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兰州市水土流失态势及其新世纪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系统分析研究历史文献、遥感信息和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兰州市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土壤侵蚀界面支系统、侵蚀物源支系统、侵蚀动力支系统等水土流失环境系统结构组成及内部结构协调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系统内部许多单因子自调节功能已遭到严重破坏,其中部分因子已超过环境自调节阈临界水平,恶性灾害将会与日俱增,并针对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协调关系的恶化趋势,提出了综合而切合实际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大田滴灌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滴灌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精量灌溉技术之一。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大田滴灌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梳理了滴灌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阐明了对我国大田滴灌的总体认识;结合新疆滴灌节水技术发展过程,从区域发展、自动化程度、系统能耗、管理标准规范、水肥利用效率及残膜污染等方面深刻剖析了我国大田滴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大田滴灌发展建议:制定分区分级分步骤发展规划,创新发展滴灌信息化和自动化关键技术及设备,因地制宜发展自压滴灌,滴灌技术应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滴灌系统水肥利用效率及推动实现膜下滴灌生态可持续等;形成了滴灌技术分区发展与工程建设、灌排管网一体化及自动化协同建设、规模化自压自动化滴灌系统科技攻关及工程建设、长期滴灌节水增效与生态可持续研究等适合我国大田滴灌发展战略。为促进滴灌技术可持续发展,支撑“节水优先”思想,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提供一定思路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宁南西吉地区建立4个系统观测点,利用10年以上系统观测资料和当地气象资料,筛选预测因子,用模糊综合评判,多因子综合分析、多元回归等建立了小麦黄矮病等7个病虫13个预测模型,选择回测,预测符合率在93%以上的6种病虫6个预测模型,组建成一个预测速查仪,提高了预测效率,便于基层农技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害虫天敌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工具和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开发了具有查询、维护和添加功能的中国农业害虫天敌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天敌信息的综合管理,并可按天敌类群、生活环境(作物)、寄主昆虫种类和地理分布等条件进行快捷的查询,将天敌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寄主范围等十几项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艘船舶的废弃物种类、比例、流向,以及船舶携带疫情情况、传疫途径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疫处理和检疫监督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对西部农业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发展的生态平衡观、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生态重建必须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等几个科学问题,结合西部实际,从系统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思维出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系统于1990年由广州局开发,并于同年在广州局和拱北局正式投入使用。1991-1994年间,应用本系统的用户数量增加到14个;1995年国家局开始主持本项目,将文档管理一体化作为本版软件改进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根据国家档案局标准,农业部标准并结合动植物检疫系统的实际,补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与技术规范,包括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工作流程,代码的制定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需求分析报告》、《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8.
保水剂农用抗旱增效研究现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及节水农业发展所产生的技术需求,对保水剂的应用历史、结构组成、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效果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探讨了保水剂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表明保水剂可望成为旱作生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功能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应用成效的取得,还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盐池沙区土地类型分类评价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唯物辩证法、系统科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干旱风沙区土地分类、评价的基本原则和依据,确定了土地分类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工程数学的技术手段,在量度上和综合上,对宁夏盐池风沙区土地类型进行了系统分类和质量综合评价,提出了不同质量等级的土地资源类型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颜色视觉能力,是其直接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其中,紫外视觉在昆虫颜色视觉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紫外光感受器可以感知并辨别周围环境中光源或物体反射的特定波长紫外光,提高颜色辨别能力。自19世纪80年代证实昆虫具有紫外敏感性以来,陆续发现蜜蜂、蝴蝶、果蝇和蛾类等许多昆虫具有良好的紫外视觉能力,利用颜色、对比度和偏振光等紫外光特性调控昆虫的定向导航、觅食、种内通讯和昼夜节律等行为活动,对于其生存、繁殖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紫外敏感视蛋白是昆虫紫外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一类重要分子,不仅可以独立介导趋光性等特定波长行为,还可纳入整个颜色视觉系统,与其他视蛋白协同调控昆虫的颜色视觉,从而将紫外光当作一种基本颜色进行辨别。该文系统综述了昆虫紫外视觉的发现、特性、功能和感知机制,鉴于当前国内在相关领域研究的薄弱和局限性,建议今后可在解析植物-害虫-天敌生态系统中的紫外光特性、探究紫外光-B紫外视觉的生态学意义、揭示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机制以及阐明昆虫避免或修复紫外光所致视网膜损伤相关适应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宁夏盐池半荒漠风沙区PRED专家系统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PRED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开发盐池县半荒漠风沙区ES-PRED专家系统的设计作了简要介绍,阐明了ES-PRED专家系统的参数设定,主要功能要求以及界面风格,提出了反向目标推理的系统推理模式与键式咨询路径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出发,阐明了如何建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盐池半荒漠风沙区草场演替及定向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划分盐池半荒漠风沙区草场类型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草场类型的演替规律和进行人工定向改良草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西井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农牧交错带的土地沙漠化地区——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商都县的西井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例,估算了其能流,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该系统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一些系统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外除草剂应用趋势及我国杂草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除草剂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而且使用技术也随着农药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降低生产成本,国外除草剂应用研究正朝着科学地降低使用剂量的方向发展。本文在简述当今发达国家除草剂的应用趋势和回顾我国杂草科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我国杂草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盐池县半荒漠风沙区资源环境的基本特点与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宁夏盐池县半荒漠风沙区为地域单元,在分析该区资源优势和环境特点基础上,从资源环境、人口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角度,阐明了该区产业建设方向和区域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7.
引大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是干旱区至关重要的自然要素,其微小变化将导致整体自然环境的巨大改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要对引大入秦工程全面运营后,秦王川灌区相应的主要环境变化进行了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并指出应对举措,以促使人类活动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当代与后代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了不同投饵方式,不同灭鼠季节和不同杀鼠剂的农田灭鼠效果,并研究了溴代毒鼠磷和磷化锌不同浓度与不同投饵量对农田害鼠的灭杀率,筛选出了农田灭鼠优化技术:封锁带式投饵,0.5%溴代毒鼠磷小麦毒饵每堆投饵2克,全年中灭鼠适期为3—4月份。这套优化灭鼠技术较从前采用的灭鼠技术提高了灭效,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灭鼠成本。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不同投饵方式,不同灭鼠季节和不同杀鼠剂的农田灭鼠效果,并研究了溴代毒鼠磷和磷化锌不同浓度与不同投饵量对农田害鼠的灭杀率,筛选出了农田灭鼠优化技术:封锁带式投饵,0.5%溴代毒鼠磷小麦毒饵每堆投饵2克,全年中灭鼠适期为3-4月份。这套优化灭鼠技术较从前采用的灭鼠技术提高了灭效,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灭鼠成本。  相似文献   

20.
福建褐稻虱迁飞降落大气环流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据福建省农业厅1975~1992年19个植保站峰迁资料配合大气环流形势,分析褐稻虱迁飞运行和降落的气象特征。春季该省850hpa高空常受切变线南侧和副热带高压(下简称副高)脊线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影响,中南亚和海南岛等地褐稻虱主要是伴随降雨和下沉气流降落,表现为北迁。夏季850hpa高空常受副高脊线西北部的西南气流影响,夏末又有高压东侧的东北气流影响,褐稻虱主要亦是伴随降雨和下沉气流降落,此季北迁仍为主流,夏末也有部分南迁。秋季850hpa高空常受高压东或东南侧的东北气流影响,褐稻虱主要是伴随下沉气流和降雨降落,南迁为主流,但也偶有部分褐稻虱随西南风迁入该省,表现为北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