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科学配制棉花脱叶催熟剂药液,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评价了 4 种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在不同放置时间内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植保无人飞机(UAV)喷施作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40 g/L噻苯 ? 敌草隆悬浮剂药液体系在配制后 0 h的悬浮率和持留量最优,分别为95.5%和 5.49 mg/cm2;68%噻苯 ? 敌草隆可湿性粉剂药液体系配制后0 h在棉花叶片上接触角最优(0°);81%噻苯 ? 敌草隆水分散粒剂药液体系和12%噻苯 ? 敌草隆可分散油悬浮剂药液体系中噻苯隆的稳定性均较好,配制后24 h分别降低了11.63%和14.47%。总体上,4种脱叶催熟剂药液体系的悬浮率、持留量和噻苯隆含量均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在 0.5~1 h时内降幅最为显著。药液放置时间对UAV喷施后的雾滴体积中径 (VMD,Dv50)、雾滴覆盖率和均匀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 种药液体系的田间脱叶率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 0~1 h内下降最快,放置超过 1 h会对棉花脱叶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 12 h后影响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棉花脱叶催熟剂药液的科学配制和UAV喷施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剂量40%氰草津悬浮剂+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对豫南稻麦茬区小麦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40%氰草津悬浮剂1 200~1 800 g/hm~2+75%苯磺隆32.1~48.0 g/hm~2处理对卷耳的株防效均达100%;40%氰草津悬浮剂1 500~1 800 g/hm~2+75%苯磺隆39.9~48.0 g/hm~2处理对猪殃殃、婆婆纳、荠菜的株防效达90%以上,显著高于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和40%氰草津悬浮剂单剂处理对麦田杂草的防效;两者混用对看麦娘有一定的兼治效果。说明40%氰草津悬浮剂+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具有优异的防效,对单子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雾滴粒径药剂对其雾滴沉积、穿透以及棉花脱叶催熟效果,试验设置100、150、200和285 μm共4个不同雾滴粒径,用水敏纸测定雾滴在棉花冠层的沉积分布特征,并调查对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雾滴粒径对于沉积分布特征以及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喷施雾滴粒径为100 μm时,具有最大的雾滴密度;当喷施雾滴粒径为150 μm和200 μm时,具有最大的覆盖度及沉积量;以下部沉积量与中部沉积量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时,在喷施4个雾滴粒径下植保无飞机喷施雾滴的穿透率为39.4%~63.8%,各雾滴粒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喷施4个雾滴粒径下,2018年和2019年棉花脱叶率分别为74.7%~80.4%和79.3%~88.4%;吐絮率分别为84.9%~92.0%和86.4%~94.2%。表明当喷施雾滴粒径为150 μm或200 μm,具有更高的脱叶率和吐絮率,较适宜棉田植保无人飞机脱叶催熟剂喷施选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10mL/1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g/66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1g/667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荠菜)药后45d防效均在83.4%~89.8%之间,可以有效控制麦田阔叶杂草.几种除草剂对荠菜、播娘蒿的防效相当,对猪殃殃的防效,以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处理的最好,以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处理的最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甲哌鎓对棉花表皮蜡质沉积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新陆早55号’棉花为试材,将甲哌鎓按有效成分0、4.5、7.5、10.5和15.0 g/hm2的剂量分别喷施于叶面,于施药后1、4、7和12 d分别测定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表皮蜡质含量及12 d内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结果表明:于叶面喷施甲哌鎓后,棉花叶片光合速率、表皮蜡质含量及SPAD值与甲哌鎓浓度、处理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性。4.5与7.5 g/hm2的甲哌鎓处理可提高棉花光合速率并且持续期较长;SPAD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及甲哌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加及叶色加深;4.5 g/hm2甲哌鎓处理更利于棉花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蜡质、光合速率、SPAD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光合速率与蜡质、SPAD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蜡质的沉积及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叶片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6.
引进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设计3个药剂处理:一是先做封闭处理,再使用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二是每667 m~2用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55 mL+53%苯噻·苄可湿性粉剂80 g混用;三是每667 m~2用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55 mL(单用)。再用常规药剂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能有效防除水稻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可作为水稻田二次施药的常规药剂,且可与其他农药混用。  相似文献   

7.
