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设置高、低两个浓度,测定吡虫啉在草莓植株中的分布及对草莓蚜虫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处理区,草莓叶片中吡虫啉初始沉积量高于茎,叶片中持留的吡虫啉消解较快,而茎中消解较慢;灌根处理区,叶片中吡虫啉积累量于药后7 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茎中吡虫啉持留量在药后1~28 d相对稳定。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施药方法对蚜虫的防效不同。喷雾法短期防效(7 d内)优于灌根法,但持效期较短。灌根施药法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期长,药后7~28 d防效保持在70%以上。同时,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灌根法的速效性有良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5种杀虫剂灌根施药对黄瓜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黄瓜为供试植物,利用灌根法,研究了5种杀虫剂对黄瓜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瓜烟粉虱最高防效不足30%,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和烯啶虫胺灌根施药后7d,防效均在60%以上,10d防效达最高,其中吡虫啉130mg/L处理防效最高为94.3%,持效期长达20d。本研究为黄瓜烟粉虱防治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Q隐种是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入侵烟粉虱,主要危害蔬菜、棉花和花卉等经济作物,对多种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为了了解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控制烟粉虱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调查了经吡虫啉叶面处理和灌根处理两种不同施药方式处理,烟粉虱Q隐种的存活率、丽蚜小蜂的存活率和寄生率。结果表明:1、5、10、50mg·L^-1。浓度吡虫啉灌根处理的丽蚜小蜂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1.8%、14.9%、19.3%、16.2%;1、5、50mg·L^-1浓度吡虫啉叶面处理的丽蚜小蜂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2.2%、81.8%、93-3%。相同浓度的吡虫啉处理中,叶面处理的丽蚜小蜂死亡率显著高于灌根处理;在吡虫啉和丽蚜小蜂协同作用中,用浓度5、10、50mg·L^-1的吡虫啉灌根处理时,烟粉虱的死亡率分别为41.5%、39.1%、45.9%,丽蚜小蜂寄生率分别为11.9%、15.9%、7.9%;用浓度5、50mg·L^-1的吡虫啉叶面处理时,烟粉虱的死亡率分别为12.6%、37.2%,丽蚜小蜂寄生率均为2%左右。灌根处理对寄生蜂的存活率影响较小,且有利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和取食;而叶面处理显著降低了寄生蜂的存活率及寄生率。  相似文献   

4.
噻虫嗪对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噻虫嗪对烟粉虱天敌昆虫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影响,在室内模拟田间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2种施药方式,研究了施药后丽蚜小蜂的直接死亡率及其寄生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经噻虫嗪叶面喷雾后,丽蚜小蜂的死亡率高达98.1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经噻虫嗪处理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致死率降低,且叶面喷雾处理大于灌根处理;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处理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影响,但均能显著缩短丽蚜小蜂成虫的寿命。研究表明,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的死亡率及寄生率影响较小,可将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与释放丽蚜小蜂相结合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5.
