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试验,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4(?)8)个多角体/毫升。田间试验,喷施1.6×10~7多角体/毫升的病虫尸匀浆液,对豆天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在70%左右。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或银纹夜娥核型多角体病毒混用,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大豆害虫的总效果明显提高,虫口下降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2.
用间接ELISA法,以109份人血清作为抗原及抗体,与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抗血清进行检测,以确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人群的安全性,结果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说明,茶园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人群无害。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抗二化螟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丹东分离到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致病力较强的毒株。感染三龄幼虫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为:y=2.94+0.46x。Lc_(50)值为3.16×10~4PIB/毫升.设计的长90厘米、宽50厘米、高60厘米的繁毒箱,每箱次可繁殖病死虫尸2000余头,含多角体3.2×10~(-4)亿个。三年间经较大面积的防治试验,防治美国白蛾的适宜龄期为2~3龄,应用浓度0.67~1.8×10~7FIB/毫升,防治效果为87.8~99.3%。若与低浓度敌百虫混用,增效5~10%。  相似文献   

4.
在肥城县北山区,用花椒凤蝶核型多角体匀浆液(1.2×10~6多角体/毫升)喷雾,防治花椒凤蝶幼虫,经小区和较大面积试验示范(15和13天后调查),虫口下降率分别为84.9和81.8%;用该病毒与乐果混施,虫口下降率分别为89.3%和86.5%。混施区单株产量高于单施病毒区,两者混用除防治了凤蝶外,还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试验了接种浓度、虫龄和温度的不同组合对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cr NPV)增殖的影响.7.3×10~6PIB/ml以下的接种浓度不能使4龄以上的幼虫死亡,而以7.3×10~7PIB/ml量接种4龄初幼虫,病毒产量可高达125.8~8PIB/头。病毒增殖的温度峰值为25℃。以大肠杆菌质粒pBR325为载体,对Pcr NPV DNA的EcoRI酶解片段进行了分子克隆,有7个克隆子带有Pcr NPV DNA片段。  相似文献   

6.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的作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与苏云金杆菌(Bt)配制而成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t混剂(EpNPV-Bt)的增效作用、速效作用、拒食作用和兼治作用。结果表明,在16~28℃温度范围内,EpNPV-Bt对茶毛虫的作用在整个死亡周期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毒力指数主要分布在-20%~20%之间,其中16、19、28℃的死亡前期表现为增效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大于20%,22℃的死亡中期表现为拮抗作用,协同毒力指数小于-20%。EpNPV-Bt对茶毛虫LT30为5.6天,比EpNPV减少3.8天,幼虫的死亡速度提高了1.8倍。EpNPV-Bt对茶毛虫的拒食效果明显,取食量比EpNPV减少66.2%。EpNPV-Bt对茶刺蛾、用克尺蠖和茶尺蠖等茶树害虫具有兼治作用,其中对茶刺蛾的死亡率达85.8%。  相似文献   

7.
利用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sCPV)防治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曾取得很好效果,为了探索扩大此种病毒的应用范围,寻找繁殖病毒的替代寄主,我们进行了赤松毛虫CPV感染某些鳞翅目昆虫的试验。 供试昆虫系室外诱捕成虫,室内产卵孵化饲养,于幼虫2龄时接种。供试病毒为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提供,浓度为1×10~8多角体/毫升。将多角体悬液浸湿饲料,晾干后饲喂,2天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 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其中以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 Bt混用增效最明显,其毒效是Bt单剂的2.54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EpNPV-Bt混剂(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Bt)对茶毛虫幼虫有优良的防效,显著优于Bt单剂和EpNPV单剂(p0.05)。  相似文献   

