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理论分析法,系统的梳理了集体公示地价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存关键问题,并尝试建立我国集体公示地价体系框架结构。研究发现,集体公示地价体系应由区片价、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组成。其中,区片价、基准地价已实现全覆盖,标定地价暂时留白,但仍是集体公示地价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集体公示地价体系存在平衡关系,区片价高于农用地基准地价与农用地流转价,低于国有末级工业用地基准地价,集体农用地基准地价低于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高于其征收补偿标准;应以城镇开发边界为限,界内界外选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未来,应加快确立区片价的公示地价性质与地位,加强集体公示地价评估参数的探索与相应技术标准的研制,进一步规范集体公示地价成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杜绝土地资源配置违规与合理可行的方法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理论指导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源配置的违法环节:农地转变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政府划拨土地转变为城市商业用地;违规者有地方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土地用途、使用权转变政策漏洞的巨大套利空间是其动力。研究结论:改革健全现行土地管理中政府划拨、商业与非商业用地间的悬殊价格差异,是杜绝土地违规交易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基准地价是我国地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基准地价测算的基础上,检验、分析巴彦浩特镇样点及地价,提出了抽样样本的总体和方差检验、准确的测算地价是基准地价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住宅用地价格影响的异质性,文中利用2008年第4季度至2015年第1季度的相关季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对住宅地价存在显著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住宅地价的影响总体上为正向效应,而价格型货币政策短期内抑制地价上涨、长期促进地价上涨;2)无论是价格型货币政策还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住宅地价的影响,都呈现东部和中部明显而西部最不明显的规律;3)不同地区住宅地价受不同货币政策影响程度不同,数量型货币政策相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影响程度总体上更大一些。基于此应注意货币政策对住宅地价影响的区域差异性,采取区域差别化的政策调控土地市场,不可"一刀切"。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城市基准地价动态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准地价是我国地价体系的组成部分,亦是政府部门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 重要依据。本文在总结基准地价评估特点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城市历年基准地价的分类地 价均值、分级地价均值与综合地价均值进行测算与分析,探寻其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对今 后城市基准地价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城镇土地等别与城镇地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拟合程度可客观反映城镇地价的合理性。以河北省10~15等城镇为例,依据现行城镇等别,采用改进熵值法及多因素综合法测得各城镇、各等别土地质量指数;通过拟合检验等间土地质量与基准地价数据,择优选择构建"基准地价-土地质量指数"耦合模型,测算等间及等内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拟定城镇地价合理性波动控制表并引入"偏离度"指标,分析评判省域城镇地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宏观上,河北省域整体符合地价"等高质优,质优价高"的分布原则,遵循了土地质量变化规律;微观上,存在少数城镇地价水平与土地质量明显不匹配现象,且城镇地价合理化程度及其分布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表现为中低等城镇地价不合理现象明显,住宅地价不合理城镇比例最高,环京津及冀中区域地价不合理城镇居多。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区基准地价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呼和浩特市区土地定级估价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历年基准地价的测算数值 ,计算出包括同级各类地价比率指数、同级各类地价环比指数、同类各级地价比率指数、同类各级地价环比指数在内的基准地价内部结构比率关系 ,并对三轮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总结出比率变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不同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价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以石家庄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划分集约梯度,运用雷达图法和偏相关法,对不同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分析,石家庄市住宅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约为70%,二者关系密切,但不同集约梯度下,二者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别较大;分梯度分析,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为80%(集约梯度下)>75%(低效梯度下)>55%(过度梯度下),偏相关系数为0.879(集约梯度下)>0.550(过度梯度下)>0.257(低效梯度下);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最大,关系为高度相关,地价越高,集约程度越好,二者关系最紧密。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论和地租地价理论,借鉴有关城镇化质量、土地质量、生态质量等系统质量的研究成果,引入"城市地价质量"概念,围绕地价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地价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协调度评价模型等度量方法,从发展程度、主导类型和协调水平的角度对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地价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发现:1)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地价质量发展程度存在地域差异,沿渤海湾环天津区域的城市地价质量发展程度高于冀中南平原区域,冀中南平原区域高于太行-燕山山地区域;2)在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地价质量发展进程中,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规划和调控供需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和完善;3)河北省县域尺度下各城市在地价质量协调度和地价质量发展程度的排序中总体呈正向顺序关系,但也存在少数不符合规律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分成两类。河南省郸城县具体项目作为政府主导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代表,其结论在同类项目中有一定参考价值。基于重庆和郸城县的建设用地指标占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的比例相同这一推理,核算出郸城县具体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价格为2.92万元/亩,该项目带来建设用地指标结余345亩,由此带来潜在收益1008.62万元,通过成本-收益对比确定该项目带给地方政府潜在利润571.71万元,利润率130%。结果显示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结余是隐形的,政府占有利用。由于建设用地指标稀缺,潜在收益巨大,政府产生高额潜在利润。根源上讲这是政府主导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地方政府的身份定位偏差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围绕地方政府的转型,藉由明确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主体地位,建立公开合法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的政策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资料及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后2个4年间,林地和建设用地是先减少后增加,草地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在8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增加.8年尺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2.前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7,园地与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林地的年变化率较低.