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自然环境基本特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高原型干旱内陆盆地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研究基础上,针对该盆地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认为该盆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应围绕节水农业体系、知识技术材料密集体系、农产品深加工与商品体系、现代科学管理体系,以及合理配套生态用水,防治风沙危害,加强荒漠化防护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干旱地区,节水与防止水资源污染同等重要,我们于2001年6月~2003年12月对孔雀河水质进行监测,每月15日取样观测一次。经过分析数据得出:河水符合生活用水标准和农田灌溉水标准占52.8%。通过对河水水质的年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引起孔雀河水盐分含量增高的主要因素为上游的排水、排盐,其次为河水源头“博斯腾湖”水盐分含量比较高。与其它内陆干旱河流相比,排水、排盐是引起河水盐分增加的共同点,而河水浓缩致使盐分含量增加在孔雀河中游表现不明显,河水源头盐分含量比较高为其特征,望在塔里木河治理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169-175
苏干湖盆地位于疏勒河流域西端,是西北干旱区独立的内流盆地。文中利用盆地内不同水体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分析了盆地内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了盆地内水资源形成与水环境演化规律,对干旱区水资源研究有重要意义。盆地中部泉水及地下水接受出山河水大量入渗补给,地下水循环交替迅速,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出山河水相似,是地下水的主要径流通道;党河南山、阿尔金山、安南坝山及赛什腾山山前戈壁带地下水接受山区季节性洪流补给,地下水循环交替缓慢,具贫重同位素特征;大苏干湖西端地下水同位素组成介于苏干湖湖水与山前戈壁带地下水,具富集重同位素的特征,表明大苏干湖西端地下水接受湖水的渗漏补给。受强烈蒸发影响的水体,具高矿化、富集重同位素的特征,同位素组成与盐分含量呈正相关变化,未受蒸发影响的水体,具贫重同位素的特征,同位素组成与盐分含量呈负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干旱、大风、沙尘暴、洪水、泥石流以及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 ,严重地影响到盆地的生态安全。在RS、GIS及 GPS等技术支持下 ,研究各自然灾害的孕灾机理及过程 ,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价及预警系统 ,对于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56万km^2,因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又由于四周高山环绕而封闭,分布有较多的特有动物种群,已知盆地中分布有脊椎动物272种,其中引进的27种,在245土著种中,有鱼类16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13种,鸟类183种,兽类30种,其中1988年我国规定的珍稀保护动物有48种。自1984年在沙参2井发现石油以来,经过大规模勘探,在塔里木贫地发现了塔北、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干旱区,影响干旱的因素很多。本文把干旱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于干建立了预测模型,经检验,表明该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依据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探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计算分析了沙漠区及外围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发现沙漠区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排泄量2.55×108 m3/a,不能解释内陆湖泊水量长久不衰的原因;而位于沙漠区西缘的黑河金塔-鼎新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2.66×108 m3/a,未见盆地内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多余的水量不知去向;与沙漠区衔接的其它盆地地下水资源匮乏且处于补排基本平衡的状态,根本无途径和多余的水量补给沙漠区.前人研究结果证实,横贯我国西北-东西的阿尔金大断裂的东延部分及其所形成的羽翼状断层带存在地表破碎带,且地势西高东低并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而这个地表破碎带通过了金塔-鼎新盆地和巴丹吉林沙漠,正好位于沙漠内陆湖泊群附近.而湖泊群一带存在大量钙华和钙质胶结层及湖水中3He/4He的比值,均表明湖泊水经过了深部地壳层的循环,加上黑河正义峡-哨马营段河水海拔高于湖泊群的佐证,认为黑河在金塔-鼎新盆地强烈渗漏所产生的地下水顺着阿尔金断裂自西向东源源不断地补给了巴丹吉林沙漠,经过目前还不为人知的深部循环方式,地下水在湖泊群地表破碎带向上运移形成上升泉,最终成为巴丹吉林内陆沙漠湖泊群水源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8.
