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遗鸥是蒙古高原荒漠—半荒漠生态条件下的特有鸟种,是国际公认的濒危鸟种,具4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的春、夏季主要栖息、繁殖地是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2006年遗鸥的繁殖地在湿地的红碱淖尔湖,所以4月-10月对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的红碱淖尔底栖动物的组成和分布及月动态变化进行调查,并且对水生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的蜕皮壳数量进行调查,以及对遗鸥在春、夏季繁殖期的觅食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红碱淖尔的底栖动物种类少,只有9种,且都是水生昆虫,豆娘和摇蚊是优势种,占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90%以上。遗鸥食物种类少,繁殖地生态环境脆弱,典型相关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豆娘幼虫是遗鸥繁殖期间的主要食物,5~7月高峰期的摇蚊幼虫是遗鸥重要的食物补充来源。遗鸥与豆娘幼虫、遗鸥与摇蚊幼虫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种群数量存在着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疆柴窝堡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对新疆柴窝堡湖的浮游植物进行实地考察,以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4个采样点100个样品中的浮游植物分析、鉴定,并对不同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进行比较,综合运用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柴窝堡湖具有藻类植物92种,隶属8门31科60属,其中硅藻(Bacillariophy-ta)的种类最多,绿藻(Chlorophyta)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蓝藻(Cyanophyta)次之;具有5个优势种,即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Ehr.)、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Ehr.)、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Breb.)、粗刺藻(Acanthosphaera zachariasiLemm.)、水绵(SpirogyraLink.),群落结构属于硅藻-绿藻-蓝藻型,夏秋季节进水区和岸边区浮游植物生长优势较为明显;结合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该水域水质趋于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主要湖泊水资源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主要淡水和微咸水湖泊的水量、水质状况,对近50 a来不同类型湖泊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呼伦湖的水量最大,达52.1×108m3;哈素海水量最小,仅0.18×108m3。哈素海为淡水湖,矿化度仅0.6 g·L-1,其余湖泊均为微咸水湖,其中达里诺尔湖矿化度最高,达6.1 g·L-1,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与乌梁素海、岱海和红碱淖相同。哈素海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2+-Mg2+-HCO-3-SO2-4;而呼伦湖为HCO-3-Na+。内蒙古地区湖泊总体上呈现出水位下降、面积收缩小、水量减少、水体咸化的特征。湖泊水质变化与湖泊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湖泊水量增加水体淡化,反之咸化。淡水湖泊哈素海水质基本稳定;呼伦湖、岱海、达里诺尔湖和红碱淖水体矿化度升高较快;而乌梁素海由于受水利工程与农业灌溉等的影响,湖泊水量较为稳定,但水体矿化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湿地景观格局能够反映湿地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其时空演变有助于理解干扰因子与湿地生态过程之间的作用关系.选择疏勒河中游的库塘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和内陆盐沼等5种湿地类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湿地类型面积、景观指数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 1987-2017年疏勒河中游湿地总...  相似文献   

5.
2016年至2018年的5月和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额济纳旗的鸟类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多次调查。本项调查中共记录到繁殖期鸟类63种,隶属于18目30科,其中留鸟13种,夏候鸟42种,旅鸟8种。在繁殖鸟类中,古北界的鸟类有37种,占58.7%,鸟类区系具有典型的古北界特征。文中对该地区不同生境鸟类群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鸟类主要集中分布在湖泊湿地生境以及农田居民点,荒漠生境鸟类数量最少。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群落丰富度均最高,荒漠生境均最低,即湿地生境是额济纳旗生物多样性存续的关键,而荒漠生境是生态恢复工程的重点区域。此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与农田生境的鸟类相似度最低,而绿洲和农田生境的相似度最高,即水资源相似的生境,鸟类群落相似性高。本项调查为阿拉善地区鸟类和生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MfMel1基因在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的结构、所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以及进化关系进行分析;通过遗传转化方法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敲除转化子△MfMel1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与野生型菌株Bmpc7均无显著差异,但产孢量显著降低。△MfMel1菌株在0.01%SDS、600μg/mL刚果红、150 g/L甘油、200 g/L蔗糖、6 mmol/L H2O2、4%NaCl和1.2 mmol/L山梨醇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菌丝形态均无显著变化,但对200 g/L葡萄糖的渗透胁迫敏感性增强。敲除转化子△MfMel1菌株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降低,对桃果实的致病力显著下降。表明MfMel1基因在桃褐腐病菌中可能通过参与调控α-半乳糖苷酶酶活,从而参与病原菌的致病。  相似文献   