后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9,耕地与园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未利用土地和草地的变化率较低,后4年变化程度比前4年明显.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政策变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和人口增长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学信息图谱、生态价值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综合分析研究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效应问题。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流域建设用地、林地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面积分别为1350.90 km2、85.50 km2,增长率分别为92.83%、0.96%;耕地、草地出现小幅下降趋势,缩减面积分别为729 km2、674.10 km2,缩减率分别为-5.02%、-7.63%;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维持多年平均水平,平均面积为297 km2、7.92 km2。空间格局呈现建设用地、耕地集中于流域核心区,草地、林地集中于边缘区的分异特征。(2)各时序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移图谱、土地利用涨落势变化近似,显著变化区主要位于流域盆地及其与山地过渡区,多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34%,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涨势幅度最高的是建设用地及林地。(3)基于不同的主导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梯度推移理论,以2000~2015年石家庄市城区住宅用地交易样本数据为基础,纳入通勤时间变量取代传统意义上梯度推移公式中的空间距离变量,并重新定义用于梯度系数的测算,再结合Kriging插值,探索石家庄市城区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住宅地价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通勤时间是影响地价发展的重要解释变量,采用改进梯度推移公式,强调了"时间"因素影响地价扩展范围和程度的重要性;2)2008年石家庄市城区住宅地价增幅最快的区域推移至桥西区的一环外,2011年推移至二环外;3)石家庄市城区住宅地价空间分布不均匀,高地价区凸向裕华区和新华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荒山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程度,以乌鲁木齐市荒山为例,应用修正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rc GIS 10.0的空间分析模块,综合考虑了坡度、坡向、交通等多项因子,并对不同因子赋予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1前期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对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影响很大。2地质和地貌条件对荒山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影响。3不可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比重最大,占总面积的54.90%,不宜建设用地的比重占总面积的20.52%,可用于建设用地开发的面积,仅为4.39%,适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20.19%。评价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5.
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疏勒河中游为研究区,利用ArcGIS9.2和ERDAS9.1平台,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流域2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资料,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流域2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疏勒河中游地区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为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三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22%,20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变化。(2)疏勒河中游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发生在耕地、建设用地和牧草地,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3.60%、7.97%和7.68%。(3)政策和人口增长可能是促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价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土地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文中以西安市2000年以来960个市场交易案例为样点资料,通过合理的空间插值,分析西安市地价空间格局及地价空间剖面的强度变化.结果显示:西安市城市地价空间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和点轴式分布,点是指相对周围区域地价较高的空间节点,轴按地价高低可分为高地价轴和低地价轴;西安市地价剖面方向性差异显著,西南方向、南-北方向、东南向地价增幅较大,而西北、东-西向、东北向地价增幅较缓慢.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疆疏勒县三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数据,对疏勒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者之和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2.97%,盐碱地和沙地等未利用地占44.35%。1990~2006年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盐碱地和沙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充分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越来越强烈。(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草地和沙地转化为耕地,耕地和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草地转化为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经历了"显著变化-缓慢变化-显著变化"的过程。(3)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小。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受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及人类干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陇南市城市空间拓展难的现实,从建设用地投人产出、用地结构、强度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的原因,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及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陇南...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大同市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多分类器集成方法获取1993-2013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研究大同市近20年的土地覆盖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20年间区域有林地、人工林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较快,灌木、裸岩、裸土和草地的面积减少较快。大同市整体土地覆盖变化反映了耕地林地增加、城镇扩展、灌草地和未利用地不断减少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2)大同市土地流失的来源为灌木林、草地及未利用地,地类去向为有林地、建设用地及农业用地,未利用地大部分被转化为林、草、农业用地;(3)阳高县、左云县、市辖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最高,灵丘县的土地利用程度最低,建设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增加使得大同市整体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4)大同市土地覆盖变化剧烈,主要受人口压力、资源开采及生态修复政策的影响。建议加强生态恢复功能,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并建立持续定期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内蒙古土地市场的现 状是一、二级市场均有一定发展,其协调运转机制初步形成,制度建设也取得进展。针对土地 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土地供应,增强其规范性、强化土地二级市场管理、 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