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为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害虫,受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呈现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为害程度重等特点,对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针对近期发生的玉米田二点委夜蛾为害,日前,全国农技中心提出了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点委夜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夏玉米苗上的新害虫,本研究综述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习性、饲养技术、预测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现状,讨论二点委夜蛾迁飞的可能性,并为今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一种新的重要苗期害虫,为摸清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在山西设置了4个试验点,通过田间定点调查与随机普查、性诱和灯诱等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发生世代和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可在本地越冬;在山西南部冬小麦-夏玉米复播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土,第1代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根据调查和诱虫结果,绘制了二点委夜蛾在山西临汾的年生活史;二点委夜蛾的分布范围不仅在山西南部夏玉米区,在山西中北部忻州市的春玉米区也有发生,但种群数量很少,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
2012年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呈成虫发生量大、幼虫密度小、为害程度低的特点.分析了关键时期对二点委夜蛾不利的天气条件、人为因素恶化其生境、玉米苗期与其幼虫发生期吻合度差是2012年二点委夜蛾偏轻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人工饲养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年在夏玉米上突然暴发的二点委夜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卵的孵化、幼虫活动和蛹的羽化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并验证了用新研制的二点委夜蛾麦麸人工饲料饲喂二点委夜蛾幼虫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正常需要。  相似文献   

6.
郑兰 《植物医生》2016,(8):52-53
<正>二点委夜蛾,想必种玉米的农民们都不陌生,它是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同时,如果没有及时地预防和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种害虫的传播速度极快,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玉米地绝产。今年二点委夜蛾越冬代蛾量偏高,目前二点委夜蛾已经进入全年危害的主害代-2代发生时期。目前,二点委夜蛾已经  相似文献   

7.
7月以来,黄淮海夏玉米区相继发生二点委夜蛾。截至7月10日,已有6省33个市(地)153个县发生,发生面积超过133万hm2。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全国农技中心近日发出紧急通知(农技办[2011]41号文),要求有关省(市)植保机构迅速行动,全力开展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应急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田的新害虫,2011年在我国夏玉米产区暴发危害,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报道了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幼虫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二点委夜蛾化学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使其扩展迅速,为害渐趋加重,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治方法,本试验通过不同化学防治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9种供试药剂在二点委夜蛾2龄期进行田间喷雾试验总体防治效果较好,其中50%辛硫磷乳油防治效果高达95.03%,明显高于其他药剂;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研究表明,选用有效农药喷雾或配成毒饵、毒土顺垄撒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毒饵、毒土效果最好,而顺垄喷淋灌根防治效果最差,仅为30.10%.  相似文献   

10.
二点委夜蛾的监测技术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性极强。准确、及时的监测和科学地预测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趋势,可有效地指导防治,控制其暴发为害。本文介绍了二点委夜蛾测报系统调查时间,调查工具,田间取样方法,统计方法,普查抽样比率, 范围和时间,以及二点委夜蛾发生时期和防治时期预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的新害虫,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已经成为该区夏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2012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对二点委夜蛾A、B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进行了田间测试.结果表明,在6月21日至8月17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2.49倍,显著提高了诱蛾数量.B诱芯的单盆单日最大诱蛾量达到280头,而A诱芯最高仅为85头.两种诱芯的田间有效期均达58 d,对二点委夜蛾的诱蛾量季节动态基本一致,且B诱芯的蛾量高峰较A诱芯早、峰值更明显.可见B诱芯的诱蛾性能比A诱芯具有明显优势,可应用于二点委夜蛾成虫的动态监测和诱杀防治中.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为害线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2005年河北省发现该虫为害夏玉米幼苗以来[1],近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共6省均发现侵害玉米[2]。尚未发现有为害其他作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对2011年在夏玉米上突然暴发的二点委夜蛾的为害特点和暴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二点委夜蛾食性多样、兼性腐生、幼嫩组织取食、地表为害、顺垄为害和聚集分布等为害习性。指出了虫源基数大、幼虫盛发期与玉米幼苗期相遇、气象条件和田间小环境适宜是2011年该虫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饲养获得不同虫龄幼虫,利用体视显微镜系统观察、检测各龄幼虫的细微结构特征及生活习性。研究发现:①二点委夜蛾幼虫期蜕皮5次共6龄,1~3龄幼虫形态特征有别。②幼虫食性杂,可以取食超过13个科30种植物。③幼虫惧光,对高温敏感,昼伏夜出,有转株为害习性。④夏季二点委夜蛾暴发期与夏玉米幼苗期相遇,可造成夏玉米严重受害。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全国二点委夜蛾暴发概况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发生的害虫——二点委夜蛾[ 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异名Athetis lepigone ]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暴发,呈现出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虫量密度高、田块间差异大,幼虫发育不整齐、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总结造成二点委夜蛾暴发的原因,即虫源基数的积累是大发生的先决条件,小麦-玉米连作和小麦秸秆还田等栽培耕作制度营造了害虫的适生环境,黄淮海大部小麦收获期推迟,使得玉米苗期与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期吻合度高,6月下旬和7月上旬降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为害;提出了将二点委夜蛾列入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常规测报,提高植保技术人员对新发害虫规律的认识,投入科研力量加强基础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为此,2011年冀州市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一代蛾高峰.6月下旬至7月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苗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为害程度重于2010年.为害范围扩大,对玉米造成减产,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二点委夜蛾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防治指标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有效防治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为害,通过人工接虫方法研究了其幼虫虫口密度(x)与玉米缺苗率(y)的关系,采用人工去苗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的关系,并提出了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虫口密度为1、3头/株时,无缺苗现象,虫口密度为5、10、20和30头/株时,缺苗率分别为19.4%、22.8%、44.4%和49.6%。玉米缺苗率随着虫口密度增大而升高,二者呈显著二次线性相关:y=-0.0609x2+3.636x-4.5306,R2为9564;玉米缺苗率对单株穗重、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等均无显著影响;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也呈二次线性相关:z=0.0036y2+0.3077y-0.3553,R2为0.9691。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和成本,提出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株,此时玉米缺苗率为6%~7%。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2011年全国夏玉米区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情况调查,明确了发生为害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田间防控技术及下一步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非选择性试验和皿内饲料吸引选择试验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和取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选择顺序为小麦(麦茬麦苗)大豆棉花玉米;成虫在同一寄主植物上不同部位的产卵率有一定的差异,小麦和玉米下层产卵率高于上层和中层,而大豆和棉花上层产卵率显著高于中、下层。二点委夜蛾初孵幼虫对寄主植物取食选择顺序为:甘薯棉花大豆马齿苋马唐花生玉米小麦,而叶片取食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薯马唐花生棉花大豆小麦马齿苋玉米。二点委夜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显著不同,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取食选择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