噻虫嗪不同处理方法对烟粉虱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烟粉虱为供试昆虫,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噻虫嗪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3种处理方法对烟粉虱若虫毒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正面施药法、叶柄包药棉法和浸叶法的最高浓度(125 mg/L,2 000倍液)对1、2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浸叶法和叶柄包药棉法的效果优于正面施药法。噻虫嗪对烟粉虱成虫同样具有较高活性,内吸作用效果最好,其次为浸叶法,正面施药法最低。灌根和喷雾施药方法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方法,药后1 d、3 d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灌根方法持效期可达14 d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噻虫嗪的内吸传导作用最强,其次为触杀活性,并有一定的渗透性,在田间持效期长,在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施药方式,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4种不同类型喷雾助剂对吡虫啉5种剂型的增效效果,测定了助剂与农药混用后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干燥时间、扩展直径与叶面持留量,之后根据上述试验结果,选择增效作用较好的2种助剂与吡虫啉各剂型混用,对枸杞木虱进行大田防效试验,最终得到喷雾助剂与农药剂型的最优搭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剂可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接触角与干燥时间,增加药液在枸杞叶片上的扩展直径与叶面持留量。其中,强力源对5%吡虫啉SL、70%吡虫啉WP的增效效果较好,矿物油对5%吡虫啉SL、70%吡虫啉WG的增效效果较好,迈润与步锐丝效果相对较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强力源分别与70%吡虫啉WP和5%吡虫啉SL混用防治枸杞木虱,药后7、10 d的防效较好。表面活性剂类助剂强力源可有效改善5%吡虫啉SL、70%吡虫啉WP药液物理性能,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并有效防治枸杞木虱,故生产上推荐使用该搭配。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虫胺水剂100 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 d的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烯啶虫胺对烟粉虱的防效降低。烯啶虫胺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 5,在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虫胺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印楝素乳油叶面喷雾和灌根对烟粉虱成虫寄主选择和产卵的影响。10mg/L印楝素乳油叶面喷雾和灌根48h后,寄主选择忌避率分别为82.7%和48.5%,72h后分别为91.0%和61.9%。叶面喷雾48和72h后寄主选择忌避中浓度RC50分别为0.317和0.237mg/L,灌根处理分别为10.301和4.191mg/L。叶面喷雾和灌根后72h的产卵忌避中浓度分别为1.241和5.833mg/L。在不同浓度的多选择试验中,成虫对叶面喷雾或灌根处理植株的选择性与浓度负相关。随印楝素施药浓度的增大和施药后时间的延长其忌避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6种杀虫剂对Q型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试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黄瓜上Q型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确定Q型烟粉虱对不同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施药后第3天,阿维菌素防治效果达78.8%,其次为苦参&;#8226;内酯,防效达65.1%,其他药剂防效低于45%;施药7d后,6种供试杀虫剂防效均下降到45%以下,且药剂间的差异不显著。毒力测定显示,Q型烟粉虱对6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且抗性水平高于B型。其中,Q型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抗性倍数47.69)显著高于B型(抗性倍数7.19);对阿维菌素抗性则相对较低,抗性指数仅为4.40;对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的抗性居中(抗性倍数4.57~9.44)。  相似文献   

10.
选用3种新型杀虫剂5%吡虫啉颗粒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开展田间咖啡根粉蚧防治试验。调查发现,药后1~7 d,各施药处理的防效逐渐升高,第7天时防效达最高;药后7~14 d防效维持稳定;药后14~21 d防效逐渐降低;药效持续期可达21 d。各施药处理中,以5%吡虫啉颗粒剂4 500 g/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 mL/hm2混施处理对咖啡根粉蚧的防效最高,药后7 d达最高防效90.70%,药后21 d防效仍保持在7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及寄主植物携带病毒对其寄生的影响,采用微虫笼饲养法研究了寄生Q型烟粉虱的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显著优于寄生Q型烟粉虱2龄若虫。丽蚜小蜂在感染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和健康番茄上寄生Q型烟粉虱(分别为VW和NVW)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丽蚜小蜂以VW若虫为寄主时的寿命为10.25 d,显著长于寄生NVW的丽蚜小蜂寿命(5.90 d);对VW和NVW后代3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23.81%和17.62%,致死率分别为38.95%和26.52%,差异均显著;而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更适宜其生长发育,寄主植物番茄携带TYLCV显著提高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吡虫啉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连续两年采用种子包衣、颗粒剂穴施和灌根处理棉花,并结合种植绿豆诱集带的方式,研究其对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1 500 g/hm2时,棉花颗粒剂穴施+绿豆诱集带颗粒剂穴施、灌根和颗粒剂穴施3种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较好,自棉花苗期至8月中旬花铃期百株绿盲蝽数量分别为12、15、17、8、19头,均低于为害经济阈值,控制有效期接近110 d;在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900 g/hm2时的棉花颗粒剂穴施、灌根处理以及吡虫啉有效成分用量为675 g/hm2的棉花种子包衣+绿豆诱集带种子包衣处理,对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控制作用次之,控制期在100 d左右。