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处理土壤中结合态甲磺隆残留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土壤中甲磺隆结合态残留物的生态效应仍不容忽视,其对土壤细菌、真菌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对土壤放线菌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100%,至培养结束时(84 d)放线菌数量还未恢复到对照水平。但微生物反应程度在不同土壤、氮素水平及培养时间上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放线菌可作为评价甲磺隆除草剂残留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标。外源氮素(尿素)的添加,既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能缓减结合态农药残留物对土壤放线菌的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2.
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混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甲醇 水 冰乙酸为流动相,采用C18不锈钢柱,检测波长240nm,对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混合物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标准差别分别为0.081、0.013和0.013,变异系数为0.886%、0.268%和0.256%,回收率为99.39%、99.29%和99.28%,线性相关系数为苯磺隆r=0.9994、甲磺隆r=0.9992、氯磺隆r=0.9991,线性方程为苯磺隆y=1360088.17x 1389384、甲磺隆y=972186.69X-21262.8、氯磺隆y=789773.50X 86258.8。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甲磺隆的一种新的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4.
甲嘧磺隆和炔草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氮转化作为检测指标,分别考察了甲嘧磺隆和炔草酯对红壤、棕壤和潮土中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以及对潮土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供试农药以田间推荐剂量、10倍推荐剂量和100倍推荐剂量施入土壤15 d后,甲嘧磺隆对棕壤微生物表现为呼吸强度抑制作用,对潮土为促进作用,而红壤中除10倍推荐剂量处理组表现出抑制作用外其余两组均表现出促进作用;炔草酯会抑制红壤和棕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但会促进潮土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氮转化试验结果表明:以田间推荐剂量和5倍推荐剂量施入潮土后,甲嘧磺隆在7、14、28、42、56和70 d均能显著促进其硝酸盐含量;炔草酯除28 d时田间推荐剂量处理组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0、7、14和42 d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两种除草剂对3种土壤类型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为低毒,对潮土氮转化功能没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5.
嗪磺隆在土壤中淋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甲—苄磺隆为甲磺隆和苄嘧磺隆混剂,已被多家厂商开发用于移栽稻田。如杜邦公司的新得力、浙江乐吉化工厂的新代力和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双磺隆。为了解甲—苄磺隆的除草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明确其对水稻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室内生长箱试验、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1.生长箱试验于1992年4~5月间进行,生长箱型号为3NTL—50S,温度25℃,光照时间6:00~18:00,光照强度8000Lx。供试水稻品种为早籼中156和粳稻秀水11。4月9日播种,  相似文献   

7.
将杀虫单与苄甲磺隆混合使用,以防除一代二化螟和稻田早期杂草,达到一次用药虫草兼治的目的,减少了农药施药次数,降低了农业成本.  相似文献   

8.
我市常年种植旱茬小麦60万亩左右。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单一连年大面积使用2甲4氯、2,4-D丁酯化除,麦田杂草群落和危害程度发生了演变,播娘蒿、荠菜等杂草得到有效控制,而泽漆、糖介、麦加公、鹅不食、麦瓶草上升为优势种。为探讨甲磺隆和2,4-D丁酯混用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于1991年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大岭乡前钦宿村,供试小麦品种为鲁麦14,前茬夏玉米。中壤土,肥力较高,地势平坦,有水浇条件。试验田常见杂草有8种,均为阔叶杂草,其中泽漆、糖介、麦加公、鹅不食、播娘蒿、荠菜、麦瓶草分别占35.6%、19.5%、11.6%、11.2%、10.1%、8.7%、3.4%。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对甲磺隆降解菌S113(Methylopila sp.)的水解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酶为胞内酶、非诱导酶。建立了甲磺隆水解酶的酶促反应体系:2 830 μL Na2HPO4-NaH2PO4缓冲液(0.2 mol/L,pH 7.0),150 μL甲磺隆(1 000 mg/L),20 μL粗酶液(约1.2 μg粗蛋白),30℃水浴30 min。甲磺隆水解酶pH值稳定范围为6~9,最适pH值为8.0。水解酶热不稳定,45℃处理30 min,酶活下降59.22%,70℃处理30 min可完全灭活。测定了8种金属离子对水解酶的作用,发现 1 mmol/L 的Ca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甲磺隆的应用技术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冬小麦 1~ 2叶期施用甲磺隆 1.8~ 2.5 g/hm2 ,可有效防除北京地区麦田常见阔叶杂草 ,优于当前常用除草剂苯磺隆 15g/hm2 春季施用的除草效果 ,安全性与春季施用苯磺隆 15g/hm2 相当。实验室降解结果表明 ,当甲磺隆初始浓度为 6.25μg/kg以下时 ,经过215d后 ,对后茬玉米安全。研究表明 ,向日葵是甲磺隆理想的生物测定试材 ,对甲磺隆的最低检出浓度达到 0.125μg/kg,其根长抑制率与除草剂浓度有高度的相关性 ,最佳的剂量 -反应模型为 y=a+b lnx  相似文献   