9.
从花椒凤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幼虫中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平面图象为四、五边形或近圆形,直径1.6—4.0微米,病毒粒子杆状,微弯,两端圆滑,约360×45毫微米。室内和野外在自然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此株病毒对花椒凤蝶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对三龄幼虫的LC_(50)为1.4×10~(4.2)多角体/毫升,y=2.48+0.61x。野外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好于常用化学农药乐果和马拉硫磷。此株病毒对家蚕、柞蚕和瓢虫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的8天龄油桐尺蠖幼虫为供试虫,测定用同一标准方法生产的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毒力。当年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感染幼虫,其死亡率达97.03%,LC50为2.35×10~3PIB/ml。室温保存2年、7年和10年的病毒杀虫剂,其病毒活性分别丧失6.1%,20.6%和90.2%。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一株新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分离株SeMNPV-QD)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青岛株SeMNPV-QD与美国株SeMNPV-US1为材料,分别测定了病毒对甜菜夜蛾细胞系的感染、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以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eMNPV-QD与SeMNPV-US1对甜菜夜蛾细胞系Se-3的感染率分别为92.34%和93.65%,平均每个细胞的病毒多角体产量分别为23.97和24.10 PIB,差异均不显著;SeMNPV-QD与SeMNPV-US1对初孵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4.43×104和4.35×104 PIB/mL,LT50分别为4.12和4.02 d;SeMNPV-QD与SeMNPV-US1对4龄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9.25×105和4.44×105 PIB/mL,LT50分别为6.20和5.50 d;SeMNPV-QD和SeMNPV-US1对大葱田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7 d的校正防效分别达到74.99%和79.04%。研究结果将为新病毒株的深入研究开发以及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点银纹夜蛾(Plusia nigrisigna Walker)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的害虫。1979年8月从泰安市郊豆地采集自然患病死亡的虫尸中,分离获得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四年来,进行了病毒学及室内外感染试验。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黑点银纹夜蛾核多角体大小形态不一致,呈4、5、6边形和近圆形等多种形状,大小约0.7-1.8微米。根据对死虫称重后逐条进行多角体分离,运用加权平均测算每毫克体重中含有多角体数量约0.6×10~7个,每头6龄幼虫体重一般200毫克左右,多角体可达1.2×10~9个。  相似文献   

13.
应用CPV林间进行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CPV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能显著提高CPV的林间杀虫效果。林间以CPV2.4×106~1.5×105多角体/ml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为宜,13天幼虫死亡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区使用病毒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燥和长日照的新疆棉区,使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每亩10×10~(10)PIB,喷雾一次,防治棉铃虫,均获得较好效果。与化学农药相比:虫口下降率虽不如菊酯区,但蛀铃率接近,经T测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用麦胚人工饲料饲养甘蓝夜蛾幼虫,饲料添毒接种生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东北农学院分离的菌株)。以2×10~6PIB/ml接种8龄末期幼虫为最佳接种条件,增殖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4.55×10~9PIB/虫。自制MbNPV可湿性粉剂,室内毒力测定的LC_(50)为4.89×10~4PIB/ml,杀虫效力明显优于液剂。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与增效剂混配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增效剂可以提高病毒剂的杀虫效果,每100ml病毒剂(1×107PIB/m1)加入增效剂0.04g的防治效果最好.利用稀释1 000倍的病毒可湿性粉剂防治银纹夜蛾、小菜粉蝶、小菜蛾幼虫,防效分别为46.7%、60.0%、47.2%.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核多角体病毒滴在人工饲料上,让其渗透到饲料内,再放3龄初棉铃虫幼虫,单个饲养,对我所分离的S01—43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单粒包埋病毒)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3.3387 0.484x,LD_(50)值为2707PIB/克饲料,95%的置信限为1134—6455 PIB/克饲料。5×10~4和5×10~5PIB/克饲料的LT_(50)值分别为7.36和6.27天。在冰箱(4℃)保藏3年的S01—43核多角体病毒LD_(50)活性丧失79.03%,而在室温(大约平均22℃)保藏3年的LD_(50)活性丧失91.21%。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应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毒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随着病毒接种浓度的升高,幼虫病死速率加快;②宿主感染病毒后,存活率、化蛹率降低,5、6龄幼虫历期明显延长,残存蛹羽化所得雌虫产卵量下降,当饲毒浓度达1.09×10~5PIBs/ml时,雌虫产卵量和产卵历期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病毒组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③病毒能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Ⅰ)值。各病毒组与对照的Ⅰ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制备及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活体增殖病毒 ,制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乳剂 ,室内对 4龄甘蓝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其LD50为9.42×103PIB/头。田间防治效果表明 ,采用1.0×1011PIB/hm2 和3.0×1011PIB/hm2的剂量防治甘蓝夜蛾的效果都在70%以上。乳液的稳定性较好 ,粘着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70—80%。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经口一次、多次和长期喂饲,经呼吸道吸入;豚鼠和家兔经皮、眼粘膜接种,均未引起异常表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未见病理致变及EPNPV侵染。大鼠生殖试验F_0及F_1代鼠受孕率、活产率、哺育成活率等指标均正常,未引起畸胎;F_1代鼠生长良好。EPNPV对小鼠未见显性致死效应。上述结果表明,EPNPV对实验动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