单一棉花种子包衣处理控制效果低于上述处理,持效接近90 d。各处理对棉叶受害指数减退率的影响与其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控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棉田吡虫啉颗粒剂穴施及液体制剂灌根施药是控制绿盲蝽为害的有效施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台湾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curl Taiwan virus,ToLCTWV)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番茄种植区流行成灾,对番茄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作者研究了B型烟粉虱对ToLCTWV的获取、保持,并测定了虫口密度、温度及植株苗龄对其传播该病毒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感染ToLCTWV的番茄植株上取食0.5h即可在3.3%个体内检测到ToLCTWV DNA,取食48h后,带毒率达100%;ToLCTWV DNA可在B型烟粉虱体内终生存留。B型烟粉虱是ToLCTWV的高效媒介,每株1头带毒烟粉虱取食48h,植株发病率达50%~60%;每株5头取食,发病率达到或接近100%。介体虫口密度及植株苗龄是决定苗期发病程度的重要因子,虫口密度增加,病情指数上升;苗龄增大,病情指数下降。温度对发病率有显著影响,但对病情指数影响不显著。此外,温度与苗龄的互作、虫口密度与苗龄的互作以及三因子之间的互作都对病情指数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提示,培育无病壮苗是防治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八种杀虫剂对黑粪蚊的防治效果及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8种杀虫剂,分别在实验室和菇房条件下研究其对黑粪蚊的防治效果和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施药后不同时间平菇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40%辛硫磷EC、40%氧乐果EC、48%毒死蜱EC对黑粪蚊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平菇菌丝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它药剂;10%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EC不仅对黑粪蚊成、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使用后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小;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4.5%高效氯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等使用5天后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5%氟虫腈SC和10%吡虫啉WP药后15天仍能检测到残留.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吡虫啉包衣对黄瓜瓜蚜的防治效果及包衣后吡虫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分布动态,以不同剂量的4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黄瓜种子,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内其对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防治效果,同时使用HPLC检测了瓜苗出土后不同时期吡虫啉在黄瓜植株各部位的分布量。结果表明,100 kg黄瓜种子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40 g、480 g和960 g的处理在瓜苗出土35 d后,瓜苗上所接瓜蚜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仍分别达到89.2%、92.0%和97.7%。经过吡虫啉包衣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在出苗后 3~14 d内,植株体内的吡虫啉含量逐渐增加,14 d时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 黄瓜植株不同地上部位中吡虫啉的含量不均匀,其中下部叶片药剂含量最高,其次是上部叶片,茎部最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螺虫乙酯对B型烟粉虱毒力及部分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系统评价新药剂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B)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学参数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螺虫乙酯及对照药剂吡虫啉对B型烟粉虱各个虫态的室内毒力、成虫寿命、产卵量及所产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对2龄若虫毒力最高,LC50为4.07 mg/L,为吡虫啉的2.73倍,对卵及成虫毒力较低,且显著低于吡虫啉;12.5 mg/L螺虫乙酯处理后,成虫寿命为17.3天,较空白对照显著缩短,吡虫啉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12.5 mg/L螺虫乙酯处理后平均产卵量为5.0粒,所产卵的平均孵化率为3.23%,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和吡虫啉处理,吡虫啉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100 mg/L螺虫乙酯处理24 h后对烟粉虱成虫驱避率为52%,驱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和定殖能力,利用该菌株所含的无毒基因SIX1特异性检测引物P12-R1/P12-F2跟踪其在不同植物中的侵入与定殖情况,并研究其对番茄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接种120 d内,菌株FJAT-9290对所供试的11种植物均未造成危害,但在侵入时间与定殖方面存在差异。该菌株最易侵入番茄植株,接种第5天即可在茎基部检测到;其次为甜椒、甜瓜、西瓜和香蕉等植株,接种10 d时可在茎基部检测到;但在韭菜、香葱和马唐草上均未检测到。该菌株在番茄与茄子植株的定殖时间最长,达90 d;其次为甜椒、香蕉和粉蕉,至少60 d;在甜瓜、西瓜和黄瓜上为40~50 d。该菌株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高其株高和叶片数量,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与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76.70%和69.56%。表明菌株FJAT-9290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且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