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持水性及孔性的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有机质,碳酸钙在土壤持水性,土壤孔性方面的研究表明,(1)低吸力条件下,自然土(原状土)的持水能力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加(2)土壤中的孔隙度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3)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条件下,碳酸钙对石灰性土壤的持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肥力土壤磷素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固定累积问题,采用化学浸提方法,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对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磷素的活化作用,提高磷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低肥力和中肥力土壤,相同浓度下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表现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对于高肥力土壤,相同浓度下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为柠檬酸>草酸>苹果酸.低浓度对有机骏对土壤磷的活化有抑制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耐氮性苦荞在苗期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对低氮胁迫的响应,采用盆栽试验,选用迪庆苦荞(耐氮能力强,DQ)和黑丰1号(耐氮能力弱,HF)两个不同耐氮性苦荞品种,设不施氮(CK)、低氮处理(N1)和正常供氮(N2)3种不同施氮量处理,对苦荞苗期土壤理化性质和3种碳转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低氮胁迫下迪庆苦荞具有一定的品种优势,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土壤有机碳、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均明显高于黑丰1号,土壤含水量和pH值低于黑丰1号。(2)氮肥处理和品种均对苦荞土壤碳转化相关酶活性产生显著的影响。低氮处理下迪庆苦荞土壤中的单糖酶(β-葡糖苷酶)活性和二糖酶(蔗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黑丰1号,迪庆苦荞的单糖酶比黑丰1号高了58.3%,二糖酶为黑丰1号的3.3倍;而在常氮处理下则为迪庆苦荞低于黑丰1号,分别低了19.7%和42.8%。在不同氮处理下迪庆苦荞分泌更多的多糖酶(纤维素酶),3种氮处理下酶活性分别比黑丰1号高66%、40%和22%。综上分析,耐低氮能力强的苦荞品种可以通过调节土壤酶活性来适应低氮的生长环境,并可能通过此种方式来改变其对碳源的偏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地的三个施肥处理:无肥(CK)、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M)的土壤进行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K、NP、NPM土壤中的有机磷都能自然矿化,其中CK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较弱,而NP、NPM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较强,并且种植作物有利于土壤磷的矿化;CK土壤基础供磷能力较弱,施用磷肥可提高CK土壤的供磷能力,而NP、NPM土壤基础供磷能力较强,施用磷肥对土壤供磷能力影响不大;长期种植作物不施磷肥土壤中的磷处于耗竭状态,施NK肥种植作物处理能加剧土壤中磷的消耗;CK土壤供磷能力较弱,作物对土壤磷的依存率较低,对磷肥的利用率高,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明显;NP、NPM土壤供磷能力较强,作物对土壤磷的依存率较高,对磷肥的利用率低,施用磷肥增产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新砂田压砂瓜生育期内,单作(T1)、间作(T2)、覆膜单作(T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2和T1;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为“高-低-高-低”双峰模式,其余养分变化相似,呈“高-低-高”单峰模式。(2)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3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T2处理次之,T1处理最低。(3) 在各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4) 三种种植模式下,西瓜产量高低为T3>T2>T1。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敖包小流域土壤水分性质与土壤墒情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敖包小流域属于黄土丘陵区,该区土壤水分性质特点是:剖面土质均一且质地较轻,土壤持水能力较强,有效水含量较多,土壤深层贮水较丰富,土壤入渗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灌木林优化配置格局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覆盖度时,灌木林的水平配置格局成为制约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以宁夏盐池县风沙区人工灌木林基地为试验区,研究了不同下垫面类型和不同配置格局的灌木沙障对风速、近地表输沙率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的防治土壤风蚀能力与灌木林的种类、高度和配置格局有直接关系:行带式配置能显著提高灌木林的防风效果,其中以沙柳林效果最佳;三行一带、平均高1.5m、行距1.5m、插深0.5m配置规格的沙柳沙障对地表土壤风蚀的控制效果最好,但防护范围限15倍带高以内;在行数一定的情况下,沙障高度越低,控制土壤风蚀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渭河平原县域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速效养分对评价土壤肥力水平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对其充分了解是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本研究以兴平市为例,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结合“3414”田间肥效方案,研究渭河平原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平衡施肥、农田保养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兴平市农田土壤速效氮、磷和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8.38 mg·kg-1,27.13 mg·kg-1,202.07 mg·kg-1,速效氮磷比值平均为1.99。在约400 m采样尺度下,3项土壤养分均表现出弱的空间相关性,主要受施肥管理、种植模式等人为活动影响。整体上,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整体较丰富,7.43%的农田缺乏;速效氮普遍不高,67.98%农田缺乏;速效氮磷比值偏低,92.27%农田比值小于2。30 a来,农田土壤速效氮普遍下降,降幅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速效磷普遍增加,增速北高南低;速效钾北增南减,整体在增加;土壤氮磷比值分布格局逆转,变化上南增北减,整体在下降。盲目施肥和肥料利用率低是兴平市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土壤氮素的有效补充,磷肥的控制及渭河阶地区土壤钾素的消耗,平衡土壤养分, 以提升区域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优先流的主要通道,其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运移及污染物迁移,量化大孔隙三维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水分运移机理。因此,文中结合CT扫描及土柱水分穿透试验,对比了林地、草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大孔隙三维结构特征及其土壤入渗能力,并分析了大孔隙结构特征与土壤水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影响显著,林地大孔隙发育程度相对更好,其土壤大孔隙度,大孔隙数量均大于草地,同种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种植物的根系特征对大孔隙的结构和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2)植物根系能显著改变土壤入渗能力,林地土壤初始入渗能力较草地更强,大孔隙度在入渗初期会对渗透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入渗后,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能力较入渗初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3)大孔隙度与穿透时间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迂曲度、累计入渗量、累计节点数与各入渗指标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湖北植保》2011,(5):24-24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不翻土的耕作作业,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松动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创造虚实并存土壤构造的耕作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利于作物扎深根,起到涝能蓄水、旱能提墒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