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状况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焉耆盆地内荒地和耕地的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荒地内土壤盐分表聚强烈,基本无自然淋洗过程;而耕地内土壤盐分存在多次积盐和脱盐过程,培面中盐分分布比较均匀。第一主成分综合反映了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第二和第三主成分联合反映了土壤的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以干旱盐质荒漠为主要特征的封闭型内陆高原盆地。在以荒漠化为背景的环境演化过程中,土被演替过程依次经历了水成阶段、半水成阶段、荒漠化和盐渍化阶段。随着气候变干,土壤类型不断向旱化和盐渍化的更高阶段发展。在土被演替中,干旱化和盐渍化两种机制的同时存在导致了自我型和盐成型两种顶极土壤的出现,土被演替表现为二元顶极特征。柴达木盆地以荒漠化为特征的自然地理过程和人为因素的不合理干预,对土壤发育和土被演替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盆地平原区盐渍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盆地处于我国西部的极端干旱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当地工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盆地的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文章在采集783个易溶盐样品分析理化结果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软件对盐渍土的分布及类型、盐分特征、总碱度与盐离子含量的关系、盐离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是亚硫酸型和氯型盐渍土,未出现碱土类型;(2)土壤的pH平均值为7.32,属弱碱性;(3)土壤的总碱度与重碳酸根离子线性相关显著;(4)表层土壤盐分中K+与Mg2+显著正相关,Na+与Cl-达极显著正相关,Mg2+与SO2-4、CO2-3显著正相关。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内盐渍化主要受干旱的气候以及地下水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土壤盐渍化防治、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绿洲开发的典范,是研究内陆河流域-绿洲生态耦合规律的理想靶区。根据复合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借助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MODS生态耦合的理论、方法及机制进行了理论构建,得出山地是生态耦合的“物流高地”、荒漠是生态耦合的“能流高地”、绿洲是生态耦合的“信息控制节点”,而水资源及水文循环是决定耦合的关键因子,水资源能值的有效转换和系统控制决定着各类系统对MODS的贡献及MODS生态耦合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伊犁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优势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犁河流域是新疆地表水系最发达、径流最发育、水资源最丰富的内陆河流域,具有流域降水丰沛,径流补给充分,径流量大;水系发达,河川密布;水量变化较小、泥沙含量较少、水质较好的资源优势。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层次的限制,伊犁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仍处于利用效率低下、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综合利用潜力巨大的初级开发阶段。依据部颁SL201-9《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和流域整体规划目标,经过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平衡分析与评价,给出了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配置远景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疆30多个主要湖泊的pH、矿化度及水化学类型作了研究,并按湖水的盐分含量和矿化度划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及盐湖三种类型。新疆由于是内陆干旱地区,淡水湖的面积很小,主要是咸水湖和盐湖。  相似文献   

14.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分配的二层性及其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二层系统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内陆河水资源优化分配的二层动态规划方法及其数学模型,以黑河流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并且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固然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等先天不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所造成的。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应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6.
干旱地区的流域规划与绿洲建设——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不同地段自然环境和生态经济特征的地域分异特点入手,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探讨干旱地区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与方法、流域不同地段生态经济区及农业生态地域类型的协调发展与绿洲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变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论文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结论。在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风沙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下,历史时期黑河流域绿洲和沙漠化土地交替发展。气候温暖期也正是沙漠化土地减弱时期,寒冷期则是沙漠化发生强烈阶段。研究表明90年代与80年代中期相比,额济纳旗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9.1%,中游地区沙漠化发展速率相对较慢,中游地区1990年比1949年增加约9.4%,年增长速率0.27%。1990年以来,沙漠化呈稳定态势。2000年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共有13508.4km2,占监测区域的11.8%。其中,临泽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占监测区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1.7%,高台占1.707%,肃南(部分)占1.427%,酒泉占0.851%,嘉峪关占0.276%,金塔占9.391%,额济纳旗沙漠化土地的面积为11434.64km2,占84.648%。由此看出,黑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同时分析了造成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13年5-8月按照GB13580.2-92规定的大气降水采样方法,采集了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南坡榆树沟流域32场降水,进行了pH、EC及离子组成的测定,并运用综合描述法、相关性分析、气团来源轨迹、富集因子及端源贡献法探究其来源。结果表明:榆树沟流域夏季降水的pH平均值为6.8,呈弱酸性;电导率在3.79~239 μs·cm-1,受降水量影响明显;阴阳离子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SO42->NO3->Cl->F-和Ca2+> NH4+>Na+>K+>Mg2+;SO42-、NO3-、F-和NH4+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Cl-基本来自海盐源,受地壳源的影响甚微;Na+的来源受海盐源和陆源共同影响;Ca2+和K+来自于非海盐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环境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不善,西北经济的发展必须注意与环境协调,资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经济平衡。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挥人才优势。欧亚大陆的贯通给西北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要发挥资源优势,由资源型向资源加工型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20.
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河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河。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把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分为五个阶段,分述了各阶段的特点。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得到四点启示。最后根据黑河流域演化特点与所得启示提出了黑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点建议:建立环境经济综合账户,进行生态经济综合研究;建立流域生态经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