11.
四氟醚唑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杀菌剂四氟醚唑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草莓经丙酮提取抽滤后,加入饱和醋酸铅和氯化钠水溶液利用共沉淀法除去杂质,再经液液分配及活性炭柱净化、浓缩、定容后,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进行测定。四氟醚唑的最低检出量为0.03 ng,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 mg/kg,在草莓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9% ~97.5%,变异系数1.5% ~2.8%,符合残留分析要求。用该方法测定了四氟醚唑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四氟醚唑在草莓上的降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4.2 d;在土壤中降解速度稍慢,半衰期为15.4 d,施药后7 d四氟醚唑的消解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通过研究处于沙漠化过程中的科尔沁沙地旱作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基础土壤呼吸活性,分析了土壤质量生物学特性的沙漠化演变。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基础土壤呼吸对沙漠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随着沙漠化程度增加,与土壤物理化学肥力因素有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呼吸活性随之下降。土壤酶活性和呼吸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有极显著的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酶活性和呼吸强度表征有机质和养分的状况及其数量的变异,因此,可以作为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质量特征变化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及其C/N比是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研究了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每kg土壤中含莠去津10 mg)中分别添加3种不同有机物料(腐熟猪粪、水稻秸秆和紫云英,用量均为每1 kg土壤中加入有机物料10 g)对上述生物学指标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污染土壤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及其C/N比率均明显降低;加入有机物料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及其C/N比率均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与加入有机物料的组成和生物特性有关,依次为腐熟猪粪>紫云英>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4.
氯嘧磺隆抗体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合成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联结物为免疫抗原,获得对氯嘧磺隆高亲合力的兔抗血清,建立了氯嘧磺隆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抗血清效价为6.4×104,IC50值为10.9 ng/mL,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4 ~295.4 ng/mL。在河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9% ~115.7%。结构相似的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氯嘧磺隆抗体的交叉反应率为0.1% ~4.8%。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河水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干旱区研究》2016,33(3):461-466
在日光温室中通过施用鸡粪、蚯蚓粪2种有机肥及添加生物碳,采用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的施肥和灌溉模式对土壤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只有Q+C+D处理提高了34.6%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他处理则降低了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生物碳的加入提高了土壤脲酶的活性,对其他酶的影响不一。滴灌提高了J+C+D处理40.6%脲酶活性和J+D处理20.3%的磷酸酶活性,对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影响。2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其中J+C+D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高,达50.5 mg·kg-1,相同施肥处理中滴灌也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3施用有机肥后显著提高了土壤的TC、TOC、WSTC、WSOC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0%~36.3%、11.8%~63.9%、5.2%~48.8%、5.6%~46.5%。生物碳的加入也提高了土壤TC、TOC、WSTC、WSOC含量。漫灌显著降低了J+C+M处理土壤TC、TOC、WSTC、WSOC含量。4土壤WSTC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都达到了显著的正相关,而WSOC只与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IC与纤维素酶、磷酸酶活性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丁草胺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中研究了丁草胺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低浓度(2 mg/kg)和中等浓度(4 mg/kg)丁草胺对微生物数量影响不大;而高浓度(10 mg/kg)处理则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在21 d后也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丁草胺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消失,酶活性恢复至对照水平。丁草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与其他酶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MTT法测定杀虫剂对家蚕细胞的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四氮唑嗅盐法(MTT法)和叶片浸渍法分别测定了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家蚕卵巢细胞(BmN)和家蚕活体(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两种生测方法获得的毒力测定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家蚕细胞和家蚕2龄幼虫的毒力差异均极显著。因此细胞的毒力测定尚不能替代昆虫活体测定。用MTT法测定了毒死蜱原药和乳油对家蚕卵巢细胞的毒力,结果表明同一杀虫剂的原药与制剂对细胞的毒力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杀虫剂对离体细胞的毒力时,建议使用原药。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变化规律,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较农田均显著提高,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在0~10 cm土层随恢复年限呈增加趋势,植被类型中乔木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大,乔木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呈正相关关系,在10~20 cm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恢复类型的植被,其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的关系与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正好相反,其在0~10 cm土层负相关,在10~20 cm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植被恢复类型和年限对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质的关系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土壤温度和水分对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测定了不同土壤温度(8,18,28,38℃)和含水量对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不同生境(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8℃范围内,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WFC)的5%~65%范围内,3种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当超过该范围时,流动沙丘的土壤呼吸速率仍呈上升趋势,而38℃培养条件下的半固定沙丘和18~38℃下的固定沙丘的土壤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不同类型沙化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温度系数Q10值随含水量的变化为:流动沙丘1.90~2.15,半固定沙丘1.80~2.13,固定沙丘1.82~2.1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