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的关键因子,本研究对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进一步拟合了白蜡窄吉丁幼虫数量与寄主植物、树干胸径的关系。结果显示,寄主植物抗性是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最主要的因素,中国本土白蜡树种水曲柳的受害情况远低于美国栽培品种绒毛白蜡,且不同寄主植物间的幼虫数量差异显著;林分结构的影响作用次之,白蜡纯林的受害程度高于混交林。年极端低温、年极端高温、幼虫期和卵期的寄生率对白蜡窄吉丁的影响作用也比较重要。研究结果为生产上采用栽培抗性树种和在合适时期释放天敌控制白蜡窄吉丁的为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蜡窄吉丁及其寄生性天敌的耐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了天津和长春市的白蜡窄吉丁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时期的耐寒性。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在-26.38~-23.04%之间,冰点在-21.72~-11.64%之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过冷却点为-26.28℃,冰点为-22.50℃;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为-24.48℃,冰点为-21.87℃。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探讨了白蜡窄吉丁及其天敌可能的地理分布范围,并认为越冬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maire原分布在东北亚国家,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原产地由于为害不重而受关注度不高,因此没有被列入世界各国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重点名单之中。但自21世纪初其传入美国和加拿大之后,已造成重大灾害,成为迄今为止北美地区危害性最大和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森林害虫。由于该害虫的高度隐蔽性,在传入地的早期检测非常困难,发现该虫的地点往往其种群已经定殖多年,因此根除策略难以奏效。美国在白蜡窄吉丁入侵初期进行的根除策略失败后迅速启动了生物防治计划。通过国际合作研究,美国从中国引进了3种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和白蜡吉丁卵跳小蜂Oobius agrili Zhang & Huang,经大量人工繁殖后在林间进行了释放,现已在当地成功建立了天敌种群,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对最近10多年来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简要综述,希望对我国同类蛀干害虫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防治》2014,(1):37-37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Yang et Yao是杨忠岐发现和发表的肿腿蜂新种,该蜂群集寄生于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中老龄幼虫、预蛹和蛹上,后来也发现其寄生危害白蜡的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幼虫。  相似文献   

5.
白蜡树是可克达拉市园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在行道树中具有较高的占比,但近年来饱受蛀干害虫的不断侵扰。为明确可克达拉市白蜡树蛀干害虫为害情况,对白蜡树蛀干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共发现4种蛀干害虫,分别是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Staudinger)、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其中小线角木蠹蛾、白蜡外齿茎蜂和咖啡脊虎天牛均是新疆新记录种。白蜡窄吉丁和小线角木蠹蛾发生相对普遍且为害严重;白蜡外齿茎蜂在多数白蜡树都有观察到,主要为害上部枝梢;咖啡脊虎天牛仅在2株白蜡树上发现。  相似文献   

6.
白蜡吉丁肿腿蜂过冷却点和其防治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幼龄幼虫的优秀天敌。为了明确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最佳虫期和放蜂比例,我们首先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放蜂比例对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然后研究了林间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并测定了该肿腿蜂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最佳虫期为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其寄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栗山天牛为害较重的林区,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虫蜂比为1:3,其寄生率最高,而且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补充营养过程中会直接致死较多幼虫,其产生的子代数量也最多,有利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建立稳定的种群。在栗山天牛为害程度较轻的林区,按虫蜂比1:1释放即可。经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林间种群的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26.2℃,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能够在东北林区栗山天牛发生林分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和松褐天牛肿腿蜂S.alternatusi是天牛和吉丁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试验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蛹为替代寄主, 研究了两种肿腿蜂寄生意大利蜜蜂蛹时其子代的发育过程和数量?结果表明, 利用意大利蜜蜂蛹能成功繁育白蜡吉丁肿腿蜂和松褐天牛肿腿蜂?白蜡吉丁肿腿蜂对蛹的寄生率和羽化出蜂的寄主比例与松褐天牛肿腿蜂无显著差异?以意大利蜜蜂蛹为寄主时, 两种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卵-成蜂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单头肿腿蜂雌蜂寄生1头蛹时, 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17.61头/窝)和子代总数(18.83头/窝)均显著低于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25.10头/窝)和子代总数(26.52头/窝)?两种肿腿蜂的子代性比均具有显著的偏雌特征, 松褐天牛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子代雄性比分别为6.83%和6.35%, 其子代雄蜂数和雄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 意大利蜜蜂蛹可作为白蜡吉丁肿腿蜂和松褐天牛肿腿蜂人工繁育的替代寄主, 这为两种肿腿蜂的规模化繁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昆虫图像进行提取数据处理技术。