7.
有机桃园天敌与蚜虫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蚜虫是有机桃园早期的主要害虫类群,为研究蚜虫与天敌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在基地内设计了地表种植大蒜+覆盖地膜、种植100%紫花苜蓿和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3种生态调控模式,调查昆虫群落的变化,分析蚜虫的主要天敌及生态调控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的主要天敌分别为龟纹瓢虫、小花蝽和七星瓢虫。蚜虫数量与益害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对照处理相比,种植100%紫花苜蓿处理小区和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处理小区,益害比和天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升高,蚜虫总体数量显著降低。果园种植100%紫花苜蓿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数量;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8.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运用样方调查方法,于2016年对南泥湾湿地的蚯蚓种类、密度、生境等进行了调查,运用DNA测序技术对蚯蚓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现陆栖蚯蚓3科3属3种,分别为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和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湖北远盲蚓是优势种;湿地退化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开垦区,蚯蚓密度夏季高于秋季;影响蚯蚓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是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蚯蚓密度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蚯蚓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将有助于定量的预测和评估蚯蚓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上游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地区不同湿地类型土壤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的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湿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匮乏,多样性低,萌发的物种数在仅10-13种之间,种子库密度在168-2093粒/m2之间,属于较低水平。各湿地土壤种子库密度表现为人工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受保护的人工湿地土壤种子库最高。种子库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博斯腾湖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博斯腾湖浮游植物自1987年7月至1989年9月连续进行了12次采样,布设12个采样点,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数量、生物量、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等群落生态学的调查和初步研究,并对博斯腾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进行了总评和分区评价。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8属131种。浮游植物数量年均达388.19万/升(细胞数)。秋季最高,为786.79%/升,冬季最低,为47.47万/升,春季为265.93万/升,夏季为428.55万/升。秋季各点多以蓝藻门的微囊藻占优势,春、夏季多以绿藻门的骈胞藻占优势。冬季多以绿藻门的栅列藻占优势。甲藻门的飞燕角甲藻为全湖性的广布种,它不因季节和点位改变而变化。硅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优势种主要是β—中污生物带种,其次是α—中污带种。多样性指数在1.96—2.13之间。从多样性指数和初级生产力计算结果及其它多项指标看,博斯腾湖大湖区水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区趋势为:Ⅲ区>Ⅴ区>Ⅳ区>Ⅱ区>I区。博斯腾湖属于绿—蓝甲藻型中营养湖泊。与70年代博斯腾湖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对比,表明近年来,人为因素使博斯腾湖富营养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相似文献   

11.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6年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将研究区面积大于5km2的湖泊-湿地复合体划分为湖泊、沼泽水体、裸地、裸滩与盐化地、湖滩湿地、典型湿地、地带性草原7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揭示不同草原地带湖泊-湿地复合体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锡林郭勒草原范围内,湖泊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2.
A new species, Wardium gvozdevi sp. n., was described from a slender-billed gull (Larus genei Brême) in central Kazakhstan (Lake Tengiz). It was experimentally established that brine shrimps Artemia salina, abundant in the lake, are obligatory intermediate host of the cestodes. Wardium gvozdevi develops in the intermediate host (from an oncosfere to a cysticercoid) during 12-15 days under conditions of Lake Tengiz with the extremely salt water (65-80 per mill) and temperatures of 22-24 degrees C.  相似文献   

13.
博斯腾湖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RS和GIS技术,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和2010年的ALOS/AVNIR-2遥感影像,结合博斯腾湖湿地的区域特点,提取博斯腾湖湿地生态景观格局信息,并选取12种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指数,对博斯腾湖湿地20年的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湿地面积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0-2000年间湿地总面积增加351.8km2,其中人工湿地面积增加34.93km2,自然湿地增加316.87km2;2000-2010年间湿地总面积减少277.34km2,其中人工湿地面积减少28.36km2,自然湿地面积减少248.98km2。从景观整体来看,均匀度指数较低,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景观被湖泊,潮间沼泽和光滩沼泽这三个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所控制。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罗布泊最后干涸时间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泊的干涸是中亚干旱地区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事件,现有研究对1921年覆水以来最后一次干涸发生的时间存在广泛争议。通过相关概念的明确和研究对象时空范围的限定,基于文献对比分析和遥感图像的重新判读,逐一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异同;并分析了1930年代以来湖面的盈亏情况以及补给水源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罗布泊最后一次覆水于1962年,干涸可能发生在该年冬季,最迟不晚于次年夏季;在极度干旱的气候背景下,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湖水存在剧烈的盈亏变化;而农业耗水规模的扩大和筑坝拦水,直接促成了最后一次干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候鸟和荒漠生态系统。2006年3月~2007年4月,对该保护区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境等进行了多次科学调查。综合文献记载,得知阳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86种,隶属13目,30科,57属,其中留鸟13种,夏候鸟47种,冬候鸟5种,旅鸟21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繁殖鸟总数的70%,而东洋界种类仅2种。生境类型包括湿地、草原、灌丛和居民点等。近年来保护区内珍稀鸟类数量不断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  相似文献   

16.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土壤颗粒组成、水分、盐分、pH值和速效养分(氮、磷、钾)、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粒与砂粒为主,土壤质地以粉砂质壤土与砂质壤土为主;土壤含水量总体呈现湖周湿地>河流入湖口>泉眼分布区>荒漠的规律;艾比湖湿地不同类型土壤盐分存在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盐化、碱化严重;艾比湖湖周土壤pH值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艾比湖东部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南部速效钾含量最低,北部速效磷含量最低,与此同时,艾比湖湿地速效养分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剖面中的含量具有一致性;土壤有机质与碱解N含量相关性较强,其空间分布的特点是环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阿其克苏河沿岸土壤有机质含量,梭梭荒漠表层及平均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弱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