苯噻草胺(mefenacet)是一种酰苯胺类除草剂,与丁草胺(butachlor)相比,由于其安全性好,施药适期长,其和苄磺隆(bensulfuron-methyf)的复配剂已在抛秧、移栽稻田广泛应用,但在直播稻田的使用技术国内未见报道。本项研究针对本市和全国直播稻面积不断扩大,而且使用丁草胺、二氯喹啉酸(quinlorac)的复配剂对稻苗的安全性差、对土壤环境污染重的问题,摸索出苯噻草胺和苄磺隆复配剂(以下简称苯·苄)在直播稻田的使用技术。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60%农力Ⅱ(苯·苄)WP(浙江乐清农药厂)、50%圣农乐(苯·苄)WP(…  相似文献   

8.
布顿大麦草为麦田入侵杂草, 为尽早建立对该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布顿大麦草对2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剂41%氟噻草胺悬浮剂对布顿大麦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42%氟啶草酮悬浮剂?60%丁草胺乳油?40%砜吡草唑悬浮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效果不理想; 茎叶处理剂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烯禾啶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布顿大麦草防除效果好, 5%咪唑乙烟酸水剂?8%炔草酯水乳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双唑草腈颗粒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唑啉草酯乳油?7.5%双环磺草酮颗粒剂?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效果不理想?氟噻草胺?在推荐剂量492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为75.40%; 啶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烯禾啶在推荐剂量14?1 500?187.5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3.96%?60.60%?65.07%?综合本研究结果及除草剂使用特性, 麦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氟噻草胺土壤封闭或者啶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进行有效防除; 油菜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烯禾啶进行防除; 非耕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草甘膦异丙胺盐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9.
通过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360、540μmol·mol-1和720μmol·mol-1)与不同氮肥营养(0、150、300 kg·hm-2和450 kg·hm-2)相互作用对蕾铃期棉花-土壤氮含量变化及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增加,高氮肥处理下棉花叶片、蕾铃中氮含量显著降低,茎秆、根系中氮含量增加,棉花整株氮含量表现为下降;相同的CO2浓度下,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棉花各器官氮积累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蕾铃、叶片氮积累量较高,茎秆、根系氮积累量相对较少,说明CO2浓度增加与增施氮肥促进了土壤氮素向植株叶片和生殖器官运输。通过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分析,CO2浓度升高为540μmol·mol-1,各施氮水平下棉田土壤NO3--N含量显著降低,NH4+-N含量在低氮水平下有少量增加,在高氮水平下表现为降低;CO2浓度升高为720μmol·mol-1,土壤NO3--N含量表现为降低,NH4+-N含量呈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且浓度范围在500~720μmol·mol-1,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有效促进棉花对氮素养分尤其是NO3--N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采用不同施药方法对稻蛀茎夜蛾、甘蔗粉角蚜和甘蔗蓟马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结合甘蔗下种,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750g/hm2与底肥一起施用,对苗期稻蛀茎夜蛾防效为70%~75%; 结合甘蔗大培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与追肥一起施用,药后45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达98%以上,对甘蔗蓟马防效达70%以上; 在甘蔗伸长期,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g//hm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25~300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750mL/hm2对水450kg/hm2淋浇甘蔗根区,药后15 d对甘蔗粉角蚜防效为90%以上。农药根施防治甘蔗害虫,方法简单易行,持效期长,且对环境友好,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害虫防治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覆膜滴灌棉花根系活力和叶片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田间试验法,分析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花铃期根尖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并对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以6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的105%、100%、95%、90%、85%、80%为灌溉上限,共设6个灌水梯度,即5 400、4 950、4 500、3 750、2 850 m3/hm2和2 550 m3/hm2。结果表明:单株叶片干重及叶面积、地上部干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减少而降低,根冠比随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灌水量的降低而升高,且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4和-0.667;根系活力随灌水量的降低而降低,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67。当灌水上限为95%,即灌水量为4 500 m3/hm2时,作物表现出轻微的水分胁迫,随灌溉量的继续降低,胁迫加重。植物体内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表征棉花受干旱程度,可为棉花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棉花叶位SPAD值的影响及棉花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棉花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含氮量不同,苗期、蕾期、花铃期、铃期叶片含氮量分别为28.1、27.4、32.2、30.9 g·kg-1。在各时期不同处理的叶片含氮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增加。土壤质地不同(砂壤土、粘壤土)时,高、中、低产棉田棉花叶片含氮量存在差异;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随之提高,同时棉花不同叶位间的含氮量更加接近。对叶绿素的分析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差异显著;施氮量增加能够提高棉花叶片的SPAD值,同时减小棉花不同叶位间SPAD差值的大小。初花期和花铃期顶1叶的叶位差指数PDI与棉花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最高,可以用叶位差指数作为衡量棉花氮素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ELISA法和室内生测法研究分析了3个转Bt基因棉花株系新棉33B、GK12、GK2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校正死亡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杀虫蛋白表达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苗期和蕾期杀虫蛋白表达量较高,花期呈下降趋势,花铃期下降最为明显,到铃期和吐絮期含量略有回升.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其顺序为叶>铃、花心、花萼、蕾>花瓣>苞叶.室内生物测定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高度一致.转Bt基因棉花应加强中后期对棉铃虫的监测和补充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4.