将白蜡窄吉丁昆虫图像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形态特征提取,对计算机通过图像自动识别该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 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腿蜂S. sichuanensis Xiao 1995,海南硬皮肿腿蜂 S. hainanica Xiao 1995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 pupariae Yang et Yao 2012,另有1疑似分布种--哈氏肿腿蜂S. harmandi Buysson 1903。编制了区分这5个种的检索表。研究认为,日本和韩国专家将我国的管氏肿腿蜂更名为哈氏肿腿蜂(作为同物异名)是不合适的,管氏肿腿蜂应为一个有效种。对管氏肿腿蜂根据模式标本进行了再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图;也引述了日本学者Terayama(2006)对哈氏肿腿蜂的再描述,以便区分这两个种。并以对照表的形式,给出了区分这两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也对作者2012年发表在美国的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uy of America 上的新种--白蜡吉丁肿腿蜂做了简要描述,附有该种的形态特征照片图,并记述了该种的生物学、行为学特性,以便国内学者鉴定该种时参考。研究发现白蜡吉丁肿腿蜂也寄生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nsoni、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和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及苹小吉丁A. mali等我国多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可利用于防治这些害虫的优秀天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核桃长足象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温度为25℃,湿度为70%,光周期为短光照L:D=8:16,光照强度为3000 lx)研究管氏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核桃长足象的寄生作用.[结果]2种肿腿蜂均能有效寄生核桃长足象,寄生率略有差异,在补充营养过程中,2种肿腿蜂将多数核桃长足象幼虫致死,致死率高于寄生率.白蜡吉丁肿腿蜂寄生核桃长足象幼虫的产卵前期,其子代卵期、幼虫期、蛹期均略长于管氏肿腿蜂,但无显著差异.白蜡吉丁肿腿蜂寄生核桃长足象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管氏肿腿蜂,白蜡吉丁肿腿蜂完成一代需要33.67 d,后者为31.7 d.其子代数量差异不大,均为6头左右,其中管氏肿腿蜂雄性比例略低于白蜡吉丁肿腿蜂.[意义]试验结果为核桃长足象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汗青  王小艺  杨忠歧  种焱  何德敏 《植物检疫》2006,20(2):89-91,F0004
介绍了一种从亚洲新传入北美地区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包括其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影响寄生蜂翅型分化的环境因素,促进天敌昆虫的利用,在室内比较了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在21、24、27、30℃和33℃5个温度条件下翅型分化情况,并在24℃下通过对该蜂寄主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注射早熟素Ⅱ和蜕皮激素,比较不同激素处理对寄生蜂子代雌蜂有翅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27℃和30℃下子代雌蜂的有翅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分别高达62.02%和68.04%。24℃下该蜂雌蜂有翅率最低,仅为0.97%,确定24℃为该蜂的无翅型温度T_(wl)。在T_(wl)下早熟素Ⅱ处理寄主幼虫显著提高了寄生蜂子代雌蜂的有翅率(15.62%)。而用3种浓度的蜕皮激素溶液处理寄主幼虫,其育出的寄生蜂子代翅型均无显著分化,蜕皮激素对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翅型分化无显著影响。在对白蜡吉丁肿腿蜂人工繁育过程中,建议将饲养温度设置为30℃来提高该蜂种群的雌蜂有翅率。结合早熟素Ⅱ具有翅化效应的结果,可以对寄主幼虫进行早熟素Ⅱ处理或者直接在幼期处理子代蜂,从而实现对该天敌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光肩星天牛、栗山天牛和传播松材线虫病的松褐天牛以及白蜡窄吉丁是危害我国林木的重大害虫,已在其发生区造成了严重灾害。本文就近年来这些重大林木害虫天敌昆虫的生物学以及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温度对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寄生情况、子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21、24、27、30和33℃共5个恒温条件下,以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前期、卵、幼虫、茧蛹和整个幼期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子代数量以及性比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白蜡吉丁肿腿蜂对寄主幼虫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有所提高,寄生率在30℃时达到最高,为100%,寄生成功率在27℃和30℃均达到最高,为93.33%;当温度超过30℃时,二者均分别下降至73.3%和60%。随着温度升高,子代数量从58头/窝(21℃)显著增多至91.14头/窝(30℃);当温度高于30℃时,羽化数量开始大幅度下降至52.5/窝(33℃)。在21~33℃范围内,白蜡吉丁肿腿蜂的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幼虫、茧蛹及整个幼期阶段的发育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而卵的发育速率在27℃时最快。表明人工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7~30℃,研究结果为提高该蜂的人工繁育效率以及优化野外释放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健康生长,影响林业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我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功能?作者提出的“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和策略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之路,可以在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国家林业局采纳和实施了这项方针和策略,这对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森林的外来入侵病虫害和我国本土病虫害,研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无公害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包括下述10种重大森林病虫害: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栗山天牛,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云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白蜡窄吉丁,苹小吉丁和杨十斑吉丁。  相似文献   

16.
