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稻田生态系统蜘蛛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77~1978年间,在广西北部和中部地区,调查了11个县13个公社的部分山区、平原稻田蜘蛛种类。经鉴定,有11科28种,其中分布普遍数量较多的有球腹蛛科的八斑球腹蛛;微蛛科的食虫瘤胸蛛和草间小黑蛛;狼蛛科的拟水狼蛛和稻田狼蛛(拟环纹狼蛛);长脚蛛科的日本长脚蛛等六种。这些初步被定为优势种。文中揭示了早稻和晚稻两类生态系中的蜘蛛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化的差异。早稻前期和中期以微蛛科种群为主,后期以八斑球腹蛛为主;晚稻前期是微蛛和八斑球腹蛛种群为主,两者比数相当,后期以八斑球腹蛛种群占优势。水稻全生育期不使用化学农药,蜘蛛混合种群数量在早稻和晚稻后期达到最高峰。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及其与稻飞虱、稻叶蝉数量消长的相互关系,受人为因素影响颇大,其中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和季节性农事操作的变更是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试验表明,稻田生态系蜘蛛种群对叶蝉、飞虱有明显控制作用,在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时应注意保护这一类天敌。  相似文献   

2.
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绍琦 《植物保护》1988,14(4):7-10
在1984年对稻田蜘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6年对其种类和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早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类水狼蛛和拟水狼蛛;双季晚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卵腹肖蛸、鳞纹肖蛸和拟环纹狼蛛。水稻生育后期郁闭度大、湿度大,蜘蛛数量增加。双季晚稻田蜘蛛优势种发生时期和飞虱、叶蝉发生时期相吻合,蜘蛛数量随飞虱、叶蝉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施用化学农药能直接毒死蜘蛛或将其驱出稻田使数量锐减。田埂种豆稻田蛛蛛类群数量大。蜘蛛的天敌有寄生蜂、鸟类、蛙类、捕食性昆虫等。蜘蛛的互相残杀也影响蜘蛛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3.
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二者在田间发生表现显蔟相关关系。田间笼罩试验结果,一定群落结构的稻田蜘蛛对稻飞虱日捕食量早稻为0.43—1.125头/蛛,晚稻为0.60—2.2头/蛛,这是湘南地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化防田与综防田蜘蛛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类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平原地区共有稻田蜘蛛10科27属41种,其优势种为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和锥腹肖蛸。在两类防治田的早稻田中,蜘蛛优势种没有变化,主要为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晚稻田中,蜘蛛优势种存在更替现象。在综防田和化防田中,蜘蛛种类和个体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对蜘蛛控制害虫生物量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食虫瘤胸蛛生物学和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虫瘤胸蛛是广西南部稻田优势蜘蛛种群。一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5、6月份繁殖最快。越冬现象不明显。其发生量早稻高于晚稻,与稻飞虱数量变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我地处于半山区、山区,稻田蜘蛛资源较为丰富,据初步调查有14科60余种,发生量占害虫捕食性夭敌总量的41.02—76.72%,是稻虫天敌中一个重要类群。发生数量较多的狼蛛、微蛛、球腹蛛、蟏蛸等7科的12种,是保护利用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稻田蜘蛛和稻飞虱田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市郊区稻田的主要蜘蛛类群,早稻田为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晚稻田为拟环纹狼蛛和拟水狼蛛。稻飞虱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稻田蜘蛛是稻虱的重要天敌。它们之间的矛盾,对分布型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夏林元等认为褐飞虱虫口密度每丛禾少于0.4头时,多属潘松分布;大于0.4头时,多属核心和负二项分布,这没有考虑同天敌的关系。孙品贤等认为,在蜘蛛和稻虱密度较高的条件下,蜘蛛和稻虱都呈聚集分布。我们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蜘蛛和稻虱密度  相似文献   

8.
1980~1983年我们对棉田蜘蛛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棉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每年6~11月份在各类型棉田中共采集蜘蛛标本5184头,经鉴定本地棉田蜘蛛计有13科61种。其中微蛛科5种,球腹蛛科6种,园蛛科6种,肖蛸科9种,管巢蛛科8种,跳蛛科10种,狼蛛科7种,漏斗蛛科1种,平腹蛛科1种,蟹蛛科3种,卷叶蛛科1种,盗蛛科3种,栅纺器蛛科1种。棉田蜘蛛种群虽多,其构成棉田生态系统的主要蜘蛛种群有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 vall,八斑球腹蛛Thersidion octomaculatum Boes et str,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管巢蛛(以Clubiona hummedi为主)四种。其余不少种类仅在田间偶见。6~9月统计,蜘蛛种群占捕食性天敌总量的59.50~78.23%,平均67.40%(见表1)。上述四种蜘蛛占蜘蛛混合种群的85.29~97.78%,平均92.46%(见表2)。四种优势种的发生量虽逐月加大,但种群数量比例也随棉花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差异。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9.
辽宁盘锦稻区杂草地与稻田中蜘蛛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慧  桑海旭  刘郁 《植物保护》2015,41(3):165-168
采用吸虫器法,系统调查了辽宁盘锦稻区杂草地与稻田中蜘蛛种类及优势度情况,以及蜘蛛优势种、种类数和个体数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杂草地全年共有4个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横纹金蛛、三突花蛛和黄褐新圆蛛。水稻生长期内稻田共有3个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横纹金蛛、粽管巢蛛。杂草地与稻田中优势蜘蛛数量与蜘蛛个体数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为缓慢上升趋势,最高峰均在8月中下旬,分别达到139头/m2和155头/m2,至水稻成熟期迅速减少。水稻插秧前与收割后,杂草地蜘蛛种类数最高值分别为23种/10m2和34种/10m2,均高于稻田;稻田中蜘蛛种类为缓慢增加,至收割前达到峰值23种/10m2。两个生境蜘蛛种群的相似性系数为0.666 7。  相似文献   