棉花苗期到盛花期倒四叶激素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苗期到盛花期棉花倒四叶的内源激素变化情况,以及激素和棉花各生长部位相互关系。结果表明:IAA的含量随着棉花的生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进入盛花期后,IAA开始上升;CTK随着棉花的生长呈现上升的趋势;GA3在花铃期有下降的趋势,GA3和蕾中的GA3变化相反;ABA的高峰值和花芽中ABA的高峰值的出现有时间差。叶片中各激素比值在现蕾期与叶片中养分N、K的变化趋势有相似之处;与茎中N、K的变化存在时间差;在花铃期与营养器官中的N的变化趋势相似,和K的变化趋势相反。激素比值变化对各部位的P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及其对各世代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总体上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6个品种(系)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子叶期最高,达1 210.03~1 733.15 ng/g,与子叶期相比,三叶期、七叶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Bt毒蛋白含量减少幅度为2.5%~96.0%。6个品种(系)对第4代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较低,毒杀效果仅为19.0%~41.3%。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代下降,各棉花品种对第4代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仅为12.0%~36.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棉花库源比(铃叶比)变化对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影响,揭示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本研究开展了多项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棉株的病害严重度与其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早熟品种开花期早,铃叶比高,病害发生重;盛蕾期以前的气温对棉花生长和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作用大于土壤水分的作用。与常温处理相比,提高棉花3叶期至盛蕾期的气温,可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减小库源比,其发病盛期延后约45 d,病情指数平均减少72.9%,棉花生物学产量平均提高123.8%;去蕾和推迟打顶均可降低棉花铃叶比,减轻病情,以去全蕾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叶面喷施甲哌鎓可提高棉花铃叶比,利于病害发生。因此,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主要病因;开花期以前棉花代谢源(叶)的生长量决定着病害发生的时间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膜下滴灌棉田的蒸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的涡度相关资料,分析新疆北部膜下滴灌棉田不同生育期的蒸散变化特征及蒸散量。结果表明:各生育期蒸散量与净辐射的日变化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午间蒸散强度最大;播种-出苗期、苗期和吐絮期蒸散量主要受净辐射控制,蕾期与花铃期蒸散量主要受叶面积指数控制;在现行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下(年灌溉定额340~390 mm),除吐絮期外,其他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均可以满足棉田蒸散耗水;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平均日蒸散量分别为1.8 mm/d,1.7 mm/d,3.7 mm/d,3.8 mm/d和1.2 mm/d,全生育期蒸散量为514.3 mm。  相似文献   

18.
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HPLC-MS/MS),建立了棉叶中噻苯隆和敌草隆的残留分析方法。本方法中噻苯隆和敌草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0%~84.6%(RSD为1.3%~8.1%)和78.2%~97.2%(RSD为5.9%~11.8%)。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施药剂量条件下研究了噻苯隆和敌草隆在棉叶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剂量和低剂量施药条件下,噻苯隆在棉叶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d和1.8d,敌草隆在棉叶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8d和5.3d,不同剂量施药条件下噻苯隆和敌草隆在棉叶上的消解规律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