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近年来在新疆塔城市额敏县暴发成灾,造成大量杨树受害死亡,对当地防护林建设、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的有效天敌,选择4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该天牛幼虫在室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天敌均有一定的寄生效果(寄生率最高为46.33%,最低为19.27%),其寄生效果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Dastarcus helophoroides)>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苹小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1)=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2)。由于花绒寄甲只寄生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而肿腿蜂只寄生天牛1~3龄小幼虫,因此花绒寄甲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可分别作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中老龄幼虫和幼龄幼虫的首选天敌昆虫;由于山杨楔天牛在自然界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林间同时发生,因而建议在生产防治中同时释放这两种天敌昆虫,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气味结合蛋白AzanOBP5在昆虫嗅觉识别过程中的功能,基于花椒窄吉丁转录组数据(SUB6796283)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对花椒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zanOBP5进行全长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技术测定基因AzanOBP5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获得基因AzanOBP5全长740bp(GenBank登录号为MT318834),5''端非编码区为172bp,3''端非编码区114bp,开放阅读框453bp,编码15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zanOBP5氨基酸序列与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AmalOBP5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成功构建pET-21a-AzanOBP5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经过诱导和纯化条件的优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得到的融合蛋白His-AzanOBP5大小符合预期。基因AzanOBP5在雌雄成虫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成虫腹部的表达量最高。表明花椒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zanOBP5除参与嗅觉识别过程外,还可能具有其他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从进境德国白橡锯材上截获窄吉丁(非中国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舟山口岸从德国进口锯材中首次截获窄吉丁(非中国种)Agrilus biguttatus(Fabr.)、A.sulcicollis Lac.和A.angustulus,对其分类地位、寄主与分布、成虫主要鉴定特征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以对口岸检疫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2月,南通海关关员对一批入境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木材进行开箱检疫查验时在集装箱及箱内木材上发现大量活体有害生物。经送南京海关实验室鉴定复核,发现有中对长小蠹、橡胶材小蠹、剪长小蠹、双钩异翅长蠹、双齿谷盗、六脊坚甲、吉丁科、小粉盗、亚扁粉盗、扁蝽科、举腹蚁属、凹胸锥尾窄吉丁、小蕈甲科和新白蚁属等多种有害生物。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凹胸锥尾窄吉丁(Agrilus vestitus  相似文献   

20.
柑橘暴发性害虫-柑橘窄吉丁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柑橘窄吉丁幼虫在柑橘树树体内蛀食危害,成虫取食嫩叶或叶柄。幼虫有5龄,1~5龄幼虫头部口上片最大宽度分别为:0.12,0.21,0.32,0.51 mm和0.78 mm。在浙江省象山地区柑橘窄吉丁一年有2个成虫发生期,第1高峰期在5月份,成虫出孔期比较集中,成虫产卵发育到老龄幼虫并钻入木质部越冬;第2高峰期在8月下旬到10月下旬,成虫出孔期分散,长达60 d以上,成虫产卵发育至低龄幼虫在韧皮部越冬。成虫羽化孔为典型的D形。末龄幼虫进入木质部后身体以3∶7(头尾)对折,化蛹前身体明显缩短。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今后深入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