10.
周祖铭  李菊燕 《昆虫天敌》1992,14(3):112-116,107
作者从1973~1991年对稻田蜘蛛进行了生态学研究。拟水狼蛛在田边湿润土和长期有水稻田发生量一般比土壤干燥和湿润稻田多0.42倍及1.35倍。在稻田生长前期温暖高湿(4~6月),适宜于草间小黑蛛、食虫沟瘤蛛生殖、生长;后期高温干旱有利于八斑球腹蛛繁殖,拟水狼蛛在温季节,种群发生量随食物量的增加而累积上升。夏初寒潮,气温比历年低5℃以下,伴随暴雨在50毫米以上,草间小黑蛛受到了抑制,下降了35.75%。早春冬作物绿肥、油、麦进行收割翻耕,迁移刊田边的蜘蛛,又进行了三光,能安全迁入早稻田的蜘蛛仅4.91%,但潜伏在土室、土缝、石隙中的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蛛、食虫沟瘤蛛,受三光的抑制作用较少,能安全迁入早稻田的依次为15.85%、4.98%、3.44%,栖息在土表及植株上的八斑球腹蛛受三光的影响较大,能转移到早稻田仅1.31%。夏末秋初,收早稻插晚稻的双抢季节,蜘蛛由前作早稻田的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蜘蛛、八斑球腹蛛、食虫沟瘤蛛等依次能迁入晚稻田的分别为34.13%、21.86%、13.29%、1.08%。在稻田栽培期间,栽培早一般比中、迟插田多27.44%及82.85%,中插稻田又比迟插田多82.54%。  相似文献   

11.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茭白田中的蜘蛛Spider群落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对茭白田和蔬菜地,蚕豆地,小麦地,冬闲田,田梗和荒地等生境中的越冬蜘蛛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就茭白田对邻近稻田蛛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茭白田越冬蜘蛛种类有11科,31属,48种。在茭白田中越冬的蜘蛛密度是其它生境的4倍-40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茭白田蜘蛛的优势种,占总数的50%以上。茭白田可提高邻近稻田蛛量约30%。茭白田是蜘蛛尤其是拟水狼蛛在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的越冬场所和避难所,对保护稻田蜘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平原不同稻田生境越冬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为优势种。异质性大的越冬稻田及田埂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均大于异质性小的越冬稻田和三光田埂,越冬稻田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小主要由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决定,与均匀度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3.
稻田微蛛优势种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9年研究发现,我国江南稻田微蛛有10种左右。其中食虫沟瘤蛛(Ummeliatainsecticeps)为各稻区优势种,在湖南占微蛛总量的90%左右;草间小黑蛛(Erigone graminco-lum)在周围环境棉田等较多的稻田(浙江萧山,湖南湖区)可成为优势种;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在某些年晚稻后期(江苏苏州,湖南湘阴)可成为优势种;齿螯额角蛛(G·dentatum)则为千米以上海拔高度稻田(云南下关,贵州贵阳)的优势种;隆背微蛛等其他种类只在某些稻区常见或少见。农事活动和化学农药等只影响优势种和非优势种种群数量的增减,对优势种的形成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稻田及常规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吸虫器、黄板诱捕、黄盆诱捕和扫网4种采样法,对双季稻区生态稻田及常规稻田两类生境稻田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整个生育期,生态稻田中节肢动物天敌的物种数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稻田生境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稻田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的建立,生境越复杂,植被多样性越高,物种种类就越多。  相似文献   

15.
Bt水稻对主要非靶标害虫和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研究了2个转cry1Ab cry1Ac杂合基因籼稻品系TT9-3和T19-4对主要非靶标害虫飞虱、叶蝉以及捕食性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Bt稻与亲本对照(IR72)田间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成虫的虫口密度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无显著差异,而若虫密度有一定的不同。TT9-3稻田中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若虫密度分别于移栽后早中期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TT9-4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Bt水稻与亲本对照间锥腹肖蛸、四斑锯螯蛛、食虫沟瘤蛛、拟环纹豹蛛及拟水狼蛛种群数量动态趋势相似,数量上大多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Bt水稻对稻田优势蜘蛛基本上无明显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存在差异。其空间分布主要由稻田蜘蛛本身的扩散程度及生殖 ,游猎型和定居型数量的多寡 ,主要目标害虫的数量及其分布 ,栖息环境的变化及其耕作方式和稻田蜘蛛的种群密度及其种间竞争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对水稻病虫草害控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5~1987年在浙江上虞、肖山、黄岩试验,稻田放养草鱼、鲤鱼、尼罗罗非鱼后,对早稻第3代白背飞虱的虫口能减少34.48~74.31%,晚稻第5代褐飞虱可减少51.23~55.49%,早稻第2代二化螟下降44.26~51.10%,早稻纹枯病减轻42.65~59.91%。并可基本控制本田期萌生稗草、牛毛毡、矮慈菇等19种杂草。通过研究证明,稻田养鱼是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两种稻虱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南京江浦稻田8月上旬前以稻虱缨小蜂为主,主要寄生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卵,8月中旬以后则以拟稻虱缨小蜂占优势,主要寄生于褐飞虱卵。水稻苗期灰飞虱卵寄生率平均为27.3%,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卵寄生率,杂交稻田为10.87%和21.5%,晚粳稻田为20.67%和19.6%。白背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里直线相关,而褐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呈幂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128+0.2075x和Y=0.006807x~(1·48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