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小麦害虫预测和治理上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在20世纪70-90年代,创新了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有机结合方法,显著提升小麦害虫预测技术水平。从宏观到机理,突破了多项小麦害虫治理关键技术,包括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技术与抗吸浆虫机制,创新性提出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及穗期保护策略;利用田间开放式控制虫量的办法建立小麦蚜虫防治阈值及复合防治指标;麦田天敌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面向小麦生产实际,创建小麦吸浆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吸浆虫穗期保护策略和技术、蚜虫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等研究成果一直传承至今,列入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本文还介绍了在后续小麦吸浆虫、蚜虫预测与防控研究与实践中,传承与发展郭予元院士的学术思想,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他为我国植物保护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以此铭记初心,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农科文化。 郭予元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农业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他始终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立足生产实际,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坚守在农业战线60年,攻克一道又一道科技难题。他引领性创建了适用于植保科学试验的一套统计分析方法,为我国植保数理统计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创新性改变了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施药策略并集成综合防控技术。他系统性揭示了棉铃虫迁飞扩散机制及其与寄主植物-天敌的互作关系,促进了我国迁飞性害虫的基础研究,建立了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出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促进了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成果推广应用后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 传承先辈精神,感悟当代使命。 植物保护杂志策划推出了“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纪念专栏。希望以此缅怀郭予元院士,共同学习他学术报国、兴农为民的家国情怀,深入基层、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问题导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学术风范,以更饱满的热情推动植物保护科技高水平发展,迈向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昆虫学家,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原所长、一级研究员郭予元,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29日凌晨1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郭予元(1933.1.1-2017.5.29)先生,广东潮阳人,出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科技部攀登计划植保项目首席科学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  相似文献   

4.
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协同攻关研究,解析了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机制,明确了棉铃虫对多种农药抗药性动态并应用于棉田抗药性治理,揭示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对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生长规律和防治策略,基于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阈值和防治指标创建了准确预报二代棉铃虫发生数量的一代麦田扫网法,开展棉花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并指导选育多抗棉花系列新品种。通过整合诱杀、选择性杀虫剂、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次序使用和局部精准施药等绿色防治技术,组建区域性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引领了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主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20世纪80-90年代对中国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 包括组建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创新性思路、创建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以及对21世纪我国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出的发展前景和目标等, 其中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郭予元院士在我国主要粮棉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领域的相关学术思想及贡献, 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绿色防控策略制定以及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我国实现农作物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其在植物保护学科中特别是病虫害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郭予元院士作为将数理统计学应用在植保学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数理统计在植物保护学科中应用研究及其相关的教育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回顾了他在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郭予元院士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紧凑计算法、正交多项式系数复原表以及利用一系列早期型号计算器开发出几乎涵盖植保学科常用的数理统计学方法或模型的编码程序,为植保数理统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予元院士就在试验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当时国内少见的预测稻瘟病病情和最佳防治时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此后他在病虫害的研究上特别是害虫生命表、种群动态、多病虫危害产量损失和复合防治指标等方面应用了大量的数理统计方法,使得不少植保学科数据分析中所面临的难题、障碍和科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大推进并带动了数理统计学在植保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20...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领域中的重要工作,包括科学制定小麦病虫害综防科技攻关研究方案,推进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实践,创建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引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发展及人才团队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结合李光博院士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理论及实践上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当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加强我国小麦病虫害综合及绿色防控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植物保护学报》第5~11届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第8~9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农业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国际植物保护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原所长、一级研究员郭予元先生于2017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特志悼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我国棉花产业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控制策略,揭示了棉铃虫迁飞扩散规律及其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明确了转基因抗虫棉花生物安全和靶标害虫抗性机制,解析了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使得大灾之年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并对促进我国农业昆虫学基础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学科引领作用。其中,对棉花-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化学通讯机制的研究,开创了棉铃虫治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通讯间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棉铃虫及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嗅觉行为分子机制的研究,棉花虫害诱导关键挥发物生物合成机制的探索,及基于三级营养关系设计昆虫行为调控剂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上述研究成果为阐明棉铃虫及夜蛾科昆虫、中红侧沟茧蜂等膜翅目天敌寻找寄主的化学通讯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设计害虫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宜宾市翠屏区位于四川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种植水稻1.7万hm2。为提高水稻生产整体效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解决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问题,推动无公害生产的发展,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和省技监局制定的无农药污染病虫综合防治技术(IPM)规程,本区从2001年开始在水稻生产中试验示范IPM技术,2003年示范面积扩大到3个镇共400hm2。经过3a的试验示范推广,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与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有机结合的技术规范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抓了5项工作:①选用抗病虫优质…  相似文献   

11.
城固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陕西省城固县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的主要做法,以及组装集成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内容,通过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将该技术规范应用于示范区,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指导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和实现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继续加大对绿色防控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共、绿色植保体系,政府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扶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综合应用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就环江县实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提出按地理位置、病虫害发生种类、为害特点、气候和栽培条件等划分水稻病虫害防治区,各稻区依病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相应的综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12009年全国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2009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偏重发生,但水稻害虫发生程度总体上轻于2008年。截至2009年10月份,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0.73亿hm2次,比  相似文献   

14.
泰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病虫害是影响该国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2012年,在执行中泰农业合作项目期间,对泰国水稻病虫害发生监测与控制情况进行了考察,了解到泰国水稻生产、农业管理服务体系、水稻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情况.其中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和理念值得我国借鉴. 1 水稻生产情况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土地面积5140万hm2,耕地面积1940万hm2;人口6590万人,从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2.6%.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5%.主要分布于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5.
郑松  罗全丽 《植物医生》2008,21(1):8-10
无害化控制技术是以绿色植保、绿色农业为前提,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念出发,组合优化农业、物理、生态、环境友好型农药等措施,控制病虫危害,达到保证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农业为目的的植物保护技术。水稻病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是指对水稻产量影响大、危害重的病虫害,采用不污染环境、不影响水稻品质、能有效控制危害的植物保护技术措施。黔南州位于贵州南部,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有利于多种病虫发生,以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的病虫害,对水稻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为控制病虫害,施用大量农药,影响了环境,使农产品品质下降,同时也使有害生物加快产生抗性,增加防治难度。近年来,黔南州组织开展了水稻病虫无害化控制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天柱县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障稻田生态安全。通过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从农业部获悉,2014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各地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示范行动,扶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农民防病治虫缺劳动力、防治时间不统一、用药方法不科学所造成的防治效果差、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成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深受广大务农种粮农民欢迎,也为农  相似文献   

18.
为展示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示范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防治效果,更好地发挥展示区对全社会的示范宣传作用,从而加深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户对农作物病虫为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认识,全面了解植保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提高植保公共服务地位,更准确地为评估病虫为害损失提供依据,同时有效地宣传和推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援助乍得农业期间,对其处于非洲热带稀疏草原气候下的邦戈尔水稻主产区的旱季水稻病虫害发生进行了部分调查,并在乍得中国雨季水稻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观察病虫害的发生,初步掌握了该区域水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提出,以"抓种子,控源头"、"防秧田,控本田"、"治小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必须以农业预防和生物保护为主,化学防治上宜采用高效低毒类农药。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推广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城市是全省商品粮大县之一,全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67万hm2左右。近年来因防治水稻病虫害,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水稻农药残留不断上升。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湖北省植保总站《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要求,今年我市开展了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推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控制水稻害虫基数,减少施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