之间...  相似文献   

18.
黑头麦蜡蝉Oliarus apicalis Uhler属麦蜡蝉科(Cixiidae),是水稻害虫之一,为禾本科杂草中的常见种。其成虫体长雄6mm,雌8mm左右。体黑色或淡褐色,头顶前缘突起成角状,后缘凹入,侧缘脊状淡黄褐色,中域凹陷黑色。额与唇基连成一体,略呈菱形,中、侧脊隆起黄褐色。单眼3个,黄色,2个在复眼下方、触角前方,一个在额中脊中央。触角短,基节淡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两侧近端部黑褐色,后缘凹入呈钝角状。中胸背板黑色,两侧缘及末端黄褐色,有的全为淡褐色,尤其是雌虫更明显。中胸背板中央有5条纵隆线,隆线黄褐色。肩片黄褐色。腹部黑褐色,背腹板后缘黄色。尾器色浅。翅淡黄色,半透明,端缘黑色。翅脉同翅色。翅端横脉黑褐色。足淡黄褐色,有深色条纹。体腹面黑色。  相似文献   

19.
缨小蜂科(Mymaridae)的基本特征体小至微小,前翅翅脉甚退化,缘脉通常短且终止于翅长的1/3以内;痣脉甚退化,如显现,则仅留痕迹,伸入膜质部之中;前后翅周缘常具长缨毛;后翅柄状,常极狭窄,前后缘近于平行(除罕见的分布于澳大利亚的Anagroidea Girault外)。触角细长,雌性触角常具明显的棒节,棒节由1—3节所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茶翅蝽沟卵蜂及其寄主卵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翅蝽 [Halyomorphahalys(St l) ]在我国北方果区严重为害梨、苹果、山楂等果实 ,尤以梨受害最重[1] 。茶翅蝽卵往往被黑卵蜂属 (Telenomus)和沟卵蜂属 (Trissolcus)的寄生蜂寄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寄生于茶翅蝽卵的一种沟卵蜂 ,经鉴定为 1新种———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halyomorphaeYang) [2 ] 。茶翅蝽沟卵蜂属于膜翅目 (Hymenoptera)、黑卵蜂科 (Sce lionidae)、沟卵蜂属 ,是茶翅蝽卵的单性内寄生蜂。田间调查表明 :该蜂对第 2代茶翅蝽卵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 ,最高寄生率接近 80 % (待发表 ) ,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寄生性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